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87节

  再说去了辽东,除了能复仇外,大家似乎都能过上好日子了,也不用担心受怕,一举两得。

  只是大家都去给太子开垦荒田,这就是在帮助太子吗。

  怎么有一种不靠谱的感觉。

  陈明也知道,自己说的这番话,看似能自圆其说,实则经不起推敲。

  过上一段日子,大小姐就会想明白了。

  不过好在,他还有后手。

  “最近我从那边人手里,得到个消息,百济的王太子来了长安,想要跟狗皇帝请降。”

  “本来太子要攻打百济,把百济纳为己有,如果百济先行投降了朝廷,太子那边,可能就会失去名义。”

  “这是我们的机会,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太子知道,让太子早作准备。”

  单瑶微微点头,想了想,问道:“这个消息告诉石宏哥,再由他告诉太子最好吧,这样也能有利于他在辽东的仕途。”

  陈明轻轻摇头道:“我觉得,还是大小姐亲自去一趟比较好。”

  “如果是大小姐亲自去告诉太子的话,或许还能有机会,留在太子身边。”

  单瑶不由问道:“我怎么能面见到太子?”

  可不是谁都能面见太子的,哪怕是当了县令的石宏,也没资格去面见太子。

  陈明继续道:“眼下,就有个机会。”

  “大小姐听说过太子内侍吧,还有先前在长安城很有名气的罗马公主。”

  单瑶点点头。

  太子内侍在长安,可是名声很大。

  在东宫只是个宦官,可出了东宫,长安城里谁见了,不得叫一声文公公。

  那罗马公主的事,长安先前很是风靡。

  可是得了太子宠辛,那是多少长安女子的梦。

  尤其是在那首青玉案元夕后,太子已经成了几乎所有尚未出嫁大家闺秀的梦中情人。

  已经出嫁大致也是。

  陈明道:“他们给了个任务,说这个文公公跟罗马公主,在太子妃的授意下,秘密前往辽东,让他们对其进行截杀。”

  单瑶大约有些明白了:“陈叔的意思是?”

  陈明道:“那些人行事紧密,接到这个任务的,肯定不只是我们,还有其他人。”

  “如果大小姐能够在刺杀事中,救了文公公跟罗马公主,还担心没机会见到太子吗?”

第258章 开荒热,太子要吃花?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这自然是行不通的。

  神武宫内。

  李承乾正在查看最新汇报上来的一批造册名录。

  这是辽东,新罗两地,部分州县上报的土地造册名单。

  辽东,这可是后世十多亿人口的粮仓。

  但就现在而言,开发的地方,实在是太过稀少了。

  在没有小冰河时期的情况下,温暖的气候,最为适宜耕种。

  第一次小冰河期,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

  第二次小冰河期,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

  第三次则是从唐末到五代十国再到北宋建立。

  如今大唐初立,还有两百多年的国祚,小冰河时期的到来,也是在两百多年后了,这可是十代人。

  所以辽东这个地方,自然不可能说放弃。

  两百多年种植出来的粮食,那可是真正的天文数字。

  那么,怎么才能让辽东土地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呢。

  说到底,还是人力资源。

  所以,李承乾想出来了个最佳调动积极性的办法,那就是开荒送田。

  只要是开荒出来的田地,百姓可自留三层,且能得到官府认可,进行登记造册,并给地契文书。

  这样一来,百姓们对于开荒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最高程度的提升。

  其实严格来说,很多世家是偷摸进行开荒的,然后把这些良田隐没下来,不报官府,也就没有赋税。

  当今大唐的世家,大部分也是这么做的。

  这就导致人口隐匿跟土地隐匿。

  不仅是世家,一些偏僻地方的百姓,也是偷偷开荒种田。

  可这是违背朝廷律法的,一旦发现,不仅没收田产,还有巨额罚金跟徒刑,完全没有安全保障,也不能买卖交易。

  现在,李承乾允许自留三成,这对于百姓来说,莫过于天上掉馅饼了。

  有了地契文书,这些田产不仅能世代传承,买卖交易,还能受到官府保护。

  只要努力干,多开荒,就能坐拥数百亩良田。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样的诱惑,是无比巨大的。

  就在这个政策实行之后,大量的中原百姓,都已经跃跃欲试,准备移民辽东。

  在大量汉人移民辽东的情况下,那么大唐对于辽东地区的掌控,才能彻底的实行下来。

  “疯了,这些百姓都疯了。”

