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94节

  景王不禁为皇嫂叫绝,世子虽然年幼,不懂忠孝,但以这乳燕归巢的举动,证明了世子懵懂的孝心。

  裕王爷,可以放心离京离国。

  裕王低下了头,再答道:“回陛下,儿臣体弱,恐不胜远乡,愿常侍在父皇左右。”

  李妃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景王也忍不住转过头去,聪慧的皇嫂,都做到这种地步了,却还是带不动皇兄。

  以体弱为由,拒绝离京离国。

  幸好这里没有旁人,不然被文武百官知道了,哪个臣子还敢拥立自己都说王体欠佳的皇嗣为皇储?

  君不见永乐年间,五龙同朝,成祖文皇帝皇嗣中,仁宗皇帝、汉王、赵王三王夺嫡。

  而仁宗皇帝过于“心宽体胖”了些,但作为太子,在监国理政时,却没有在三杨内阁面前流露出丝毫身体不堪重负的模样。

  虽说三杨内阁和永乐年间群臣都知道仁宗皇帝身体大致情况,但仁宗皇帝不露怯,就没人敢胡言乱语。

  有着仁宗皇帝珠玉在前,再观裕王爷,难评!

  朱厚熜不看裕王了,对黄锦吩咐道:“开宴吧。”

  “是。”黄锦领命,高声传菜。

  无数太监、宫女端着一百零九品热菜、汤菜、小菜、鲜果、瓜果、果脯蜜饯、点心稳步走进玉熙宫内。

  不同的菜肴,对应着不同的餐具摆放和使用。

  头路:铜镀金松蓬果罩四个,月季花瓶景两个,青白玉盘五个。

  二路:青白玉碗九个。

  三路:青白玉碗九个。

  四路:剔红漆飞龙宴盒两个,青白玉碗四个。

  五至八路:每路青白玉碗十个,青白玉果盅两个。

  内侧:青白玉盘六个,青白玉碟四个,金镶青玉嵌乌木箸、金镶木柄玉顶匙、金镶木柄玉顶果叉各一份。

  皇上、亲王、王妃、世子所使用的餐具大同小异,唯二的区别,就在上面的釉、纹。

  皇帝使用的餐具里外都带有黄釉和龙纹,而亲王则使用里外全黄的夔龙纹盘碗。

  至于亲王妃的,用的是黄地绿龙盘碗。

  这么多菜品,一道尝一口,人都能吃饱,再加上于宴的人,没什么饮宴的心情。

  一场寿宴,也是家宴,就在“食不言”中悄然结束。

  黄锦送裕王、景王、李妃、世子离宫后,便命太监、宫女撤下菜品,没怎么吃,黄锦没舍得扔,便赏给了宫里的人。

  诏狱里,也让人送一份。

  黄锦独留下了那坛没有喝多少的六十年茅台。

  黄锦将木盆端到朱厚熜脚前放下,接着揭开了酒坛上的盖子,一阵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

  捧起酒坛仄靠在木盆边上,把酒倒进了木盆里。

  将酒坛放在一边,黄锦又顺手拿起来一只矮凳,放到朱厚熜身边,坐了下来,便给他卷裤腿。

  朱厚熜皱了下眉头,“五谷之精的陈酿,被你这狗奴婢拿来洗脚。”

  被骂了的黄锦竟像孩童般高兴,捧起万岁爷的左脚,放进酒里,“奴婢不懂这些,但奴婢听太医院李太医说过,酒是好东西,但人若是喝了,便不是什么好东西,说是五谷之精,但也只是配给人洗脚的东西,该是什么东西,便是什么东西。”

  朱厚熜怔了怔,道:“是啊,该是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改的了面,变不了里。”

第132章 师夷制夷,制造汉奸!

  翻过长城。

  独特的塞外景象,顿时震撼了所有人。

  作为大明朝大使王家屏奉皇上旨意、朝廷关文率副使沈惟敬等二十人前往鞑靼俺答部。

  而与使团其他人不同,王家屏在一封朝廷任命外,还得到了一道密文。

  一路上。

  王家屏与沈惟敬并骑而行,王家屏却在绞尽脑汁想着该如何让沈惟敬留在鞑靼,可始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要说劝娼从良,王家屏或许还有几分心得,毕竟士子风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慷慨陈词一番,实在不行,再花点银两‘善解人衣’给倡伎赎个身,娶回家中金屋藏娇也行,纳个妾室也不是不可。

  可这劝人成汉奸,王家屏实在是没有什么经验,连从哪开口都不知道。

  大使的情绪不高,连带着整个使团的气氛都比较凝重,到底是副使沈惟敬懂事,主动开口道:“大使,当年汉朝的张骞、苏武被困匈奴十多年,却不忘初心,您说,是什么在让他们坚守呢?又是什么在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返回中原的呢?”

  听到张骞、苏武的名字。

  王家屏嘴角不禁有些抽搐,这二位汉使固然受后世使节崇拜,但要是沈惟敬以博望侯、关内侯为毕生追求,那他还怎么完成内阁交代的事情?

