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59节

  “总不能大唐太子,还能因为我新罗有几个盗匪出现,从而发怒责怪吧。”

  女王金德曼满意的点点头:“就这么办吧。”

  金德曼心情还算不错。

  百济那边虽然暂时没什么消息,但相信迫于大唐太子的威慑,定然会很顺利。

  如果真能拿下大唐太子,那往后的新罗,将会成为比曾经高丽更为强大的国家,甚至不需要再听从大唐的命令。

  只是金德曼没想到,不是每个人都会跟她这样想的。

  比如她的妹妹。

  历史上新罗的第二十八代君主,真德女王,新罗最后的圣品贵族继承人,金胜曼。

  金胜曼天然亲近大唐。

  这跟她从小喜欢大唐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上她继位后,加强与大唐的友好关系,甚至组织人员仿照唐朝的服饰风格,制作了统一的新罗官服。

  虽说今年的金胜曼,已经是三十三岁,可她依旧是个黄花大闺女。

  哪怕是后来成为了真德女王,金胜曼都没有结婚,诞下子嗣。

  也是这个原因,从而导致新罗圣品继承人的断绝,最后是金春秋这个真骨,继承了新罗王位。

  少女情怀总是诗。

  大龄少女也是少女。

  大唐太子的强势,让她仰慕。

  那首青玉案元夕,更是被她视若珍宝,哪怕明知是大唐那边过来的仿品,也依旧最为爱惜。

  而现在,无意中,她得到了姐姐善德女王,要对大唐太子不利的消息。

第239章 这是把陛下推太子那边啊

  长安城。

  魏王李泰满面春风,十分得意。

  魏王府的门槛,都快要被人给踏破了。

  五姓七望联合全力支持魏王的情况下,魏王党的壮大极其迅速。

  原本因为太子的关系,从而面临压力的魏王党,现在势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在几个家主的指示下,三省六部文官,包括大量的武将,纷纷来到魏王府,向魏王表达自己对其的支持。

  这是比当初,对李建成的支持还要更加大力。

  这么大的情况变化,自然不可能瞒过李世民。

  虽说没有锦衣卫这样的专属情报机构,但在情报工作这块,也是有一定安排的。

  更何况李世民一直对五姓七望在长安的人有所监督。

  此时。

  宫廷里。

  长孙无忌坐在李世民的面前。

  没有房玄龄,魏征等人。

  因为在李世民的心里,房玄龄,魏征这些人,也跟五姓七望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比如房玄龄出身清河郡,夫人又是范阳卢氏嫡女。

  唯独是长孙无忌,站在了五姓七望的对立面。

  所以涉及到世家的事情,李世民都会单独找长孙无忌商量对策。

  这并不是说房玄龄等人会背叛,这里面的情况过于复杂。

  “看来,他们是怕了。”

  “这么多年,朕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们如此害怕。”

  “铁了心要让青雀夺嫡。”

  李世民淡笑着说道,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魏王党的壮大,甚至都在默许之内。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五姓七望此次彻底落寞下去。

  如此一劳永逸的机会,李世民怎么会放过。

  长孙无忌感叹道:“他们自然是怕了,怕太子掘他们的根。”

  “要按照太子在高丽的法子,哪个世家又扛得住。”

  不仅是五姓七望怕,其实长孙无忌都有些怕。

  怕太子疯狂起来,谁都不给面子了。

  李世民冷笑道:“朕倒是要瞧瞧,他们又有什么能力,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干涉皇位继承。”

  “去到魏王府的那些人,你都让人记录下来了吧。”

  长孙无忌点头道:“陛下放心,臣在魏王府中安排了人,但凡是在这段时间内送礼的,上门的,文官武将,一个不少,全都记了下来。”

  “只是.”

  长孙无忌顿了顿,而后继续道:“只是怕这些人,不过是冰山一角。”

  五姓七望在长安闹腾欢,实际上真正的影响并不算大。

  这些年被李世民所打压,已经被赶出了政治中心。

  相比起来,他们的根基都是在地方上,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也一直很无奈的原因。

  李世民摆摆手:“长安里的这些,不过是小猫小狗,算不得什么,覆手可灭。”

  “至于他们的根,就只能让太子去挖了。”

  “兵部那边的调任,要尽早安排好。”

  对于李世民来说,现在太子谋反都已经是无关紧要了。

  原本李世民对此还有些纠结的地方,可是现在五姓七望的动作,是完全把李世民给逼到太子的那一面去。

  等于是他们帮李世民做了选择。

  李世民怎么会愿意看到,五姓七望支持魏王夺嫡成功,这岂非是说,让大唐回到了当初南北朝时期,一家一姓可以换天下的局面吗。

  况且在这样支持力度下,魏王若夺嫡成功,最后当了皇帝。

  那李世民这些的打压,又是什么,白费功夫?

  李世民不能同意,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军阀们也不能同意。

  届时五姓七望得势,岂非是要打压他们。

  曾经帮助陛下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功绩,将会成为一个笑话。

  长孙无忌先前是想去扶持李治。

  可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已经没有这个时间去慢慢扶持了。

  或许明年,或许后年。

  这场政治斗争就要出结果。

  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够李治来发展的。

  长孙无忌如今,也是被五姓七望逼得,只能去选择太子。

  政治斗争,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身不由己。

  “陛下放心,臣已经在安排了。”

  “只是为了不引起猜疑,所有的替换工作,可能到明年年中,才会完全完成。”

  长孙无忌回道。

  兵部这块,主要是长孙无忌这个尚书右仆射负责的,里面也有他的很多亲信。

  太子整顿高丽,攻占新罗百济后。

  最好的机会,就是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对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的五姓七望根基动手。

  曾经李承乾是这么想的,现在李世民等人自然也能猜测出来。

  为什么说五姓七望,有国中之国的嫌疑。

  这就跟当初澶渊之盟那样,这些地方上的大多数城池守将,要么就是五姓七望的族人,要么就是姻亲。

  曾经东突厥能直接突破到长安城下,就证明了五姓七望对这些地方城池的掌控力。

  简单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他们会听从诏敕。

  但如果是诏敕跟五姓七望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诏敕可就不怎么管用了。

  这些年,李世民对世家妥协,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去跟五姓七望掰扯手腕。

  不是不能动,而是一旦动起来,大唐会动荡不休,劳民伤财。

  盘子太大,很多事情都不能率性而为。

  没了东突厥,可是还有西突厥,更有许多部落他国虎视眈眈。

  只要让他们看到大唐这头雄狮虚弱,就会跟狼群那样,迫不及待的上来撕咬一口。

  中原看似安定,实则边关大大小小的战事,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现在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去做的,就是在兵部进行调任的时候,安排一些自己人,进入到五姓七望各族影响范围内的守城将士中。

  如果太子真的发动了对五姓七望的扫荡,那么这些将士,就能起到大的作用,得以事半功倍之效。

  李世民安插人手,调度赵节,汉王李元昌,都是为了太子接下来的动作作准备。

  李承乾其实没说过什么,可父子之间对局势的默契,在这一刻一览无遗。

首节 上一节 359/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