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51节

  “大家觉得,这能行吗?”

  茶肆众人纷纷议论起来,说书人也借此机会喝口茶水润喉。

  大多数人都觉得是不行的,毕竟想想也不好,把罗马使团的人交出去,这不就是背信弃义吗。

  大唐泱泱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怎么能为了利益,干出这等背信弃义的事情来。

  啪!

  惊堂木一响,说书人继续道:“朝廷上,圣人当即就驳回了大食使者的请求。”

  众人闻言,纷纷喝彩:“圣人英明!”

  说书人神秘道:“这事还牵扯到太子,据说这罗马使团里,就有一位极其美貌的公主,长得那叫一个国色天香。”

  “芙蓉园的事情,大家都听说过吧,当时太子遇刺的时候,这罗马公主就站出来,保护在太子妃面前。”

  “太子觉得罗马公主品行不错,于是就收入东宫,估摸着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册封为太子侧妃了。”

  “届时肯定在邸报上会有通传。”

  对于太子的八卦,百姓是最为乐意见到的,顿时感兴趣起来。

  “这大食使者,不仅要求太子把罗马公主交出来,还威胁说,如果太子不交出罗马公主,在咱们大唐攻打高丽之际,他们就要出兵帮助高丽。”

  “于是,太子在邸报上说了,咱们大唐安西都护府,有将士数万,若有战事,可征召西域各国的军队,可达三十万兵力。”

  “若大食胆敢犯我大唐,此三十万兵力,将直接对大食发兵。”

  “太子教令,明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安西都护府是侯君集打下高昌国后建立的,用来针对西突厥等西域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以维护唐朝在西域的统治。

  常备兵力在三万左右,但还可以通过羁縻政策等手段,征发西域各部落的军队,联合起来兵力可达十万人以上。

  之所以号称三十万,是包含后勤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在内。

  比如现在攻打高丽,就不是说十五万兵力了,而是号称八十万大军东征高丽。

  严格来说也不算太多水分,毕竟民夫也能算军中一员。

  十五万兵力动用四十多万民夫,这就六十万人左右了。

  再加上唐协军,新罗肯定要响应号召的,契丹也是大唐忠诚之属,凑个二十万人参战很正常。

  八十万大军,也算半个名副其实。

  百姓们听到在大唐边关,安西都护府有三十万兵力,顿时振奋。

  这么多兵,大食拿什么跟咱们大唐打。

  以前长安的男人们是沉默的,每天出了做事干活,养家糊口外,也没什么可聊的事情。

  多数是妇人们八卦一些别人家里长短。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三五粗汉子在一起,喝口茶,就着战争的事情上,能聊上大半天。

  男人的终极浪漫是什么,是封侯居胥,家国天下。

  为了培养大唐男子的血性情操,大唐邸报上的奇闻迭事,主要就是历朝历代的知名武将人物小传。

  这一期的,就是霍去病灭匈奴了。

  阿拉伯使者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先有大唐金吾卫的围堵警告,现在太子又在邸报上发出宣言。

  他感觉自己有些弄巧成拙了。

  大唐并不能够接受威胁,搞不好太子一怒之下,真的会发兵攻打阿拉伯帝国。

  邸报上可是说了,安西都护府可调动三十万兵力,只需要一道命令下去,随时都能攻打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可是跟安西都护府接壤,对于其强大战力早有了解。

第183章 东征倒计时,灾情四起

  六月初二,大朝。

  听政。

  今天的听政环节事情比较多。

  到了六月份的天气,变得炎热起来。

  而对于大唐来说,许多地方也是要遭受考验。

  首先就是旱灾了。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都要经历过,相对贞观二年的大旱饥荒,今年的旱情还算较小。

  但小也不能不管,已经有数州之地的百姓受到了情况。

  往年朝廷一般都是进行救济,开仓放粮,帮着渡过。

  不过今年李承乾有了不同的看法。

  “近些时日,晋州矿场频开,正是缺人之际,河东道紧邻关内道,可迁关内灾民前往河东挖矿,赚的钱财,也能让不少百姓活命。”

  李世民点点头。

  十矿所需便是十万人,乃至于十数万人,缺口本身就大。

  让灾民多个活命的活计,是好事。

  紧接着又有官员奏报。

  南方大雨连绵,恐发洪水,请求征调徭役,修建河堤,以防大水。

  北边干旱,南边大水。

  李世民点点头,同意征调徭役之事。

  “启禀陛下,如今南方之民,应太子之事,壮年不断前往北方求职,还请为民生考虑,暂停此事。”

  说话的是户部主事。

  这是在暗指太子抢人了。

  因着太子给出的工钱高,许多年轻人心中一合计,去给太子做事,赚个工钱,比之种田还要来钱多。

  所以在看到告示后,大量的南方年轻人,纷纷北上求工。

  可徭役是百姓的义务跟责任,按照大唐律法,百姓是有义务参加徭役的。

  但这批人现在跑到了太子那边,这到底是徭役还是不徭役。

  总要给个说法。

  如果大家都这样做,岂非百姓就有了一条逃避徭役的路子。

  李世民微微颔首。

  很快就下达了意见。

  即便是太子矿场的工人,也必须服徭役。

  南北过远,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往返就是数月,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的。

  那就只能是纳资代役,

  所谓纳资代役制度,在唐朝本就是有的,这算是给世家们开的口子。

  如果一些百姓如果不想亲自去服徭役,可以缴纳一定的财物,由官府雇人代替其服役。

  其次就是瘟疫了。

  去年,前年,或者说最近数年,瘟疫在唐朝多发。

  而夏季更是瘟疫的高发季节。

  今年的江南地区,已经有了瘟疫的现象发生。

  听到出现了瘟疫,李世民有些紧张起来,立即下达诏敕,要求各地官员严防瘟疫,同时派遣医官进行救治,筹备疫病所用药石,设置隔离场所。

  因疫病死亡之尸体,应当即进行掩埋。

  之所以动作这么快,是因为前些疫病可是把唐朝霍霍了好几次,让李世民心里都有些阴影。

  远一点就是七年前的贞观十年全国大疫。

  关内道,河东道大面积发生瘟疫,这次瘟疫的流传,覆盖了大唐全国划分的十道中,两成以上的土地和人口,以至于长安都关闭了城门。

  然后就是去年跟前年。

  前年是泽州发生瘟疫,因紧邻长安,稍有不慎,瘟疫可能就会蔓延到长安来。

  后来还是有所涉及长安,不过长安的建筑格局可以很有利的防止瘟疫。

  一旦哪个坊发现瘟疫,则立即关闭坊门,禁止百姓流动。

  这样很大程度上就能遏制瘟疫的蔓延。

  去年是谷州,泾州,徐州,戴州,虢州几乎同时发生瘟疫,尸横遍野。

  所以在今年听到有瘟疫的苗头,李世民当即下令安排一系列应对措施。

  经过几次瘟疫的霍霍,大多数官员也已经有了应对的经验。

  李承乾则下达太子教令,给疫病所在州县,运送足够多的蜂窝煤。

  沸水防疫,其实古代早就有了方法。

  便是把病人身上的衣物,经过沸水煮过后,再进行晾晒。

  包括百姓饮用的水源,也是烧开冷却后再喝。

  热水治病在唐朝也是很流行的。

  感染瘟疫后多喝热水,百姓们心里也都清楚。

  但烧水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大量的热水需要大量的柴火,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大多数地方根本没有这个条件,日夜不断的烧煮沸水。

  蜂窝煤的作用,在此刻就体现了出来。

  能够高效持续的提供高温煮水,效用自然比柴火更佳。

首节 上一节 251/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