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第97节

  这让许多在玄菟郡守边的兵卒看得眼泪都掉下来,张敞就看到新补入他这一曲的玄菟郡兵,抱着刚刚发到手里手套又是哭又是笑,大手不停摩挲上边的兔子绒毛,一个大老爷们呆愣愣的,眼泪哗啦啦的流。

  “呜呜,要是有这手套,那些老兄弟也不用在北边被冻掉手指头了!”侯城人张策陷入了自己的回忆中,口中呜咽道。

  似乎感觉到四周空气的凝滞,作为新人的张策看看温暖的车厢布置,手掌感受着火炉的温度,抬头再与那些疑惑的眼神对视,在辽东郡兵的眼里,似乎这些都是应该的,他们眼中的那种理所当然,让已经在边关打拼多年的他无语凝噎。

  “张兄,不必如此,此手套也不是常发!”张敞听出了这位本家兄弟是想起了伤心事,出言解释道:“待会轮班驾车,风雪熬人,不戴手套不行,唔,这水袋你也得带上!”

  张敞说着,将刚刚装满热水的水袋递了过去,张策颤巍巍的接过,看向自己的主官眼神中充满了感激。

  “太守有令,车队于李家庄歇息,此地士卒可直接归家!”

  车厢外自风雪呼啸声里传来骑兵的传令之声。

  “军侯,我来吧!前边是我家,我来驾车。”车厢内一直不曾说话的李当伸出手,从张策的手里抢过水袋,然后对有些无措的张策不好意思道:“哈哈,兄弟再歇会,这地儿让我来,我熟!”

  张敞挑挑眉,也没有反对,顺便将自己军官配发的手套递了过去:“用我的手套吧,这雪下得,不要到了家门口还给冻伤!”

  “多谢军侯。”名为李当的士卒也不客气,接过手套戴上,再给自己戴上帽子就麻溜的从车厢钻了出去。

  “噗!”车帘子一掀开,雪沫子就往车厢里钻,让正中央的火炉都旺了些许,车厢里的士卒都活动起来,赶紧将换班回来的士卒大衣扒拉下来,上边全是雪沫碎冰。

  “喝点热水!”张敞从火炉上取下一碗热水递过去,温言道。

  “谢军侯!”刚刚从严寒中归来的士卒立马接过,口中感激道。

  张敞这一套动作已经相当流畅了,公孙度回军遵循的还是上一次的编制。玄菟郡一战,各军损失都不小,张敞这一曲也补入了不少新卒,这种时刻,正是培养关系的好时机,张敞自然不会放过。

  用铁签挑了挑炉中的炭火,张敞似是想起了什么,轻轻掀开帘子大声道:“李当,上回不是说请我们喝酒吗?上次错过了,这回可不能少!”

  声音很大,震得车厢都有些颤,但经过寒风的削弱,落在专心驾车的李当耳中却是正好。

  “当然,此战赏赐不少,大伙可劲吃喝,花费都包在我身上!”驾车的李当同样扯着嗓子喊道。“可惜李家庄是小地方,招待的东西不多,怕是慢待了诸位兄弟!不过庄里有今年新酿的米酒,少不了大伙的酒喝。”

  “无妨,心意到了就是,等开春,你们来襄平,某请你们去全城最大的地儿吃喝!”张敞轻轻摇头,不在意道。

  “军侯请客,彩!”同车厢的士卒都高声叫好起来,这时候的兵卒经济实力都较低,能到城里吃一顿饭已经算是不错了,张敞的请客,怕是也要搭上两月的军饷,士卒们自然是各个叫好。

  “军侯威武!”消息不一会儿就从一个车厢传到另一个车厢,张敞这一曲的士卒都喝起彩来。

  车队的另一端,同样在与士卒说着闲话的张浪听到了这阵叫喊声,待从骑兵口中听说是张敞请客后,作为此战中战场拔升最快之人——代军侯的张浪闻言暗自盘算着此战缴获以及自己的家底,心一横,一咬牙,拍手道:“某也请客!!”

