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拿命调教太子,皇帝泪崩了 第102节
所谓的劳作,可以是铺路搭桥,也可以是修河治水。
总而言之,就是地方政府无偿招揽劳动力。
苏策又问朱厚照,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征徭役?”
“啊?”
朱厚照一脸呆滞,不解的道:“为什么?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啊。”
“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可是为什么呢?”苏策反问,循循善诱的引导着朱厚照。
朱厚照想了想,道:“地方上需要做各种事,单单靠地方官府的人手满足不了,于是只能从民间征徭役帮助官府做点事了。”
苏策满意的点点头,道:“那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地方官府没有多余的财政预算去做一些公共工程,所以只能从百姓中征召劳动力,徭役之词,便由此发展而来?”
朱厚照点头,道:“是这样子的。”
“所以徭役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明的财政不富裕,如果财政富裕了,地方官府是不是可以(好赵的)以金钱换取劳力,民间再也不会畏徭役如虎,反而会纷纷踊跃的参与徭役?”
盛世之下,苦的都是老百姓,史学家在怎么修饰史书,再怎么歌功颂德盛世,可在这个时代的百姓,又有谁会去主动说他们身处盛世?
只不过这个朝代比上个更烂的朝代好了一点罢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苏策轻轻开口,无奈叹息。
朱厚照陷入深深的沉思。
苏策这些话让他耳目一新。
是啊,徭役最根本内在的原因,是大明没有富余的财政去支撑地方政府做更多的事,所以徭役才会诞生。
如果朝廷钱多了,财政富余了,那么徭役是不是就可以彻底从历史舞台褪去了?
徭役对百姓的残害,比赋税要严重的多啊!
要是能将徭役从历史舞台消失……朱厚照目光中渐渐泛起了兴奋,双拳在手中握紧。
可这会很难啊尘!
今日这场外出,给了朱厚照心灵很大的震撼。
大明皇太子,未来的皇帝,开始第一次认真思考统治者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了,开始去站在百姓的角度认真的考虑百姓的利益了.
第112章你选择功在当代,还是选择利在千秋?
寒风之下,两道修长的身影站在空旷的田野上,遥望着不远处胥吏征集徭役。
朱厚照若有所思,问苏策道:“策弟,你说徭役比赋税还要令百姓受苦,那有没有办法解决啊?”
苏策没有回答朱厚照这个问题,他的脑海中汇聚了大量的知识,想回答这个问题不难。
他反问朱厚照,道:“你说一个王朝衰落乃至于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朱厚照沉思片刻,才回道:“因为皇帝昏聩,群臣欺上瞒下,官府欺压百姓,贪腐成风。”
苏策摇头,道:“这些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却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秦朝为何会灭亡?”
朱厚照道:“秦始皇死的早,秦二世残暴不堪,百姓深受其害,造反之事揭竿而起,最终刘邦计定天下。”
苏策继续问道:“西汉王朝呢?”
朱厚照有些词穷,这些日子他固然读了一些书,但也只停留在秦朝,对秦朝的历史算是比较了解,但后面的就不行了。
“我……我还不知道啊。”
苏策白了他一眼,道:“让你多读书,你将我话当耳旁风啦?”
朱厚照红着脸,一脸羞愧。
杨廷和要是这么说他,他兴许还会反驳几句,但苏策说他,他却感到自尊心受到打击了。
这些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未免有些丢人。
苏策没有继续教育朱厚照,反而自370顾自道:“西汉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生存无望,所以王莽才借着这个时机篡夺西汉王朝。”
“朝后继续看,宋朝呢?”
朱厚照道:“这个我知道,宋朝太弱了,对外战争压根赢不了,内部政斗严重,皇帝无能。”
苏策补充道:“统治者没考虑过百姓的利益,百姓从没真正支持过宋王朝。”
“元朝呢?”
朱厚照沉默一会儿,才道:“元朝暴政啊,又不是咱们民族,百姓当然反对他们,所以咱们的太祖皇帝才揭竿而起。”
苏策总结道:“这些王朝灭亡是不是都绕不开一个身影?”
朱厚照惊呼道:“老百姓!”
苏策点点头,道:“百姓如草芥,看似不起眼,但每一个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百姓先出了问题,最终才会让王朝崩塌。”
“那么回到我最初的问题,一个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朱厚照脱口而出,道:“百姓被欺压的太严重了!”
苏策笑道:“嗯,百姓被欺压太严重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草芥,却在时代的浪潮中起着至关决定的因素。”
“每一个开国的皇帝都会强调要对百姓好,要民心向背,可是王朝发展到后期,真正能做到开国皇(adcf)帝这些话的帝王,还有几个?”
