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130节

  他考校地问:

  “你的王府司马侯君集,适才率天兵将高昌国犁庭扫穴。

  “经此一役,大唐天威遍传西域。

  “当地土人再不通教化,难道还看不懂刀剑之利,还敢再次叛唐?”

  李明的键盘侠瘾发作了,开始对着地图指指点点起来:

  “地缘,地缘决定一切。”

  “地缘?”又听见一个虽然陌生、但很有意思的新词儿,李世民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弯了起来:

  “你继续往下说。”

  李明指着地图:

  “高昌处于河西走廊的西端,东临大唐,西接焉耆、龟兹、于田等西域小国,沿赤河(塔里木河)、乌浒河可直达波斯。北方是西突厥,南方是吐蕃。

  “它正好处于中原、波斯、身毒(古印度)、游牧等各文明的交界处,是天然摇摆的地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像现在这样中原强盛,那还好说。一旦中原式微……”

  李明抄起一根鸡毛掸,踮起小脚尖,拼命地指点着西域的通路。

  “高昌必然倒向敌对势力。”他严肃地说着:

  “届时,西域的商路就被切断了,而彼时中原已经衰弱,恐怕难以发起去年那样的远征。

  “如此一来,连通商的利益也一并失去了,对中原的局势更是雪上加霜。

  李明想起了历史书上的记载。

  自从大唐的安西都护府陷落以后,西域脱离中原的控制长达百年之久。

  导致后人只能在诗词中追忆汉唐的强盛。

  这,是不行的!

  李明一脚踩在萧瑀的奏折上:

  “所以这篇要求放弃高昌的奏折,何止是垃圾,简直是对历史的犯罪!”

  李世民的眉毛立刻皱了起来。

  李明的意见,恰好说到了他的思维误區上。

  身为打谁灭谁的天可汗,李世民意气风发。

  胡人不听话?揍一顿就好了。

  在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贞观朝,他确实对国力处于下降期的战略思考甚少。

  而唐朝,正如其他王朝一样,总是会经历由盛转衰的过程。

  如何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尽量保证对西域的影响力、尽量维持中原基本盘的稳固和完整呢?

  用一些羁縻在外的胡人守边,显然十分不靠谱……

  “你说得……很有道理。”李世民沉重地点头。

  虽然两人都得出了“应直接管辖高昌故土,增设西州”的共同结论,但显然李明的理由比他的更充分。

  “然而……”

  李世民不由得端正了坐姿。

  “然而朝中的文官都反对此举,以萧瑀的态度最为典型,他列举的三点原因你也都看到了。

  “我虽为一国之君,但不可能亲力亲为,是需要底下的官僚办事的。

  “一项国策,我虽能强令通过。但如果百官不服,他们也照样能阳奉阴违,让事情办不成。”

  不知不觉中,李世民的态度从单纯的考校,渐渐转变成了探讨。

  而李明也听得极为专注。

  他知道,李世民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所以为人君者,御下不但要擅权术,也要会动人心。”李世民沉静地阐述着:

  “现如今百官都不愿直接管辖西州,只想依循旧例、羁縻统治。

  “你有什么办法说服他们?”

  李明摸了摸不存在的胡子,回答道:

  “要说服他们,首先得要知道,官员们为什么反对管辖西州。”

  “原因不是都写在奏折上了么?”李世民明知故问。

  李明抱起了胳膊:

  “正因为写在奏折上了,所以这更不可能是真正的理由。”

  李世民眉头一挑。

  “我猜,文官们应该是觉得,直接统治西州并不会直接给他们带来直接利益,但却会让他们的工作量增加吧。”

  李明从自己基层公务员的经验出发,给出了猜测。

  当自己负责的辖区多了一个街道,那工作量将不成比例地增加——

  人事变动、日常报表报送、现场非现场检查、各种KPI考核……公文琐事能把人逼疯。

  从底层办事人员的角度出发,李明觉得,贞观朝的这些文官们对西域的态度,大抵也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对极对极!”李世民不禁连连击节。

  他已经出离惊讶了。

  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家伙,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小皇子。

  到底是怎么把那些老官油子的心态,把握得这么精准的?

  就算是他李世民,也是在登基之后吃了前朝老臣的几次软钉子,才大致摸清了老官油子们偷懒摸鱼的套路。

  李世民甚至隐约有种错觉。

  仿佛和他对谈的不是一个小孩儿。

  而是一个伏案算帐多年、带着一身油滑习气的底层小吏一般。

  “既然知道了官员不配合的原因,对症下药就行了。”李明继续剖析道:

  “首先,要向文官们说清楚高昌独特的地理优势,先说服那些以国事为重的人。

  “确实如此”李世民不知不觉坐直了身体。

  李明继续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而要说服其他大部分官员,便要将他们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

  “高昌虽不怎么产粮,但位于商贸要道上,不但本地富庶,还能让国内的贸易更为繁荣。

  “多收的商税、关税,可以作为‘招商引资奖’,为官员们发些小福利。得了实利,他们自然没有理由反对。”

  李世民听得哑然失笑:

  “贿赂群臣,你还真能想办法。”

  “什么贿赂,这叫分润。”李明十分市侩地说着:

  “如果还有其他反对声音,阿爷你其实还有一个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理由可以动用。”

  李世民眉头一挑:

  “什么理由?”

  李明露出坏坏的笑容:

  “吃自己的人血馒头。”

  “什么什么?”李世民一时没有明白,整个人愣在当场。

  “就是利用这次九成宫事变。”李明说道:

  “阿史那结社率,作为归降的蛮夷,在京中享尽荣华富贵,深得皇帝信任,却仍悍然做出此等反叛之举,这说明蛮夷不可信。

  “既然蛮夷都不可信了,那还‘羁縻’个什么劲?不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吗?”

  “这……”李世民一怔,细细品味一番,顿时从龙榻上站了起来:

  “对啊!蛮夷不可信啊!”

  蛮夷对中原王朝的忠诚,是羁縻政策能否成功的核心。

  所谓“羁縻”,本质就是中原王朝向边远蛮夷的统治阶层让渡治权,换取蛮夷不搞事。

  中原节省了统治成本,蛮夷得到了实权,双赢。

  然而,如果蛮夷不可信……

  那羁縻政策的根基,就无异于创建在流沙之上了!

  他第一次对羁縻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

  李明的小眼神一直跟着李世民,还不忘在一旁煽风点火:

  “陛下因为轻信了蛮夷,几乎付出了血的代价。

  “可现如今,朝中大臣仍然选择相信蛮夷的人品,还要在商道上设羁縻州。

  “他们意欲何为?这不是等着那些蛮夷将来继续造反、切断商道吗?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我朝还有第二个侯君集吗,还有余力率大军西征吗?”

  李世民忽然停住了脚步,手指颤抖地指着李明,恍然大悟道:

  “你说得……有道理啊!

  “中国才是树的根须主干,而四夷不过是树的枝叶。哪有割裂根干而奉养枝叶的道理?”(中国,根干也;四夷,枝叶也。割根干以奉枝叶,木安得滋荣)

  看着犬父可教,李明十分欣慰地点头。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羁縻政策的是非曲直,难以论说,远没有李明口中的那么不堪。

  不过李明从来不是争对错的。

首节 上一节 130/3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