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吾乃冠军侯! 第44节
霍嬗立刻高兴起来,捏着韩芸娘的下巴说道,“怪不得你愿意随我出宫,原来早就芳心暗许!”
韩芸娘俏脸通红,这位冠军侯有些时候轻浮的厉害。但是和他相处并不难,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有些时候也不在乎尊卑。
霍光听不下去了,连忙咳嗽几声。
霍嬗立刻起身,韩芸娘也赶紧起身。
看到霍光,霍嬗就赶紧问好,“叔父,什么时候来的?”
霍光非常欣慰的看着霍嬗,说道,“嬗儿征战在外也是辛劳,该好好休养才好。”
“我连朝会都不去,自然是在休养。”霍嬗就笑着说道,“陛下准我休沐十天,叔父也是知道的。”
看着乖巧行礼、站在一边的韩芸娘,霍光问道,“这是皇后所赠?”
看到霍嬗点头,霍光又问道,“我记得你府上还有几个侍女,怎么没见着了?”
“我手下儿郎多有还未成亲的,要不就是庄户那边还有没娶妻的。”霍嬗就说道,“看对眼了,就让他们成亲。”
霍光不觉得这是坏事,门当户对自然非常重要。冠军侯府的那些侍女可都是皇宫或者权贵人家出来的,一般的良家子接触不到。
不要说普通的侍女了,就算是将侍妾赏给手下人,在如今的年代都是美谈。
更何况赏赐的是部曲、部属,那就更是美谈了。
“先前就说过多次,你府上没有女子管着也不好。”霍光就说道,“你看看那个陈居,你不养门客不要紧,也不能这么不顾名声!”
看到霍嬗不说话只是在笑,霍光也没法子了,看来这个侄子是不打算听从一些建议。
“过几天去我那,你婶娘、妹妹们也想见见你。”霍光就笑着开口说道,“你婶娘也寻了几个人家,说是有不错的女子。”
对于自家那位婶娘,霍嬗可是敬而远之。或者说是发自内心的抵触,只是看在霍光的面子上保持着表面的尊重。
“我不娶妻,这事情叔父就不用管了,婶娘更不该管。”霍嬗就稍微严肃说道,“婶娘还是安心教导妹妹,给叔父添些子嗣才好。”
霍光一听也觉得有道理,霍嬗的婚事一般人没资格管,哪怕他这个叔父都不该管。
至于不娶妻的说法,现在听听也就行了,霍嬗要是娶妻随时都能娶妻。
尤其是现在开窍了,没娶妻但是有了侍妾,这就是一种进步。
现在一些权贵想着的不是让霍嬗娶妻,而是希望什么时候看中了他们献上的侍女,那也是拉近关系的方式。
想了想,霍光还是开口了,“嬗儿,现在外面有些风言风语,你也稍微收敛点。”
听到霍光这么说,霍嬗那叫一个生气,他觉得自己的名声完全就被一些人给毁了。
这要是司马迁听到了,那就更不得了!
以后史书上很有可能没有所谓的‘魏晋遗风’,曹丞相的那些段子说不定就给安在了他身上了!
不过霍光也不生气,只要不是年纪太大,只要不是伦理纲常不容的,那也没什么。
就算是寡居的什么都行,能生孩子也是一种优势。在如今这个年代,‘二婚’也是挺抢手。
和霍嬗说了些事情,霍光也就打道回府了。
看到自家侄儿全须全尾的安全返回,还立下了偌大的功劳,这自然使得霍光惊喜万分。
等到霍光离开,霍嬗继续让韩芸娘去‘回信’,最近的一些拜帖实在是太多了。大部分都是有身份的人家,要不然也没办法把拜帖送到霍嬗的府里。
那自然也就只能是比较礼貌的回绝了,不去赴宴等等没问题,可是也不好完全不理不睬。
赵河西回来了,说道,“君侯,庄户那边安排好了。”
霍嬗就认真起来了,“这是好事,只是这一次死难的,除了朝廷的抚恤,我们也该安抚一些才好。钱财这东西我不太在乎,别在这地方省着。”
赵河西就回答说道,“君侯放心就是,我冠军侯府的抚恤向来最高,也没人敢克扣。”
霍嬗微微点头,又问道,“家里头可有什么要求?”
“有子嗣、有兄弟的,想要让人到君侯帐下效力。”赵河西骄傲不已的说道,“我也擅自做主,都应了下来!”
霍嬗对此也没有什么不高兴,汉人尚武、崇尚军功,这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哪怕这一次出去作战,霍嬗的部曲也死伤了几个,但是朝廷的抚恤足以让战死者家属过上不错的生活。而活着的那些有军功,也会得到赏赐和一些爵位。
不管是经济条件还是社会地位都有提升,这自然也就会让很多人崇尚军功。
去军中拼一把,就算难以封候拜将,也有可能得到爵位、金银粮食,自然就让人向往。
姜小娘端着饭菜来了,“君侯,我炒了几个菜。”
看到霍嬗点头,姜小娘站在一边欲言又止。
霍嬗好笑问道,“怎么了?有话就说。”
姜小娘有些害羞,不过还是鼓起勇气说道,“君侯,我也十五了,该婚配了。”
霍嬗微微蹙眉,不过随即问道,“怎么?怕我不放你出去?”
