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01节

  因为一旦李靖真的支持太子了,那还真是很有可能把陛下送到大明宫,跟李渊一样成为太上皇。

  李德奖是李靖的次子。

  “父亲,如今大兄尚且在洛阳,太子必然是因为魏王的事情,所以才特地前来拜访父亲。”

  “魏王如今在长安城中声名大振,太子或是想借助父亲您的声势,与魏王分庭抗礼。”

  李靖愁眉苦脸:“这才是我最担心的地方。”

  李德奖想了想,建议道:“如今年关将至,大兄也快要回来了,不如父亲给大兄写封信,让他早日回京师述职。”

  “这也好过父亲亲自参与其中,毕竟大兄跟太子的关系,朝堂人尽皆知。”

  李靖长子李德謇,是太子党的铁杆成员之一。

  历史上,李承乾谋反泄露后,作为其心腹,李德謇受到牵连。

  李世民考虑到李靖劳苦功高,不忍心杀他的长子,将李德謇死刑减一等,判他流放岭南。

  后李靖拼着老脸求李世民,李世民将李德謇的流放地改为吴郡。

  实际上李德謇参与程度不算深,毕竟近一两年的时间里,李德謇都在洛阳为官,只是书信上有所往来,但宫廷政变这块,能够出力不多。

  在李承乾的安排中,李德謇是在政变时,偷偷带兵返回长安,稳定局势。

  李德奖补充道:“太子如今还未去接收府兵,或是想让大兄回来后,担任主官。”

  李靖点点头,对于次子的想法比较认可,就目前来看,大致是如此了。

  “让府中好生准备,听说太子最近在东宫喜暖锅羊肉,你便就此安排吧,烤羊羔也不能少。”

  “是,父亲。”

  黄昏即将落幕之际,太子车架抵达胜业坊。

  李承乾在侍从的簇拥下缓缓步入李府,李靖与李德奖早已在府门处恭敬等候。

  李靖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道:“太子殿下驾临寒舍,臣李靖深感荣幸。”

  李承乾上前扶住李靖,道:“卫公不必多礼,今日冒昧来访,还望卫公勿怪。”

  众人进入正厅,李靖请李承乾上座。

  厅内跟从前不同,已经按照目前皇室的流行,变成了高椅高案。

  仆从们则一一端来涮羊肉火锅,还有烤羊羔等,胡饼等菜肴。

  李靖开口道:“太子,臣听闻殿下在东宫喜暖锅羊肉,臣已命人准备了上好的羊肉与烤羊羔,还望殿下能满意。”

  李承乾看着锅底的清汤,微笑道:“卫公有心了。”

  “不过这汤底,东宫尚且有些新的改进,还有辅佐所用的佐料,便是一番新的口味。”

  “今日孤也请卫公尝试一二。”

  说罢,李承乾就让卫士立即骑马返回东宫,取来高汤酱料。

  李靖眉头弹了弹,他不知道太子这是何意,难道这句话是在暗指什么吗?

  实际李承乾是真的没有其他想法。

  在吃食上,作为后世人,这见识当然远超时代。

  随便改进一番,就能让火锅口味变得与众不同。

  李靖拱手道:“那就多谢太子了。”

  随后边吃边闲聊起来,京师最大的话题自然是魏王了,李承乾适当说了魏王那些诗词不错。

  李靖则表示不懂诗词,转而说起魏王府兵之事。

  言下之意表达对魏王将府兵交给世家的担忧。

  李承乾笑了笑没搭腔,道:“说起府兵,我麾下的府兵也要操练了。”

  “今天杜驸马还在东宫跟我说起这事,只是对于兵事,我也不过是半个门外汉,所以想请德謇回来帮我掌兵,不知卫公意下如何。”

  李靖对此自然没有意见:“能为太子掌兵,是德謇的福气,老夫即日便写信一封,让德謇早日回长安述职,也好早日为太子掌兵。”

  李德奖也高兴道:“如果大兄得到这个消息,肯定会立即动身,为殿下效力。”

  相比李靖的若即若离,李德奖就没这么多顾忌了,毕竟大哥都跟太子混了,他也想跟着混,好歹能混个一官半职。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靖的爵位属于长兄,而他就要另谋出路了。

  李承乾微微一笑,举起酒杯,却对李德奖的话没有作出反应。

  现下就一个李德謇还好,如今还要邀请李靖当讲武堂的讲师,若把李德奖召入东宫,那李靖的第三子李景恒估摸着也不能少。

  这样一来,整个李靖家都在追随太子,二凤那边,忌惮加倍。

  历史上李德奖并不差,官至右武卫将军,以勇猛善战闻名。

  只是缺少参与大事件,没能在青史中留下太多笔墨。

  三子李景恒就比较平庸了,几乎没什么记载。

  “听说卫公最近正在编纂兵书?”

