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83节

  “今陛下与太子,其情状与彼时何其相似。”

  “太子乃国之储君,陛下长子,素以仁孝闻于天下。今局势不明,若陛下仓促决断,恐蹈汉武帝之覆辙。”

  “且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陛下为天下之主,当以稳重为本,明辨是非。”

  “若太子真有谋反之心,自当严惩,然若无实据,仅凭猜测,便定罪于太子,实非明智之举。”

  “太子之位,关乎国本,若因误会而废,人心惶惶,奸佞必乘虚而入。如今东征高丽在即,大唐内不可生乱。陛下当以史为鉴,明察秋毫。”

  长孙无忌也拱手作揖:“陛下,臣以为房公所言极是。太子之重,关乎大唐未来。”

  “若仅凭一些迹象便定太子之罪,恐有不妥。陛下当思之慎之。”

  褚遂良道:“太子自幼受陛下教诲,仁孝为本,又有诸多贤臣辅佐,若说谋反,实难令人信服。如今局势未明,陛下当冷静处之,不可贸然行动。若因此事而使父子反目,社稷动荡,岂非生出祸端。”

  四个心腹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都在进行劝谏,这让李世民原本职责太子的心,就动摇起来。

  难不成,真是朕的过错了?

第200章 若不是谋反,为何要怕?

  五千重骑。

  但凡有所了解军事的,就知道这是一股多么恐怖的力量。

  二凤想用来保护太子在战场上的安危。

  现在却成了威胁皇帝的筹码。

  四大臣为什么纷纷建言不要刺激太子,究其根本,还是在这五千重骑上。

  更何况他们当初,是亲眼见证过太子神箭手的实力。

  五千重骑,加上太子这样的神箭手,对于小规模战争的胜负,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哪怕是长安禁军尽出,就一定能留下太子吗。

  恐怕是不见得。

  这就是兵权的重要性了,如果李承乾的手里,没有这五千重骑。

  大臣还会这样去劝谏皇帝吗。

  那就是严查到底,还太子一个清白。

  可惜的是,太子好像并没有清白可言。

  在几个大臣的轮番劝说下,李世民最后收起了镇压太子的想法。

  只是有些东西,一旦出现,又岂是这么好结束的。

  几个大臣走后。

  李世民站在大殿前面的庭院门口,久久无言。

  张阿难则一直躬身伺立在旁。

  月光下的李世民,面色几经变幻。

  最后缓缓开口道:“阿难,朕是不是真的错了。”

  “如果当初,朕不给太子兵权,也就没有这些事情发生,对吗。”

  起兵造反这样的事情,有第一次出现,第二次还会远吗。

  张阿难迟疑着开口:“太子殿下仁德纯孝,应是遭人陷害。”

  李世民微微摇头:“若是心中不愧,又何须惧怕他人。”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语气有些唏嘘。

  “他们跟朕说,太子是因为担忧有人构陷,以至于父子反目。”

  “这么些年,朕虽对魏王有所偏爱,然对太子,从来不曾缺少过什么。”

  “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下,朕会对太子如何?太子自己还不清楚吗。”

  “但是现在,太子在害怕什么呢。”

  “太子在害怕,但那些所谓的证据,被人摆在朕眼前的时候,朕会相信,会废除他的太子之位。”

  “阿难,你说,朕是个昏君吗。”

  “朕还没到晚年,便会跟汉武帝那样昏聩吗。”

  张阿难连忙道:“陛下是圣人。”

  李世民没有在乎张阿难的回答。

  这番话,更像是对自己说。

  “朕不是昏君,若朕是昏君,那这自古以来的历朝历代,就没有明君了。”

  “所以啊,太子为什么怕呢,为什么会怕那些证据。为什么会觉得朕不会信他,而是信别人?”

  “为什么在这样的威胁下,都敢于去做起兵造反的事情。”

  李世民是个聪明人,若他不是聪明人,也不可能达到今天这个地位。

  即便是因为太子是儿子的关系,所以有所忽略。

  但这些大臣一阵分析,也让李世民轻易的把握住了事情的本质。

  所以,太子为什么怕,为什么敢于去做起兵造反这样的事情。

  真相只有一个。

  便是那些所谓的证据,是实证,是铁证。

  是太子真的在做谋反的准备。

  因为是真的,所以要怕。

  因为是真的,所以要起兵,要造反。

  因为是真的,所以太子不愿引颈就戮,不愿返回东宫,不敢参加祭祀。

  张阿难整个人都在瑟瑟发抖了。

  他没想到,陛下都已经是想到了这等程度。

  有心想要劝说几句,可迟疑思索,又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按照陛下这番话去进行推测,太子害怕的原因,就只能是这个了。

  否则这天下,除了谋反这等事情,还能是有什么事情,能够让太子害怕的呢。

  张阿难沉默不语,李世民也没有追问的意思,更就此打住,没有继续往下说了。

  哪怕现在的李世民,已经是非常清楚太子真的在谋反。

  终究是心软了。

  其实在刚才的议事里,李世民就已经感觉到了。

  但没有在几个大臣的面前说出来。

  因为一旦说出来,也就代表了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

  李世民并不想,也不愿废掉太子。

  太子已经证明了他的优秀。

  在继承皇位这方面,已经不仅仅是合格这么简单。

  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方能一统天下。

  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的后嗣子孙,能够代有明君。

  太子继位,能承接大唐之繁荣昌盛,能正大唐皇室之名,对于李唐,亦是最好的选择。

  李世民现在这个时候,自欺欺人也好,假装不知也罢。

  他都不想看到太子起兵造反,也不想看到太子谋反。

  只要没有太子谋反的证据,所以怎么能算太子谋反呢。

  太子现在有兵权,但不会一直有兵权。

  现在不入长安,不意味着一直不如长安。

  等到东征高丽回来。

  再斩断太子羽翼,收走太子的兵权。

  命其专心处置政务,等自己年迈之后,再行继位吧。

  ——

  次日。

  远方的夕阳,早早的升了起来。

  太子军营里,已经是全员披甲。

  李承乾身穿戎装,坐镇大帐。

  从昨晚到现在,已经是一夜没睡了。

  不过这对于李承乾来说,算不得什么负担,哪怕是两三天不睡觉,也是不会有多少影响的。

  李承乾是懂兵法的,也懂二凤。

  若二凤强压,则必然夜袭军营,且以大军围堵。

  然李承乾并不怕,因为两万余斤黑火药,此刻已然在军营中。

  凭借这黑火药,他若想走,当今这天下,还没有人可以拦住他。

  二凤亲自上场都不行。

  贺兰楚石禀告道:“殿下,长安城内,并无异动。”

  陈云超让人送来了消息,宵禁解除,城门开启后,就已经派人去探查长安城的动静了。

  “继续探。”

首节 上一节 283/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