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63节
“如今东征在即,容不得半点纰漏。”
几人纷纷点头。
现在这节骨眼上,确实要万分小心。
贺兰楚石有些担忧道:“若是李安俨弄错了,又该如何是好。”
“殿下强开城门之事,必然会传到陛下那边去,倘若房玄龄未曾掌控实证,这岂非是”
贺兰楚石也不好开口说什么做贼心虚,这话要是出口,就是冒犯太子了。
不过大家都能明白这个意思。
李德謇有些迟疑的说道:“不会是中了房玄龄的计吧。”
这等事情,房玄龄是有前车之鉴的,先前魏王带着纥干承基之子纥干诺入宫,要上告太子谋反之事。
就是在引诱太子杀人灭口。
兵不厌诈,现在再来这么一手,好像也很是正常。
众人越想,越觉得有这样的可能。
李承乾摆手道:“现在说这些,已是无用,真也好,假也罢,在这个时候,孤只能先行离开东宫。”
“哪怕只有十之一二的可能,也不能去赌。”
“若留在东宫等候消息,那便是成了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了。”
一番话,稳定了军心。
确实,现在太子手里有兵,哪怕明知房玄龄是故意在设下圈套,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往里跳了。
这个时候,苏定方开口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臣认为,除开探查宫内消息外,军寨也要随时做好出发的准备。”
“长安城兵多将广,军寨距离长安城不过四十里地,大军压阵,也就半个时辰的功夫。”
“为免意外,当随时做好准备。”
“最好是,提前出发前往洛阳。”
“若房玄龄真有证据在手,也要进行审查方能知晓,若无证据,殿下也不过是受太子斥责一番。”
短短半炷香的时间里,苏定方已经接受自己上了太子贼船的事情。
到了这份上,他哪里还有退路可言。
既然已经跟随太子了,那谋反就跟着一起谋反吧。
若是在长安城中,还有些纠结。
人都在军队里了,还担心个甚。
左右太子若败,也是一死。
贺兰楚石担心道:“可若提前行军,陛下又如何不生疑。”
“这时房玄龄只需要上报些许证据,这等事情,便能坐实下来。”
“届时陛下诏敕,命殿下返回长安,又当如何。”
苏定方冷哼一声,道:“那就反了。”
“哪怕是陛下有所怀疑,在事情没有落实之前,也不可能直接就下达诏敕,废除太子之位。”
“既是如此,我等可先行前往洛阳,殿下之教令依旧,洛阳城守,必定大开城门,我等放弃东征,盘踞洛阳。”
“洛阳,自古便是天下名都,地势险要,城高池深。”
“其东有虎牢之险,西据崤函之固,北依黄河之天堑,南望伏牛之巍峨。”
“占据洛阳,便如扼住了天下之咽喉。”
“以此为据点,进可攻,退可守。”
“若朝廷大军来攻,洛阳城墙坚固,防御工事完善,大军想要破城,绝非易事。”
“城中粮草充足,物资丰富,可支撑长期作战。”
“且洛阳水系发达,繁荣昌盛,人口充足,可源源不断提供兵源补给。”
“同时,洛阳周边地区地形复杂,有山川河流作为天然屏障,可设置伏兵,对来犯之敌进行有效阻击。”
“洛阳城中百姓众多,虽不及长安,但亦有数十万人,若太子善加安抚,可得民心。”
“先前太子造竹纸,曲辕犁,更有青玉案元夕词,已然是民心所向。”
“我等可打出清君侧的名义,向天下通告,陛下遭小人蒙蔽,欲行杀子之事,如此也是师出有名。”
苏定方的一番话,让几个人是目瞪口呆。
现在大家还在讨论,怎么去应对陛下责问,又是探讨房玄龄到底是有无实证。
到了苏定方这里,干脆是直接扯起反旗,占洛阳,清君侧。
李承乾也不由是对苏定方另眼相看。
这苏定方,是个狠人呐。
果然不愧是继李世民,李靖之后的大唐第一名将。
战略眼光就是长远。
先前李承乾还在想,突然说出谋反的事情,苏定方会不会有异心。
未曾想其更为彻底,连谋反后的路子,都已经规划好了。
李承乾抚手叫好:“苏将军之策,深得我心。”
“还有一事,可叫苏将军知晓,此番东征之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亦是孤的人。”
苏定方大喜,没想到连侯君集都是太子的人。
当即道:“大事可成矣。”
“若殿下占据洛阳,陛下定然号令东征大军,反攻洛阳。”
“假若陛下不知陈国公之事,则殿下可与陈国公里应外合,只需稍加手段,便可吞东征十万之兵。”
“有十万虎贲,外加殿下五千重骑,便是那长安城,也可是碰上一碰了。”
大唐虽有兵力七十万,然边关需要镇守,各地也要兵力。
实际上哪怕是李世民,能够调动的总兵力,也仅仅只是在三十万左右。
这次东征大军,便是大唐精锐了。
按照苏定方计策,以侯君集为内应,作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搞一个大帐议事,就可把李勣,李道宗,刘弘基,张士贵,尉迟敬德等集中起来。
再是偷袭,来一场鸿门宴,一网打尽。
大唐名将,全成太子阶下之囚。
十万精锐,外加洛阳城防,可以说至此已是立于不败之地,占据大唐半壁江山,与长安分庭抗礼。
一番话,让账内众人,变得有些振奋起来。
原本大家还因为造反的事情,有些忐忑不安。
经过苏定方这么一说,顿时觉得前途光明。
要是按照这个路子发展,还真是很有可能成就大事。
李承乾心有感慨。
好在自己提前把苏定方收入麾下。
果然是个能干事的,能在历史上立下赫赫功劳,盛名之下无虚士。
贺兰楚石提议道:“殿下,不如明天清晨,大军便先行出发,抵达洛阳再说。”
“这本就是大军的行军路线,倘若长安有什么变化,也能更好应对。”
到了这份上,贺兰楚石也看开了。
干脆直接造反得了。
李德謇反对道:“不妥,如今情况尚未不曾明了,即便是房玄龄上告,也不可能几日就能出结果。”
“陛下亦是不会听了消息,就直接派遣大军围攻,事情还没到那等地步。”
“先前苏将军所言,是做最坏结果打算,我等不应过于急躁,当以不变应万变。”
说到这里,李德謇微微一顿,道:“只是殿下不能再回长安了。”
李承乾点点头。
既然强开城门,夜逃长安,自然就不可能回去了。
哪怕是房玄龄没有上告谋反,李承乾也不打算返回东宫。
左右东征也就几天的时间了。
虽然军营的生活比不上东宫,但李承乾也不是个贪图享乐的人,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因为贪图享乐把自己交出去。
即便是陛下诏敕,也只能抗旨不遵。
李承乾道:“那便是等候明日消息,暂且按兵不动。”
“不过大军要做好随时开拔的准备,以防不测。”
之所以不立即跑路,关键是火药现在还全在东宫里。
还有上千辆马车,也都在长安。
包括其他的大量辎重物资。
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进行运输。
苏定方再度提议道:“明日或许不会生变,然若房玄龄上告,陛下考虑到当今的情况,也有可能秘而不发。”
“臣建议,殿下可先派人暗中掌控灞桥驿。”
“灞桥驿连通长安与其他重要地区,为进出长安之关键,人员往来频繁。”
“若暗中掌控,可更好探听长安之情况,也能更好运输辎重粮草。”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