  博学多识的王家屏当即举了个反例,“也有不回来的,同为汉臣的李陵,就投降了匈奴,至死未归。

  博望侯、关内侯有回来的道理,李陵也有不回来的道理。

  三人都有各自的坚守,三人也都有不惜一切代价的原因。

  不过,如博望侯、关内侯这般英烈,所坚守的,所不惜一切代价为之奋斗的,不外乎家、国二字。

  似李陵,就考虑地就更多了,当时的汉武帝,对臣属总要猜忌,而且,还杀了李陵的全家。

  而当初的匈奴,就和现在的鞑靼一样,都属于草原大族,而大明朝与鞑靼比起来,不过是一方弹丸之地的农耕国度而已。”

  善于辩论的人。

  总会被更善于辩论的人的最后一个论点所带偏。

  尤其是对话者的话语中,多了些诡辩,多了些学识,就更容易被带偏了。

  本就学时浅薄的沈惟敬能说出张骞、苏武的名字,就已经是毕生所学了。

  王家屏抛出的张骞、苏武‘英雄者总是相似的,而失败者却各有各的不幸’,李陵的遭遇,更是让心中有家无国的沈惟敬深以为然点点头。

  进而在说鞑靼、大明朝的对比时,沈惟敬的认同感就更高了。

  在大明朝,皇帝便是苍天化身,世间万物皆要随着皇帝意志而变幻,身为平湖名家清溪沈家人,在皇权、在权力面前,只能战战兢兢的。

  可大明朝皇帝陛下,大明朝廷,这些在平湖名家清溪沈家看来高不可攀的人,却在鞑靼军骑面前战战兢兢的。

  沈惟敬的心里,不由得有点压抑,这时的草原,正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时候,忍不住感慨出声,“倒也是啊,农耕而已。”

  几千年来,农耕在游牧面前,总是畏畏缩缩的,游牧长时间占据着对农耕的优势。

  更关键的是,在游牧部落中,大汗、可汗虽然厉害,但也不是什么事都能一言而决。

  诸多事情,总要很多部落首领商量着来,这与大明朝廷,或者说中原政权有很大区别。

  如果能在游牧部落中拥有一席之地,成为贵族,绝对会比大明朝那些刚被勒令交还世券世禄的公、侯、伯爵还舒服。

  他成不了皇帝,清溪沈家也成不了皇族,那么,他和清溪沈家能否成为鞑靼贵族呢?

  想到这,沈惟敬的心跳不知不觉间加速了些。

  虽说都坐在马背上,身形会随着马儿走动而起伏,但沈惟敬胸膛异于正常的微小起伏变化,还是让王家屏感知到了,也知道沈惟敬有些动心了。

  王家屏一笑,昧着良心继续道:“宇愚(沈惟敬字),大明将鞑靼视为北虏,可鞑靼又何尝不是将大明视为予取予夺的南夷呢?

  从大秦统一天下,中原历经数个大一统王朝,数百位皇帝都以降伏北虏为己任,但又有哪个皇帝能够真正降伏北虏呢?

  还不是降而复叛!

  汉武帝说是降伏了,可国力也空了,唐太宗说是降伏了,可那是世代和亲换来的。

  我们大明朝从太祖高皇帝起,就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可结果呢,土木堡一战,我大明军队原形毕露,五十万大军,被三万瓦剌军骑覆灭。

  伤者过半,亡者三成,余者溃散,就连御驾亲征的英宗皇帝也被瓦剌俘虏,大明京师都险些被异族铁蹄踏碎。

  时至今日,我大明朝都是在鞑靼军骑铁蹄之下苟延残喘,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说到这里,王家屏幽声一叹,眺望着远方,似是不知未来该往何处。

  而沈惟敬的心跳声,强烈到足以能让身边的人听到。

  科甲正途,翰林出身的王家屏,身上有着属于文人的傲骨,被儒家的忠孝仁义束缚了身心。

  但没读过什么书,又打理过族产,沾染了商人习性的沈惟敬,却是个从心底百无禁忌的人。

  忠孝仁义,那虚无缥缈的东西,能干什么?

  尽管被当朝首辅张居正收入门墙,但连童生都不是的浅薄学识,在大明朝廷里又能走多远?

  学识不足以支撑他走到最高,那便只能另辟蹊径了。

  “大使,在出使结束后,我想留在鞑靼里。”沈惟敬直言不讳道。

  王家屏差点绷不住了,强忍着笑绷着脸,拧着眉,眼睛冒着火。

  沈惟敬连忙解释道:“大使别误会,我想留在鞑靼,不是想当汉奸,而是想做细作,将北虏军骑的本领偷学回朝,师夷长技以制夷!”

  王家屏沉默了。

  这借口未免太过粗劣了。

  但这份沉默在沈惟敬看来,是默认的犹豫,立刻道:“我会传书给恩师解释,大使不必为难。”

  鞑靼贵族,他想要。

  大明首辅门生,他还想要。

第133章 景王遇刺,双面间谍!

  沈惟敬自愿成为大明朝廷细作留在鞑靼的信笺,很快就摆在了内阁的案头。

首节 上一节 94/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娘子,请息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