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75节

  县衙签押房门外的走廊两头各站着两个精壮汉子,稍一辨认,便能看出是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的贴身亲兵,只是这时都换上了劲装便服。

  走廊尽头的院子里,胡宗宪、海瑞相对而坐。

  海瑞不要人伺候,只能由海妻为二人斟茶倒水。

  胡宗宪的面颊更显黑瘦憔悴了,这时却露着微笑望着海妻,“有劳了。”

  海妻摇摇头,将茶壶放在了院子里的桌案上,便回了屋歇着了。

  “听说令正有了身孕?”胡宗宪问道。

  海瑞微低着头:“是。”

  在忙完钱塘江粮仓的事,返回到淳安后,海妻就传来了喜讯。

  算算日子,将要两月了。

  “令正风华不再,孕时该多注意些,伺候人的事,还是请人来比较好。”胡宗宪提醒道。

  海瑞正德八年生人,今年四十七岁,海妻虽然小些,但也有四十往上了。

  这样的年纪,又有了身孕,既是喜事,又是危险的事。

  稍有不慎,就可能一尸两命,像平日里的活计,能省则省,不能省的,该请人的。

  “卑职在拙荆身边时,诸事皆由卑职所做,不让拙荆辛劳。”海瑞解释道。

  老母、阿囡远在京城,由朝廷供养。

  夫妻二人独处这几月,海瑞慢慢地体会到了妻子的不易,事事都帮着做。

  尤其在海妻怀孕后,大大小小的事,全是海瑞来做。

  “我向朝廷推荐了你,担任新的杭州府知府,相信户部文书很快就会到来,一府之地,繁务绝非一县所能比拟,到时候,以你的性情,大体会以百姓为重,你不得不为时,该有人在旁照顾着令正。”胡宗宪微摇摇头,说道。

  浙江经历了几场大清洗,杭州府更是在风暴中心,而海瑞,就是风暴之源。

  现在,海瑞要走向杭州府,走向大明朝对世界的窗口,辛劳是在所难免的。

  家、国之间,海瑞先国而后家,哪里顾得上高龄的孕妻。

  海瑞怔了怔,不曾想这位敬重的部堂,会对他如此推崇,要将他从正七品的知县,一下子推到正四品知府的位置上。

  而且,没有给他拒绝的机会,先往朝廷送了推荐奏疏才告诉的他。

  海瑞抬起了头,望向胡宗宪,见他一脸诚意,心中不禁一动,“不必如此麻烦,老母、小女居于京城数月,也是时候请回来了,等那时,可由老母照顾拙荆一二。”

  “真要老夫人回来,是老夫人照顾令正,还是令正照顾老夫人?”胡宗宪笑道。

  海家的事。

  不是什么隐秘。

  海瑞的至诚孝道受到无数官员、士人的推崇,但这对海妻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海母脾气火爆,对家风又格外看重,一旦回来,是祸非福。

  海瑞脸色泛红,家事为人所论,难免有些羞愧难当,可想解释,又不知道该从哪开口。

  孝顺的代价,是多年对妻子的辜负,要不是皇上圣恩,请老母入京,恐怕妻子至今都不会有孕。

  胡宗宪看出海瑞的难堪,话语慢而清晰道:“我适才所说的话,不是以职务对你的职责,是以年纪对你的劝告。”

  海瑞默然,“部堂请讲。”

  “《孟子·离娄上》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道理,不必我来教你,你虽有妻,然老母在时,妻却不如婢,古语云:‘家有孝子,不绝其祀。’你虽至孝,但若他日无子而终,以致海门绝祀,你说,你是孝,还是不孝?”胡宗宪抛出了矛与盾的问题。

  海瑞坐在那里,似乎回答什么都不对,在那里拧巴着。

  胡宗宪也不急着催他,静静地望着他。

  想了许久,海瑞觉得自己应该坦然,不再犹豫,回答道:“卑职是孝的。”

  老母、女儿在京中,时常有书信传来,朝廷的供养可谓是无微不至,虽说老母略有不习惯,但总的来说,比他这个当儿子还尽心。

  皇上特让翰林院翰林去教授女儿学识,哪怕海瑞自诩学问不输进士,但要说对照翰林,就是不害臊了。

  总之,老母、女儿留在京中,比接回来的生活更优渥,而没有老母在旁,妻子也能舒心一些。

  暂时不接了。

  “此番我巡查浙江,倒是发现了几个贤才,建德知县王用汲,最是让我印象深刻,你若为知府,他可为通判,你若为巡抚,他可为布政使。”

  属下的家事聊完,胡宗宪便回到了正事上,紧望着海瑞道:“若真有那么一日,我便让徐渭去助你一臂之力,去屈居按察使。”

  这一番话。

  说得海瑞既震撼又惊疑,凝视着近在咫尺的这位浙直总督,这背后透露的东西,似乎太多了点。

  几乎天下人都在等着胡宗宪绝灭倭寇,封侯拜相,成为大明朝第四位军功封侯的文官。

  一直以来,海瑞虽对胡宗宪为官做事颇为认可,但心中总存着一个“严党”的印象。

  这次听胡宗宪说出这些话,不像是封侯拜相前的狂言,更像是临终关怀前的遗言。

  徐渭,这位帮助胡宗宪平倭立下汗马功劳的存在,竟似被胡宗宪托孤一般要托给他。

  海瑞想不明白,这天底下谁还能阻止胡宗宪封侯拜相,谁又能要了胡宗宪的命。

  胡宗宪,成了海瑞看不透的人。

  “你是个刚正的人,愿你年年长似今日,此生不改。”

  胡宗宪缓缓站了起来,赠了句言,海瑞连忙起身感谢,胡宗宪轻摆了摆手,“海上倭寇的老巢找到了,我该去前线了,要是吏部的任命文书来的早,你心里有数,也好提前做好准备。”

  巡查浙江,最后一站,特地安排的淳安,说完了想说的话,交代完想交代的事,此件事了,也该启程覆灭倭寇了!

