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08节

  “许以重金、高位等厚赏,使其于适时泄苏定方之不利消息。”

  “譬如可伪作苏定方贪污军饷之事。”

  “先觅善摹笔迹之人,伪造苏定方与军需官之书信,信中言苏定方暗使军需官克扣武侯铺军饷,中饱私囊。”

  “复遣数可靠之人,扮作军中士卒,于军中酒馆、营帐等处,不经意间散播谣言,言苏定方克扣其军饷,使长安城中非其治下武侯,对苏定方心生不满。”

  “陛下闻之,必遣人查之。”

  李泰道:“这样可不见得能定下苏定方的罪过,而且你说的这些方法,也委实太过粗糙了吧。”

  柴令武解释道:“如果要明确伪造苏定方的伪证,这很容易牵扯到魏王。”

  “但我们不需要去定罪苏定方,只需要苏定方有所嫌疑,陛下派人查案就行了。”

  “身有污点之人,又如何能去讲武堂当讲师呢,届时无须魏王出手,自会有人以此追究苏定方入讲武堂之事。”

  李泰问道:“这般混浊的证据,恐怕也不能牵扯太久。”

  柴令武道:“只需拖延即可,查证之事哪有如此简单,届时稍加阻扰即可,等讲武堂开课后,人员已定,即便能再进入,再想拉拢他人,可就没那么简单。”

  李泰点点头:“善,便按照你说的去做吧。但此事务必谨慎,切不可露丝毫马脚。”

  

  柴令武自信道:“魏王放心,自有计较。”

  李泰又道:“此事要快,据说父皇那边,已然定下名册,三日后便要行讲课之事。”

  “对了,你去通知崔文圣一声,父皇派人来告知,后日冬狩,届时他可行事了。”

  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冰肆铺的生意自然也就下降了,大多数百姓尝了鲜,也不必在冬日去竞相购买。

  各冰肆铺也就变得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因此李泰对于制冰法,就没那么急迫了。

  不过现在冬狩有了机会,能拿还是要拿到的。

  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天际炎热,冰肆又会热闹非凡。

  ——

  次日,朝廷发放旅帅名册,各府旅帅也被调集。

  榜上有名之人,自然是欣喜无比,进入讲武堂,那可就是天子门生,日后定然会飞黄腾达。

  被任命为讲师的将军们,也有些紧张,纷纷开始备课。

  毕竟教书育人这等事情,他们也是花姑娘上轿头一遭。

  打仗是回事,讲学又是一回事。

  把自己理解的东西,深入浅出的讲出来,这是更外的本事。

  比如侯君集,尉迟敬德,程咬金,就很难受了。

  侯君集早些年大字不识几个,是在李世民的安排下,这才读书识字,研究兵法,受李靖教导。

  尉迟敬德曾经,就是个打铁的少年。

  程咬金就更不用说了,勇则勇矣,谋略欠缺,更不用说讲述兵法。

  好在他们只是流动讲学。

  其他人倒问题不大,不说兵法理解有多么厉害,但毕竟出身名门,自小习武学文,加上这么些年南征北战,讲学自是不成问题。

  除此之外,最不被看好的,就是太子李承乾了。

  大多数人都觉得,太子强硬要求对每个班的学子都要去进行讲学,分明就是想要借此拉拢势力,而不是真的去讲学。

  李承乾对这些流言蜚语倒无所谓,毕竟他确实是想收拢学员。

  不过讲学这块,也是认真的。

  晚膳时,太子妃苏玉儿有些心疼道:“殿下何必这般辛苦,那讲学之事,也不必非得如此着急,自有苏定方为殿下前驱。”

  今天,李承乾在书房里待了一天没出门,就是在为讲学备课。

  “别人都小瞧我,难道你也要小瞧我吗。”

  李承乾笑呵呵的开着玩笑。

  “我怎会小瞧殿下,只是殿下这般辛苦,让我心疼。”苏玉儿笑着说道。

  不过心里对于太子讲学,确实是不看好。

  李承乾道:“放心,我自有筹谋。”

