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吾乃冠军侯! 第12节
良家,那就是要求‘中民’以上,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了。
汉文帝时期,白金中民十家之产。
一金为一万钱,一名成年奴隶价值一万至两万钱,马每匹约六千钱,牛每头约二千至三千钱。
这些良家子可以说政治上可靠,能力方面也没什么问题。
“君侯,要我说直接去期门郎中选人。”陈居给出自己的意见说道,“这些人也和君侯相熟,选出来最好的人就行。”
期门,掌执兵宿卫。这也就是宫廷禁军了,以后会改名为虎贲军。
赵河西立刻提出反对意见,“期门虽都是六郡良家子,也只有千人。要我说,还是从八校尉那要人。”
五年前刘彻增置八校尉,即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
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专掌位于长安西南郊上林苑的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安西北郊骑兵;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
这也都是大汉如今最为出色的精锐部队之一了。
“蠢,你们何其蠢!”冯胥立刻嫌弃著自己的生死兄弟,“去期门、八校尉要人,那自然是可以。君侯以后要用人,用老人吗?要找,就找当年那些同袍的子侄!”
八百人,霍嬗的起家班底是八百人,是他来训练的人,以后要跟著一起去打仗。
所以对这八百人的要求自然极高了。
当年霍去病第一次出征,率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其中就有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匈奴单于伊稚斜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霍去病一战封侯,能有这样的战绩,也是和他手底下的这八百骑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有关。
赵河西这时候也提醒说道,“君侯,万万不能只选敢战之士。大漠茫茫,好些时候都不辨东西。得找些识途的匈奴人,他们能找到去处、找到水。”
陈居立刻附和说道,“我先前也想到了这些,当年和将军穿越大漠,若是军中没有那些匈奴人可不行。”
在大汉的军队当中有不少匈奴人,这些归附的匈奴人也可以给大汉军队带来不少帮助。
迷路那可是大罪,贻误战机那都是小事。
霍嬗也心里有数,他可不想学李广。只是自己以前的那点军事基础和求生办法,在大漠未必能派上用场。
所以在自己的军队当中,也应该有一些‘当地人’,一定要寻找那些可靠、有能力的匈奴人。
大家在七嘴八舌的讨论著,对于霍嬗的八百精骑都抱有极高的期待,也会有相当高的要求。
必须要优中选优,这样才能够保证战斗力。
至于自家庄户的人暂且不提,因为那些人不算八百精骑的编制当中,那都是霍嬗的部曲、亲卫,对于他们的一些训练等等也是有著不一样的要求。
霍嬗心情很好,说道,“这事得从长计议,现在还是好好宴请一下。安国,过两天就任叫到府里来,我得宴请一下那些伙伴。”
赵安国就立刻说道,“君侯放心就是,到时候肯定全都来赴宴。这些人一个个的都想著能随君侯建功立业,心气高著呢!”
这也不是赵安国在拍马屁,说的也算是心里话。
哪怕赵安国的父亲是列侯,可是列侯和列侯也有区别。
浞野侯在一些人眼里已经是高不可攀了,但是赵破奴、赵安国父子,也都希望和霍嬗能够亲近。
而和霍嬗一起练习骑射的虽然是良家子,比起赵安国都远远不如了。而跟著霍嬗一起,从军自然得到的机会多。
如果霍嬗以后有机会带兵出征,这些昔日的同伴很有可能就是麾下的将校了。到时候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来了,说不定能封候拜将呢。
在如今的大汉,好男儿哪个不想要得到军功。
不要说良家子了,就算是游侠、罪犯等等,也都渴望能够博取军功。
就在大家还在欢欣鼓舞的时候,一个仆人匆匆来报,“君侯,太史令求见。”
霍嬗一愣,太史令?
大汉前一任太史令是司马谈,在随行封禅泰山的时候病死在半路。而如今呢,是司马迁刚刚接任太史令,阅读皇室所藏典籍,开始搜集史料。
对于司马迁,霍嬗的情感就是比较复杂了。
《史记》的意义和伟大就在那里,这根本轮不到霍嬗去评价。
可是这位世家子弟也根本看不起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外戚,是发自骨子里的看不起,甚至鄙视。
司马迁在《史记》里有一篇《佞幸列传》,就记下: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卫将军骠骑列传》合在一起为一列传,如果单纯这样也就罢了,毕竟还有其他很多名将、名臣在《史记》都是两人合并一传。
但是呢,《李将军列传》单独一传,著重描写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
要说司马迁在写《史记》没有夹杂个人情感肯定不现实,怀才不遇的李广是被皇帝、卫青压制乃至故意羞辱,以至于‘李广难封’成为千古遗憾。
而已经被褫夺爵位的公孙贺,司马迁的评价是‘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
但是相比起李广,公孙贺的军功可是实实在在的.
霍嬗心里想著一些事情,说道,“来者是客,请过来吧。”
清瘦的司马迁现在还没有遭受李陵的牵连,还是完整的男人。
有著清高、自傲,司马迁也不失礼数,“太史令司马迁,见过冠军侯。”
霍嬗就笑著问道,“太史令,你不去编纂史书,来我这里做什么?”
