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27节

  李承乾道:“暂且够用了,若有需要,当向父皇开口。”

  “好。”

  回了东宫。

  李淳风已经到了。

  于此同时贺兰楚石也到了。

  想了想,李承乾先召贺兰楚石觐见。

  毕竟暂时还是要稳住他,不能出纰漏。

  “拜见殿下。”

  贺兰楚石恭敬行礼。

  “你胖了不少啊,看来在府内带的这些日子,还是很不错。”

  李承乾笑呵呵的说道。

  可不是么,天天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能不胖吗。

  贺兰楚石原本心里有些想法,听到太子这么亲切,又感觉可能是自己想叉了。

  “让殿下见笑了。”

  李承乾感叹道:“你心里不会怪孤吧,这么些日子,一直任由你在府内被关着。”

  贺兰楚石没想到太子会主动提起此事,当即道:“臣不敢。”

  李承乾讲述道:“原本按照孤的意思,你在大理石出来后,就直接回东宫。”

  “原本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莫说不是你打死的人,便就是你打死的人,又有何妨。”

  “只是你毕竟是候尚书的女婿,孤便去问了候尚书的意思。”

  “可能候尚书是爱女心切,又觉得丢了面子,又或者你是在什么地方得罪你丈人,要把你关一关,反省反省。”

  “这是你们的家事,孤也不过太过插手。”

  贺兰楚石心中一动,他没想到太子是在为他说话的。

  那卢志杰的话,就有些不可信了。

  在心里,贺兰楚石还是更加相信太子的,毕竟跟随了这么多年,太子对他一直都很是不错。

  “是臣的过错,让殿下为我操心了。”

  贺兰楚石有些羞愧,感觉自己可能误会了太子。

  李承乾点点头:“不说这些了,回来就好。”

  “再过几个月,就要打高丽了,孤且问问你的想法,是留在长安啊,还是随孤一同征讨高丽。”

  贺兰楚石面色一肃:“自然是追随殿下征讨高丽。”

  他也有建功立业的想法。

  丈人侯君集的庇护,哪有自身功劳来得妥当。

  若能立下功劳,又何须像是现在这般,完全被丈人夫人所操控。

  “好。”

  李承乾道:“既是如此,正好你便同李德謇一起,去帮孤操练府兵。”

  “不过你刚回来,可先歇息两日也不急。”

  贺兰楚石当即道:“臣已经歇息得够久了,明日即可前往操练。”

  李承乾微微颔首:“行,那便这样吧。”

  贺兰楚石拱手作揖:“臣告退。”

  等人离开后,李承乾皱眉对内侍文忠问道:“贺兰楚石是怎么出来的。”

  按照侯君集跟他说的,可是要关到出征高丽前,现在才二月就放出来了。

  文忠道:“听说前两日,候长燕跟侯君集吵了一架,可能候长燕觉得,一直关着贺兰楚石,耽误了他的前途。”

  李承乾点点头:“你去跟李德謇说一声,让他多带带贺兰楚石,上战场可不是儿戏。”

  “战术兵法这些,都要补上,此后孤要亲自考核,若无长进,唯他是问。”

  侯君集既然管不住女儿,把贺兰楚石放了出来。

  那就给贺兰楚石多安排点事情去做。

  丢在府兵那边,也能多些监视。

  “是,殿下。”

  “叫李淳风来吧。”

  随着通传,李淳风来到了东宫大殿。

  李承乾也如愿的见到了李淳风本人。

  跟想象中的仙风道骨不同,李淳风身穿官服,面庞清瘦,眼神很是明亮。

  还有浓郁的书卷气。

  “臣李淳风,拜见农泽圣睿太子殿下。”

  这是比较正式的称呼。

  李淳风声音平稳,气质内敛。

  “赐座。”

  “谢殿下。”

  李承乾有些好奇的问道:“孤听说你与袁天罡,合作创出推背图,可有此事?”

  李淳风错愕:“推背图?不知殿下从哪里听信的消息,臣并未画过推背图。”

  “至于袁天罡,不知殿下是否说的是火井县县令,臣此番前往西南,确实与其相识,然殿下所言推背图,为子虚乌有之事。”

  这下轮到李承乾惊讶了。

  李淳风没有跟袁天罡合作创出推背图?

  那后世的推背图怎么来的。

  难道是还没到时间?

  “袁天罡什么时候回长安?”李承乾再次问道。

  李淳风还是不懂:“这臣就不知晓了,袁县令在西南处置完后,便就回火井县了。”

  “袁县令年事已高,想来到长安一趟并不容易。”

  李承乾有些纳闷。

  所以后世的推背图,完全是假冒两人的名义。

  实际上李淳风根本就没有跟袁天罡合作创出推背图的事情。

  野史果然不保真。

  看到太子失望的神情,李淳风也感觉到有些失望。

  他原本以为是太子想让自己加入到天工开物的编纂中去,没想到只是问这个不知从哪里传来的谣言。

  哪来的谣言?

  一千年以后的谣言。

  “孤听说你改良了齐民要术,对农学多有涉及,且擅长术算,百工之技。”

  李承乾开口问道。

  李淳风精神一震,道:“殿下谬赞,臣不过是尽己所能,为陛下和殿下分忧。”

  李淳风是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历算家,对于器械也有很深研究。

  

  比如浑天仪。唐初所使用的浑仪多有疏漏,他制成浑天黄道仪。该浑仪在唐以前浑仪的基础上加上六合,形成三环,最外为六合仪,内为四游仪,中为三辰仪,解决了黄道环与天空黄道相对应的难题,还能够直接测读得天体的入宿度。

  还创设了白道环,并在黄道环上打孔以便移动白道环,可测定黄道坐标、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使历代传统制造并使用的浑仪成为比较完备的天文观测仪器。

  这就是妥妥的全方面人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孤让东宫编纂天工开物,李博士听说过吧。”

  李淳风现在的官职是太史局博士,按照唐朝的称呼惯例,便就是李博士。

  “臣有听说,殿下编纂天工开物,实为百姓之福。”

  李淳风就是趁着这个来的。

  李承乾点点头:“天工开物的大致内容跟篇章,已经是完成得差不多了,孤看过后,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天工开物里的一些内容,完全可以得到普及,但历来各朝并未重视。”

  “是以孤准备开设百工学院,用作于研究各类器具的改革创新。”

  “就像是李博士改良浑天仪,孤设计的曲辕犁那般。”

  李淳风赞同道:“这必然是造福大唐的好事。”

  李承乾道:“是好事,所以孤把李博士叫来。”

  “百工学院的事情,就交给李博士来负责了。”

  “不过百工学院未有官职,孤暂且任你为崇文馆学士,待百工学院逐步完成后,再设官职。”

  “李博士可愿意?”

  李淳风闻言大喜,当即作揖道:“谢殿下隆恩。”

  他原本是太史局博士,从九品下的官员。

  而崇文馆学士,是属于正五品上。

  这就是相当于太子一句话,直接把一个基层的办事员,调到了副厅级别。

首节 上一节 227/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