第105章 万世之功,反攻倭岛!

  嘉靖四十年,八月。

  吐噶喇列岛。

  这是琉球国群岛北部,隔着吐噶喇海峡与倭国本土大隅诸岛相望,西南隔冲绳海槽与琉球国鸡笼山相望,地理位置极佳。

  本属于琉球国领土,但在嘉靖二十九年后,被倭寇强行侵占。

  忌惮着大明朝廷,倭寇侵占后,没有将之划入倭国版图之内。

  在事实性占领吐噶喇列岛后,倭寇改原住琉球百姓为琉奴,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

  倭寇将琉球人赶入洞窟,令其相互残杀,威逼琉球人用菜刀斧头结束亲人的性命:父亲杀掉儿女,丈夫杀掉妻子,儿子杀掉母亲……

  经过十余年的抢光、杀光、烧光,吐噶喇列岛的琉球人几近死绝。

  倭寇对吐噶喇列岛进行改造,改成了倭寇劫掠大明朝东南的大本营,倭商则将倭寇劫掠到的东西运回倭岛。

  海面上。

  近千艘战船包围了吐噶喇列岛,将口之岛、中之岛等十岛和附近小岛彻底包围,然后,升起了大明龙旗。

  胡宗宪站在甲板上,眺望着在岛上生活着,混似土著岛民的倭寇,眼中满是冰冷,这些倭寇装的再像,也不是琉球人,更改不了对琉球人灭种性的屠杀。

  从太祖高皇帝时,琉球国便成了大明朝的“内藩”,历朝历代,皆有国书奉如京城。

  只是,过去两百年倭寇之祸愈演愈烈,大明朝自顾不暇,更无力照顾内藩之地,才让倭寇找准了机会占了大量便宜。

  现在,大明朝的战船重新入海,大明龙旗在海风中疯狂摇曳,是时候,向世界宣告海上霸主回归了。

  “放!”

  一声令下。

  船上炮台,一团团炮火轰向岸边倭寇的战船!

  根本不知道大明朝廷反攻的倭寇们,来不及组织反攻,战船就被击中,船舱漏水、船体着火接连发生。

  情急之下,战船里的倭寇,随便瞄准大明朝战船放了几炮,然后,便乘着放下的小船,疯狂朝着海滩划去。

  接近海滩时,小船上的倭寇纷纷跳下浅水,呐喊着岛中逃去。

  岛中有群山,依靠着山体,能有效躲避大明朝的炮火,也能等大明朝军队登岸时,再冲出来厮杀。

  胡宗宪没有在乎倭寇战船里的倭寇逃窜,而是注视着倭船一艘艘沉没。

  桃渚一战,倭寇死伤惨重,但在倭奴的帮助下,竟又造出了一二百艘战船,意欲反攻。

  倭寇可恨,汉奸更可恨。

  战果传来。

  再无一艘倭船立于海面。

  胡宗宪透过千里镜,望着倭寇依附山体,手持倭刀,等待着大明朝军队登陆,没有任何表情,命令全部战船调转炮口,对准吐噶喇列岛,全覆盖开炮!

  与将士生命相比,胡宗宪毫不在乎火炮、火药,在来之前,所有战船中,船舱的一半装的都是火药。

  大明朝战船载重高达十万斤,过千艘战船半数载重火药,高达五千万斤。

  这掏空了半个江南之地的火药,也是胡宗宪对倭寇准备的大礼。

  数以千万斤的火药,倾泻在口之岛、中之岛上,绽放出一个又一个绚丽的焰火。

  每时每刻,大明朝战船就往吐噶喇列岛投放超过万斤炮弹,以炮火洗地。

  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黎明,炮声始终未停,十座岛屿,简直被犁过一样,千里镜内,满目皆是炮坑!

  连岛上的大山、小山,也被生生地削去了不少高度。

  吐噶喇列岛上的倭寇、倭奴,完全没有了活人的踪影,但胡宗宪知道,那些炮火,是不能让倭寇、倭奴死绝的。

  还是要人来犁庭扫穴!

  放下小船,海滩登陆,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海岛上静悄悄地,除了大明军队,什么声音都没有。

  胡宗宪未着片甲登陆,戚继光抽出了剑,守护在部堂大人身旁,代行军令道:“出阵!杀!”

  藤牌手、长枪手、短刀手九人一组,无数个“鸳鸯阵”迈着沉沉地步伐向前推去。

  从高处俯瞰下去,黑压压的明军像一排排潮水,逐渐淹没吐噶喇列岛。

  戚家军军纪很严,路过被炸死的倭寇、倭奴,或者侥幸没被炸死装死的倭寇、倭奴,不论死活,皆会补上两刀,彻底了结痛苦。

首节 上一节 75/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娘子,请息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