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拿命调教太子,皇帝泪崩了 第232节
弘治皇帝爽朗一笑,走了过来,饶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文徵明,这才对苏策道:“这便是你的解元学生?”
文徵明还没见过弘治皇帝,也不知老师什么时候结交了这么一位朋友。
“在下文徵明,见过阁下。”
文徵明恭敬行礼。
“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弘治皇帝道:“黄。”
这是苏策第一次听到弘治皇帝的姓氏,他笑了笑,道:“大叔你怎么来了?”
弘治皇帝道:“听闻文徵明考中了乡试解元,便来对你道喜了。”
苏策:“谢谢。”
苏策让文徵明出去买菜,他则邀请弘治皇帝喝茶。
弘治皇帝感慨道:“你小子都能培养出一名乡试解元的学生,为何自己不科考?我观你的本事,以后若是为官,定会前途无量的。”
苏策想了想,道:“先治好我的病吧。”
弘治皇帝一直不觉得苏策有什么病,不过听他的语气,说明这个病很快就会医治好了。
他也没有深问,点头道:“嗯,病治好了,就去科考,你还年轻,以后力所能及的为大明做点事,这也不错。”
弘治皇帝不知道,苏策已经在替大明做了很多事。
他儿子对他说了很多大明目前的现状,都是苏策提出来的,只是他不知道教诲他儿子的人近在眼前罢了。
苏策笑道:“成。”
如果这肺痨病好了,苏策是真打算入朝为官的。
以前不想参与俗事,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不想在去为官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
不过等他病好了,他便再也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至于科考,苏策还是有信心的。
当然,未必需要科考,说不得有太子这层关系,会被封个斜封官。
这是唐朝的说法,就是不经过正儿八经科考直接被皇帝封官的那种,只不过这种官吏往往被人看不起罢了。
明朝的官场有着严格的尊卑系统,进士出生的自然是最高级别,下面便是同进士,举人。
最后才是这种来路不正的官员。
“宋朝皇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不假,还是要读书.「。”
苏策笑道:“是啊,不过读书却不仅仅是为了科考为官,我认为读书更多的是增加国民素质。”
弘治皇帝不解:“这是什么意思?”
苏策解释道:“我猜测在云贵等地,刑法犯案的人数一定众多。”
“当然,这也不算猜测了,可惜我们没办法去找到刑部的卷宗,如果看了之后,你一定会惊奇的发现,越是偏远的地区,犯案律越高。”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问道:“为什么?”
苏策道:“教育的偏差。”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科考,更是让百姓懂得一些道理,让他们懂得法律和礼义廉耻,知道那些事律法严禁杜绝的,知道那些做了会是耻辱的。”
“如果教育没普及,这些东西百姓们就不会理解。”
弘治皇帝想了想,双目一亮,道:“你说的有道理,教育是要普及。”
“可惜,现在大明百姓读书识字率实在太低。”
苏策道:“统治阶层的思想问题。”
“这是什么意思?”弘治皇帝蹙眉。
苏策道:“统治阶层为了控制百姓的思想,宣传的理念就是读书单纯的是为了科举,为了做官。”
“当然,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依旧是大明底层太穷了,读不起书。”
在大明,想要读书,自幼就要开始启蒙,启蒙需要找私塾,需要负担高昂的学费和书本费。
在权贵阶层这些钱不算是钱,但在穷苦人家,这些就足以压垮他们。
很多村落培养一名读书人,甚至都是一个村落一起供养。
这样的人以后若是为官了,他难倒不偏袒自己的乡村?不包庇自己的乡民?
许多人都是大明的官吏包庇纵容自己的同乡,但转念一想,社会构成就是这样,人家凭什么不偏袒自己的同乡?
这一番话,将弘治皇帝说的哑口无言。
弘治皇帝陷入深思,实在没想到苏策还能有这么一番别致的言论,这着实给他打开了另一条治国的思路。
弘治皇帝看了一眼苏策,道:“可是你也说了,穷苦人家压根上不起学,朝廷总不能给他们发钱吧?”
“这样会让百姓形成惰性。”
苏策点头:“是这个道理,但换一个思路呢?如果国家颁布启蒙教育阶段免费呢?”
