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54节

  这是个极其擅长搞政治斗争的女人,招惹上意味着大堆麻烦。

  敢来勾搭自己这个太子,就已经能够说明其野心了。

  李承乾甚至怀疑,历史上晋王中意武曌,大概也不是什么一见钟情,是武曌刻意的接近。

  武家说起来,也算是大唐功臣,早些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

  武曌父亲武士彟,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只可惜在贞观九年去世。

  李世民将她纳入宫中,也不是贪恋美色,更多的是给武家一个依靠。

  李承乾之所以兴趣不大,最主要的是不想戴绿帽子。

  毕竟武后的名声,可不怎么好。

  “谣言的事情,安排得如何了。”

  偏殿,李承乾开口问道。

  内侍文忠回道:“左丘名安排了不少人,正在分布长安各坊,应该就是这两日,便可直接令谣言全都散播开来。”

  李承乾皱眉道:“怎么还要两日,孤都已经给了他多少时日了。”

  谣言也是需要时间发酵的,这都几天还没开始,李承乾都有些烦了,感觉这个左丘名办事太不靠谱。

  文忠回道:“他如今被长安县尉撤销了不良帅,是魏王那边下达的意思,包括万年县,又安排了一名新的不良帅,取代纪昭。”

  “这些不良人最是墙头草,许多都已经投奔新人去了,左丘名不敢假借殿下之名,所以行事起来颇有顾虑。”

  所谓不良人,其实跟后世的混混是差不多的概念。

  谁的名头大,就跟着谁混。

  因为没有编制的关系,连吏员都算不上,革职也就是县尉一句话。

  这样大部分的不良人,自然就跟着新的不良帅跑了,这就导致左丘名人手不足,没法按时完成太子的要求。

  “这般看来,还是我错怪他了。”

  李承乾剑眉一挑,道:“你去给孤的丈人传个话,让他明日把长安万年县的县尉,找个由头,直接押到大理寺去。”

  “包括那两名新的不良帅,也押过去,关个几日再说。”

  “苏定方不是已经在金吾卫任职了吗,让他协助左丘名,把安排谣言的事情,迅速办成。”

  “再告诉左丘名,孤再给他两日时间,若不能在长安城兴起谣言,就把他驱逐长安。”

  这就是手里有人的好处了,没必要去纠扯,直接快刀斩乱麻。

  过程不重要,结果才关键。

  “是,殿下。”

  ——

  次日,天还未亮,李承乾就被从睡梦中叫醒。

  内侍张阿难过来。

  说是陛下有令,太子伤情康复,理应参加朝政。

  李承乾也没推脱。

  太子本身也是要上早朝的,五日一朝,算不上累。

  先前称病,所以才一直没去。

  洗漱更衣后,便由左内率陈云超,推着轮椅前往太极殿。

  大唐的早朝相对比较轻松,跟后世的例会差不多,只是礼仪规矩要多一些。

  通常皇帝说话的次数不多,主要是在于听政。

  也就是各部汇报情况。

  下面的臣子轮流讲述,皇帝跟太子听。

  这也是皇帝了解天下情况的主要渠道。

  需要皇帝亲自决断的政务不多,不能当场决断的,则会由宦官进行记录,李世民再召集几个重臣开小会进行商议。

  “陛下,营州都督张俭急报,高丽东部的渊盖苏文,杀了高丽王高建武,自己当了莫离支。”

  “渊盖苏文另立新王,把持高丽国政,胡作非为,近期屯兵新罗边境,恐有侵吞新罗之嫌疑。”

  “营州都督张俭上奏,渊盖苏文野心勃勃,不服大唐教化,新罗为大唐附属,渊盖苏文此举,实为挑衅我大唐威严。”

  高丽的莫离支,相当于唐朝的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掌管军政大权。

  说话的是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

  听到兵部尚书李勣的汇报,坐在轮椅上的李承乾,下意识转过头去看向李世民,眼神中带着疑惑的目光。

  他这边安排的谣言还没行动呢,李世民就已经在准备了?

