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78节
夏侯玄领命而去。
其实魏国朝堂之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派系,或显性或隐性,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
建安年间的拥汉派和拥曹派、曹丕一党和曹植一党、颍川士人和河北士人、宗亲将领和外姓将领……各类派系实在是太多了。虽然没有到党争的地步,却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家运行。
想到这里,曹睿派侍卫将曹真和司马懿二人唤到自己帐中。
曹真和司马懿当然也没睡,就算睡了的话,听闻皇帝召唤之后,该过来还是要过来的。
二人行礼之后坐定,曹睿直截了当的问道:“此战之中,各将领、刺史、太守纷纷统兵,军制混乱,朕有意统一制度,大将军和司空,卿二人有何看法?”
曹真和司马懿显然还没反应过来。不是明天就要回寿春了吗?此时为何抛出如此大的话题来讨论?
曹真轻咳一声:“陛下,此间战事尚未了结,制度之事应该战后再论。”
曹睿说道:“朕知道要战后再论。不过现在是战时,借着朕还在东南、还在寿春,朕就想把此事给办了。”
“先不论中军,就拿这次用兵的外军和州郡兵来说。”
“外军在大司马之下,统兵的各位将军职衔各异,有都尉、校尉、偏将军、裨将军,还有几个中郎将。虽说都是两千石,位阶也有细微的差异,但在战时统兵多少,却完全只凭上级指派。”
“如此多的职位,能不能简化一下?都尉和校尉有什么根本差别吗?中郎将和将军有什么根本差别吗?”
曹真解释道:“陛下,这些职衔都是数十年以来,依靠各种规矩和惯例定下来的。”“此战过后定有封赏,陛下是想借封赏之时一并调整?”
曹睿点了点头:“朕听闻早在汉朝桓、灵之时,朝廷及州郡中并没有今日这般多的职位。”
“就拿凉州三明来说,那个依附党人的西州名将皇甫规,最高也不过是度辽将军、护羌校尉而已。”
“灵帝遣人平黄巾乱时,皇甫嵩不过是左中郎将、朱儁是右中郎将、卢植是北中郎将。这三人领军十余万,也不过是中郎将嘛!”
司马懿这时插话说道:“陛下,皇甫嵩、朱儁、卢植当时的职位确实不显,滥发将军号一事有两个阶段。”
“一则是黄巾平定后,汉廷以这三人功大无以为赏,只能用将军号来酬功;二则是讨董之时,从袁绍开始纷纷册封各地诸侯。自此,将军号才越来越多。”
曹睿说道:“朕明白司空的意思。当下国家尚未平定叛乱,封号将军朕自然不会动。朕要改的是下面这些。”
曹真回应道:“陛下,此事臣颇为清楚,愿为陛下解释一二。”
曹睿点头:“大将军请说。”
曹真答道:“陛下,虽说从一般情况来说,都尉、校尉、中郎将、裨将军、偏将军、再到其上的封号将军,这种次序乃是从低到高的位阶排列。”
曹睿插话问道:“都尉、校尉、中郎将、裨将军、偏将军不都是两千石吗,干嘛要分这么多出来呢?又不是都尉升校尉、校尉升中郎将。”
“朕在军中见到这些武将统兵多少,和大将军所说的位阶次序也没多少关系。”
曹真解释道:“陛下,都尉本是由郡中的郡尉改名而来,而中郎将最早则是以郎官为将、从而彰显朝廷直属的身份。”
曹睿回应道:“既然都尉是郡中之将,现在外军中是不是也有许多都尉?”
曹真点头称是。
曹睿说道:“既然如此,中军和外军中就不得出现都尉一职了,外军中的都尉都改为校尉。都尉一职以后专属州郡所用,州郡中也不得出现校尉。”
“还有,中郎将既然朝廷直属,朕就现在做主了,将中郎将改为校尉或者将军。”
只改些名号而已,又不涉及什么本质的问题,曹真和司马懿也连连表示赞同。
不过,当曹睿提到下一个问题的时候,两人开始同时犯难了。
曹睿问道:“如今军中,刺史、太守、将军都能领兵,朕看是不是混乱了些?大将军、司空,汉制是如何做的?”
