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拿命调教太子,皇帝泪崩了

大明:拿命调教太子,皇帝泪崩了 第94节

  “臣等告退。”

  等众人离开养心殿头,如释重负的深吸口气。

  但兵部尚书刘大夏却犯难了。

  钱钺之事,牵连甚广,现在他压根不敢举荐任何人去西南,鬼知道会不会再出第二个钱钺。

  那个时候若是在举荐个无能的人去西南,他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恐怕都保不住。

  持有这种思想的又何止兵部尚书,都察院和内阁也是如此。

  虽然弘治皇帝要求他们举荐西南的主帅,但现在他们压根不敢推举任何人。

  谁也担不起西南的第二次失利!

  养心殿内。

  弘治皇帝意味深长的看着朱厚照,招招手,道:“皇儿,父皇小看你的内厂了,这次是父皇的不对。”

  朱厚照叹息道:“苦的是西南牺牲的将士,四万人的命换父皇一次信任,这很亏呀!”

  简简单单的话,再次让弘治帝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他捂着额头,挥手道:“你先下去吧。”

  朱厚照嗯了一声,也不敢继续刺激自己的老爹,深怕将弘治皇帝刺激出个什么毛病。

0 ···求鲜花·· ·····

  但这次弘治皇帝确实错了,做儿子的该说还得说。

  朱厚照心里也很沉重,他终于明白苏策说这次代价会很沉重是什么意思了。

  四万人的命……就因为文官和内厂的一次争斗,一次对内厂的打压,彻底没了,这真的很沉重。

  ……

  朱厚照怀揣沉重的心来到了青藤小院。

  苏策明知故问道:“出什么事啦?怎么不开心?”

  朱厚照叹道:“策弟,你说中了,西南果真出事了,钱钺大败,四万人打没了。”

  “可恨!”

  “统兵打仗是武将的事,你说这些文官们凭什么就能压着武将一头?”

  “这要是在太祖太宗时期,能发生这种事吗?”

... ....... 0

  朱厚照想不通,不知道为什么明朝发展到现在,开始以文官统兵,而武将闲置不用了。

  苏策摇头道:“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文人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历史趋势。”

  “为什么呀!”

  苏策想了想,用个最通俗易懂的话对朱厚照解释道:“明朝不可能一直重复开国和靖难,但每三年的科举却历朝历代都要举办。”

  朱厚照愣住了,呆呆的看着苏策,只感觉振聋发聩,令人深省!

  是啊,明朝不可能一直重复开国和靖难,武将只有在这个时期的政治作用才会被无限放大。

  太平年间,他们还有什么作用呢?还不是文官的天下?

  久而久之文官势必会掌控话语权和舆论导向甚至兵权,这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策弟,你说这次再派人过去,能赢吗?”

  苏策道:“可以的,但有个前提,文官和太监不能指手画脚。”

  这件事,想来朱厚照去和弘治皇帝建议,不难。

  吸取了上次惨败的教训后,弘治皇帝一定会认真考虑对西南用兵,也一定会很慎重。

  这个时候朱厚照提出这种建议,弘治皇帝定会同意的。

  但前提,需要一名信得过的老将。

  这也是苏策让魏红樱去通知李梦阳举荐通武伯的原因。

  只有他才有这个分量!

  朱厚照将苏策的话深深记在脑海,他对苏策叮嘱道:“策弟,你不要想太多事,你养好身子比什么都重要的。”

  苏策点头:“好的。”

  朱厚照心里还有些沉闷,也没有继续在青藤小院待着,背着手离开了干.

第104章宗室改革完毕,策弟,我一定会治好你!

  弘治皇帝一直在等着内阁兵部和都察院的上书。

  关于西南主帅的人选到现在他们依旧没有推举出来。

  不是他们不愿意推人出来,实在是他们不敢。

  上次举荐的钱钺,让他们吃尽了苦头,这次说什么也不敢继续上书。

  就在他们两难之际,户科给事中上书到内阁,推举通武伯王通出任西南统帅。

  当内阁看到这封奏疏之后,三阁老双目一亮。

  李梦阳!

  好魄力!

  不管这个时候谁上书推举人选,他们都会力排众难,将名册送到弘治皇帝面前。

  死道友不死贫道,三阁老也不得不腹黑一把。

  刘健看着李梦阳的上书,沉思片刻,道:“这李梦阳,是谁的人?和谁交好?”