“沉重的徭役,土地的兼并,暴虐的朝政,贪腐欺压的官吏等等。”
“所有人都在剥削着百姓,到百姓的怨气汇聚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就是王朝开始崩塌之时。”
朱厚照倒吸凉气。
“治国治的是什么?治的是民,自古一来,小民都是最容易满足的人,一次次剥削,一次次欺压,他们都忍气吞声,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反抗,也不是因为他们怕严苛的刑法,因为他们怕了,他们知道就算改天换日之后,他们的命运还会是一样的。”
“想让治好国,就该治好民。”
“我们大明施行过一个极其不平等的税收政策,士绅官吏不许纳税,高昂的税收负担全部转嫁到小民身上,为什么会如此?”
朱厚照听的面红耳赤,这固然是对百姓不公,但为了招揽士大夫的心,让读书人更积极的参与科考,更认真的学习儒家文化,忠君爱国,统治者不得以牺牲小民的利益。
因为他们知道,小民造反是成功不了的,但读书人不一样,他们可以用舆论让一个王朝陷入危机之中,这也是历代统治者这么重视读书人的原因。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统治者只能牺牲小民利益。
一次次的用百姓利益去换取王朝的和平稳定,现在或许可以,可是时间久了呢?
当王朝开始出现问题之后,一定会从百姓中开始崩塌,乃至于整个王朝大厦毁于一旦。
苏策再次道:“你刚才问我,该怎么解决徭役问题,这个很好回答。”
“只要将徭役平摊到税收上,不需要再次缴纳徭役,事情就解决了。”
因为徭役的本质,还是地方政府想多攫取一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只是他们用的办法不是开源,而是节流。
既然不想付出这一笔经济财政,那只能让劳动力无偿去给他们做活,如此一来,这一笔财政预算就不用支付,地方政府很完美的解决了财政预算不足的问题。
换个角度去想,只要将徭役折算成钱,放在税收中,结果也是一样的。
虽然明面上看着二者没区别,但百姓一定会选择后者。
前者征派徭役的时候,地方政府和基层皂吏会想尽一切办法,更加严重的剥削百姓,各种苛捐杂税其实都不是中央朝廷定出来的,都是在实践中基层徭役想出来的巧立名目的征收办法。
但如果施行后者,将徭役折算成钱,那么各种巧立名目苛捐杂税将不会在存在,百姓在无形中会减轻许多负担。
当苏策将自己的思想和朱厚照解释一遍后,朱厚照豁然开朗,叹道:“策弟,你说的真对啊!”
“那我们就把徭役给分摊到赋税上就好啦?”
苏策笑道:“你想的太简单了。”
“我刚才也对你说过,想取消徭役的前提,是朝廷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可以分摊这一笔经济支出,对吗?”
朱厚照小鸡啄米般点头。
苏策反问道:“可朝廷有这个钱吗?”
朱厚照愣住了。
是啊,朝廷有这些钱吗?父皇现在带头节俭,大明国库在这之前都是寅吃卯粮,哪有多余的钱去负担这么一笔开支?
所以取消徭役制度首先反对的就是六部尚书,他们一定不会同意,因为这笔钱的窟窿国家压根填不上。
“所以本质还是需要朝廷国库丰盈。”
苏策说完后,又对朱厚照道:“不管是取消徭役,还是说将徭役摊派到赋税中,前提都是国家要保证有更多的财政收入。”
“那咋办啊?”
朱厚照问道。
苏策沉默了许久,道:“要动一部分人的蛋糕,但这又会很难。”
“啥意思?”
苏策摇摇头,这次他没有说,只是对朱厚照道:“你好好将我的这些话想想消化消化,下次我再告诉你。”
其实他是想通过朱厚照的嘴巴,将这件事传到弘治皇帝的耳朵中。
想改变这个国家的一点东西,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根深蒂固的东西最难打破。
苏策忽然问道:“你说一个皇帝,究竟是功在当代好,还是利在千秋好?”
朱厚照道:“当然是后者!”
苏策道:“那如果你是后者,在当世又会被许多读书人冠上当代的骂名呢?”
朱厚照道:“那我也一定选择后者,总该为自己的后代子孙留下点东西,万一我们这一代没规划好,后代再不争气丢掉了江山,咋办?”
苏策冲朱厚照竖起拇指,道:“之前我和你说的所有话,都是一个辩证问题,辩证的是功在当代,还是利在千秋。”
“如果是前者,那执政者只需要按部就班,因为现在相较于前面各个朝代,已经算是中兴。”
“但要做到利在千秋,就要打破束缚,就看执政者有没有这个魄力和勇气了。”
好了,苏策将这个思想传递给朱厚照后,便不在多谈一句。
但朱厚照却杵在原地,陷入久久的沉思.
上一篇:诸天大明:从聊天群开始打造神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