曹真和司马懿对视一眼,这次是由司马懿来解释。
司马懿说道:“陛下,汉时太守、刺史也都可以领兵。不过与现在不同,汉时的太守、刺史领兵只在平叛或者抵御异族之时领兵,并不作为常制。”
“自建安时起,各地战乱频仍、民政军事混为一谈,加之自关东诸侯讨董之时纷纷以太守、刺史之名领兵,这些年也就如此延续下来了。”
曹睿叹了口气:“朕知道,这又是个延续几十年的老问题了。不过延续几十年的就一定对吗?假设将军是一定会领兵的,太守、刺史就一定能领兵?”
“朕也知道,往往都是以会领兵之人为边地、边郡的刺史和太守。关键这些知兵的刺史和太守们,难道都擅长民政吗?”
司马懿试探性的问道:“陛下是想将领兵的将军和负责民政的刺史太守分开?”
曹睿点头:“分不开吗?”
司马懿一时语塞,曹真也愣了一下。但两人片刻之后就发现,有什么分不开的?想分开就能分开!
曹睿看到了二人表情的变化:“朕清楚这些制度都和过去的种种往事有关。但对此纠正一二,朕看非但没有坏处,反而还有益处!”
“如果刺史、太守专职民政且不再负责军事,那么各地的州郡兵都由本地的都尉所领。”
“若州郡内部有警,则刺史有权征调都尉平乱。而若到了外战之时,由各地都尉聚集到中军或外军的将军所领,再统一指挥调派,这样岂不效率更高?”
曹真听后点了点头:“臣也以为陛下所言极妙,若如此这般,也不至于出现像现在这样一场大战,几个州的刺史、七八个太守一口气跟着出来,地方行政都无人治理的情况了。”
曹睿轻轻说道:“此事能做成吗?”
曹真斩钉截铁的说道:“必然能成!”
第127章 叙谈往事
曹睿点头说道:“既然能做,那就做吧!”
“大将军和司空都是国家重臣,旁人不愿做的事情你们要和朕一起去做,这样才不辜负先帝重托啊!”
曹真和司马懿二人自然答应下来。
曹睿又说道:“朕原本还存了试一试濡须的想法。若日子算下来,辅国将军刘若也应该到了濡须附近了吧?”
曹真说道:“陛下,濡须确实易守难攻。之前多次攻濡须皆无功而返,濡须实在不是一时半会能攻下的。”
“如今濡须附近及合肥的兵马不过一万多,加之此战我大魏军队又伤亡如此之多,实在不宜再在濡须动兵。”
曹睿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让刘若撤回来吧!先到无强口替大司马守住后路。”
曹真答应道:“臣明早就遣人去调刘若。”
……
和来时相比,返程的路上就更加缓慢、也更加从容了些。
曹睿也并没有许多事情可以做,于是开始和将领以及普通士卒交谈,以求‘调研’些真实的状况。
而曹睿接见的第二个将领,就开始让曹睿感兴趣了起来。
无他,此人名叫徐庶。
徐庶此时在扬州外军中为右中郎将,在此战中和乐綝一起率一万五千外军支援防守在挂车的满宠,也确实立下了不少军功。
曹睿骑在马上,兴致勃勃的问道:“徐卿曾原名徐福,少年时还曾任侠?”
同样骑马跟于皇帝身侧的徐庶脸上略显尴尬:“陛下说的没错,臣确实曾名徐福。不过少年任侠之事,终究还是落了下乘,臣后来已经学经改过了。”
如今的徐庶也近六十岁了,在被皇帝接见之前,全然想不到皇帝会问这种问题。
曹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徐卿曾在刘备之处为官对吧?卿在刘备处待了几年?”
徐庶一时拿不准皇帝的意思。如今大魏与蜀汉为敌,而皇帝又提起了自己曾在刘备麾下的往事,显然看起来不太妙。
徐庶小心说道:“陛下恕罪,这都是二十多年的事情了,臣自仕官大魏之后,并无半点二心,还请陛下明察。”
曹睿笑着摆了摆手:“徐卿误会了,朕没有半点怪罪卿的意思。陈群田豫等人都曾仕官刘备嘛,历史问题而已,朕不会翻旧账的。卿在此战中立下军功,朕当好好奖赏你才是。”
“朕只是对刘备、诸葛亮这些人都好奇而已。先前朕从黄权处听了一些描述,不过黄权认识刘备及诸葛亮的时候,这二人都已经入蜀了。”
“朕想听徐卿说说这二人早年间是何情况。”
徐庶听闻皇帝话语,这才放心下来。徐庶双手握着马缰,微微抬头看着远方的山峦,想了半天后说道:“陛下,这确实说来话长,都已经快是三十年前了。”
“臣记得当时应该是建安六年,臣到荆州刘表处已经许久了,闻得刘表将刘备安置在新野,便前往投奔刘备去了。”
曹睿插话道:“徐卿当时为何不投武帝和刘表,反而投了刘备呢?”
