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拿命调教太子,皇帝泪崩了

大明:拿命调教太子,皇帝泪崩了 第234节

  ……

  朱厚照回到皇宫,没有去东宫,当先去了养心殿。

  最近弘治皇帝有些发愁,太湖那边发了水,户部又要投入许多钱财过去。

  虽然大明坐拥很大的银山,只能说制造银子没有问题,但并不代表制造大明可以大批量生产银子。

  还是那句话,毫无节制的生产白银,只会让大明的信誉崩塌,本质上来说和当初制造洪武宝钞的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弘治皇帝不敢随意多增发白银。

  但现在江南大部分农田被淹没,今年秋收的时候,庄稼就开始减产,这是弘治皇帝如何都没想到的。

  虽说大明现在已经有了杂交水稻的种子,但这些种子要等明年才开始种植。

  而第一年的种植,只为了取种,要真正实现大明整个国家的粮食杂交水稻化,最起码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所以当太湖淹没堤坝之后,弘治皇帝才会如此着急,这代表大明又要投入一笔硕大的钱财在江南。

  “父皇,咋了?愁眉苦脸的。”

  弘治皇帝叹道:“朕这大明,就没有那一年是太平安稳的,太湖决堤了,淹没了浙直大片农田,户部的钱捉襟见肘……”

  朱厚照听后,道:“那父皇也需要拨款过去赈灾啊,不管怎么样,灾情永远都是第一位。”

  弘治皇帝嗯了一声,道:“要拨款的,只是寅吃卯粮,将大明未来都给吸血完了,以后你若登基……一大堆烂摊子留给你,当如何?”

  朱厚照还不理解弘治皇帝的良苦用心。

  当初他登基的时候,就是如此。

  成化皇帝留了许多烂摊子给他,北疆欠下的大批量军费,民间借贷大商人的钱财等等。

  都需要他这个皇帝一点点去还。

··· ·求鲜花· ·······

  那种无奈和痛苦的路程,弘治皇帝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走一遍。

  如果说整个明朝心疼儿子的皇帝,弘治皇帝认第一,没有人敢认第二了。

  朱厚照给弘治皇帝端来了一杯茶,这才轻声道:“父皇,啥啥都要用钱,开源啊。”

  节流他是不说了,朱厚照一直认为钱是挣来的,不是节约出来的。

  如果论节约,没有人比穷苦人更会过日子,可他们发达了吗?

  没有,从来没有一个人靠着节约发迹的。

  弘治皇帝颇为意外的看着太子,道:“说的简单,开源的方式就那么多。”

  “市舶司开了,对外贸易开了,驿站收归到了户部。”

  这些产业都是去年才开的,虽然给国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国家依旧缺钱。

...... ....... 0

  这点钱还解决不了诸多事。

  朱厚照忽然开口道:“父皇,你有没有想过,多增税收?”

  弘治皇帝虎躯一颤,厉声道:“胡闹!”

  “臭小子!”

  “咱朝廷就算再苦,也不能在动百姓了,伤农的事不能在做!”

  这是弘治皇帝的底线。

  百姓过的好马?并不好,从古至今百姓都没过上什么好日子。

  只要不战争,就能被吹嘘为盛世。

  可是盛世不是这样的。

  至少弘治皇帝这么认为。

  朱厚照赶忙摆手,道:“父皇你误会我意思了。”

  农业上的税收自然不能增加,您现在还想着祛除徭役呢,怎么能在增加税收?

  弘治皇帝狐疑的看着朱厚照,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朱厚照一字一顿的道:“不妨……增加商业税收?”

  弘治皇帝愣住了,惊愕的道:“臭小子!谁教你的?怎么忽然想到要增收商业税收?”

  “咱们增加了商业税收,就间接的等同于抬高了商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抬高了商人的地位。”

  “且不说商业税收能多征多少税,就算朕同意了,百官能同意吗?”

  朱厚照微笑道:“父皇你不需要他们同意啊,你是皇帝一言九鼎,只要你同意了,百官就不敢不同意。”

  弘治皇帝摇摇头,有些话他没有和儿子说下去。

  即便他们表面同意了,能不能执行的好?下面的人不执行,自己这个皇帝就算做出再多决策又怎么样呢?