  “殿下,整个辽东,新罗之地的百姓,现在全都跑出来开荒,市面上的耕牛跟农具,价格正在疯涨。”

  “据说耕牛已经涨到了三万文,曲辕犁也涨到了七千文,锄头、镰刀、耙这些,也是翻了好几倍的价钱。”

  “还有,听说有些地方,为了都开荒,都已经出现累死人的现象了。”

  “长孙传话来说,辽东城那边现在有大量中原百姓入关,都是奔着辽东来的,人数可能已经有超过数万人的规模。”

  “从营州,不,从大唐来辽东的路上,已经是络绎不绝的百姓,都是奔着开荒来的。”

  李德謇语气惊叹。

  当初太子实行这个开荒送地契的政策后,其实很多官员,都是觉得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太子这样的做法太亏了。

  李德謇也是这么想的。

  明明可以征召百姓徭役开荒,为什么要送出三成田产呢,还给他们造册送地契文书,这岂非是亏了官府。

  可谁想到,这个政策下达之后,所有百姓都疯狂了。

  开荒的速度,简直超乎想象,让几乎所有人大跌眼睛。

  一个壮年一天的开荒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大致范围在十分之一到一亩左右。

  如果是土质疏松、砂石较少的熟地,或是靠近水源、历经多年耕种后抛荒的土地,开垦难度较低,一个壮年劳力,配合较为锋利的铁农具,正常劳作下,一天开垦半亩是比较正常的。

  在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形成的松软土地,开垦时阻力小,或许还能更多。

  相反,碰上土质黏重、遍布石块、树根的生荒地,耗费的体力和时间会成倍增加。

  像山地、丘陵的荒地,清理石块、斩断盘根错节的树根就极为耗时。

  开垦的速度,跟农具质量影响巨大,若手持精良锋利的铁犁、铁锄,能更高效破土、翻土。

  要是只有简易粗钝的石斧、木耒等原始农具,效率会大打折扣。

  正常徭役开荒,大家自然不可能说拼命干,即便有监工,也是想尽办法偷懒,普通壮年每天,也就十几分之一亩地,还可以更少。

  可是现在,在没有监工的情况下,几乎全家上阵,奋力开荒。

  这可是给自己做事,能跟被官府强制做事一样吗。

  有些担心政策会变,真就拼命干,持续高强度劳作下累死,也不算稀奇了。

  李承乾听闻汇报,面上却不见丝毫焦急,反倒是露出几分胸有成竹的笑意,负手踱步至窗边,望着殿外巡逻的禁卫,缓声道:“这才刚开始,百姓们憋闷太久了,有这样一个出人头地、挣下家业的机会,自然要拼上全力。”

  现在的辽东大地,大概是最为清正廉明的时候了,没有了贵族的压迫,没有腐败的官府,所有的一切从头开始,政策上下通行。

  这个时机,对于生活在辽东大地的人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候。

  此刻不拼命攒家底,还能有什么时候呢。

  李德謇挠挠头,还是有些不解:“殿下,可这物价涨得如此离谱,耕牛农具贵了好几倍,不少穷人压根买不起,开荒速度迟早要慢下来,再者,累死人可不是小事。”

  “这事传开,中原的世家,肯定要以此作文章了。”

  就目前来说,李承乾在中原的名声,尤其是除开长安之外的地方,可以说是很差劲了。

  这个时代消息闭塞,传播受限,百姓们能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别人怎么说,就是什么。

  先前因为发明设计曲辕犁的事情,让李承乾在整个大唐名声大噪,可是现在,世家为了打击太子的影响,不少地方已经开始编制各种谎言,来暗中针对太子。

  这些方式,基本上是以流言的形式。

  比如曲辕犁根本不是太子打造的,而是某个工匠,他的技术被太子发现,太子不仅没有重用他,还把他关在地牢里严刑拷打,最后得到了制造曲辕犁的技术,占为己有。

  还有太子最好男风,晚上没几个男人陪着,根本不能入睡。

  总之是怎么离谱怎么来。

  地方官府都是世家的狗腿子,对这样的事情,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文人杀人,笔就是最好的刀。

  哪怕是传到长安也无所谓,一些乱七八糟的流言,谁能查出源头呢。

  暂时来说,李承乾拿他们也没办法。

  李承乾微微抬手,打断了他的话:“莫慌,孤早有安排。铁器工厂已经准备了大量农具,曲辕犁,这次一次放出去,平抑物价,耕牛这边,通知各地公廨,以平价租赁给百姓。”

首节 上一节 387/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