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81节

  若强行威胁,恐怕稚奴这小子,定会把事情闹到父皇那边去。

  新政的事情本来就干系很大,要是让父皇那边有什么不悦,反而吃亏的是自己。

  “那就把试点搅黄。”

  “立即安排人员,看选的是哪里,本王要这试点乱作一团。”

  李泰定下了基调。

  柴令武低声道:“魏王,此事急不得,强行阻拦,恐惹陛下不悦。当下晋王刚接手,必定要在长安城中四处走动,访查民情。咱们不妨先派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寻出他行事的漏洞来。”

  李泰眉头微皱,眼中却燃起一丝希望:“就这么干看着他查访?万一他真做出些成绩,到时候更是没法打压了。”

  柴令武嘿嘿一笑:“魏王放心,长安城里盘根错节,各方势力交错,他一个毛头小子,哪能事事顺遂?咱们再暗中使人去联络那些受新政冲击最大的商户、工坊主,煽动他们去给晋王找点麻烦。只要起了乱子,民意汹汹,到时候不用咱们出面,朝堂上也会有人弹劾,让这新政试点夭折。”

  “那些个商户、工坊主,向来最是惜财,新政推行,动了他们的奶酪,必然愿意配合咱们。”

  李泰阴沉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狠厉的笑意,微微点头道:“好,就依你所言。”

  “此事你着手去办,若是办得漂亮,本王定有重赏。不过,切莫留下把柄,要是让父皇察觉出半分,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说罢,略微停顿后继续道:“即便能搅黄新政试点,可万一有几分成果漏了出来,被父皇瞧见,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不仅仅是咱们这边,太子在辽东的情况,父皇肯定会拿来对比。”

  柴令武略一思忖,轻声道:“魏王所言极是。依我之见,咱们得两手准备。一方面,咱们在朝堂之上预先埋下眼线,只要晋王呈递关于新政试点的奏报,不论成果大小,眼线便可寻机发难,质疑数据真假、执行流程有无违规之处,把水搅浑,让陛下难断是非。”

  李泰微微颔首,觉得此计甚妙,催问道:“那另一方面呢?”

  “另一方面,魏王不妨主动出击。”柴令武上前一步,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五姓七望人脉广博,可差遣些文人墨客,佯装民间贤士,去市井街巷宣扬对新政的‘独到见解’,只说这新政看着花哨,实则劳民伤财,时日尚短,此刻的成果不过是镜花水月,长久下去,百姓负担不了。”

  “待舆论起来,民意如潮,即便晋王有实打实的功绩,也会被这汹汹舆情给淹了。”

  李泰霍然起身,在屋内踱步几圈,越想越觉得计划周全,拍了拍柴令武的肩膀赞道:“还是你心思缜密!就这么办,你即刻去安排人手,所需金银财物,皆从我府库支取,万不可在这节骨眼上出了岔子。”

  柴令武躬身应道:“请魏王放心。”

  ——

  东宫。

  太子妃苏玉儿看着手中的情报文书,脸上不免有几分忧愁。

  这里是关于太子在辽东的一些事情。

  大部分事情,苏玉儿都不怎么在乎,唯独那新罗圣骨金胜曼,让苏玉儿心中有几分不舒服。

  并非是说妒忌,太子有其他妃子,这也是正常之事。

  只是如今局势复杂,现在长安,只剩下她跟小李厥娘俩了。

  “娘,耶耶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都好久没见过耶耶了。”

  “过年都没看到耶耶。”

  小李厥也已经六岁了。

  六岁的孩子,说话已经很是清晰,只是很多事情还弄不明白。

  苏玉儿放下文书,轻轻将小李厥揽进怀里,手指温柔地梳理着她有些凌乱的发丝,眼中满是宠溺与无奈:“厥儿乖,耶耶在辽东有很重要的事要办,等办完了,肯定就马不停蹄地赶回来啦。”

  她嘴上这么安抚着,心里却没底,如今这局势,说太子完全没造反的心思,那是不可能的。

  闹到最后,也不知能不能归,什么时候归了。

  小李厥眨巴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歪着头又问道:“那耶耶在辽东有没有想厥儿呀。”

  苏玉儿一顿,随即安抚道:“当然,耶耶当然想着厥儿呢。”

  小李厥伸头看了看文书,他以为这是父亲寄过来的信件。

  “耶耶在信里怎么说的呀。”

  苏玉儿笑着道:“耶耶让厥儿好好学习,等长大了,就能去帮助耶耶了。”

  

  小李厥闻言,认真点头:“厥儿一定好好学习。”

  不多时,小李厥便要去学习功课了。

  看着案几上的信件,苏玉儿柳眉微蹙。

  因为太子没在东宫的关系,东宫的势力已经急剧收缩,这一点她是从父亲苏亶那边得来的消息。

  太子不在,苏亶在大理寺,自然也变得老老实实的。

  思索一番后,苏玉儿对宫女吩咐道:“叫太子内侍文忠前来。”

  吩咐完后,苏玉儿便提笔写信。

  文忠听闻消息,连忙赶了过来。

  见到太子妃正在写字,不敢打扰,静静等候。

  苏玉儿这边写完,放下笔,轻轻叹了口气,眼神凝重地看向文忠:“文忠,如今这朝堂局势,你也看得明白,各方势力暗流涌动,都在盯着东宫的一举一动。太子远在辽东,许久未归,我这心里实在没底。”