  这是两种思维,因为弘治皇帝从来没想过用朱元璋那种铁血杀伐的手段,塑造他属于皇帝的绝对权威!几.

第244章扶摇子归来!

  弘治皇帝严厉的教育了朱厚照,让他以后不要再说这些大逆不道的事。

  朱厚照叹口气,只能叮嘱弘治皇帝不要太操劳了,迟早会有解决的办法。

  弘治皇帝和朱厚照的思维是两种类型。

  弘治皇帝是保守型,注重儒家休养,注重传统。

  朱厚照是求变,不在乎儒家,皇权至上,骨子里就是我是皇帝,我就是老大,我可以决定任何事。

  这是朱厚照的思想。

  很难去说父子两孰是孰非,观念不同,在处理事情上的方式固然也不同。

  在朱厚照离开后,弘治皇帝让怀恩去传见了杨廷和。

  见到杨廷和后,弘治皇帝劈头盖脸的道:“你最近教了太子什么?”

  杨廷和一脸懵逼,他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战战兢兢的道:“回皇上,臣最近在教太子历史,儒家典籍。”

  弘治皇帝怒道:“为何太子会想起以商振国的思想?”

  杨“六七零”廷和也吃了一惊,很显然他们都不太认同商业。

  倒不是说商业不好,好与不好也不是他们定论的。

  在他们的思想中,商业就是以莫须有的东西,忽悠其他人上当。

  和实业不同,商人们最是能钻漏洞,找利益。

  这不符合儒家的传统思想。

  在儒家思想中,勤劳致富,所以他们鼓励农耕,劝课农桑。

  若是鼓励商业,那天下百姓们谁还愿意辛辛苦苦的勤劳耕种?

  杨廷和赶紧道:“回皇上,臣从没有这么教导过太子。”

  弘治皇帝看杨廷和一脸委屈的样子,他也认为自己刚才有些失态了,声音柔和了许多。

  他叮嘱杨廷和说以后要好好注重对太子的培养。

  杨廷和有些奇怪,回去的路上他还在沉思,他不知道太子为什么最近的思想方式这么古怪。

  若是没有人影响是不可能的。

  难倒是苏策?

  杨廷和是知晓苏策的,在银荷园的时候,他出面替苏策站台过。

  那时候他便知道这民间小子和太子关系匪浅。

  但他不知道苏策和太子的关系是如何。

  怀揣着狐疑的心思,杨廷和去找了苏策。

  “不知苏小先生还记不记得在下?”

  苏策看了一眼杨廷和,想起来了,便道:“参见杨太傅。”

  杨廷和摇摇头,道:“不必客气,我想问问苏先生对商业怎么看?”

  苏策似乎明白了什么,看来朱厚照的一些理念被传播了出去,对方来找麻烦的。

  苏策莞尔一笑,道:“无萍之根,不登大雅之堂,杨大人怎么忽然这么问?”

  苏策这番话让杨廷和放心了,看来不是苏策在教导太子。

  苏策应当是和自己一类人。

  这么想着,杨廷和对苏策的感官变的好了起来。

  他微笑道:“没什么,随口问一问。”

  苏策嗯了一声,道:“杨大人要不要喝口茶?”

  杨廷和摇摇头,道:“不必了,告辞……哦,对了,听说大明的新品稻谷种子是你发现的?”

  苏策轻轻点头。

  杨廷和笑道:“孺子可教,少年英才,你参与今年科考了没有?”

  苏策摇头:“尚未。”

  杨廷和叮嘱道:“科考是正途,以后要参与科考,老夫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奉天殿上看到你。”

  他说完后便离开了。

  苏策莞尔一笑,微微摇了摇头。

  ……

  顺天府城郊,紫云道观。

  一名年逾过百的老道士,风尘仆仆的看着道观,脸上带着一股子和蔼的笑容。

首节 上一节 234/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天大明:从聊天群开始打造神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