面对着皇帝的死亡话题,徐庶硬着头皮解释道:“回陛下,当时中原混战不休,臣担心回中原会有危险,因此并未投奔武帝。”
“而刘表年迈、且并无人主之象,加之刘表并不用我们这些外来的寒门。而且刘备又是素有声望的,臣就投奔刘备去了。”
“哈哈哈哈。”曹睿抚掌大笑:“徐卿确实忠心,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糊弄于朕。”
徐庶尴尬道:“臣怎敢欺君,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曹睿微笑着继续说道:“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真是那般的好?如同兄弟一般?”
徐庶眉毛扬起惊讶道:“是谁与陛下这般说的?刘备与关张二将只是君臣而已,只不过三人从北至南流离多年,关系自然比寻常的君臣更亲密些罢了。”
曹睿轻咳一声:“朕也是在东宫时听人说的,看来谣传并不作数。”
徐庶见皇帝还是挺好说话的,不禁问了一句:“臣不知陛下为何会对刘备感兴趣?”
曹睿回答道:“如今国家只有西蜀、东吴二敌。而刘备创立蜀汉,朕自然想了解的对其多些了。”
“先前黄权也是如徐卿一般问朕,朕也是这样说的。”曹睿继续问道:“不过朕也听说过关于刘备的很多说法。有人贬刘备说他是个老虏、老革,也有人说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还有人说刘备只是善于蛊惑人心罢了。”
“如此这些褒贬之语,朕都暂且放到一边。徐卿是做过刘备多年部下的,朕想听徐卿说说,刘备为什么能够得人?”
这个问题实在刁钻。
刘备毕竟是大魏之敌,徐庶褒也不是、也不想违心去贬,想了一会之后说道:“臣以为,刘备大概是靠以诚待人来得人的。”
曹睿笑着调侃道:“刘备奔波多年无立身之地,又没有朝廷大义来任免官职。没什么能赏赐和任命的,也就只能靠‘诚’了吧?”
徐庶无奈回话道:“确实如陛下所言。不过刘备对关张这等臣子也好、对其他诸侯也罢,总是能倾心交往的。而刘备流离多年而百折不挠,这种英雄气也是能吸引人的。”
曹睿感叹道:“百折不挠啊!这是蔡邕形容桥公的词语,用在刘备身上,倒也有几分相像。”
“不过刘备其人的性格如何?朕曾听人说,宋忠在邺城曾与人说过,刘备在荆州时还因为髀肉复生哭过?刘备年轻时不是还怒鞭过督邮吗?”
徐庶虽然不清楚皇帝今日会问如此多关于刘备的问题,但还是笑着解释起来:“陛下误会了,刘备哭是一回事,其人怒鞭督邮是另一回事。”
曹睿疑问道:“这其中还有内情?这朕倒是没听说过了。”
徐庶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刘备当时乃是因随邹靖破黄巾有功,因而得任安喜县尉。当时大约是中平年间,当时正是汉灵帝在位之时。”
曹睿说:“中平是灵帝年号,难道和灵帝也有关系?”
徐庶笑着点了点头:“自然有关系。当时灵帝下令,天下各处大小官员想要任官,都是要交买官钱的。刘备当时虽只是个县尉,但也是要交钱的。”
曹睿诧异道:“朕还以为只有朝中的官员才需交钱呢。太皇帝(曹嵩、曹操之父)昔日为太尉,也给灵帝交了一亿钱。”
徐庶说道:“小官也要交的。刘备当时得了任命,但又哪里有钱来交呢?督邮来找刘备收钱,而刘备又无钱,连督邮的面还见不到。”
曹睿问道:“说到底还是钱的事情了?”
徐庶摇摇头:“和钱自然有关,但又不仅是钱的事情。当时刘备所在的安喜县,正处于张纯治下的中山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