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拿命调教太子,皇帝泪崩了

大明:拿命调教太子,皇帝泪崩了 第135节

  ……

  今天腊月二十九,明日便是三十除夕了。

  中午时分,苏策回到府邸,便吩咐青蔓去多做点菜肴。

  魏红樱这两日也没什么事,整日睡到正午才来青藤小院。

  今天他提着许多海鲜过来,海螺、大闸蟹等等。

  苏策惊愕的道:“北平能买到这些?”

  魏红樱将东西交给青蔓,白了一眼苏策道:“很显然不能。”

  “我堂兄从宁波央人送来的。”

  “该说不说的,你的驿站真是越来越厉害了,这种冷鲜物品里面还能包裹着冰块,保证他的新鲜。”

  东南的驿站生意现在如火如荼,各种寄送业务已经被完善,乃至东南许多渔民都会和驿站达成长期合作。

  渔民们通过驿站,将鱼虾之类的东西发往东南和北方,这其中驿站会赚钱,渔民们也会赚钱。

  谁也没有想到,当初不起眼的驿站,现在已经是东南的经济支柱。

  大明的经济模式因为驿站的发展,正在开始出现转型的苗头,只是朝堂高官们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点。

  苏策让青蔓将海螺和大闸蟹全部蒸了。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中华还没有龙虾。

  就在苏策和魏红樱百无聊赖的晒着太阳时,文徵明扭扭捏捏的来了。

  他身旁还带着一名双十年纪的女子,女子才进入小院,便被青藤小院的布局吸引。

  “文大哥,这院子果真如你说的那般精致。”

  女子叫张蓉蓉,户部员外郎家的幼女。

  户部员外郎是七品官,在顺天是实打实的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文徵明笑着道:“恩师厉害着呢。”

  旋即他便带着张蓉蓉走来,抱拳对苏策道:“学生见过恩师。”

  张蓉蓉也彬彬有礼的行礼,道:“蓉蓉见过老师。”

  踟躇一下,她又对魏红樱行礼道:“见过师娘。”

  噗!

  魏红樱一口茶喷了出去,赶紧解释:“我不是你师娘,你师父还没师娘呢。”

  张蓉蓉面颊一红,有些诧异的看着魏红樱,又古怪的看着苏策。

  不是师娘?那是什么?这关系好乱啊!

  苏策赧然一笑,旋即从怀中找到自己精心挑选的玉簪,送给张蓉蓉道:“为师也没什么好东西送你,他日你们若成婚,我在送点更好的礼物。”

  张蓉蓉欣喜的接过来,待看到只是一柄普通的玉簪之后,嘴角微不可查的瘪了瘪。

  午膳很快被青蔓做好。

  青蔓如往日一样,将碗筷摆好,待苏策等人都落座后,她便打算入座。

  苏策家里也没什么人,平常就青蔓照顾自己的起居。

  最开始苏策还不怎么适应,久而久之也就将这小丫头当成了妹妹看待。

  一些世俗的礼仪他也不怎么遵守,吃饭的时候,总会和青蔓对坐而食。

  倒是张蓉蓉乜了她一眼,趁她落座的时候,便不咸不淡的道:“好了,这里没你的事啦。”

  青蔓愣了一下,然后赶紧做出俯身盛饭的样子,不敢继续落座。

  苏策瞥了一眼张蓉蓉,文徵明此时赶紧开口,道:“青蔓是自家人,不讲究礼仪。”

  张蓉蓉摇头道:“这怎么能行啊?大户人家就要有大户人家的样子,若是旁人看到家教如此不严,会说三道四的。”

  文徵明一脸尴尬。

  苏策准备开口,却见青蔓已经盛好饭,独自跑了出去。

  于是苏策也就没多说。

  张蓉蓉笑嘻嘻的看着桌上的大闸蟹,道:“在顺天可买不着这些,是江南寄过来的吗?”

  苏策微笑道:“嗯,江南有朋友,通过驿站387寄送了过来。”

  张蓉蓉道:“听闻江南驿站现在发展的蔚为壮观,说经营驿站生意的幕后人在京师,却也不知晓是谁。”

  苏策惊讶的看着文徵明,心道你没和她说?

  不等文徵明开口,张蓉蓉便对文徵明道:“文大哥,虽然这驿站生意不错,但你也不能沉迷于驿站,你现在都不晓得驿站的幕后人是谁,说明人家压根不信任你。”

  “这总归是个不入流的生意,还是早些断了念想,安心考试罢。”

  文徵明没有给苏策添麻烦,即便对张蓉蓉,他也没说过经营驿站的人就是自己恩师。

  他红着脸,道:“读书需要钱,再说我经营驿站也不错的,能学到很多道理。”

  “旁人看到了,总归觉得这身份有辱斯文。”

  “老师,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苏策只是低头吃着大闸蟹,然后故作没听到的抬头:“啊?什么?”