  酒过三巡,李承乾突然提起这个话题。

  这件事也不是什么秘密。

  李靖点头道:“老夫身体近些年来越发不适,这人老了,整日也没什么事做,便想把曾经打仗的一些经验记录下来,也能为后人提供些许便利。”

  话很谦虚,历史上的《李靖兵法》可很是出名,宋神宗时《李卫公问对》被列入《武经七书》,为中国传统军事学经典之一。

  李承乾顺势说道:“陛下赐下五府之兵后,孤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兵书,倒是有些想法。”

  这是碰到专业上,李靖很感兴趣的道:“太子请说。”

  李承乾道:“训练军队,首重纪律。一支军队若无严明纪律,如一盘散沙,难堪大用。当以军法严格约束士兵,令行禁止,方能如臂使指。”

  “余后便是士气。士气高昂之军,可发挥出数倍战力。需以恩威并施之法,激励士兵。赏罚分明,让士兵知晓立功有赏、违纪受罚。”

  “再就是作为主帅,对军队的掌控了。”

  “想要完全掌控到军队,达到如臂使指的程度,其关键所在,非是士兵,而在军官,如校尉,队正,乃至于火长。”

  “他们相当于人的骨骼血脉,夫军之中,此基层之军官,乃连帅与卒之关键纽也。”

  “他们不仅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军法,更要懂得体恤士兵,凝聚人心。只有他们对士兵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士兵才会真正服从主帅的指挥。”

  “于军官之选,必严核之。”

  “当择有勇有谋、忠正可靠者。彼需具卓异之领导能与战之素养,能于阵上速决,率卒陷阵。”

  “同时,亦当重其养与进,期行军事之论与实战之技之训,使其不断进,以应异之战势。”

  来自于后世军事思想的冲击,把近些时日正在钻研兵法理论的李靖给惊讶到了。

  原本以为太子不过读了几天兵书,能说出什么道理了,可这番言论,绝不是简单。

  他仔细咀嚼方才太子所言,发现在很多地方跟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甚至略有超出,更有深意。

  李靖捋须沉思,良久,方缓缓开口道:“殿下所言,实乃高论。”

  “老臣征战多年,虽有诸多心得,然殿下此番对军伍之见解,竟令老臣有醍醐灌顶之感。”

  “殿下所言军官之重,如人之骨骼血脉,实乃精妙之喻。”

  “老臣亦深知军官乃连接帅与卒之关键,然殿下对军官之选、养、进,皆有深刻之洞察,实非寻常之人所能及。”

  李靖的称呼,从老夫转为老臣,从太子转为殿下。

  可见他对这番言论,确实是很重视。

  李承乾谦虚道:“卫公谬赞,我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尔。”

  “不过也是因为这个想法,我打算成立讲武堂,所谓讲武堂,顾名思义,便是如弘文馆那般,转为培养军官所用。”

  “若能成事,则我大唐,何愁兵将不兴。”

  “只是我深感自身才疏学浅,且没有什么领兵作战的经验,若是教导了一些错误的想法,那真是害人害己了。”

  “因此讲武堂之主讲,尤为重要,须得一有文武皆备,且有丰富学识,经验之人。”

  “大多数武将勇猛有余,则兵略不足,兵略足够者,则经验不足,其合格者,又在军中官居要职,不得空闲。”

  “思来想去,这朝野上下,谁还能比卫公更有学识兵略呢。”

  “也不瞒卫公,此番唐突前来,便是想请卫公担任我讲武堂第一任主讲。”

  “不知卫公可愿前往。”

97.第97章 大唐讲武堂第一任校长

  97.

  面对太子的邀请,李靖沉默不语,久久未有答复。

  李承乾见此,也不催促,只是端起酒杯饮酒,顺带吃上几口烤羊肉。

  他知道这件事对于李靖来说,需要考虑很多。

  李靖正在思索,自己到底能不能答应。

  就想是先前所顾虑的那样,若他加入到太子的讲武堂,那要陛下怎么想。

  其实如果不是太子表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而且这讲武堂对李靖确实很有诱惑,他早就已经直接开口拒绝太子了。

  李靖之所以要把著作兵书,自然也是想名留青史,哪怕他如今的功绩,已经足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可谁能拒绝青史上更多的笔墨。

  让他久久迟疑的是,讲武堂这等开创之举,必然引起大唐兵制的改革,强大大唐军事实力。

  且如果担任讲武堂第一任讲师,那他李靖在军队的影响力,将会更大程度上的增加。

  这份福泽,可门荫后世子孙,多的不说,三五代绝对不是问题。

  李家后世,都会因此深受其益。

首节 上一节 10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