  “军侯威武!”士卒们的情绪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刚刚还是静默的车队一下子变得十分热闹。

  “怎么回事?”正在查看各地送来信件的公孙度皱眉道。

  “回主公,张敞、张浪二位军侯都放言说请属下士卒吃饭,故而人人振奋!”立马有车外的骑兵回话道。

  “呵呵..”公孙度闻言笑出声,他知道这是底下军官收买人心的小手段,不过他也没阻止,摇摇头低声对附耳过来的骑兵道:“找机会资助下张浪,他家底不厚实,不要到时付不起帐被人扣在店里,那就闹笑话了!”

  “嘿嘿,主公说笑了,张浪那小子此战升迁极快,光是斩获就有十匹绢,够他挥霍的了。”秦奉见到公孙度心情不错,出言道。

  “人又不似你!张浪可有一大家子要养活呢!”公孙度摇头,张浪不像秦奉这些在边关多年的厮杀汉,那就是个农庄出来的小户人家子弟,能做出撒钱维护感情已经出乎公孙度的预料了,看来人人都是有进步欲望的。

  战后公孙度的军队规模并没有大肆扩大,反而保持了原有的建制,这也就是张敞等立功的军官保持在原有位置的原因。

  “主公不扩军吗?”秦奉看看四周,车厢里没有外人,低声询问道。在他看来,张浪、张敞这种从底层提拔起来的,有能力的军官,正应该大力提拔他们。

  “暂且不考虑。”公孙度摇头,玄菟郡兵的规模他还是维持在三千兵左右,多是从原先的精锐郡兵选拔军官,再由其统领投诚的豪强兵马。而辽东郡的兵马亦然,此战的缺损从玄菟郡的精锐抽调补入,维持原有的建制不变。

  “在制度未完善前,扩军不是好事!张浪、张敞还有此战那些幸存的骑兵军官,他们都是宝贵的种子,有着更大的用处。

  骑兵的训练还未成为系统,此战的经验还没有总结贯彻,军官的培训也没有形成定制,盲目的扩大军队数量,战力只会下降!”

  公孙度的语气淡然,显然扩军的事情一直在他的考虑之中,他一点也不着急,他没有打出反旗,所作所为也都是打着汉室太守的旗号,朝廷没有理由找他麻烦;

  郡中有他培植的农庄系统作为压舱石,反对势力翻不起浪花;

  外部的鲜卑人、高句丽人,在这一次的作战中,精锐被他消灭一空,都需要喘息时间用以恢复,公孙度不去寻他们晦气就不错了。

  稳扎稳打,军队最重要的士卒来源,只要农庄系统能够运行,就能为军队持续的补血。

  想到农庄,公孙度翻开公孙贺那边送来的信函,信中详细描述了西盖马那边分地士卒干出来的事情:作为分地主力的当地边军,看到自己名下那么多的田亩,完全不信计吏们口中天书般的器械耕作,为了不让自己的田亩荒废下去,那些边军组成的农庄,竟然穿着公孙度刚刚下发的冬装,连夜行军,跑到高句丽那边掳掠了不少民户回来,把其当作自己耕作田亩的驱口。

  “这特么...”公孙度看着信也傻眼了,这是活生生把他设想中的农庄制度,搞成了府兵制度?“唔,也不是不可以...”他揉着下巴思考起来,辽东郡的农庄制度,目的是为了集中力量汇聚资本和劳动力,最大的目的还是为了搞生产,而作为边郡的玄菟郡,军事压力更大一些,部曲劳作,兵卒作战的制度似乎更为合适?公孙度砸吧下嘴,至于效果怎么样?他打算先观望一阵。

  再看看下文,遭受袭击的高句丽半句话都没敢说,只管着把守关墙城池,刚刚被痛扁一顿的他们彻底没了脾气,根本不敢出城对付这帮越境的大汉边军,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大包小包往回捣腾的边军自城下路过。

  “呵呵,这是被打怕了?”公孙度看到信中对于高句丽的动作描述,笑出声来,想起玄菟郡大牢里那位涕泪横流的大王子的口供,摇摇头,那个二世祖看来是将高句丽的精锐给败得差不多了。

