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50节

  关于高丽战场的情况,报纸是会经常有消息传出的,这让长安的百姓们,也能知晓大概的情况。

  比如盖牟城被攻破,又比如太子半日破辽东城。

  那个曾经隋朝百万大军,三征高丽,都没有打下来的地方,如今只是花费了三个月,就已经全面平定。

  作为大唐子民,都为此感到骄傲。

  大量的文人书写诗词进行赞颂,不少商铺都趁机推出优惠活动。

  李世民也进行了一次大赦。

  各国使臣对大唐的态度,更加的卑微了。

  这次大唐东征高丽,让许多国家看到了如今的唐军,是多么的强盛。

  尤其是大唐的太子,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那雷火攻城之物,如今这天下,还有什么城池能够阻挡。

  

  虽说李世民废除了侯君集,让李勣夺兵权,并且令平壤道行军也班师回朝。

  但大多数人,是察觉不到这行为下,大唐皇帝跟太子之间的那些微妙关系。

  按照正常人的角度来看,高丽被平定,大部分兵力回国,让民夫也能回家团圆,是大唐朝廷的恩赐。

  这就是明面上的妥协。

  不管别人怎么去猜测,只要李世民跟李承乾没彻底翻脸,那就能维持目前的和平稳定。

  宫廷大内。

  君臣议事。

  李靖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陛下,李勣已经率领大军离开安市城,向营州行军。”

  “侯君集其所属军队,已尽归李勣所掌控。”

  李世民面色平静,问道:“太子呢,他有什么动作。”

  “是否要派兵进行阻扰?”

  李靖回道:“暂且没有任何动静,太子传令让新罗女王金德曼,即日前往高丽王都迎接车架。”

  李世民微微沉默。

  传令新罗女王,这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不由冷哼一声道:“这般大的高丽还不能满足他,难道还要去折腾新罗吗。”

  “诸卿觉得,太子此举,是何用意?”

  李世民没有给太子下诏敕的意思,他清楚,即便是下达了诏敕,现在的太子,也不会听他的,反而是闹得尴尬。

  长孙无忌倒是没有太多忌讳,直言道:“怕是太子想趁此机会,顺势吞并新罗。”

  房玄龄眉头微皱,本想开口,迟疑了一下,又停止了下来。

  现在这样的局面,已经不是谋反不谋反的事情了。

  太子已经成了个难题,陛下现在都无法去解决。

  只要太子不回长安,谋反的事情证据再是确凿,都只能暂且按下去。

  逼反太子,对谁都没好处。

  李世民眉头微皱:“太子是不是吞并了新罗,还要去征讨百济,难道他以为他的霹雳火,真的是无敌的吗。”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高丽士兵,真的会听从他的命令?”

  “别给朕到时候闹出了什么笑话来。”

  想了想,李世民继续道:“传信给太子,告诉他过犹不及,要记得,他的手里,只有两万五千唐军。”

  李世民是吃过亏的,所以很清楚,要想压制异族,须恩威并施,一味的施恩,只会让其越发嚣张。

  听闻这话,众人不语。

  最后目光集中于魏征身上。

  劝谏陛下,还是要靠魏征啊。

  魏征不负众望,作揖道:“陛下,臣认为此举不妥。”

  李世民沉声道:“魏卿有何高见啊。”

  语气有些不满,但魏征不在乎。

  他早就习惯了。

  回道:“如今太子携大胜之势,镇压高丽,图谋新罗,此时陛下传书信过去,必然不会被太子所看重。”

  “臣听说,太子最近在大肆招聘大唐学子,前往高丽从官,不如陛下顺其意,多安排些国子监的学子过去,一是可以更好的治理高丽,二是能在太子遭遇挫折时,能更好的帮助太子渡过危机。”

  有些话魏征也不好明说,这段时间,各路求官的,都求到他的头上了。

  有些人情没办法,魏征也只能是写一封举荐信。

  谁叫魏征是太子太师呢。

  现在高丽那边当官,都已经被看作终南捷径了。

  李世民这边得知消息后,也没有反对的意思,这便使得从者云集。

  其实对于魏征,乃至于房玄龄,长孙无忌看来,太子吞并新罗,再征讨百济是好事。

  赢是好事,败也是好事。

  赢,则大唐开疆扩土,一统辽东半岛。

  败,则散太子骄傲之心,或陛下跟太子之间,尚且有所缓和。

  事到如今,很大程度上,废太子都已经不是李世民能说了算的,影响太大了。

  本身李世民虽然对太子的举措感到很气愤,但就目前来说,还没到废太子的程度。

  这么优秀的继承人,是真舍不得。

  “就由着太子这般胡闹?”

  李世民有些不情愿,总感觉很伤面子。

  “也许太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真能一统新罗百济,亦是幸事。”

  长孙无忌迟疑几分,还是站出来给太子说话。

  这局势,变来变去的,让长孙无忌都有些把握不住了。

  原本觉得太子被废是肯定的,现在太子这么闹腾,陛下又如何下得去手,又怎么去下手。

  昨天长孙无忌还在考虑,是不是要给太子偷偷传信,把他谋反已经暴露的事情告知,也好让太子早作安排,不回长安。

  有这样的想法,说到底还是太子在战场的表现,获取的军功太夸张了。

  比当年的陛下,还要强势几分。

  算下来,太子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又要多上几分。

  长孙无忌也不想跟太子去对着干了。

  李世民沉吟片刻,对房玄龄问道:“房卿如何看?”

  房玄龄现在,想哭的心都有了。

  早知道是这样的太子,他还苦心积虑去跟他作对干嘛。

  现在弃暗投明,还来得及吗?

  陛下问我怎么看?

  我得躺着看了。

  太子若即位,还能有他的活路吗。

  思索一番后,房玄龄道:“新罗一直心慕我大唐,听从我大唐号令,太子若强行吞并,怕是师出无名啊。”

第234章 狠辣的大唐太子,叛乱者族灭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大唐是王者之师,是宗主国,是天下共主。

  这是秩序。

  房玄龄的话,听起来好像很没有力度。

  哪个国家强大了,不对弱国动武。

  兵多将广,武器精良,不发动战争,难道养着好看吗。

  然而肆意发动战争,对于大唐来说并不是好事。

  周边的国家太多了,大唐暂且来说,发动全面战争耗费太大。

  因为大多数国家打下来后,对于大唐而言不是好事,反而是增加了更多的负担。

  就像是草原这样的地方,即便是占领了,意义也不大。

  若是和平发展,人口增加,则就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实际上草原是没有办法自给自足的,能够自给自足,就不需要打秋风,四处劫掠了。

  劫掠不是草原民族的爱好,是饭都吃不上了,饿急了只能抢。

  每年冬天,都会有大量的草原民饿死。

  为了更好的,和平稳定的发展,大唐就需要名义,否则就会乱套。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太子如果强行吞并新罗,将会造成很恶劣的国际影响,以至于周边国家叛乱的次数更多,也会更大。

  就长远利益考虑,李世民也不会允许,太子私自出兵新罗。

  “传信太子,不得擅自对新罗开战。”

  李世民下达了诏敕,语气不容置疑。

  本身李世民也不想看到太子太过做大,真要吞并了新罗百济,太子手中的兵力很有可能达到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

首节 上一节 350/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