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请息怒 第341节
“说说你打仗的事吧.”
“打仗有甚好说.”暗香浮动的闺房,聊打仗,那不是大煞风景么。
蔡婳却伸出丁香小舌,舔了舔下唇,眯起双眼魅声道:“我这宅子的邻居‘包打听’,曾言道,都统耍得一把好枪,有九九八十一套招式,将那颍州小庄外杀的九进九出、溃不成军.”
“呵呵,谬传谬传”陈初挺起了胸膛,嘴里谦虚,却一脸自矜。
蔡婳撇撇嘴,道:“对嘛,我也不信,那小庄太差劲了。还不如我强些.”
“.”
陈都统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自己被调戏了,不由冷着脸,怒哼一声,“多说无益!咱们入帐见真章!”
“切~只管放马过来!怕你不成!”
蔡婳伸出食指勾了勾,一脸挑衅。
这.咱陈小哥能忍?
丑时。
夜凉如水。
幽寂夜空中的启明星升了起来,已是后半夜。
书院街后宅,新来的小丫鬟抱了一床新被入屋换了,红着脸退了出来,不忘掩上房门。
看了一眼坐在马扎上、靠着廊柱昏昏欲睡的茹儿,小丫鬟才算明白了前半夜时茹儿为何说今晚又睡不成了
茹儿听见关门声,闭着眼睛问了一句,“这是第几回换被褥了?”
“第第五回了”小丫鬟吭吭哧哧道。
“哦”
茹儿睁开眼看了看天色,伸了个懒腰道:“那便快了。明日你将换下被褥送与浣娘时,她若问起,知晓怎说么?”
“知知晓。便说.便说家里漏水了.”
九月下旬,因将士突然爆发出的大量建屋需求,蔡州筑料市场热闹了起来。
和当初十字坡市场非常相似,筑料市场周围也聚集了大批赶着牛马车的力夫,为客人提供运送筑料的服务。
不同于当年西瓜节的是,此次蔡州这波盖屋潮,吸收了更多的劳力。
毕竟,一栋新屋落成,少说得一二十人忙活上月余。
此时又值冬小麦播种完毕,农人得了闲,有机灵的便找了懂营造的师傅,组织起一支支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的盖屋班,穿梭于各处庄村。
短时间内的大量需求,让蔡州的木材、陶土等筑料原材料出现了短缺。
有资本的蔡州商户当即招募人手,挖土伐木,再次吸收了不少劳力。
便是滞留在当地外府灾民,也人人有了糊口活计。
一时间,本来萧瑟的深秋,蔡州城内外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城内各级官员同样心情不错。
被桐山系压制的不得施展的左国恩,已得知自己即将调任临府,自然生出一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快意。
不过,临走前,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比如,调动各级官吏.
原同知知事蔡源升任从七品吏曹主事,原刑名孔目西门恭任盐铁局务官,桐山县衙院虞侯徐榜调任蔡州,接替蔡源的同知知事一职。
原府衙捕头苟胜接任西门恭刑名孔目,新任捕头则是同样来自桐山的西门喜。
其实,原本西门恭和徐榜都能去往寿州就任更高一阶的官员。
但前些日子西门恭得过陈景彦的提点,明白了‘常伴君王侧’的重要性,专门找到陈初表达了想继续留在蔡州为官的意愿。
陈都统对这帮老弟兄相当够意思,直接同意下来。
只不过,原本安排给他的寿州八品换成了眼下的从八品盐铁局务官。
但西门恭相当满意,毕竟由吏到从八品的转变,若不是五弟给力,他这辈子也别想摸着‘官’的门槛。
再说了,三弟也来蔡州做了捕头,如今西门家在府城也算一号家族了,西门恭已有将全家迁来蔡州,在此生根的打算。
徐榜和他有同样想法,甚至同样选择了不去寿州,降阶来蔡州。
如今他想的明白,自己年龄大了,又没一个蔡婳这般的好女儿,往后上限不高,所以他把自己的任务定为了留在陈初的核心小圈子里,至于家族兴盛的任务,便要交给徐志远、张宝等后辈了.
虽说五弟对他们的安排还未公布,但老徐知道,五弟挺喜欢憨直的志远,再有张宝和五弟相识于微末的关系,以后家中只要不再出现徐贞儿这种憨货,一家的富贵跑不了。
就在皆大欢喜的氛围中,九月的最后一天,左国恩的新任命到了。
早已收拾好行囊的左国恩,当日便带了家人去往颍州赴任。
陈景彦、陈初等人相送十里,在靡靡秋雨中与左知府依依泪别
待左国恩的车队彻底消失在视线中,陈初把眼泪一擦,笑嘻嘻朝陈景彦一礼,“见过知府大人.”