  文忠赶忙上前一步,低头说道:“老奴明白太子妃的忧心,太子殿下向来仁厚,只是身处辽东,身边缺几个贴心又机灵的帮手,老奴也正愁这事。”

  苏玉儿从身旁案几上拿起刚写好的信件,递向文忠:“我思量再三,决定派你前往辽东。这封信,是我亲手所写,里头是当下长安局势的详尽剖析,还有些提醒太子的话。你带着它去见太子,定要亲手交到他手上。”

  其实很多事情,文忠甚至比她知道得更多,更为清晰。

  当初太子留文忠在东宫,也是有统筹情报的意思。

  苏玉儿之所以自己还要写一封,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情谊。

  信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封信。

  如今天各一方,苏玉儿希望自己能在太子心里有块地方。

  文忠双手接过信件,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太子妃放心,老奴定不辱使命,必定将信安全送到太子殿下手中。”

  东宫生活多年,文忠自然清楚太子妃所想。

  “只是辽东之地,情况复杂,老奴贸然前往,怕一时半会儿摸不清门道,误了大事。”

  略微迟疑后,文忠又开口问道。

  苏玉儿点点头:“这个我自然考虑到了。你在东宫多年,办事伶俐又周全,人脉也积攒了不少。此番前去,我给你调配数十机灵能干的侍卫,沿途也好护你周全。”

  文忠面露感激之色:“多谢太子妃体恤,有了人手,老奴心里踏实多了。只是老奴去了,要如何辅助太子殿下才好?”

  文忠是个老油条,很清楚这个时候太子妃让自己前往辽东,肯定是另有他意。

  苏玉儿踱步沉思片刻,说道:“其一,你帮我盯着太子的安危,莫让他遭了旁人算计。”

  “其二,朝堂局势诡谲,有些话我不便书信传达,你口头告知太子,让他行事切莫冲动,一切当以稳住自身根基、徐徐图之为主。”

  “其三,那新罗圣骨金胜曼与太子往来密切,你暗中观察,看看她到底打的什么算盘,是真心助力太子,还是另有图谋。”

  文忠顿时就明白了。

  一跟二是其次,重要的是第三点。

  太子妃担心那新罗圣骨金胜曼是个狐狸精,迷惑了太子。

  文忠也听说了那金胜曼姿色过人,都已经三十出头的老女人了,还能被太子所看重,必然是有其独特之处。

  心下心思转动,文忠提议道:“太子妃何不让那罗马公主,也随老奴前往辽东。”

  “罗马公主心里肯定是向着太子妃的,有她前往,也能更好照看太子。”

  文忠的提议,让苏玉儿有些心动。

  罗马公主狄奥多西,不存在争权夺利的问题,毕竟她主要是想得到太子的支持。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苏玉儿也逐渐对其有了认可。

  况且因为东征辽东之事,狄奥多西一直没有被册封为太子侧妃,这也让狄奥多西前往辽东,不会有什么影响。

  苏玉儿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你这提议倒也可行。罗马公主对太子一片赤诚,有她跟着,确实能多几分照应。只是此事还得问问她的意思,若她愿意前往,那自然再好不过。”

  文忠躬身应道:“太子妃英明,老奴这就去请罗马公主过来,向她说明情形。想必公主也牵挂着太子殿下,定会应允。”

  说罢,得到太子妃许可后便匆匆退下,前往罗马公主的居所。

  不多时,狄奥多西随着文忠匆匆赶来,她身着一袭异域风情的绮丽长裙,眉眼间满是急切:“太子妃姐姐,听闻是有太子殿下的消息?”

  苏玉儿起身,拉着狄奥多西的手,轻声说道:“此刻并无新的消息传来,但我忧心太子在辽东的状况,打算差遣文忠前去辅助。文忠提议,想让你一同前往,不知你意下如何?”

  狄奥多西当然是一万个愿意,眼眸一亮,毫不犹豫道:“我愿意!我日夜都盼着能为太子殿下分忧,只是我贸然前去,会不会给行程添麻烦?”

  苏玉儿微笑着宽慰道:“不必担忧,沿途安排妥当。”

  狄奥多西重重点头:“多谢太子妃信任,我定不辜负这份嘱托。”

  文忠看了眼太子妃,说道:“太子在辽东,听闻被一新罗女子所迷惑,此番前去,还得探查这女子的底细。”

  狄奥多西眉头一挑:“我倒是要看看这个新罗狐狸精,到底是有何居心。”

  苏玉儿闻言很是满意:“有你们二人前去,我也能安心几分。事不宜迟,你们尽快收拾行囊,准备出发吧。文忠,公主的安危,你千万要放在心上。”

  文忠躬身道:“请太子妃放心。”

第254章 造海船,开启海上丝绸之路

  辽东。

  平壤城外。

  李承乾从各地召集了上千造船工匠。

  屋内。

  七位在高丽,新罗,驰名已久的造船大师,正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

  “好了,免礼吧。”

  “孤让人召你们过来,是要给孤造最新的大船,能够在海面上有效抵御风暴的海船。”

  “今日,便是集思广益,把最新大船的雏形敲定下来。”

  造船,对于李承乾来说,是很关键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381/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