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第345节
就算是来偷城,也不可能见了自己就跑啊!
这不应该是司马懿的水平…
感觉,他像是故意留了这么一个口子…一个让曹真上头而送命的口子…
不过这念头邢道荣一时之间也只是一闪而过,想想司马懿也不可能算到曹真不按计划行事,更不可能算到他能得胜一阵之后上头深追,至于会不会送命…除非真是算无遗策,不若如何能算到这一步…
于是当下这念头闪了闪,邢道荣便没再多想,只是大摆庆功宴,为鲍隆庆功。
当夜歌舞升平,自不用多说。
至于曹军这头,那可是出了大乱子了!
主帅死了!
这从上到下,一时之间心神不宁。
不知魏王得知此事,会不会大发雷霆,把这头的该问罪问罪,该杀头杀头。
不过好在天塌下来有高个子的顶着,就算要问罪,总归是司马懿与徐晃先扛着…
是以曹营之中,所有人都注意着大帐之内的情景,希望这两个高个子的能顶住就是。
第422章 我成了棋子了!
司马懿与徐晃的气氛的确很凝重,不过他们倒不是怕魏王会问罪,只是曹真之死,对士气打击严重。
再有就是这曹真死的实在是…
太憋屈了!
如此死的不明不白,叫司马懿与徐晃都不知如何写这军情。
是以眼下这大帐之中,只是一阵的沉默。
半晌,还是徐晃主动开口道:“哎!今日大帅之死,实怪不得别人,咱们…就实话实说。”
“此事乃我定计所至,可在军报之中写明。”
徐晃明显是想给所有人撇开了责任去,却没想接过话茬的司马懿直接就包揽下来了责任。
说实在的,就算曹真之死和所有人都没什么关系,但正所谓人死为大。
要是当真军情之中只写乃是曹真一人之过,岂不是就说是曹丕选错了人?
这军情要是这么写,就和打魏王的脸是没有一点差别!
可实际说来,只能说是那曹真一人之过!
要不是他如此冲动,本来计策已成。
就算不成,也不可能造成其身死的结局。
于是不论如何写都不合适,也是徐晃如此犹豫的原因。
眼下见司马懿要把责任包揽,徐晃哪里不知他是要自己背黑锅?
当即心下感激万分,觉着这司马懿人怪好的,却也不能答应。
却道:“此事与军师毫无干系,如何能如此些来?”
司马懿的态度倒是认真的很。
斩钉截铁道:“总要写些个缘由,便是如此写就是,魏王便怪我,也不会为难我…”
徐晃见司马懿如此肯定,这才答应,去信给曹丕报送,说了此中情况。
本以为魏王得信,少不得要责罚司马懿,却不料…
曹丕竟是直接回令,直接使司马懿接替曹真为东路大帅。
从军师变成统帅,其实是很难服众的。
当年诸葛亮初入刘备军中,也是从质疑声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曹营之中…更是帅就帅,谋士就是谋士。
像是司马懿这般从军师变成大帅的,可谓是头一回!
按理来说,此先河一开,当有不少人有异议才是。
然军令下来,徐晃第一个力挺,当下便再有人有异议,却也不敢当着徐晃面来反对。
而司马懿成为大帅之后第一件事,却是没忘了在许昌被“关禁闭”的于禁。
当夜再起书信,言明:“于禁虽顶撞了魏王,但有大将之风,今既是用人之际,当用于禁以破敌。”
徐晃是亲眼见司马懿写此信件的。
见他才为大帅,立刻就能拨乱反正,仗义直言,直接要用于禁,更是佩服不已。
对司马懿也是言听计从,却没有丝毫二心。
…
却说司马懿成为东路大帅,邢道荣就开始渐渐品出味道来了。
夺取曹植,害死曹真,执掌兵权。
这司马懿莫不是现在就想造反了!
