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764节

  将来一定把那个养雕的胡女弄死!

  与四个女人告别完后,邵勋一手一个,牵着两个儿子,步行下山。

  马车已经准备完毕,金刀、獾郎上了马车。

  邵勋则骑上了战马,在上千亲兵的护卫下,慢慢出了城。

  所经之处,正在行军的将士们纷纷高呼。

  邵勋内心喜悦。

  这是他的军队,谁都拉不走。

  他即将要征服属于他的土地,谁都挡不了。

  灭匈奴之兵,令其不敢相抗。

  拔匈奴之地,置之中华。

  收刘聪之妻女,肆意享用。

  人生至此,尽矣。

  ******

  受阳以西的丘陵旷野之中,一队队轻骑从山中钻出,列队西进。

  他们以数百人一股,骑射为主,冲锋为辅,与匈奴骑兵捉迷藏数日,终于将其完全驱逐了出去。

  夕阳西下之时,李重抵达了榆次县。

  匈奴骑兵就是以此为前出基地,反复袭扰、迟滞王师的。

  而今匈奴人已溃走。

  付出了数百骑伤亡代价的他们不敢再战,将榆次县放弃了。

  乡间土豪声称奉“温祭酒”之命,组织了两千丁壮,将县城占了下来。

  县令本来已准备好晋旗,奈何这帮豪族心黑得很,根本不听县令的辩解,将其头颅斩下,以为功勋。

  县令以下官员,若无过硬的关系,基本没有幸免的,投降都来不及——或者说人家不给你机会。

  你的人头是功劳啊!

  你的家财是战利品啊!

  你的妻女将是我们的床上玩物!

  为什么给你投降的机会?

  李重压根没有进城,只站在山坡之上,观瞭地势。

  到了这一片,基本算是出山了,地形已较为平坦,是典型的山间盆地(太原盆地)。但这个盆地足够大,理论上可养几十万人,这就不一样了。

  “都督。”有文吏吭哧吭哧爬了上来,道:“刘灵、陈午二人已至晋阳城下,与匈奴大战,呃,不分胜负——”

  “到底胜还是负?”李重凝视文吏,问道。

  “小负一场,损兵千余。”文吏老实答道。

  李重这才放过他。

  文吏又道:“刘将军询问大军何时西进,围攻晋阳?”

  榆次在晋阳东南,理论上来说,李重完全可以不管晋阳,调头南下,直攻上党。

  当然也可以包围晋阳。

  刘雅生派了一万步骑南下,手头最多还有三千骑,步兵的数量估计也差不多。他或许也可以再征发一些乡间农人充当步卒,但士人豪强们还听不听他的话就难说了。

  阳曲、上艾反正归义,榆次、受阳被豪族献城,乐平等县也派了代表过来。

  听闻温峤去了祁县,劝说温氏族人起兵反正,目前已取得了效果,不过未能夺占城池,原因是太原王氏的人将其杀败。

  祁县未成,介休却有温氏联合豪强起兵,成功斩杀匈奴县令,夺占城池。

  从介休往南,可是有道路直通平阳的。

  目前摆在李重面前的有三个选择。

  其一是围攻晋阳;

  其二是南下上党,拊刘曜后背;

  其三是直趋介休,往平阳方向挺进。

  至于绕过晋阳北上攻打石勒,或者清扫西边的山区,就目前而言价值都不大,不如前面三个选择。

  “南下上党。”李重只稍稍迟疑了一下,就做出了选择。

  监军程遐目光闪了一闪,没说什么。

  这个决定是符合一贯以来李重的风格的。

  他不喜欢冒险,也不打算冒险。

  在他看来,自己这一路不过两万兵马,战力一般,若被匈奴击败乃至歼灭,战局又会起变化。如今当以维持存在为主,让匈奴人始终如芒在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故南下上党是最好的选择。