  他说完后,与谢迁的目光一起投到李东阳身上。

  李东阳一脸尴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老夫不认识他啊!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那没事了。

“三七零”  另外两名阁老起初以为李梦阳和李东阳有什么关系,所以还有些顾虑,现在听到李东阳说他不认识此人,便放下心来。

  不管他推举谁,即便推举个猪上来,三阁老都会同意。

  因为现在压根没人会举荐人选上来,一项猖獗的武将如张懋们,现在都闭嘴了。

  谁都知道西南形势很严峻,出不得一点纰漏,谁也不敢举荐人选,一旦西南再次吃了败仗,自己首当其冲要背锅,内阁兵部都察院的部堂例子,还历历在目,现在谁敢在这个时候继续上书推举西南主帅。

  确定了李梦阳在官场没有靠山之后,内阁便央人将李梦阳的奏疏递到了养心殿。

  弘治皇帝看着名册,脸色冰冷。

  “内阁这三头狐狸!哼!朕说他们怎么一直不敢上书!”

  朱厚照坐在弘治皇帝旁边,一脸不解的道:“父皇,咋了?”

  朱佑樘道:“他们不敢!在等着别人上书推举人选,偌大的朝堂,满朝朱紫,最后让个七品的给事中上书推举个已经致仕的老将,笑话!”

  朱厚照哦了一声,对朱佑樘道:“父皇,既然文官们不敢上书,那咱们就用通武伯王轼呗。”

  “不过这次指挥权不能在交给文官了,也别让太监监军了,免得让王轼束手束脚。”

  弘治皇帝沉思片刻,道:“好!”

  这算是弘治皇帝对内阁的报复,剥夺了这次西南行军文官的主导作用。

  等弘治皇帝确定人选下发兵部之后,刘大夏等一众文官颇为震惊,可此时又不敢说些什么。

  他们都知道弘治皇帝憋着气,现在没人敢去触皇帝的霉头。

  就如此,在弘治十五年冬十月二十九这天,弘治朝再次启用已经致仕的老将通武伯王轼出征西南。

  并且弘治皇帝赋予了王轼很大的权力,可节制四川、湖广、贵州、云南四地的兵马。

  ……

  十一月初,以江西宁王为首的藩王上奏朝廷,宁、湘、安陆等王争相上书,泣诉土地之少,求上再次配给田。

  通俗说就是,宁王、湘王、安陆王等藩王联合上书,再次对皇帝哭惨,说他们名下土地稀少,无肥沃良田,请求皇帝多分配土地给他们。

  这件事的起因自然是因为丈量土地所导致。

  在弘治十五年全国土地丈量工作结束之后,弘治皇帝对天下宗室藩王下旨,说朝廷土地稀少,税收减产,要削减宗室俸禄。

  这个意思放出来之后,藩王们立刻纷纷上书对皇帝哭诉他们的惨状,说他们土地田产本就少,请求皇帝再次赐予他们土地。

  随着这几名藩王上书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跟着上书的宗室藩王多如过江之鲫。

  也谈不上逼宫,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弘治皇帝表明态度,说明他们过的日子很苦,没有贪腐兼并土地等等,请求皇帝不要削减宗室俸禄供给。

  这些都是惯用伎俩。

  以往的皇帝总会勉励他们几句,并不会再次赏赐土地,最后丈量土地工作不了了之。

  所有的事件走向,都在按照苏策布控的剧本去走。

  当越来越多的藩王上书之后,弘治皇帝在冬十一月再次下圣旨。

  这次圣旨的内容简直如平地惊雷,将整个大明两京十三省全部炸醒了。

  弘治皇帝对上书的宗室藩王说,你们既然哭诉自己土地稀少,不够养活你们一大家子,那就去西南。

  西南有广袤的土地,朕可以不问你们收取任何税收,所有赋税全都归于你们藩王府,只要你们将西南开发出来。

  这道圣旨下去之后,藩王宗室们再次纷纷上书,表示他们愿意体谅皇室的难处,不在祈求弘治皇帝赏赐土地。

  但弘治帝不许,坚持要以宁王为首的藩王改藩西南。

  宗室们又说封地都是太祖高宗皇帝划分,是祖制。

  弘治皇帝以宁王为例反驳,说宁王最初的封地在辽东附近,太宗靖难之后才将其迁徙到江西。

  朱佑樘很显然也是玩政治的高手,这一番反驳有理有据。

  总是权贵们当然知道弘治皇帝是做什么打算,冬十一月初三这天,宗室藩王无奈的再次上书,表示愿意削减一定的俸禄,为国着想。

  弘治皇帝达到自己目的之后,立刻让内阁拟定宗室俸禄规格0 ...

首节 上一节 94/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天大明:从聊天群开始打造神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