心知这多半是司马懿的谋划,只是其中诸多不解,例如其如何如此得曹丕信任,如何算准了曹真会上头送命,皆不明白。
只怕这些内情,只有真正问了司马懿才知道。
不过司马氏想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才对,从曹丕代汉到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开始掌握曹魏大权,并最终在司马懿孙子时实现司马氏家族建立新王朝并统一天下,这期间也过了有三十年的时间,是渐渐形成的人心聚集,哪是这会儿就能成功的。
再说曹氏能被司马氏夺权,除了曹丕与曹叡一个比一个命短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因素。
比如高平陵之变能够成功并不代表司马懿一定能掌权,这场事变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和曹爽兄弟肆意妄为有关。
而曹爽并不是真的曹魏皇族,真正的曹魏皇族是曹操的儿孙还有宗族。曹爽只不过是曹操养子曹真的儿子,跟曹魏宗室没有关系。
在道理上,曹爽和司马懿掌权都没有区别,都属于外人掌权。
让外人掌权说明亲戚没有得到重用,亲是宗室,戚是外戚,宗室和外戚都没有得重用,这是曹魏最奇葩的地方,宗室没有掌权是源于当年曹操立储不明,导致曹丕和曹植兄弟不睦。曹丕即位后,对曹植等兄弟心生猜忌,没有重用。
曹丕去世后,曹叡对自己的叔叔们也不信任,两代人的不信任,则直接把大多数宗室排斥出曹魏政权中心,唯一信任的宗室燕王曹宇也在最后时刻被踢出辅政大臣行列。
曹丕的妻子甄氏原是袁绍儿媳,在曹操打败袁绍后,被曹丕收为夫人。她是魏明帝曹丕的生母,但他并不受宠,也不是皇后,真正的皇后是郭女王。
曹叡的皇后也姓郭,但与郭女王不是一个家族,也没有为曹叡生育皇子,只能过继曹芳即位。
因为皇位继任者母家没有实力,外戚也没能实现掌权。可以说曹家的家事不明让外人夺权时,不能反戈一击。
归根结底,也就是曹氏本家,被曹丕与曹叡的骚操作之下,那是已经不行了,才被司马氏夺权。
而今曹仁与曹洪可是尚且还在,那司马懿就算是夺了兵权,又如何能反呢?
邢道荣对司马懿的心思的确是盘算不大明白,但他知道司马老贼那厮绝对不是简单的计策运用不当,把曹真给害死了。
不然他既然识破了自己计策,当有更是安全的法子,直接拿下了自己用去埋伏的鲍隆等人,不会反让自家主帅暴毙。
还有曹植被司马懿悄悄带走,这事明摆着就是司马懿要用曹植做文章,你说他要是没有谋反之意,如何能做出这等事情!
只是就说邢道荣这个穿越者都觉得现在谋反是不大可能的,自然是更想不出司马懿能有什么算计了。
想了想,这些消息自己是绝对盘算不明白了,如果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人能看穿司马懿的计策的话,必须只能是诸葛亮了。
邢道荣也不管诸葛亮闲不闲的,当即去信往成都,把此中经过写了个一二三四,明明白白的,尤其是写了司马懿这头的状况。
只不料信件还没送出去呢,诸葛亮却先来了!
不仅仅是诸葛亮来了,甚至是带了赵云、黄忠等大将,却一副要开干的架势。
第423章 诸葛亮要兵
邢道荣看到诸葛亮的时候,也是吃惊不已。
按理来说,诸葛亮动也是去荆州才对,那里才是曹丕的主力。
这来自己这头在邢道荣的眼光里头,感觉这诸葛亮纯粹就是度假来的了。
只是惊奇过后,便开始给诸葛亮开始报告此中事宜了,连着是曹植被司马懿给接去的事情,也报的一字不差。
诸葛亮听着先是沉默了一阵,才是点头道:“子舆.既然司马懿偷引曹植而去,必是心有二心,至于其如何能算计曹真生死,又能叫曹丕送兵权与其,不是咱们思量的地方。”
“为今之事,还是退敌为上.”
听诸葛亮都这么说了,邢道荣总算是不纠结这些事情了。
只是心头奇怪道:“军师,这曹丕在荆州,却为何要来此地?”
诸葛亮笑道:“正是因为曹丕在荆州势大,才到将军这头,怎么?子與可是不欢迎在下?”
邢道荣一听,这诸葛亮是要干大事来了,便皱眉道:“可是荆州与关中战事出了些差错?”
诸葛亮闻言认真点了点头:“不错,荆州之地曹丕大军不消多提,关中也打的艰苦,且离着宛城尚远,不可驰援。”
“是以这番来江东,是要把子與你的兵马带走。”
邢道荣听诸葛亮要来带兵,却没有半点犹豫,大手一挥道:“军师且去,能带多少人便去多少人,我这不消多少人马。”
邢道荣说的那是大方的很,根本没听诸葛亮要多少人,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结果诸葛亮一听,便是来个狮子大开口道:“子與!江东之地方,可能凑出三万精兵?”
好家伙。
这诸葛亮一下要自己三万军马!
还要精兵!
那还真就是狮子大开口了!
这江东哪里有这么多的精锐!
说是精兵三万,岂不是要把自己的主力军团和老兵全部带走?
给自己.
还能留下多少人?
邢道荣不是不愿意,只是觉得有些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