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245节

  李世民也只能及时止损,别把李明真的逼出皇室,让辽东彻底脱离大唐。

  他甚至不敢把李明“调岗”到别的地方,强行“匡正”辽东的趋势。

  因为这厮在那鬼地方搞的那一套,还真挺卓有成效的,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和极高的民望。

  朝廷随便瞎插手,只会激化矛盾,逼反辽东。

  所以,不如彻底妥协——

  把辽东及以北的整块地区,完全交到李明手上。

  当然,这只是李世民走出这一步的表层原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在见识了李明的治理能力、以及李承干的作死能力后,他对储君的安排,发生了微妙变化。

  不再坚持嫡长子继承制了。

  大家各尽其能,唯才是举。

  而既然是竞争上岗,那自然要为新选手们创造一个尽量公平的环境。

  李明起点最低,所以他这个父皇还得扶一手。

  辽东的那两个边远的下等州,就当做他的启动家底了,以后他能往北吃多少,就看他本事了。

  而且站在皇帝的立场上分析,李世民觉得,这番对继承者的安排并不会对国家产生什么影响。

  因为东北太远了。

  那里就算翻江倒海,也不會干擾朝廷的正常运行,更不会给大唐的主体基本盘带来什么冲击。

  何况,李明好歹还知道扯着“唐制”的裤头遮掩一下,朝臣和天下人也说不了他什么。

  还是得建个“安东都护府”什么的,让土人自治。

  就像把长城以北的草原大漠,让给阿史那思摩的部落放牧那样。

  而相比让权给慕容鲜卑活着突厥遗族,自己的宝贝儿子不比他们可靠得多么?

  起码还是大唐的一部分,还姓李……

  “阿爷……没想到你还真够大方的……”

  被父皇突然慷慨了一把,反而把李明给整不会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你也别整得太过火了。记住,你治下的土地,永远是大唐的一部分。”

  李世民走到李明身边蹲下,直视他双眼道:

  “就像你永远是我儿子一样。”

  李明喉咙动了动,点点头。

  李世民看着这胖小子,放松地笑了,摸摸他的脑袋瓜,佯作严肃道:

  “要是辽东治理得比慕容燕还差劲,看我不饶你!”

  “你至少提个高一点的要求吧。”李明无奈地笑了。

  就在这时,宦官来报:

  “马周求见。”

  “那你有事我先走啦拜拜~”

  李明脚底一抹油刚要开溜,被李世民揪住后脖颈拎了回来:

  “你留下。”

  “为啥,我要找我阿娘。”

  “给你看看和朝臣是怎么奏对的,学学治国理政的精髓。”

  “和这群虫豸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吗?”

  “马周今年刚获升迁,精通行政,是中级官僚的翘楚。让你这辽东田舍郎开开眼,体验体验朝廷大臣的真正本领。”

  宦官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这个小嘴一张就是抗旨不遵、藐视朝廷的小屁孩。

  被陛下亲自带着接见朝臣、学习治国,这意味着什么您不知道么……

  不一会,治书侍御史、中书省知谏大夫马周奉令入内。

  这位中青年官僚透着一股职业干练、公事公办的气息。

  他原本是给玄武门事变中的开门大将常何当幕僚的。

  有次李二突发奇想,给朝臣们考申论。

  常何大字不识一个,是马周给代笔的,就此发掘入仕。

  可以说,相比家族荫蔽或科举入仕的“大臣”,马周更偏向“公务员”,是一位事务性的职业官僚。

  马周刚进书房,发现皇帝身边正没规没矩地坐着一个小孩儿,下意识地停在原地没有说话。

  李世民摆摆手:

  “你但说无妨。”

  居然让太子以外的皇子旁听政务,这……

  马周心里一下子就打起了鼓。

  但他迅速调整心态,从容禀报导:

  “臣以为,全国税制应做改革。

  “如今的租庸调每年一征。百姓将全年应缴的粮食布帛一次性缴纳,不但需花费精力储存,因鼠患虫患而折损的存粮都由百姓自己承担。

  “且国家财政一年收一次赋税,收入波动巨大,而支出却每月都有,财政难以量入为出。”

  李世民听着微微点头。

  如今的税制,确实有让百姓代官府储藏粮食的嫌疑。

  而百姓储藏条件肯定不如官府的粮仓,导致鼠患肆虐,浪费严重。

  而且从国家财税的角度来看,税收收入不平滑,确实是农业社会国家财政的一个痛点。

  “因此,臣以为,应将一税改为两税,征收时间就在每年粮食的两次收成以后。”

  马周建言道:

  “如此,便为百姓省却了额外储藏粮食的麻烦,而官府的税收收入也能更为平滑,尤其有利于官吏的禄米发放。”

  李世民深以为然地点头:

  “善。”

  “臣已将具体的实施方略记录其上,一些拙见,不值一提。”

  说完,便起身退下。

  在退下时,他的余光不自觉地扫过李明殿下。

  只见那位小殿下的微笑中,莫名带有一丝怜悯。

  一眨眼后,一切如常,小殿下微笑的双瞳中古井无波。

  嗯,小殿下,古井无波……

  马周总有种不协调感,心里七上八下地退下了。

  书房又只剩下父子两人后,李世民也不必摆着架子,略为得意地看向李明:

  “中枢朝廷的提案奏对,大致就是如此。

  “与辽东相比如何?奏疏可有洞见?对你可有启发?

  “听说你在辽东的税制颇为粗暴,一年一口气收取农民的三成田产。

  “与你相比,朝臣的提议是否更精细,更为民着想?”

  你或许能治理好辽东一隅,但若是全国呢?

  那可不是治理一个“大一点”的辽东。

  事实上,随着领土的扩大、人口的增多,管理难度是呈几何倍数上升的。

  因此,有资格参政的朝臣,其水平也是相当高的。

  让你看看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脚踏实地好好学学……李世民嘴上浮现出温和的微笑,仿佛在教宝贝儿子学走路。

  李明瞟了一眼马周熬夜写出来的奏疏,笑容渐渐淡了下去,表情甚至有些忧愁:

  “就那样,也算是翘楚了么……”

  李世民眉头一挑:

  “你看不上马周?你觉得这提议,不好?”

  李明叹了口气:

  “两税法理论上是好的,只是有点天真。

  “马周他下过基层,做过基层工作吗?”

  “从这份提案来看,还不够低。”李明有些失望地摇头,好像在怒其不争:

  “他既没有做底层胥吏的经验,也没有站在农民的角度,与胥吏打过交道。”

  李世民的眉毛拧得更紧了:

  “你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些。”

  “一年收两次税最大的问题,是增加了基层官员和胥吏的负担。”李明一针见血道:

  “从量定税额、到征收实物赋税,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一年两税,相当于将收税的工作量翻倍了。”

  这年代又没有金税四期、金蝶系统,连个excel都没有。

  站在基层公务员的角度思考,如果真要做到“依法收税”,增加的工作量将是天量的。

  嗯,如果“依法收税”的话。

  “嘶……”

首节 上一节 245/3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