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第303节
不过说来也有点奇怪。
那刘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说要把孙家押去成都,只在这秣陵放着。
这事让邢道荣有些奇怪,按理来说,孙家上下肯定得控制的死死的才行。
没想就直接甩手掌柜,丢给了自己。
便是只能先控制了这孙家,再说其他的…
…
江东新平,打肯定不能再打了。
虽然邢道荣与刘备都很想去合肥把孙权的脑袋提溜来,但也不能一直穷兵黩武。
事实上刘备一路打来,基本都是拉满的状态。
内中存粮、钱财,都是极限状态。
也叫邢道荣带着刘备是一路冲的顺利,不然别说外部失利,内部也要崩溃。
正因为内中完全是一直极限状态,邢道荣才特地点了刘巴来江东。
历史上,这刘巴在刘备阵中的作用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铸币。
刘备平定益州后,曾一度遇到军需短缺的问题,在刘巴的建议下,刘备铸造了名为“直百钱”的货币来解决这个问题。
按《零陵先贤传》:“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
“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
“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说明这家伙是有帮着发财的本事的。
只是邢道荣对此不是太明白,这直接铸币,不是搞通货膨胀吗?
货币,说白了是由统治者所发行,用于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一种媒介,战争年代,统治者为解决“军需”的问题,常有大量铸造货币的行为。
近代中国历史上,就发生过金圆券类似的情况。
但这种行为往往会使得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越来越多,导致货币本身的价值越来越低。
最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物价不断上涨,人们持有货币虽多,但购买力下降,即俗话说的钱不值钱。
按理来说,这很容易让百姓过的更加艰难。
邢道荣这才把刘巴召集来,却正是要问这铸币的情况。
不料刘巴却一脸懵逼,完全听不懂的样子。
却苦笑道:“还以为邢将军召我来何事,怎却为了这虚无缥缈的铸币一事?”
邢道荣这才知道,原来因为有了自己的加入,刘备入川的时候,并没有给军中需要重赏,如此自然没必要叫刘巴铸币,就更没这回事了。
这样反倒是显得自己多此一举了…
不过刘巴似乎对邢道荣提出的铸币一事很有兴趣,却问:“邢将军,这铸币一说,又是怎么回事?”
邢道荣看既然没这出,也不打算多事了,只道:“既然无事,倒是也罢。”
“只是吾看这江东财力不够,这才想了些法子,只怕又够深思熟虑,这才请子初来此帮衬。”
刘巴点了点头,算是理解了些,却道:“若是如此,某还真有个思量,可用直百钱,充实府库。”
所谓“直百钱”,就是价值等于原来通行货币一百倍的钱,简单来说就是发行大面额的钱币在市场上流通。
这种做法有一个好处,直接充实府库!
讲个简单例子,比如现在刘备没有铜来造钱,便拿一个说面值一百的铜板换百姓手中的一百个铜板,刘备当即不是赚九十九个铜板。
然后又把它熔铸做了九十九个直百钱,便直接又赚了九千八百零一个铜板。
不过这玩意细细一品就觉得有问题了,大面额钱币落到老百姓手里,会形成政府拿大钱“收购”老百姓手里小钱的行为。
用这样的手段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确实达成了府库充实的目的,只是必然会成为是一件剥削老百姓的行为。
邢道荣一听就要摇头,却见刘巴又道:“直百钱,还可以用与蜀锦挂钩,如此一来,世家流通,也不会成问题。”
蜀锦…听名字就知道乃是蜀地的一种绸缎。
这玩意和黄金是一个意思,主打一个硬通货的意思。
不过…
正如刘巴所言,“直百钱”损害的普通百姓利益,与世家没什么关系。
直百钱和蜀锦挂钩,而蜀锦销售一直掌握在世族手中,到时候交易蜀锦必须用直百钱或者换,是以对世族没多大影响。
而普通百姓手中百钱跟本没办法流通,毕竟商业全在世族手中,普通百姓手中直百钱只要不是买蜀锦根本没用。
不然后来益州也不能有“女子当运”的说法,还不是为了帮军队送粮领点粮活下去…
邢道荣自然不能答应这种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做法。
前世作为富二代,虽然吃吃喝喝玩的精通,却也不是不学无术。
对于金融贸易,还是有些浅薄的知识的。
却与刘巴道:“此非生财之道…”
“铸新币,要配合生产力!”
“需要有技术革新,才能配合新币。”
技术革新?
什么个技术革新?
刘巴一时先诧异邢道荣分明一个武夫,却似乎一下就明白了自己铸新币的思量,一面又不解其说的技术革新是什么…
却道:“可求将军详细说说,如何一个革新法?”
邢道荣道:“民之所向,无非是衣食住行而已。”
“这最关键的,自然是粮食。”
“这些年时有大旱,百姓收成不好,连温饱都不足,安得思量贸易流通。”
“是以这说是铸币,却为的是农业革新。”
刘巴听得真是云里雾里,不知怎么又和农业有关系了。
不过…
却看邢道荣一脸认真样子,却知道他定然不是胡诌的。
而紧接着,那邢道荣还真摸出了个物件来。
第369章 农业革新与铸币
这年头的农业产出的确不是很高。
其中有个主要关键因素,还是因为技术限制。
这种技术包括很多,比如对抗天灾的能力,本身种子的基因问题,还有就是耕种技术。
而耕种技术中,关键一处就是耕犁。
是以邢道荣眼下摸出来的,就是曲耕犁。
刘巴一看,自然一眼能看的出这是一个耕犁,只是问题在于…
这耕犁太小了!
刘巴从来没见过啊!
这么小的犁…能翻地么!
于是刘巴就睁着他那绿豆般大小的眼睛,又是一脸疑惑的看着邢道荣道:“将军…此是何物?”
难怪刘巴懵逼。
曲辕犁,历史上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
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
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
正适合在江东试验嘛!
而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
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别看一点点的省力,可是大有用。
畜力这东西…这年头也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甚至是有些奢侈。
如果能用人力代替,并不是退步,反而是一种进步。
邢道荣便道:“此乃曲耕犁…耕地所用。”
刘巴无法一下看出这东西好用在何处,只能问道:“却不知…此物好用在何处?”
邢道荣道:“说也说不明白,请子初与我来一观就是!”
邢道荣说着,就直接拉着刘巴跑了。
一路到了秣陵外的田中,却见鲍隆早在其中。
此刻这厮哪有将军模样,却一副农夫样子。
看着邢道荣与刘巴来此,直呼:“将军!你们来了!”
刘巴打眼看去,只见田中百来个农夫,一人一把曲耕犁,都脸上一副喜气样子,热火朝天的耕地。
正是春播秋收,眼下虽然是冬季,但也得为春种准备。
刘巴看鲍隆这大将都去耕田了,却更知道邢道荣正是玩真的了,忙要说话,却听邢道荣招呼:“老鲍,来找两个人来,与子初公说说这耕犁如何。”
鲍隆大笑:“将军做的物件,自然是好的很。”
说着,也赶紧叫两农夫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