  以此时公孙度的见识,一国之精锐,往往都是少数。此时作战,一仗之胜负,往往都是掌握在那一千人,乃至几百人手里的,战场中的绝大多数兵卒都只是配角而已。

  高句丽作为海东一国,国中沟壑纵横,本就没几块好地,能搜罗出两千好手顶天了,还能在冬日里随着高发歧行军到高句丽城下,那就更少了。

  “哈哈”每每想到此处,公孙度都拍手大笑,一个素利,一个高发歧,拿着自家的精锐冒险,都被他歼于高句丽城下,就连此战中那些辛苦训练的骑兵伤亡,公孙度都不觉得心痛了。要在平常的作战中,遭遇并且歼灭这么多的敌方精锐,那都是他可遇不可求的。

  其次便是军官系统,羽林营的建立,不仅仅是童子军那么简单,那也是公孙度心中的讲武堂,系统性的军官培养教育也要列上日程。

  “军事学院...”公孙度嘀咕着,从盒子中翻出刚刚送到他手上的信函,那是来自青州柳毅、马韩田健的书信。

  翻开柳毅的书信,来到公孙度重点标注的句段,他看着信中的描述,禁不住抚掌赞道:“这个林阵,不愧是李信那小子相中的人才,柳毅也是,胆子忒大,也不怕自己的军队先溃亡!”

  细细一看,原来圈出来的文字,正是柳毅所述他们攻破胶东城的过程,其中重点描述的便是林阵指挥的石砲以及强弩的杰出表现。

  “啧啧,这时代也能玩出步砲协同,真是不要命了!”看着石砲与攻城的步兵齐发,公孙度感叹道。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种不要命的玩法,还真有辽东军队的印记,他的骑兵战法亦然,比的就是谁更不怕死,辽东郡常规的战术就有一种以弓弩齐射打开缺口,再由骑兵冲锋扩大缺口,摧毁步兵阵型的战术。

  之前秦仲在高句丽城就玩过这一招,算是辽东边郡常见的招数了,其是集合了幽州突骑的冲击力,汉军强弩的杀伤力二者之优点。

  缺点就是需要两支军队的足够的精锐和默契,时间点必须抓准,弩矢打开缺口,和骑兵冲锋的间隙必须足够短,执行战术的决心足够强。

  施展的好,往往都能摧锋破锐。施展的不好,间隙太长,缺口被敌军及时补上,冲锋的骑兵就成了骑兵冲击步兵的反面典型,亦或者没有间隙,弩矢射到了自家的头上,那就真成了战场上的笑话了。

  青州的柳毅就是,要不是林阵指挥的好,计算好了余量,不然光是落下的巨石对己方的杀伤,就能让柳毅这辈子彻底放下这种战术。

  “别的不说,林阵需要回趟辽东了,给我来武学当教师。就这指挥石砲的经验,不传下去可惜了。”公孙度琢磨着,这就打算给柳毅写信。

第151章 变化

  “唰唰”公孙度写完给柳毅的书信,交给一侧侍奉的秦奉,交代道:“速速送与青州。”

  接着,他又拿起田健的书信,翻看其中被他圈起来的段落,那是关于李信统领的强弩营冲阵的描述。

  “啧啧,抵近贴脸射弩,这不就是后来英国龙虾兵排队枪毙战术的翻版吗?”每当看到这一段,公孙度都不由赞叹道,各个时代的战术万变不离其宗,都不过是在追求最大杀伤而已。

  看到李信在信中自辩说这是凉州军的故技,据其说凉州军就喜欢临阵之时,贴脸射一阵箭矢再挥刀砍杀冲击敌阵,往往能有奇效。

  这种战术,考验的是执行战术的兵卒心理承受能力,往往只能是老卒才能执行,因为要在临敌之时从容射箭,再弃弩弓执刀砍杀,都非常考验士卒的心脏,距离越近,执行越难,往往兵卒上战场,临阵之时,手掌颤抖连绑着刀绳的环首刀都握不住,更不用说射弩执刀了。

  李信的强弩营士卒,都是他从辽东郡兵、洛阳禁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执行起这种战术,自然不在话下。