“嗯?”
“那朝廷需要负担多少教育经费?”
苏策笑道:“大叔你理解错啦,我说的是启蒙教育阶段免费,就是在他们认识字这个阶段,需要朝廷投入教育建设。”
“以后他们若想更加深入的去学习,为官也好,或者别的也行,那就需要自己负担啦。”
说白了,苏策说的是扫盲,而弘治皇帝却误以为要大明朝廷负担全国读书人一辈子的教育经费。
苏策这么解释之后,弘治皇帝豁然开朗。
旋即他便摇头笑了笑,道:“々.大明现在的国力和经济不支持如此。”
苏策嗯了一声,道:“是啊,不支持,但这未必不能成为大明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嘛。”
“额,我就随便说说,大叔你也随便听听,咱两都没有办法去影响朝廷的发展方向。”
“如果真可能,我觉得官绅一体纳粮,会从根子上彻底改善大明更多的困境。”
唰!
弘治皇帝心中一咯噔,猛地看向苏策。
苏策狐疑的道:“咋啦?”
“额,我懂了,是我这个说法太大逆不道了是吗?呵呵,我就这么随口一说,不深究。”
弘治皇帝确实很震惊,不过他震惊的不是苏策这大逆不道的话,而是这句话的本身!
因为在前几个月,他在朱厚照嘴巴中听过同样的话!
为什么他说的这些话,和皇儿说的差不多?
弘治皇帝心中无比惊讶。
(王赵的) “你还当真啦?”
苏策看弘治皇帝愣了半响没说话,开口询问道。
弘治皇帝这才反应过来,忙不迭道:“没什么,你为什么会想到官绅一体纳粮?”
苏策道:“这样才能保证税收的公平性,不至于让一些人钻漏洞,而大明也会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富。”
其实大明不穷,即便到亡国之前都不穷。
穷是因为税收收不上来了。
苏策一直很关心大明的税收,但同时也知道,税收改革不是一件小事,尤其官绅一体纳粮,要实现会更加的难身。
可一旦这目标能实现,他能改变整个大明的格局。
譬如苏策刚才对弘治皇帝说的普及教育,前提就是国家富强,国家有钱。
归根结底还是在税收上。
大明现在税收不多,大抵都在农业税收上,这一部分还有接近一半甚至更多被隐匿了。
可想而知,大明每年增收的税收有多么可怜!.
第242章苏策的目标!
弘治皇帝回到皇宫后,第一时间便找到了刑部尚书,问刑部尚书要了全国各地刑法案宗。
再他看了卷宗之后,双目不由自主的瞪大了起来。
闵珪不知道弘治皇帝在惊讶什么,小心翼翼的道:“皇上,可是有什么不妥?”
弘治皇帝微微摇头。
这卷宗果真如苏策说的那样,越是偏僻的地方,犯罪率就越高。
他问闵珪道:“你从这些卷宗中可否分析出来什么?”
闵珪一脸不解,摇头道:“回皇上,臣愚钝,不知这里面还有什么说道吗?”
弘治皇帝微笑道:“有说道,说道很大。”
“你难倒没发现,云贵等边地的犯罪率,相较于两直区域,江南,东南,湖广等地,要高了许多?”
这能分析出来什么啊?
即便闵珪看到了这些现象,他也不知道这能分析出什么问题来。
闵珪抱拳苦笑道:“臣愚钝,还请皇上教诲。”
弘治皇帝道:“看到了这些卷宗,就该分析为什么,为什么越是偏远的地区,犯罪率就越高。”
“古语有言,穷山恶水出刁民。”
“并不是说穷山恶水的地方就滋养出来刁民,是因为地方上没有完善的教育。”
670 “将这句话扩大来看,云贵等地区的犯罪率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律法在当地推行的不足,不到位,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当地的文化水平相较于发达的地区来说,还是要差了一些。”
这些数据其实不仅仅可以在刑部做处理分析,在户部更需要。
一时间弘治皇帝想了很多,苏策给他提供了一条思路,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一些治国方针。
上一篇:诸天大明:从聊天群开始打造神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