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第205节

  不想小乔却有些固执。

  却道:“将军,便是抽出些许空闲,教一二窍门,叫循儿做一首词也好…”

  这话听着就有问题了。

  一首词也好…眼看是有用啊!

  邢道荣不明所以,当即皱眉道:“二位到底何意?”

  大乔见邢道荣表情稍微有些难看了,连忙说出实情。

  原来江东地区,一向有“品鉴人才”的惯例。

  比如许靖之族弟许邵,少有名节,善于评价,定期举办“月旦评”,就爱评价人才。

  兴平二年被孙策击败后病死,“月旦评”是消失了,但风起却留了下来。

  尤其对青年的评价,在江东甚是流行,只不过是日换作一年一度。

  是以说白了,这小乔着急来求教诗词,就是为了给儿子在这场品鉴之中,涨涨名气…

第251章 崔家入蜀?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自打知道小乔的打算之后,邢道荣就开始有意识的引导周循往诗词歌赋上走。

  争取能赶上本年度的“人才品鉴”,打打周循的名声,叫人还记得周瑜之子。

  不过周循这小子似乎天赋有限,况且邢道荣本身也只是个“文抄公”而已,教学这事…他还真不会。

  无奈…

  只能尽量引导…

  这会儿便在庭院之中,邢道荣说的一句诗,指望周循能接下去。

  总算…

  周循接着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此言一出,在旁的小乔大喜。

  却呼:“好!这首词不错!”

  说着,也是看向邢道荣,显然也在征求他的意见。

  不得不说,小乔对周循还是相当上心的。

  见邢道荣缓缓点头,眼睛一弯,难得露出笑容:“好…那妾身就把这诗传回江东去…”

  说罢,那是急不可耐的告别而去。

  邢道荣见状苦笑,瞥了眼边上脸色微红,有所愧疚感样子的周循道:“小子别这般表情,叫人一言就看出破绽,这首次虽是我送你的,那也是你的了,别人问起,只当自己做就是。”

  原来是邢道荣看周循实在没什么才华,这直接帮着他“作弊”应付小乔了。

  难怪周循有些愧疚。

  羞耻心作祟,确实是因为欺骗自己母亲。

  转身对着邢道荣拜道:“还是多谢将军…”

  邢道荣却道:“无妨…今日过后,江东若有心人,还会联系乔夫人。”

  “我料你们不日也要回江东去了。”

  周循有些吃惊。

  这好不容易出了江东,还回去干什么?

  少年说话也没什么禁忌,直接问道:“母亲好不容易跟着将军出来,为何还要回去?”

  小乔和大乔终是有些不同的。

  小乔当年是因为有人坑周家,又是姐姐出逃,这才跟着跑出江东去的。

  不如大乔跟着邢道荣,总算有个奔头,小乔在此处境到尴尬。

  回江东,也是顺理成章。

  只要江东世家重新接纳周家,他们就能回去。

  如今…

  江东世家与孙权越来越离心离德,他们便好回江东去了。

  只是这些东西和周循这半大小孩总说不明白,邢道荣提点一句也就罢了。

  …

  邢道荣的威胁还是相当有效果的,很快曹操的消息就来了。

  不过在消息来前,邺城险些又翻起了一阵风浪。

  这还得从刘晔回去复命说起。

  得知刘备是要用夏侯惇来换崔家,曹操当即就把桌案给掀翻了。

  却呼:“崔琰叛逃,杨彪死在崔斧门前时候,便知那崔家定有二心!”

  “只是孤苦于无有证据,这才没动手!”

  “如今那崔家与刘备苟且!看孤不动手?”

  曹操说完,那就要发兵拿人去了。

  却有刘晔连忙阻止:“魏王,万万不可,虽然那邢道荣是给了这消息不错,然一没有往来信件,二无认证,终究还没有证据。”

  “动崔家,定使世家大乱!”

  “还请魏王息怒,依在下拙见,不如就换回夏侯将军,管那崔家作何?”

  “日后平灭刘备,再有拿捏崔家时候!”

  这就是邢道荣掌心写字的高明之处了。

  目的是说明白了,却不会影响到崔家。

  曹操闻言,心头大恨,有些咬牙切齿。

  “崔家若走,与孤影响也是不消,该如何?”

  刘晔道:“那邢道荣有一言,战场上得不到,谈判桌上也拿不到。”

  “如今内中乱象丛生,只因外战不利,还当想法子夺回凉州。”

  “至于朝堂之事,外若平,内即可定。”

  毫无疑问,曹操能有今天的势力,是个重大局的人。

  但…

  随着从赤壁之战屡屡在刘备手上吃亏,他一统天下的夙愿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开始困难的时候,曹操的心态也开始有所改变了。

  更关键的是…

  

  曹操发现自己的身体的确出了一些问题。

  以前头疼的毛病,一直都有,但总归还是跟着季节转换,会在一定季节发作。

  或是过于积劳,遇到烦心之事时候,才会发作。

  可自关中之战后,曹操就感觉自己的头疼之疾时时刻刻,无时无地的可能发作,完全没有规律可言。

  虽然在太医的治疗下还能控制,但…

  瞥了眼屋子里煮着的药炉,曹操知道自己的天数已近。

  他的重心逐渐开始改变。

  从平定天下,到给自己的王子扫清障碍。

  这也是为何佯装重病,要把刘协身边最后忠臣扫除的缘由。

  曹丕眼下二十五岁,年纪是够了,但统领一国,却多少还有些稚嫩。

  眼下听崔家通敌,自想平灭。

  但夏侯惇回来也至关重要。

  其乃曹家肱骨,自一心为曹。

  军中又有名望,回来辅佐曹丕正好。

  如此想着,曹操终于开口道:“那刘备要崔家,给他就是。”

  “元让乃吾肱骨,必须换回来,子扬即刻去信,叫刘备放人!”

  “至于崔家…放他们离开邺城,却不能走荆州入川。”

  “和那崔家说…要走…也只能走凉州去!”

  刘晔听曹操给崔家规划好了入川路线,心里不由一顿。

  抬头看了眼曹操神情,只见那眼睛中隐隐藏着一丝狠辣。

  心知此事远远没有结束…

  …

  却说刘备得信,说曹操同意换人,心头自然一喜。

  只是再看提议,那曹操意欲在樊城换人,顿时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这换人,哪能在别人地盘上换?

  当即召集人来商议,讨论如何换人。

  便有法正提议,不如直接叫曹操在大散关换人,如此定不会差错。

  其实到大散关还是襄阳都差不多,不过曹操选择南,刘备这头下意识的就会选择西面,这就是人性。

  又有诸葛亮提议:“曹操为人不可轻信,便是在大散关,也该有大将送去。”

首节 上一节 205/4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世子你别乱来

下一篇:大汉:吾乃冠军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