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55节
不,孙伏伽肯网开一面,多半也是因为他……侯君集心有了然。
契苾何力的脸又沉了下来,气愤地拍大腿:
“只恨房相还在从中作梗,使陛下和朝臣无法释放将军。将军身陷囹圄,皆因他而起!”
薛万彻也一起抱怨:
“将士出征哪次不是把脑袋别在腰带上,拿点宝贝怎么了?那些文官也真是……死板。”
生气归生气,他们也不敢对那些文官大放厥词,或者撂挑子甩脸色,说什么“你行你上”之类的。
因为那些文官有事是真up啊。
不像宋朝以后,大唐的文臣武将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文官拎把刀就能骑马上前线,而武将凯旋也能混个文职。
比如某位以理服人的礼部尚书。
乃至于侯君集自己,现在的身份也是吏部尚书,妥妥的文官序列。
严格说起来,这事其实是文官集团的内部矛盾,和薛万彻、契苾何力这俩纯粹的武将不搭边的。
这就让捞侯君集的难度更高了。
因为不能用“你们文官懂个屁打仗”回怼。
谁还没带过兵,谁不知道这其中是怎么回事儿。
随便拿点也就算了,但像侯君集那样把半个高昌搬空的……好像是有点过分。
三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下来。
房玄龄,那个老面瘫究竟在谋划些什么……
侯君集玩味地抚弄着钢须,忽然想起了一个人:
“长孙无忌公可曾进言?”
薛万彻不爽地挥挥手:
“没有,国舅爷哪会管贪污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哦。”侯君集的目光深沉了起来。
长孙无忌是太子一派的领袖。
长孙不动,其他人不会动。
朝堂的两大支柱,一根与自己为敌,另一根袖手旁观。
也就是说,现在真正发力在捞他出去的……
只有李明一个?
可每天见面,那孩子又为什么只聊一些“道德与法治”之类的废话?
为什么从不当面和他说,他侯君集现在有多么孤立无援,争取他的自由有多么困难呢?
不是想拉拢他吗?
侯君集猛然发现,自己连一个毛头小孩也看不透。
第46章 你的工坊不错,下一秒是我的了
“主动当面邀功太low了。
“让他通过自己的亲孙子和其他渠道,从侧面一步步‘发现’我为他所做的一切,那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某种程度上,收买人心和青楼头牌歌姬是一个道理,既不能太保守,又不能上来就脱光光。”
在西市施粥铺背后的店面里,李明总结着经验,手指在临时充当办公桌的饭桌上弹啊弹的。
韦待价大汗淋漓地冲进来,顾不上鞠躬作揖,张口就说:
“张氏书坊也不行,不能印更多的新传单了!”
在李明做侯君集思想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成了这场舆论战的实际总策划。
组织孩子们写小作文、联络印刷书坊、和来俊臣对接传单分发……他每天脚不点地。
一段时间忙下来,他皮肤晒得黝黑,办事利落了许多,连说话的嗓门都大了。
“他们到底会不会做生意啊,天上掉钱都接不住。”李明鄙夷地说道:
“不过是几份传单,全长安的书坊难道都来不及印刷?”
舆论战进行到白热化阶段,皇十四党遇到了点小麻烦:
产能爆不上去,书坊没办法每天印刷足够多的传单。
第一波传单攻势前,李明可以提前让书坊多准备几天,囤够弹药一波投射。
但若要热度持续,首先传单不能断,其次内容还必须每隔几天就换一批。
否则每天都是那套嗑,市民会看厌的,到时候就退流行了。
问题就出在这更新上。
“咕嘟咕嘟~哈!”韦待价猛灌凉茶,完全没有了之前在上位者面前的拘谨,条理清晰地说:
“不是老板的问题,问题主要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传单数量过大,每日分发数万份,油墨、纸张、人手全部不足。许多书坊把其他生意都推了,专做我们的生意,也还是做不过来;
“第二个问题更严重,那就是印刷一张纸页,需要在陶泥版上把一页的内容先刻上去。
“您每过几天就要求印刷新内容,陶泥版就需要重新雕刻,非常耗时。”
和李明待久了,韦待价也学了那套半吊子官腔。
几天一更都忙不过来?这还没让你每天双更呢……李明心里吐槽。
但他也只能在心里吐槽了,因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产能过剩是意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能不足才是常态啊……
“等等,你说每换一页内容,就得全部重新雕刻一批印刷版?”
李明发现了华点。
“是啊,不然?”韦待价对李明的疑惑感到疑惑:
“书页的全部内容必须都雕刻在一块陶泥版上,柴火烘干晾晒数日才能印刷。
“因为殿下要得急,所以书坊全以木炭烘烤,让雕版能提前成型。周而复始,旧书版用完即弃,耗资甚巨……”
他介绍的是雕版印刷术的基本流程。
在宋朝以前,书籍全是用这种繁琐低效的方法印刷的。
李明开始了思考。
他虽然不是理工科生,但他学过历史啊。
每一位成功攻读小学学位的高材生应该都很熟悉,在雕版印刷术之后,古人又发明了一种更高效的印刷术……
“韦典签!大伙儿文章写好了,你要不先看一下。”
班长长孙延抱着新一批带节奏的文案进来了,打断了李明的思考。
“哟,明哥你来啦?”
长孙公子原本白净的脸比以前邋遢了些,头发凌乱,布满血丝的双眼却发出诡异的光。
他和小伙伴们都已经完全进入通宵赶稿的状态了。
“好的,你先放在桌上。”韦待价完全进入了班主任的角色,对长孙无忌的嫡长孙也可以随便支使了。
“好的。”疲惫的贵公子放下文案。
他刚离开,门口又冲进来一个贼眉鼠眼、被晒得浑身黝黑发亮的痞子少年。
“韦待价,上一批文章全发完了,小的们托我来结工钱。新文章还没印好?嘿,明爷你来啦。”
来俊臣流里流气地说。
韦待价摇头:
“钱我已经让狄仁杰他们准备好了,不用过你的手,让那些发单子的孩子们一个一个进来拿。”
来俊臣立刻板下脸:“你怀疑我克扣他们?”
韦待价不为所动,严肃地说:
“不,是让那些孩子记住,给钱的不是你,而是明爷……明哥……不,李明殿下!”
来俊臣一愣,随后恢复了嬉皮笑脸:
“嗐,待价你哪儿的话。我只是顺手帮小的们一个忙,你觉得不行就不行呗。
“明爷,你相信我,我绝对没有借花献佛的意思!”
他转身欲走,被李明叫住:
“你等等,你们都先歇会儿。”
“呼~”
韦待价忙得口干舌燥,又咕嘟咕嘟灌了一壶水,擦擦汗,忍不住哀怨地对李明抱怨:
“唉,殿下,您分给我的尽是些杂事琐事……
“我整日在此虚度年华,不知将来该如何不负韦家的门楣……”
李明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你在这里所锻炼的能力,不比干站着看大门强得多?”
韦待价面有喜色:
“真的?”
“真的,你以前看门连个小屁孩都看不住,现在能指挥上百号小屁孩了。”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从钢七连到合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