姜小娘到底是霍嬗的家仆,所以真的要是不放人,她就没有自由身。
姜小娘跪下说道,“君侯,我和三郎有了私情。”
霍嬗愣了一下,随即又好气又好笑,“陈三郎?行,回头就给你们安排好。”
赵河西也觉得意外,陈三郎就是陈居的幼子。这小子本来是在府中护卫,可是没想到这是搭上了厨娘。
“君侯,我等还在在府中效力。”姜小娘忙不迭的说道,“我还不想走。”
“先在这里,等以后有了子嗣再搬出去。”霍嬗就安排说道,“回头去宫里问问,我这一天能得多少绿蔬?真要是不够,我自己建个温室!”
反季节蔬菜产量低、成本高,权贵都不能敞开了吃。在宫里,那也是要定下份额。
赵河西立刻赞同的说道,“君侯,过些天我们再取些冰,冰库也该藏满,等着明年夏天再消暑用。”
霍嬗自嘲说道,“明年夏天?明年夏天我们还是用不上,到时候还要去打仗!”
赵河西又是振奋又是担心,可是明年夏天还要打仗?
不对吧,朝廷这几年也没有连年对匈奴用兵,本来以为要过几年呢!
不过也没必要问什么,君侯懂得多就行。真要是出征了,跟着君侯上阵就是!
第67章 有名无实霍骠骑
回到长安的霍嬗开始折腾起来了,这位美食宗师准备再次改良一些食物的做法。
所谓馒头起源于东汉末年,是诸葛亮征孟获时所发明。这也不是绝对正确,因为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彼时称为‘蒸饼’。
霍嬗现在就在研究,他不怎么会做面食,但是好在家大业大可以不断的尝试。
石磨等等就不缺了,所以得到足够的面粉等等也不成问题。而面条等等也不新鲜了,也已经传入中国了。
不过霍嬗觉得现在的面条和以后的面条还是有些区别,所以在不断的尝试着改进。
“加水啊,水多了加粉,粉多了加水!”霍嬗拿出炒菜宗师的气派,在指导着姜家母女和面,“这么干,肯定做不了面!”
姜小娘活泼点,也敢吐槽了,“君侯,先前就是加水加粉,盆子都装不下了!”
陈居等人也在笑,因为按照君侯的指导,已经失败好几次了!
霍嬗一点都不尴尬,说道,“还不是你不够聪明,我要点有些韧性、软和的粉团,你就是做不出来,这事情还是怨你!”
姜小娘抿着嘴不说话,真要是继续拆台,她倒是不担心君侯打她等等,而是到那时君侯就要打趣她和陈三郎了。
姜妪则有些小心的问道,“君侯,可是要像西域人烤的那些面饼一般?”
“那个是馕,和我要的不一样。”霍嬗就说道,“你们先帮着试试,我以后还有大用。”
改良一下现在的面条、馒头,这是为了能够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条件。
如果能够进一步的去改善军粮,那就最好不过了,这也是他的终极目标之一。
西汉的军粮非常复杂,粟、糜、青稞、大麦、普通小麦和豌豆等都是军粮。
汉文帝时期就有‘输粟于边’,再结合‘屯田于边’,基本上能够保障边关的粮食供给。
至于蔬菜等等,基本上就要靠边关的士卒自给自足了,朝廷基本上只负责主食,偶尔可以见到荤腥。
按照现在的正常水平,一个士兵每天也就是七两米左右的供应量。
而这个水平已经是提高了很多,粮食产出不够自然不会让人敞开了吃。
大多数人家都是一天两顿,一年到头见不到几顿干饭不说,时常还要搭配一些野菜等等,这才是一种常态。
现在休沐在家,霍嬗确实没闲着。
一方面是在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就是在研究制造曲辕犁,进一步的提高生产力。
闲是不可能闲下来的,总要给自己找些事情做,这样才会有意思。
刘漠忽然匆匆而来,“君侯,太子殿下到访!”
霍嬗连忙转身,“怎么也没提前说一声,这也没准备啊!”
刘据不只是没有送拜帖、通知一声,以他的身份自然也不用在外等着,实际上就跟着刘漠直接进府。
“表兄,我要骑马!”熊孩子刘进飞奔而来,一边跑一边喊,“表兄,上回你可是答应我的!”
霍嬗闪身躲开熊孩子的飞扑,选择性遗忘一些事情,“我什么时候答应你的?别以为你是皇孙就能诓我!”
刘进非常委屈,双手叉腰说道,“就是你出征之前,说好了带我骑马!表兄,你总是诓我!”
霍嬗有点担心了,或许在刘进的心里,他就是个喜欢诓骗小孩子、事后不认账的无良表兄!
不过霍嬗还是赶紧先行礼,“见过太子殿下、见过良娣。”
刘据这一次不只是不打招呼就来了,还带着老婆孩子。
这个史良娣只是侍妾,但是这也算是最有身份的了,因为刘据现在没有太子妃。
“我!”霍嬗吓了一大跳,“松口!”
熊孩子刘进真的恼了,趁着霍嬗行礼的时候,一口咬在霍嬗的大腿上!
“进儿!”刘据又好气又好笑,“不得胡闹!”
刘进气鼓鼓的松口,好斗的看着霍嬗。不给这个坏表兄一点颜色看看,他还敢诓人!
揉着大腿,霍嬗哭笑不得,张口就来“下回带你骑马,现在都冬天了,我都不骑马了!夏天,夏天的时候我带你去打猎!”
刘据忽然间觉得他儿子刚才那一口咬轻了,明年夏天的时候刘进肯定还能记得这件事。
但是那时候的霍嬗不出意外的话就是要出征在外,哪里可能带着去骑马!
上一篇: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下一篇: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