  “给刘灵传令,我再调拨两千步骑给他,给我死死看住刘雅生,别让他出来。”李重又补充道。

  兵法云,中道遇大城,须克之或备之。

  以刘灵那七八千兵力,肯定是“克”不了的,只能“备”。

  “备”当然很危险,所以李重如果南下,还得在榆次、晋阳一线布置骑兵,最终能带着南下上党的,也就五六千步骑罢了。

  但已经够了,最重要的是存在。

  只要让匈奴人相信有大军自背后杀来就够了,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南下的军力。

  ******

  丹朱岭下,鼓声激越。

  侯飞虎这个平日里异常冷静之人也坐不住了。

  他推开了鼓手,拿着鼓槌用力敲击,一边敲,一边扭头看。

  山腰之上,几个相隔甚远的小营寨修建了起来,鼓声召唤之下,军士们鱼贯出营,勇猛无比。

  打了半个多月,双方已在丹朱岭撂下了数千条人命,战线从山脚下慢慢延伸至了山巅。

  不是敌军不够拼命,事实上刘曜坐镇,亲自督战,亲手斩杀了十数员擅自退却的军校,众将士还算卖力。被人推上山,纯粹是打不过。

  而井陉关被突破,晋军长驱直入的消息传过来后,即便百般隐瞒,最终还是传了出去。

  这件事一出,完蛋了!士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降。

  昨天还能勉力厮杀的军士,今日只草草抵挡一番就撤了,即表面上看起来打得荡气回肠,实际就那么回事,老武夫都看得出来。

  举个例子,双方争夺某个制高点,有时候就差一口气,咬咬牙不是不能坚持下去,但现在不愿意咬牙了。

  或者,敌军刚占领某个营垒,立足未稳,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振臂一呼,带着精壮冲杀一番,未必不能将其重新夺回,但现在没这个人了。

  这就是区别。

  看似杀声震天,热闹无比,其实是做给上级看的,一旦战局不利,马上就退,没有再坚持坚持等待援军的信念。

  侯飞虎当然也看出来了。

  于是他果断投入了自上党杂胡、许昌、兖州世兵中拣选的精壮,以其为先锋,率先冲突。

  精锐的黑矟左营(原黑矟军)千八百人紧随其后,向丹朱岭发起了凶猛的突击。

  鼓声越来越激昂,双方已在丹朱岭上展开了激战。

  第一批百余人被击退,第二批再上,被击退后,第三批接踵而至。

  双方的尸体层层叠叠,几乎铺满了山路。

  前冲者倒下,后来者踩着尸体继续冲,冲破拒马,越过壕沟,杀过土墙……

  匈奴营垒中冲出来一队骑兵,利用难得的一块平地展开了冲锋。

  这一招在此之前非常好用,数次挽救了危局,但这会么,己方步兵退得太快了,根本没给他们预留出足够的空间,马速提到一半时就与爬山上来的晋军步卒迎头相撞。

  一时间人喊马嘶。

  晋军前排直面冲锋的敌军,死伤惨重,余众也冷静了下来,纷纷向两边溃散。

  若在以往,这招已经得手了,但今天上来的晋军太多了,骑兵的速度也没能提起来,双方一时间僵住了。

  僵持,对骑兵非常不友好。

  骑在马上前进不得,左右两侧是巨大的空档,挥舞器械也不如脚踏实地之人迅捷有力,一对一之下,被步兵斩杀是大概率事件,更何况他们远不是一对一……

  黑矟军也上来了,当耀日的铠甲出现在战场上时,这场战斗几乎已无任何悬念。

  残存的敌骑仓促溃逃,敌军步兵也溜得飞快,往营寨方向溃去。

  更多的晋军涌上山巅平地,追逐着溃兵,向刘曜营垒卷去。

  营垒中一片混乱,“刘”字大旗向后疾走,仿佛预示着丹朱岭的易手。

第718章 岔路

  当“晋”字大旗插上丹朱岭的那一刻,长平古战场之上,无论是正在进攻还是轮换休整的部队,都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鏖战半个多月了,死伤大几千人,终于攻克了上党南北两部分的界山。

  侯飞虎扔了鼓槌,举目北望。

  表里山河,真的没那么容易打。这还是在井陉关告破,敌军心动摇的情况下才取得的战果。如果没有李重那一路的突破,或者说此次出征只有自上党北伐一路大军,不知道要死伤多少人。

  长平地方,历代大小战争无数,新魂叠旧鬼,端地是上天注定的埋骨之地。

  他深吸一口气,下了高台,翻身骑上马背。

  破此岭,大军汹涌北进,直插潞县(上党治所)、襄垣,一举拿下这个晋地门户,与李重会师。

  正要疾驰之时,信使送来军报:匈奴自乌岭出兵,攻高都。

首节 上一节 764/8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云龙他哥,西北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