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311节

  太子党重振旗鼓,不但回收了原先意志不坚定的摇摆成员,还吸纳了大部分原魏王党成员。

  而剩余的魏王党、不太想掺和争储这个泥潭的中立派、对十四奸党的卑鄙行径感到嗤之以鼻的清流忠臣、以及对重新均分天下田地感到本能恐惧的守旧派们。

  则都团结在了晋王李治的旗帜之下。

  一来,李治忠厚老实、平和中庸,相比两个疑似有点太极端的兄弟,实在是拟人得多。

  二来,李治年龄尚小,又不是某位主观性过于强烈的小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少年,所以容易……接受属官的“专业引导”,懂的都懂。

  如此一来,随着李泰的退出,四子夺嫡的形势迅速演变成了三足鼎立。

  并且因为李承乾与李治本身就没有什么矛盾,所以两党隐隐有合流之势,共同夹击异军突起的十四奸党。

  “末将……那个,臣以为,漕运这事儿吧,确实要像军队那样统一管理,才不会在必要的时候陷入无组织无纪律。

  “所以我觉着吧,杨令公当帅,房相公当将,就挺合适。”

  负责漕运疏浚的工部尚书薛万彻率先发言。

  这位土木大将军现在也算是打灰界的专业人士了。

  然而,一旦被文臣们认真对待,就意味着失去了新手期的免喷特权。

  岑文本率先发难:

  “仗不是没打过,灾也不是没闹过。为何唯独这一次要统筹漕运了。

  “是否有借国难弄权之嫌?”

  这位中书侍郎走位向来飘忽。

  在李泰退场后,他这次又不知道投入了谁的门下,喷起上司中书令杨师道“弄权”毫不嘴软。

  而老岑的意见,也代表了相当一批朝臣的想法。

  你李明的势力膨胀得太快了,既有地盘又有兵,还利用两起案子,大搞文攻武吓。

  还给不给人留活路了?

  你上台以后,是不是要把异己全部清除掉,用中下级官吏架空我们啊?

  在一片“附议”声中,薛万彻被喷得灰头土脸。

  最后,由大司空长孙无忌定调:

  “节度使的担忧不无道理,在饥荒和战争的双重冲击下,统筹漕运调度是很有必要的。”

  接着,他话锋一转: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在战争期间,漕运应当首要为战争服务。

  “因此,调度也应由军事主帅负责。”

  虽然还没有正式官宣,但大臣们都已经听到了陛下有意放出的风声——

  以李世绩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薛万彻为副总管,联合阿史那思摩——现在叫李思摩——所率的东突厥残部,秋收后北伐薛延陀。

  长孙无忌和李世绩如今都是晋王党,他的这番操作,相当于是把大权拢到了李治的手里。

  他摸着下巴,睥睨群臣,一副“谁赞成,谁反对”的架势。

  群臣纷纷站队。

  不论是李世绩还是房玄龄、杨师道,都有足够的能力处理此事。

  所以大家的站队完全无需考虑人选的适配性,是彻彻底底的屁股决定脑袋。

  十四奸党受到了太子、晋王与原魏王党的三方夹击,寡不敌众,声量上败下了阵来。

  “朕有考量,此事再议。”

  换到下一个话题,是让大唐人身心愉悦的战前后勤准备问题。

  朝堂又立刻恢复了和谐,正常奏对。

  大家对事不对人,该站队站队,不妨碍齐心协力治国。

  …………

  散朝后,李世民专门叫住了房玄龄。

  老房肿着两个黑眼圈,一副修仙过度的样子,强撑起精神作揖问道:

  “陛下?”

  “玄龄公,朕见你连日精神不振,是身体不适么?是否要休息几日?是否需御医替你调养调养?”李世民关怀地问。

  在魏征积劳成疾、郁郁而终后,老李就特别关注老伙计们的身体健康。

  面对大领导的关怀,房玄龄深深作揖,道:

  “蒙陛下圣恩,无以为报。

  “托陛下的福,这副残躯尚可维持。

  “只是这几天,老臣让属下核对查阅盐铁、铜冶、锻造的历年帐目资料,倒推国内的铜铁大致数量……”

  李世民吃了一惊:

  “玄龄公查这个做甚?”

  光听就知道,这是一项浩大而枯燥的工程。

  既繁杂,又无必要。

  为什么要把精力浪费在这项工作上?

  “国内发生了什么吗?”李世民严肃地问。

  房玄龄略一迟疑,却是缓缓摇头:

  “臣……也不知道。”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就在那里查?

  李世民皱眉愈发深刻。

  不批评吧,把精力耗费在无用功上,既让自己形销骨立,又让属下操劳过度,实在不是智者所为。

  “未雨绸缪虽是好事,但国事这么多,不可能事事提前有准备。还是要将主要精力放在眼下为要。”

  李世民只能旁敲侧击地劝导道:

  “说起来,节度使遇刺案,查得如何了?”

  房玄龄像挤牙膏一样地汇报着部分进展:

  “臣审问了九成宫事件中俘虏的底层残匪,以及与阿史那结社率同一部落、又滞留在长安的突厥人。

  “一共梳理锁定了大约几十个人,他们都行踪不明,而且符合那两名刺客的身高、体重、大致年龄等特征。”

  “不错,再接再厉。”李世民简单地勉励道。

  虽然有点慢,但有方向、有进展总归是好的。

  房玄龄看了皇帝一眼,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补充一句:

  “阿史那结社率的部落,是在吞并、俘虏多个突厥和铁勒部落后形成的。

  “加上结社率刻薄寡恩,其在部落成员之中的风评并不佳。”

  李世民的脸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

  “玄龄公,你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

  “臣以为……”房玄龄小心谨慎地斟酌着词汇:

  “这起刺杀,不见得是刺客为结社率复仇,而进行的不理智行为。”

  李世民掩饰不住脸上的不悦,只是简单地点点头,瓮声道:

  “朕知道了,辛苦。”

  如果不是复仇,不是不理智行为。

  那就说明,这起针对李明的暗杀案,是理智的、有预谋的行为。

  这就必然会牵涉到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谁是主谋?

  薛延陀是肯定逃不掉的,这口锅背好。

  但是李世民自己心里清楚,薛延陀远没有神通广大,达到可以随意遥控长安的地步。

  不排除像九成宫事件那样,牵扯到了薛延陀或别的什么外部力量作为外援。

  但很明显的是,真正的主谋就潜藏在大唐内部。

  对方不但有杀掉李明的动机。

  而且毫无疑问,其对李明非常了解,对他的行动日程了如指掌,并且有动手的能力。

  这样的势力,只能在长安,只能在太极宫。

  甚至有可能,就在朕的身边……

  李世民不愿意多想下去。

  脑海中无来由地闪现一副图景:

  相互竞合的嫡子们,和和气气地齐聚在书房,激烈地讨论争辩着治国的议题。

  虽然这就发生在不久前,却让李世民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仿佛发生在很久以前,稍一动荡,这段美好的记忆就会破碎一般……

  “恕臣告退。”

  见拱火成功,房玄龄立刻一拱手,麻溜地跑了,嘴角勾着进谗成功的笑容。

  很好。

  看陛下这幅便秘的样子,他在陛下和三位嫡子之间打下的钉子又生效了。

  挑拨李家父子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上蹿下跳地搬弄是非。

  如果刺杀李明的凶手不是临时起意的孤狼行动,那谁最有动机幕后主使这一切?

首节 上一节 311/3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