有他带头,都以为陈景彦即将再次高升的众多官员,提前恭贺起来。
“不可如此,不可如此,朝廷正式公文尚未下发.”
陈景彦捋须自矜,但那脸上的笑意却绷不住了。
左国恩走了,腾出了位置,老陈上任的公文大约就在这一两日了吧?
大伙都是这般想的,包括陈景彦自己。
十月初二。
陈初为陈景彦送去一尊尺许高的红珊瑚。
并在陈初的劝说下,陈景彦半推半就的带着家人搬进了官舍内的四季园。
四季园是官舍内位置最好、面积最大的一处宅子,这样的宅子自然是留给一府知府的。
陈景彦当年升任同知时,就算知府空着也没敢住进来。
如今,大局已定,陈景彦再无顾虑
搬家用了两日,随后各级官员借‘知府’乔迁之际,纷纷送上了礼物,以表心意。
十月初五。
陈景彦在官舍内召开家宴,以谢同僚们的厚爱。
席间,人逢喜事的陈景彦,在同僚的吹捧中不由多吃了几杯,心情舒畅之下,起身讲了几句。
主要意思是,本官履新之后,盼能和诸位同僚继续精诚合作,造福蔡州百姓云云
官面话自然美什么营养,但毫无疑问的是,陈景彦已经提前进入了知府的状态。
十月初六。
一早,蔡州府全城洒扫,黄土垫道。
上午巳时,陈景彦率蔡州众官、仪仗二百余人,抵达城北二十里铺,迎接东京城来的宣旨太监。
双方汇合后,调头回返府城。
午时末,蔡州文武齐聚府衙大堂,山呼万岁后,宣旨太监徐徐展开了圣旨.
第263章 老陈人间不值得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遇艰难,必出忠良,今淮北涤荡,赖有原任明威将军、蔡州留守司都统制陈,锐志匡时,肩大任而不挠.”
蔡州府衙大堂,陈景彦领众官伏于地,当宣旨太监念出陈小哥的名字时,不由一阵疑惑.难不成今日天使带了两份旨意?
“.当为天下将士楷模,今擢为从三品云麾将军、封路安侯、食邑千户.
钦此。”
宣旨太监念完圣旨所有内容,也没听见提过陈景彦一嘴,并且没有宣读第二份圣旨的意思。
大堂内,诸官同样疑惑,直到陈初接旨后同张纯孝陪着天使去了后堂,一帮人才围了上来,纷纷打听到底是怎回事。
陈初得封不意外,毕竟眼下的淮北是乱是安,几乎凭他一言而决。
甚至不少人都觉得封赏得少了,那什么云麾将军、路安侯都是虚名,武人封侯听起来挺气派,奈何大齐的爵位不值钱啊。
满大齐看看,在任的八位节度使,至少侯爷起步。
朝廷不给都统节度使实权,却只封了食邑千户的侯爵,相当没诚意。
所谓食邑千户,也不会是实封,照规矩只给四成,然后每月每户折算二十五钱,向当地官府领取。
也就是说,每月陈初每月能多领一万钱,足陌十贯.
“呸!都统.侯爷差他们这点钱么!”
刚刚晋升宁江军指挥使的江树全,为表达自己的立场,当即小声骂了一句。
“呵,朝廷好大的手笔”
杨大郎冷哼一声,丝毫不掩饰口吻间的讥讽之意。
比起武人的口无遮拦,文官大多沉默以对,毕竟宣旨的天使还在府衙后堂。
“大郎,少说两句!”
在场的,也只有新任吏曹主事蔡源,敢这样和杨大郎说话。
他能有如此超然地位,自是因为女儿和陈初的特殊关系,也少不了大郎等人对蔡三娘子的认可,才把蔡源当做了半个长辈。
压制了武将的鼓噪,蔡源走回陈景彦身旁,看了眼有些魂不守舍的三弟,五朵金花中的大哥低声安慰道:“莫着急,或许同知的任命还在后头.”
便是到了此时,蔡源也不是太担心陈景彦升迁一事,他很清楚便宜女婿如今在淮北的影响力。
虽无节度使之名,陈初却有节度使之实。
如今寿州在他手中,颍州都统制被他以‘临时擅专之权’带来了蔡州,就是不说让郭韬儿率军回返。
驻在颍州的依旧是蔡州留守司辖下的朱达靖安军部,并且,陈初还在颍州当地扶持了一名叫做辛弃疾的年轻人组织了上千乡勇.
以上种种,统统指向一个现实.淮北三府,可战之兵全数出于陈初之下。
上一篇: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