  张蓉蓉道:“我说文大哥该辞了商业贱籍的工作,好好专研学问才是。”

  苏策其实已经很给对方台阶了,奈何对方情商实在太低。

  这顿饭吃的十分尴尬。

  等吃完后,文徵明便拉着张蓉蓉离开了。

  魏红樱瘪瘪嘴,道:“这是什么人啊?三观怎么这么不正?”

  苏策笑道:“是咱们的三观太朝前了,商业难倒不是贱籍么?大家都这么认为的。”

  魏红樱哦了一声,道:“好吧,反正我觉得这姑娘不怎么样,我总觉得她在利用文徵明那傻子,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总之文徵明那傻子玩不过人家。”

  苏策若有所思:“这是文徵明自己的事。”.

第146章震撼后宫!

  紫禁城。

  今日午膳是在坤宁宫吃的。

  弘治皇帝难得这段时间没有处理政事,无事一身轻的他,叫来皇太子朱厚照,陪着张皇后一起吃了团圆饭。

  午饭过后。

  朱厚照便从怀中掏出一罐小瓷瓶,自然是苏策随手丢给他的香水。

  他交给张皇后,道:“母后,这个小玩意儿你拿着玩。”

  张皇后气笑了,白着朱厚照道:“你这小王八蛋,多久没有来母后这吃饭了?”

  “你母后我多大了?像你一样天天捯饬这些小玩意儿玩,我哪有这功夫?”

  弘治皇帝和蔼的笑着,对张皇后道:“成了,皇儿一番孝心,能想起你都不容易,又破天荒给你送了礼物,你就别嫌这嫌那了。”

  朱厚照:“……”

  他被弘治皇帝的话刺激的脸通红。

  确实好久没来陪一陪母后呢。

  张皇后笑道:“成吧,咱皇儿不容易,据说挣了好一些钱,终于舍得拿三瓜两枣来孝敬他母后了,本宫感动坏了。”

  两夫妻一唱一和,朱厚照实在受不了了,道:“我走了,哼!”

  两夫妻哈哈大笑,旋即一脸欣慰的看着离去的朱厚照,张皇后便叹道:“皇儿真的开始长大了,以前总是不着调,现在也懂得孝顺了。”

  弘治皇帝感慨的点头:“是啊,长大了,朕做父亲的,以往没教好他,疏于管教,索性雇了杨先生,将咱大明的苗子给扶正了,朕很欣慰。”

  张皇后认同的道:“杨大人是国之栋梁,教书育人的本事自不必多说。”

  弘治皇帝沉默了一下。

  张皇后不解的道:“怎么?”

  弘治皇帝讪讪一笑,道:“朕一直觉得,照儿的很多东西,好像并不是出自杨廷和之手。”

  譬如之前在东宫学堂内,朱厚照对杨廷和说了免除百姓的徭役,这显然不是杨廷和教的,当初杨廷和也承认了。

  再譬如朱厚照说过日本岛屿下面有大量的金银,这些事也不可能是杨廷和告诉朱厚照的。

  因为杨廷和很讨厌倭奴,也从不会研究倭奴的史料地形,又怎么会知晓这些?

  弘治皇帝一直在朝堂忙碌,对朱厚照的教育做了甩手掌柜,本以为许多事都是杨廷和教朱厚照的,但现在他忽然感觉似乎不是这样的。

  张皇后听后大喜道:“不是杨先生教的?我明白了!”

  弘治皇帝好奇的问道:“你明白什么了¨〃?”

  张皇后道:“这不正说明咱家皇儿优秀么?既然不是杨先生教的,总不可能是英国公和淇国公家的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孙子吧?他们还不如咱们照儿聪慧呢。”

  “那只能说明,杨廷和对照儿塑造的好,让照儿可以独立自主的去学习和领悟更多的东西!”

  “唐人韩愈不是说过么,师不必不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青出于篮而胜于篮的事又不是没发生过,为啥不能发生在咱们的儿子身上?”

  弘治皇帝听了张皇后的话后,灵台豁然开朗,觉得张皇后说的极有道理。

  没错!

  就是这么回事!

  为什么朕会一直觉得一定要有人去教照儿,他才能领悟和成长?

  为什么不能是照儿自己去学习的呢?

  这不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吗?

  张皇后笑靥如花的将朱厚照送给自己的小瓷瓶拿出来。

  弘治皇帝白了她一眼,道:“刚才还嫌弃,这会儿有喜欢上啦?”

首节 上一节 135/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天大明:从聊天群开始打造神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