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30节
不过想起自己跟新兴姐妹情深,这份妒忌又消散开来,心里为姐姐感到高兴。
这个时候的高阳,在性情上还是比较单纯的,也没一开始就想红杏出墙。
换个角度来说,高阳公主其实也并非是水性杨花的女子。
房遗爱本就不是她心仪之人,只是奉旨成婚没有选择。
后来遇到了辩机,这才有了偷情的事情发生。
这也算是遇到了真爱,所以才奋不顾身。
大唐风气开放,也让多数女子敢爱敢恨。
不过现在玄奘还没有从天竺回来,辩机也没有成为玄奘弟子,还没资格见到高阳公主。
“高阳替新兴谢谢大兄。”
“往后高阳定会认真听从大兄的吩咐。”
高阳现在已经有了很清晰的自我认知。
太子才是她最大的依靠。
自然要抱紧大腿才是。
李承乾笑笑没有多说什么。
高阳的事情,算是随手布局,也不指望一定能有多大惊喜。
魏王那边,还能蹦跶出什么花样来。
唯一比较忌惮的,也就只有房玄龄了。
毕竟这老登人脉太广,如果全心全意帮助魏王对付自己,那还真是个大麻烦。
这也是李承乾直到今日,在房玄龄担任魏王文学馆大学士后,也从来没有要出手对付房玄龄的原因。
毕竟房玄龄至今还没有正式的站在魏王阵营。
他也很清楚房玄龄的想法,不想参与他跟魏王之间的争斗。
高阳公主这事,也算是防一手。
房遗爱李承乾见过,不管从性格上比较,还是历史上,都是被高阳公主驯服得服服帖帖的。
如果房玄龄真对自己有什么算计,李承乾感觉,高阳公主跟房遗爱这块,很可能就是破局的关键。
至于二凤会很爽快答应自己的要求,这在李承乾看来很正常。
李世民并非是要真的废掉太子。
这是个很矛盾的心里,又想太子不要过于优秀,又不想太子太过废材。
至于其他大部分的事务,对李承乾这边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了。
“对了,大兄。”
高阳公主刚走几步,又好像想到了什么,折返回来。
“还有什么事吗?”李承乾笑着问道。
高阳公主说道:“是这样的,这里不马上过年了吗,年后便是元宵佳节。”
“届时长安开放宵禁,满城欢腾,父皇说这次是由杨妃主持元宵诗会。”
“杨妃的意思,是把诗会的地点放在魏王的芙蓉园,毕竟那边景色最好,文人墨客最多。”
“杨妃昨日跟我说,想请大兄你也参与,不知大兄是否愿意。”
李承乾闻言,微微皱眉,没有立即回答。
杨妃便是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生母,前隋公主。
可以说在这后宫之中,除了曾经的长孙皇后外,便是她的身份最为尊贵。
只是杨妃也明白自身地位的尴尬,因此并未有掌控后宫权势。
主持元宵诗会是每年的惯例,轮流由几个妃子负责,只是今年原本应该到阴妃,因为齐王谋反之事被幽禁,便就到了杨妃这里。
元宵节是大唐长安的狂欢,前后放夜三日,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安不夜城。
由后宫举办的元宵诗会,也可以说是大唐文人最高规格的盛会了。
“杨妃难道不知道我跟魏王的关系?”
“把诗会的地点定在芙蓉园不说,还让我去参加,这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的语气有些不爽,但心中却有几分狐疑。
毕竟他跟魏王的事,皇宫大内谁人不知。
而杨妃是隋朝公主,自小就在这大内长大,朝代更换,杨妃的家却没有变化。
对于当前的政治格局,自然门清。
却偏偏邀请自己,怎么想都不对劲。
“我也觉得奇怪,当时就问了杨妃,但她什么都没说。”
“就说让我跟大兄如此说。”
“我就说大兄怎么可能去呢,待会就去回复杨妃,说大兄不去。”
高阳纳闷的说道。
李承乾却道:“谁说我不去的,你跟杨妃说,我届时定会过去。”
“啊?”
高阳一头雾水,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大兄是说的去?”
李承乾道:“元宵诗会,杨妃盛情相邀,我怎能不去。”
高阳是没搞懂这里头是什么情况。
不过既然太子说去,那就去吧。
“届时我跟大兄一块去。”高阳笑嘻嘻的说道。
对于后宫的嫔妃皇女来说,也就是元宵节才能名正言顺的出宫游玩。
元宵节那是真热闹啊。
除了诗会外,便就是元宵灯会了。
夜间的朱雀大街,将会挂满灯笼,也会成为整个长安城最热闹的地方。
——
马上就要过年了。
这几天的时间里,除了讲武堂的日常操练外。
李承乾就是在安排晋州开矿的事情。
不仅是晋王,包括杜荷,赵节,李元昌,都给拉上了。
唯一的例外,只有贺兰楚石了。
自从贺兰楚石在大理寺被放出来后,虽然名义上挂着东宫右内率的官职。
但其已经被侯君集拉回家了。
贺兰楚石知晓的事情太多,尤其是在谋反这块,显然是很有私心的。
但毕竟是侯君集的女婿,李承乾不方便直接杀,影响太大。
杀纥干承基,因为他是东宫卫士,太子家仆,没人调查。
可侯君集的女婿死了,对于长安城来说,就是极大的事情。
到时候调查之下,顺藤摸瓜,真要把谋反的事情查出来,可就得不偿失了。
贺兰楚石是不能留的。
这一点李承乾已经跟侯君集通过气了。
只是侯君集准备的是,等到时候出征高丽,再想个办法将其弄死。
这样既不会伤了女儿的心,也不会让人生疑。
目前来说,这倒是算比较靠谱的办法。
距离正旦的前一天,便是到了李世民巡查讲武堂的日子。
心腹大臣们也都跟着去瞧。
皇帝车架出行,街道封闭。
好在永兴坊就在延喜门边上,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听说太子练兵很有成效,诸将都说厉害得紧。”
魏征笑眯眯的说道。
自从确定了打高丽后,魏征就没怎么生太子的气了,算是拿得起放得下。
太子偶尔做些荒唐事,做臣子的,难道还一直记恨不成。
只要愿意改正错误,都是好的。
程咬金却不客气,道:“依我老程看来,太子的兵,都是仪仗队的排场,看着好看,中看不中用。”
尉迟敬德道:“这般时日,能练出这般模样,太子也很厉害了,难道你程知节,能练出这等军容来不成,至少在军纪上,太子练兵我是瞧着厉害。”
李世民闻言,笑着对李道宗问道:“承范,你如何看。”
李道宗是唐朝宗室名将,字承范,文成公主去吐蕃,他便是和亲使者。
更是李渊堂侄,李世民的堂兄弟。
很早就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深得信任。
听到陛下问话,李道宗回道:“太子练兵,士气如虹,编纂的鼓点,臣觉得可用于大唐全军。”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