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297节
端午节是“佳”不起来了,一切庆祝活动戛然而止。
后事自有宫人打扫,杨氏和其他姨娘们在宫女宦官的陪护下,心情沉重地回到了立德殿。
为了安抚杨氏的情绪,李世民也不再打扰她,还贴心地准许李明晚上回立德殿,多陪陪她。
安抚完其他女眷,杨氏坐在床沿发呆。
王氏虽然和她斗了大半辈子,但一个大活人,突然就在眼前没了,她不可能一笑了之。
武媚娘更是令她感慨。
而且在感业寺修心以后,武媚娘爱搬弄是非的毛病也改了许多。
一个十几岁的花季少女,就这么逝去了……
“阿娘,人各有命,别太伤心。”
李明摸摸杨氏的头,今天可算倒反天罡了。
作为在辽东深造过的狠角儿,他觉得自己是有这个立场这么劝人的,没毛病。
杨氏惆怅地抬起眼睛,看着自己的儿子。
忽然,她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都说母子连心。
同样的,儿子如果干了什么坏事,母亲也能比旁人更敏锐地察觉。
“这次灯台倒塌的事故,负责修缮的内侍省恐怕逃不脱干系吧。”她说。
“大概吧。”李明不置可否地点点头。
不谈那两个罪有应得的女人,躺枪的内侍省是这次事件的唯一无辜受害者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故,处理一定很严厉。
免不了几人被革职降职,说不定胯下这一刀就白挨了。
“内侍省也是晦气。”杨氏叹了口气,直视着儿子的双眼:
“新招了许多宫人,干事不够牢靠,没有妥善修缮灯台,招致了这场无妄之灾。”
“大概吧。”李明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要提这一茬。
“招人的提议,明儿,是你向陛下提出的吧。”
杨氏的声音不再惆怅悲切,恢复了平静。
李明也淡然地与母亲对视,无可奈何道:
“谁知道事情会发展成这样,真是世事难料啊。”
“是啊,世事难料……”杨氏凝视着儿子平静的面庞:
“那个新来的宫女胡三娘呢?她后来去做什么了?”
“好像是被内侍省分配去筹备端午节典礼了。”
“嗯,具体做什么工作你知道吗?”
“谁管她,那家伙笨手笨脚的,打碎了阿娘最爱的盘子。”
“哦。”
母子俩便结束了对话,熄灯睡觉。
在黑暗中,杨氏小声问:
“王氏尚可理解,为何连媚娘也……”
李明沉默了好一会儿。
良久,他轻声回答:
“总是有理由的。”
杨氏一怔,轻轻叹了口气,带着几分苦涩的笑容:
“你这孩子,果然有几分他的影子。”
母子二人便再也不提这个话题了,好像王氏和武媚娘从未存在过一样。
第180章 李二:你辦事,我放心
2024-10-16 10:10:54 作者: 吃不起肉肉
“意外?”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瞥了一眼呈上来的报告。
GOOGLE搜索TWKAN
内侍省、大理寺和刑部的三位一把手,在立政殿的书房瑟瑟发抖。
在皇帝的诏令下,他们哥仨暂停了手头的一切事务,集中力量攻坚。
将端午节当晚发生在内苑的不幸事故,里里外外彻查了个遍。
为了查清此事,陛下甚至还破天荒地开了绿灯,准许大理寺和刑部的调查人员们走太极宫北面的玄武门,进入内苑搜查。
这样换个方向,就不用从南往北穿过后宫嫔妃所在的寝殿区域了。
既方便查案,也避免了尴尬。
没想到,自己给手下破天荒开的特殊待遇,折腾了好几天,却换来了这么一个调查结果。
意外?!
特么的根本不需要你们这群吃干饭的官僚,随便拎个现场的宫女宦官来问问,也知道说这是一起意外啊!
问题是,这事件的背后呢?
内情呢?阴谋呢?制造意外的手法呢?背后操盘的主谋呢?
你们该不会想告诉朕,什么都没查出来吧!
“尔等或是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骄子。”
李世民虎踞龙榻之上,嗓音低沉地说道:
“或是前朝入仕、宦海沉浮多年的人才。
“尔等俸禄不薄,百姓赋税供养尔等,而朕对尔等的期望也不可谓不高。”
言外之意就是,你们的工作辜负了朕的期望啊,是不是吃白饭的?拿着优厚的工资不干活?
内侍省太监是面如死灰。
他反正“领导责任”这口锅是背定了,躺平任嘲。
大理寺卿孙伏伽、和刑部尚书刘德全,则悄眯眯地互视一眼。
陛下满腔愤怒、亟需找到一个凶手撒气的心态,他们太能够理解了。
就像衙门传唤人犯审问,人犯突然暴毙,结果仵作说是“急病而亡”一样。
受害者家属肯定不接受,肯定要闹事,肯定会有阴谋论的呀。
一般来说,小聪明的官员此时就会“积极领会领导意图”,顺着领导的毛捋。
领导想要找个凶手撒气,那就给他找一个替罪羊。
但在贞观时期,虽然大臣们也会结党、也会政斗,但总体还是有原则的。
老孙和老刘在一阵激烈的商讨之后,还是决定据实以告。
“确认无误,端午节发生的不祥事件,确系意外……”
他们尤其询问了某位节度使殿下。
因为李明殿下当时也在现场,最为冷静镇定,并亲自参与指挥了救治和善后工作。
查宫里的案子,最麻烦的一点就是,证人个个都惹不起。
你难道还想传讯哪位深宫贵妃去大理寺衙门应答回话吗?
李明殿下最配合审查,所以他的证词得到了最高的重视。
结果就是,李明的意见被全盘采纳,成了大理寺和刑部仔细调查、综合研判的结果。
这是有理有据、有法可依的,严格遵守《贞观律》等基本法。
绝对不是因为自从李孝恭案以后,这两个部门的官吏就被李明攻略,如今已经被十四奸党灌满,成为李明的形状了。
“无需和朕申辩,朕只需要答案。”李世民不耐烦地用手指点点桌子。
孙伏伽和刘德全依然坚持己见,两手一摊地表示,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具体情况是个什么情况,不管陛下信不信,我们反正是信了。
“啧,行吧退下吧。”
李世民挥退了这两个头铁的官员和面如死灰的老太监。
虽然他从谏如流,不可能因为手下大臣和他顶牛,就把人责罚一顿。
但心里的不爽也是真的。
李世民随手掂起两人呈上的报告文书,切了一声,轻轻甩到桌案的一角。
皇帝不是官僚,要通盘考虑的事情太多,没精力也没必要去探究每件事的细节。
他要抓的是大趋势、大方向。
比如这起灯台倒塌杀人案。
如果顺着官僚的思路,逐字逐句地读起了他们的报告。
那可就中了老油子们的陷阱,真的以为这案子纯粹是一起意外了。
踏马的,从去年这时候开始,李孝恭案、九成宫案、辽东诬陷,再到李明遇刺案。
针对皇族的小动作层出不穷,平均一个季度来一次,都快成季番了。
而且涵盖的目标也很全面,从皇帝本人、嫡皇子、庶皇子到宗室,人人有份,绝不偏颇。
然后这群官僚跟朕说,这是意外?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