  李世民感受到太子的目光,微微摇头。

  李承乾明白,这不是陛下的安排,而是高丽那边,确实发生了变故。

  李世民询问群臣意见。

  群臣激愤,纷纷怒斥高丽渊盖苏文,但却没人说起发兵的事情,多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的谴责。

  李世民有些失望,而后问道:“太子觉得应是如何。”

  李承乾这下就清楚了,为什么陛下让张阿难特意把自己叫来参加早朝,分明就是在此刻等着呢。

  “孤认为,应当先行调集大军,陈兵营州,以防备震慑渊盖苏文。”

  “若渊盖苏文胆敢行不轨之举,无视大唐威严,攻打新罗,则立即发兵高丽,令其首尾不得相顾。”

第55章 太子舌战群儒

  在李承乾看来,高丽必须打。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兵权,还是消除高丽的隐患。

  群臣不同意直接攻打,那就迂回一下,屯兵营州以备不需,这总行了吧。

  “太子不懂军事,陈兵二字又岂是这般简单。”

  “大军一动,则需粮草补给,后勤辎重,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丽总有兵力数十万。”

  “陈兵营州,兵力过少则毫无用处,兵力过多,则消耗过大,耽误农事。”

  “暂且也未知那渊盖苏文,对我大唐是何态度,若其愿对我大唐称臣纳贡,太子陈兵之举,岂非是凭空滋生战事。”

  “我大唐乃礼仪之邦,天朝上国,如今高丽王新丧,趁其国丧之期举兵,是为不仁,有损我大唐威名。”

  “且说近两年,关中年景不好,收成锐减,此时动兵,百姓困苦,征调徭役便如雪上加霜,于穷兵窦武何异。”

  “依臣所见,应先派遣使者,出访高丽,探明虚实,再言其他。”

  褚遂良站了出来,朗声说道,话如训斥,半点面子也不给太子。

  当然,在这等军国大事上,别说是太子了,就是陛下,那也是一样。

  他的观点没有道理吗,不,很有道理,且条条是道。

  文臣在嘴皮子这块,还是很厉害的。

  有了褚遂良的开头,后面的臣子们就开始轮番上奏。

  大致都跟褚遂良的观点差不多。

  总的来说,陈兵是不可能陈兵的,真要打,那也是要高丽先动手,大唐才能出师有名。

  武将们其实是想打的。

  打仗对于武将而言,那就是建功立业。

  只是大部分武将在嘴皮上,可没文臣们这般厉害,稍说两句就是骂声一片。

  李世民微微低头,看了一眼太子,意思很明显。

  ‘你看吧,朕也想打高丽,可你瞧瞧这局面,你能摆平不。’

  李承乾回了李世民一个白眼。

  每个人都想当诸葛亮舌战群儒。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

  可真要到了这场面,别说群儒了,一个都不见得能干过。

  这才是现实,诸葛亮又岂是这么好当的。

  当然,李承乾也不能惯着他们。

  “东汉末,扶余人建国之际,高丽不过数万户,总计不过十来万人,可称蕞尔小国,不足为惧。”

  “而后短短数十年,便开始袭击辽东之地,自东北而进,重建丸都城。”

  “隋末乱世,高丽侵吞我中原之土,多少中原百姓,隋朝将士进入高丽。”

  “至今,高丽从数万户小国,已然发展成八十万户之大国,口计三百余万,兵力三十万余。”

  “其辽东一地,多为山脉,易守难攻,高丽据城而守,占据险要关口,作虎吞中原之势。”

  “隋炀帝举全国之力征讨,接连三次尽皆失败,助长高丽嚣张气焰。”

  “如今的高丽,还是曾经的高丽吗。”

  “多少隋朝忠臣,将士,百姓,工匠,文人并入高丽,其农耕,军事,又哪里逊色我大唐。”

  “这还是疥癞之患?这已是我大唐心腹大患!”

  “突厥、吐谷浑、高昌、焉耆、薛延陀,哪里能比得过高丽,且高丽从中挑拨,各国虽表面臣服,实则已然暗中磨刀。”

首节 上一节 54/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