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372节
“吾未壮,壮则有变!”
被大唐文中的大家闺秀按在地上暴揍,锻炼不足的李明拼命为自己挽尊: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李明达一怔:
“这首诗……还怪好听的。黄巢是谁?小明弟弟这么崇拜他?”
“哦,黄巢啊,他是……”李明卡住了。
他是将来会解锁的隐藏人物。
“他俩关系真好啊。”杨氏乐呵呵地看着这对姐弟打打闹闹的,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李治。
李治脸色略有扭曲,很快恢复出一个憨厚的笑容:
“是啊,让人羡慕。”
…………
晚宴结束,李治和李明达回到了立政殿。
至于李明,则严格遵守老妈的嘱咐,都在立德殿过夜。
“我出趟门。”
李治和妹妹口头报备一下,便离开了皇宫。
李明达心情复杂地看着哥哥的背影。
她和李治一起长大,哥哥习惯半夜坐车出宫巡游、利用马车的颠簸入眠的怪癖,她自然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只是最近,李治出门的时间越来越早了。
显然不是因为睡不着觉。
他夜出是有目的的。
而这个目的是什么,李明达不想、不愿、不敢去猜。
“别自相残杀……母后保佑,菩萨保佑,兄弟们别自相残杀……”
她在心里默默祈祷。
…………
李治坐在车厢里,看着长安的街景。
现在还不到宵禁时间,朱雀大道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都是从东西市的卖场、食肆、酒家归家的人群。
在李明的治下,长安的愈发繁荣,到处都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在全城的主干道朱雀大街,李明甚至仿造宫中府中的样式,竖起了路灯杆子,点上火把。
在方便行人的同时,为繁荣的盛世图景更平添一层温暖热闹的底色。
很难想像,就在几个月以前,长安还遭遇了千年不遇的所谓“经济危机”,商贸萧索,秩序濒临崩溃。
“我应该多多学习。”
李治饶有兴味地观赏着街景。
马车驶入里坊,缓缓停在一栋宽敞的宅院之前。
李治走下马车,缓步走入。
“晋王殿下。”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将出门相迎。
老将的头发还是乌黑的,筋肉紧实,每说一个字,发达的咀嚼肌一鼓一鼓的。
他便是程知节,原名程咬金。
出身瓦岗寨的开国猛将。
李世绩不在,程知节便是李治与瓦岗寨旧将的沟通渠道。
“夜里叨扰,还望老师海涵。”
李治十分礼貌地问候道。
“殿下,请。”
两人简短地寒暄过后,便一同入府。
家人和侍从都很识趣地回避了,府上静悄悄的。
两人一路无言,穿过回廊,进入内室。
“人已经到了,请殿下稍后。”
程知节说道。
李治坐到主位上,轻轻点头:
“有劳老师引见了。”
还是一如既往的彬彬有礼,但气质和刚才有了微妙的不同。
是智珠在握的从容感。
程知节退下,房间里只剩下李治一人。
今晚的事,只有他和程知节两人知道。
虽然那位国舅兼晋王府长史,理论上应该是李治的绝对心腹。
然而,李治对这位从太子李承乾那里跳槽过来的舅舅,并不绝对信任。
而他一会儿要见的人,是需要绝对保密的。
“呼……”
李治不由得长出一口气。
即使运筹帷幄,即使早有机会。
但是当真正面对那个人时,他还是不免有些紧张。
因为那个人的身份,实在太敏感、太特殊了。
今天一见,会得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不一会儿,程知节领着一个男人进来了。
来者身高一般,长相普通,让人怎么也记不住容貌特征。
属于那种扔到朱雀大道上,一眨眼就彻底融入人群、消失不见的路人脸。
那位“路人”单膝跪地,不紧不慢地说:
“河北道巡察使、前工部尚书,张亮,拜见晋王殿下。”
第210章 魏王的野望
2024-10-20 08:39:42 作者: 吃不起肉肉
“张使君请起。”
李治亲自将张亮搀扶起来。
曾经的张亮,表面上是工部尚书,实际上是陛下的密探头子。
这是宫中的机密,只是少数几个皇子和重臣知道。
李治是通过长孙无忌才获悉的。
至于张亮被贬到河北道的原因,长孙无忌没敢说。
但李治猜也能猜到几分——
是因为李明。
李明在辽东造反的假消息曾一度甚嚣尘上。
后来,前脚谣言被破除,后脚张亮这位工部尚书就去河北道另谋高就了。
所以,李治推测,张亮与李明应是有嫌隙的。
可以拉拢。
而张亮与李世绩、程知节,同为瓦岗寨出身。
而且还曾是李世绩的手下。
因此,他便通过程知节向张亮递出橄榄枝。
张亮接受了。
并且在河北道的衙门请了个假,秘密回到了长安。
若陛下没有出征,他是断然不敢的。
“因为我的一些事,劳烦张使君从河北远道而来,惭愧至极。”
李治很礼貌地说道。
张亮苦笑道:
“臣在河北道,被李明殿下的姐夫崔挹、连同其他博陵崔氏给架空了,履职大半年一事无成。
“若能再为大唐效力,臣万死不辞。”
对李明的满满怨念,都快溢出了。
“使君慎言。”李治有些夸张地压低了声音:
“李明殿下现在是监国,且将来可能……”
他向上指了指。
张亮沉重地叹了口气。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