  “而且...这小子有点东西。”公孙度继续看下去,李信他们支援战场使用的独轮车赶路的方式,让他忍不住拍手叫好,这其实就是他心中对强弩兵的定位,充当战场上的机动坦克——能够机动的支援火力单位,其在冷兵器战场的作用无与伦比。

  正如张辽所言的骑兵的最大优点是能跑一样,重甲士卒若是跑起来,杀伤力要比骑兵大得多。而且公孙度仔细看了看,李信那一战的伤亡极低,壕气冲天的他给强弩营士卒都披上了全甲,行进中有甲士在前挡箭,就连推车的水手伤亡都很小。

  公孙度再次仔细将经过看了一遍,看着上边巨大的交换比,他在一侧的纸张上写下:重甲、强弩,对付低生产力的外族具有碾压性优势。缺点:机动速度慢,独轮车【全地形战车】辅助,轻型战车的研发。

  “这种以势压人的法子,对付小国兵卒算是降维打击了。”公孙度边写边感慨道,他记忆中华夏的钢铁冶炼技术在汉末之后随着逃亡移民向着四周的小国扩散,使得后来周边小国的军事科技都完成了升级,可以说,华夏每一次的大乱,对周边的小国来说,都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馈赠。

  后来西方殖民者架起大炮征服世界,大半个地球通行无阻,直到遇到了东亚小国,才发现这些地方的金属冶炼技术一点也不落后,殖民者的大炮拿到手就能仿制,让气焰正凶的殖民者怯步,只好转头先向那些‘无主之地’的海岛下手。

  其实在各个朝代,中原的经济以及技术实力都远远高于周边小国的,也怪不得后世的皇朝被称作天朝,那都是周边小国心甘情愿叫出来的。

  然而华夏政权所处的地缘形势,决定了其内部矛盾时时都在累积,作为统治者,各个朝代的上层也都很清楚,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于外,而是来自于内,所以各朝各代制定了相应的守内虚外政策。

  大汉亦然,辽东地就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中原政权对这地方的唯一愿望就是不要出事,人口较少,技术落后,兵力孱弱,朝廷的政治势力也小,便是辽东郡的局面。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这才给了公孙度可乘之机。

  “啧啧,老曹这下倒霉了啊!”公孙度翻到了一封来自中原战事的情报,当他看到曹操率领军队全军覆没,仅以身免的消息时,禁不住幸灾乐祸起来。

  而且从中原各地传来的消息看,此战大放光彩的床弩等器械,开始被众多诸侯所重视,据说河内郡的王匡、袁绍大营已经在大肆征集工匠,打制这种巨型战争兵器了。糜家的消息源也说,南阳地区的袁术也不甘寂寞,开始征集民间工匠打造大型的战争器械。

  徐荣作为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恐怕也很难想到后续的发展,大型器械的威力不仅没能使诸侯却步,反而让那些因为士卒战力不强而心生畏惧的诸侯,从中看到了新的转机。比起羸弱会逃跑,会反戈的士卒,这些只需要扣动机关就可以杀伤敌军的器械,更加受诸侯们的喜欢。

  床弩、石砲、连弩,在诸侯们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这些古书、典籍中的各种器械,再度被复活并开始活跃在战场上。

  中原诸侯似乎一下子陷入了器械为先的怪圈里。

  不过,这样的游戏也不是所有诸侯都能玩得起的,当前也只有冀州士族支持的袁绍可以调集资源制造器械,以及占据南阳——天下数一数二的工匠汇聚之地的袁术有条件做这样的事情。

  “啧啧,这是条歪路啊!”公孙度看到这都笑起来,摇头道,士卒的素质不行,强行提升器械水平,可能到头来还是为敌人送军备。

  同时这也让公孙度开始警惕起来,在战争需求的驱使下,技术扩散的速度明显被加快了。

  从柳毅的信中,公孙度得知青州的黄巾众都开始使用他临时发明的独轮车进行物资转运了。再也没有比独轮车这样的器械更适合黄巾这样的势力了,拥有大量的劳动力的黄巾众因为车辆的稀缺而行进缓慢,往往会被官军及时围剿。而有了这种简单小车的黄巾军,在泰山、沂蒙等山区的活跃程度远胜以往。