  对于讲学之事,李承乾没有丝毫担心,因为他根本没打算去讲述什么兵法。

  他的目标,是金牌讲师啊。

  ——

  冬狩。

  是李世民最为喜欢的娱乐项目。

  自从当了皇帝后,李世民几乎就没太可能亲自去打仗了,但他对曾经的军旅生涯很是怀念。

  而游猎能让他骑在马背上挽弓射猎,找回当年的飒爽英姿,重温战场的感觉。

  李世民对游猎的喜爱程度,甚至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以至于很多大臣都反对他狩猎。

  长孙皇后临终前还曾留下遗言,劝他“省作役,止游畋”,即心疼百姓的劳役之苦,停止打猎。

  当然,李世民是肯定没听进去的。

  魏征就此事,经常强怼李世民。

  甚至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只特别好的猎鸟,正准备带着去“战场”,因怕魏征劝自己,赶紧把猎鸟揣在怀里藏起来,结果猎鸟被闷死,李世民心疼不已。

  鱼龙川。

  这里地处长安附近,大约有三十里地。

  是李世民经常来的游猎之所。

  相比禁苑,这里显然更加自在。

  冬日之鱼龙川,宛如画卷。

  山峦覆雪,似银龙卧。峰耸入云,辉耀如冰雕。山林之木,皆着素装,枝头冰晶,若宝石璀璨,摇曳而有声。

  谷间溪流,冻若银带,冰面平滑,映天影于其上。

  偶有小兽过,留下爪印,添生机于斯。远方草原,化为雪海,草被雪掩,仅露黄尖。

  李泰知道自己在箭术上,肯定比不了太子。

  于是开口道:“父皇,这等美景,使得心情激荡,突发灵感,赋诗一首进献父皇。”

  李世民文武皆备,在诗词一道上造诣很深,流传后世有《帝京篇十首》等。

  闻言,高兴道:“朕就听听青雀这诗如何。”

  李泰看了眼太子,而后朗声道:“冬日鱼龙川猎,献给父皇。”

  “鱼龙川上雪皑皑,银龙卧处峰似裁。林树素装冰晶耀,溪冻如带映影来。”

  “草原雪海黄尖露,兽影隐现添趣哉。天蓝穹顶阳光暖,微风拂面心悠哉。”

  “君王纵马猎场阔,挽弓逐兽展雄才。雪野飞蹄声震地,羽箭破风震九垓。”

第102章 李世民的自我感动

  李泰本身的才学还是有的,除了要夺嫡外,在其他各方面都算不错。

  历史上李泰逝世后留下过二十卷文集,不过到了后世,这些文集已经失传。

  “不错,青雀这些时日,看来并未松懈学习之事。”

  李世民自有鉴赏能力,这诗的水平放在大唐也算是中上水准了。

  “大兄何不也作诗一首?”

  “好多年都没听过大兄作诗了。”

  李泰很是直接的看向李承乾问道,目光中带着挑衅。

  在诗作这块,他很自信能压过太子。

  李世民没有说话,他想看看太子怎么回答。

  “诗词,小道尔。”

  “青雀把心思都花在这些上面,是真的把自己当个诗人,忘记了身为魏王的责任吗?”

  李承乾直接训斥道。

  李泰闻言冷笑道:“大兄此言差矣。诗词虽为小道,却可抒心中之志,展腹中才华。”

  “我以诗词修身养性,又怎会忘却身为魏王之责?倒是大兄,一味贬低诗词,莫不是心中无墨,不敢应和?”

  在李泰看来,这是太子作不出更好的诗,恼羞成怒了。

  李世民看两人又要吵起来,沉声道:“好了,都给朕住口。”

  “你们身为兄弟,理应和睦相处,而非是因为诗歌之事争论不休。”

  而后对李泰道:“青雀你的文采,世人皆知,你大兄的才华,更是有目共睹,这哪里需要比较。”

  李泰无奈道:“是,父皇。”

  随后看了眼骑在马上的太子道:“大兄以前也挺喜欢写诗的,只是没想到如今不喜欢了。”

  “倒是青雀的过错了。”

  李世民微微皱眉,倒也没说什么。

  李承乾知道,这是李泰想在诗作上吃定自己。

  略微沉吟,便开口道:“鱼龙川上雪飞扬,万里冰封映寒光。”

  “山峦覆雪银龙怒,川原浩渺白蟒狂。”

首节 上一节 108/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