司马迁则说道,“先父参与制定封禅礼仪官员,却因病留滞在周南,未能继续前行,更因此而心中愤懑,以致病情加重。我继为太史,继承先父遗志,当编撰史书不敢有丝毫缺漏。”
霍嬗大概明白了司马迁的意思,直接问道,“是想问我封禅之事?朝中不少官员随行,你去问就是。”
司马迁直接问道,“此前中岳有吏卒听闻陛下巡幸时,呼万岁者三,可有其事?”
这就是‘三呼万岁’的由来,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也表示怀疑。
霍嬗直接问道,“去找当时的吏卒,他们更清楚。”
司马迁强忍不满,又问道,“陛下泰山封禅,封禅书为何?”
霍嬗直接说道,“不知道、不记得。”
司马迁再次追问,“陛下行封祀礼之后,独与君侯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君侯,登封礼你在其中,其他人无从得知。若君侯不说,我如何编纂史书?”
霍嬗好整以暇的看著司马迁,说道,“太史令,我本是对史官有些好感。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看著司马迁,霍嬗继续说道,“你记史是你的事情,我也管不著。只是你记史,就非得和我过不去?不知、不言,登封礼之事你就记‘独与侍中奉车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礼’就好,何必再问其他?”
不等司马迁说话,霍嬗直接说道,“送客。”
第20章 积蓄力量
对太史公,霍嬗能做的事情就是敬而远之。
他可不会将司马迁当做偶像,不会因为一些事情就特别崇拜等等。明摆著不太可能成为朋友,那就敬而远之好了。
热脸去贴冷屁股的事情肯定不会做,所谓的礼敬名士等等,那也是要看情况的。别人不给面子,霍嬗也不会给面子,就是这么简单。
按照司马迁的理解和他的使命,他当然想要知道登封礼的事情。可是如果霍嬗说了出来,司马迁照样名垂千古,霍嬗说不定立刻就没了性命。
陈居等人也不会给司马迁任何面子,几乎就是在霍嬗下令的时候立刻赶人。
冠军侯府再次恢复到了热闹、祥和的气氛,大家也都是在忙著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招木匠、招铁匠,这些事情霍嬗都非常的有经验心得了。
先前制造大铁锅的时候因为准备不齐只能去宫里寻找负责皇室私产和生活的少府。而现在,霍嬗可以在自家弄个铁匠铺了。
淬火工艺、冷锻技术,乃至是炒钢法,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被发明使用了。
只不过现在的炒钢法还是在不断的完善、升级,算不上真正的大面积的在技术推广和使用。
不过不管怎么说,霍嬗觉得自己可以不太需要担心一些事情。反正他也不是特别懂冶炼,大汉现在的铁器等等也基本够用。
在合适的时候推出马鞍、马蹄铁、马镫,这对霍嬗来说有些意义。研究研究床、椅等等,这对于他来说也有意义。
霍嬗也在绞尽脑汁的去想,看看能不能按照自己一些不太清晰的记忆将一些农具给‘复原’。
西汉时期自然是有犁的,不过基本上都是单长辕,比较笨拙,这种单长辕一般应为二牛牵引。
这种‘二牛抬犁’得方式在汉朝非常常见,在这二人之后还需要一人播种。
霍嬗觉得自己要是将曲辕犁给造出来了,那就是了不起的成绩。
那将极大的解放生产力,可以让更多的百姓耕作更多的土地。
如今的大汉算得上是盛世,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可是霍嬗同样清楚,这样的盛世说不定很快就要结束。随著持续的出兵,百姓徭役不断加重,到时候会出现大量的流民。
打仗,不只是单纯的军事能力,这更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比拼。
此前大汉打的匈奴无力招架,卫霍横空出世,他们的能力自然不用怀疑。可是这也是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文景之治,大汉哪来的数十万战马呢!
霍嬗在想著自己接下来的一些规划,现在的他还上不了战场,刘彻不会允许、卫青也不会允许,其他人也基本上不可能认同。
哪怕霍嬗少年英武,可是如果期望著十四五岁就上战场,那也不太现实。
以霍嬗的观点来看,早一点也得过了十六再说。等到十八之后,那才是最有可能的事情。
也不用特别担心,因为还来得及,时间上来说还不至于错过一些大战。
十来个少年郎来到了冠军侯府,哪怕都是良家子、家境也不错,可是再看看如今的冠军侯府,这些少年郎们也都觉得差距实在太大。
霍嬗就很开心,说道,“这两年多来你们陪我练习骑射,我等也算是有同袍之谊。如今我将编练新军,给你们全都编入新军,如何?”
这些少年郎都是良家子,可是实际上他们现在也都没有官职,也都不需要服役,因为年龄还没到。
“但凭君侯吩咐!”
“君侯爱重无以为报,以死相报而已!”
这些少年郎也无比振奋,能够成为霍嬗的部曲,对于他们不少人来说就算是一步登天了。有这样的机缘,已经超过他们的父兄。
“如今我等也是锐意少年郎,你们各自回家准备马匹、箭矢。”霍嬗安排著说道,“五天后随我去上林苑,我要看看你们的骑射!”
“唯!”
“唯!”
练习骑射,这本来就是这些尚武的少年郎们喜欢的事情。
而能够去狩猎,自然更加符合他们的胃口了。
至于各自准备马匹、弓箭等等也正常,虽然现在如果投身军队,甲胄兵器等等基本上都是朝廷负责。可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还是自己的武器拿著趁手。
上一篇: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下一篇: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