  自泰山而下的黄巾众,人人推车而行,队伍迤逦数里,像是一条条黄色长虫,向山下的齐国、乐安等地吐出了毒牙。

  至于配重式投石机,因为柳毅等人的刻意控制,当前的黄巾众还是使用较为原始的人力投石,但是如云梯车、攻城车、攻城锤等正规战场的攻城武器制造,当前的青州黄巾已经拥有了相关技术,这从乐安等地黄巾攻城拔寨的速度就可以看出来。

  “青州如今可真是马蜂窝啊!谁想动都得被蛰个满头包。”黄巾的进化速度超过了公孙度的预料,却是他乐见其成的,作为背后的助推者的公孙度抚掌笑道。

  啪啪!卷起来的信函轻轻拍打着手心,公孙度身子倚着车厢,只要一想起这些变化间的种种联系,他禁不住露出笑容:“这番变化,真是愈发有趣了!”

  想到这些,他起身,翻开自己的小本子,继续梳理自己的想法:大商社的运行,军事物资的生产。

  正规的军队,不仅仅需要好的兵源,完善的军官系统以及军事指挥战术,还需要丰裕的战争物资补充。

  大商社的建立,不只是为了获利那么简单,不少民用行业只要经过简单的调整,完全是可以转为军用领域的。

  例如公孙度刚刚收到的书信中,就有赵真编写的一本强弩产品说明书,本就精于强弩设计的他,将强弩这种武器分解成了二十七个零件,四十二道工序,并且所有的零件都可以使用郡府中那些机床制作而成。

  也就是说,那些木工机床被投入到各行的生产后,一旦郡府有所需要时,只需将强弩所需的零件,其图纸亦或者模具下发到各商社手中,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强弩零件,再经过郡府的组装,强弩就能以极低的成本以及极快的速度被制造出来。

  当然,这样的做法没有专门设立的强弩作坊生产速度快,但是官方的作坊数量终究有限。

  要想发挥出公孙度设想中的大生产的威力,必须将这些民用的生产力利用起来,那些投入到商社中的器械,在帮助商社盈利的同时,也在为公孙度培养一大批熟练工人,他们能生产家具,也就能生产武器,不过是换个车刀,改一改车距而已。

  公孙度相信,当辽东郡的官府作坊、商社作坊、乃至民间作坊被动员起来的时候,其爆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让他也吓一跳的。

  当然,难点也是有的,其中弓的制作相比较最为缓慢,以此时的制弓技艺,要想发挥弓的威力,都需要费时费力,这就与公孙度要求的省时间、省钱的方针相差甚远。

  好在,赵真在信中也提到了利用钢条当作弩臂的方案,杜期的转炉试验失败了,但是灌钢法却成功了,打造出来的钢条其优越的韧性,被赵真所看中,想要将其作为弩臂材料。赵真的信中的语气很是踌躇,毕竟此时钢的价值太高,用作弩臂,太过大材小用了!

  “哈哈,时移事易。当时间成为最大成本时,钢的价值也就不算什么了。”公孙度看着赵真小心的措辞,摇头笑道。

  .....

  冰河连绵,一条银色玉带横亘在雪原上,车队在马匹的拉拽下,就像冰河上的白狐那般轻盈灵动,从一处处白色起伏处穿过。

  车队前方临河的土坡上,一处用木板构筑,填塞冰块的建筑伫立其上,面向的冰河的一侧升起了一丛篝火,在茫茫的雪原上,犹如临港的灯塔。

  “吁!”驭手控制着马车减速,马儿放慢了脚步,车队渐渐停靠在这一处旱地码头。

  建筑内的庄户们听到车队停歇的动静,一个个从中奔涌出来,手脚麻利的帮助换马,卸货,指示道路。

  “这地方不错,这房子修的也不错!”公孙度下了马车,来到一个古怪建筑的跟前,用脚跺了跺墙面,脚下的建筑与于大匠设计的越冬屋原理一样,整体低矮,用木板塑形,填充随处可见的冰块,构成了这处足以在冬季防风避寒的屋子。

首节 上一节 97/3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汉:吾乃冠军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