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第53节

  伍六一在这四个月的特训中,将自己的成绩再度提高了整整七秒多,一举打破了T师已经持续十一年的师记录。

  高城看到五公里出来的最后成绩,代表着出征的选手将全是破团记录的,其中还有破师记录的猛人。

  以全破记录人员组队出征,高城想不到还有谁能与之一战。

  脑海中只剩一个念头……

  稳了!稳了!

  这下绝对稳了,五公里包拿下。

  不仅仅是在团里面拿下,就是到了师里面也同样包拿下。

  总成绩就不说了,钢七连还从没在师里拿过第一,任何单项第一都没拿过,那是未曾涉足的高城次领域。

  想到今年终于有机会突破,甚至突破的几率还很大。

  高城忍不住手都抖了。

  太激动了!

  在这种激动到肾上腺素狂飙,脸都忍不住通红的亢奋情绪下,高城目睹了所有项目的比赛。

  最终在很遗憾又不忍心的情绪下,只能忍痛淘汰了八名队员。

  将陈军在内的十人比赛名单,还有十四个比赛项目的参赛人员名单,全部整理登记好之后。

  高城迫不及待的坐上车,拿着名单飞奔到了团里面。

  特意找到王团长,递交比武名单。

  尽管此刻高城心里激动上了天,可是在某种“故意”的情绪控制下,高城强行压住内心的激动,让自己看起来很低沉。

  王团长见高城的“情绪不好”,想到去年都没能拿到团第一。

  非常关切的微笑问道:“小高啊,你不要灰心嘛,去年没拿到理想成绩,不代表今年没机会嘛。

  今年的兵苗子都被你弄走了,其中还有个新兵拿了三等功,好好培养一下,肯定能成器滴。”

  王团长说话带着浓重的武汉口音,关切的语气是真在乎高城。

  高城心里早就乐开花了,可是为了看到王团长被惊呆的表情,轻咳了两声压住差点露馅的表情。

  依旧语气低沉,又不服输的说道:“灰心?怎么可能,今年我们七连必拿第一,你就等着看吧。”

  不得不说。

  高城的演技还真不错。

  这一番话不管语气还是神态,都拿捏的完美到位,透出了他特有的那一股小傲娇的神态风格。

  王团长以为高城是在嘴硬,今年七连的成绩也不理想。

  再次关切的安慰道:“你小子啊,从小就不服输,可我就喜欢你这股子劲,只要能继续保持下去,钢七连在你的手里带着,绝对不得差滴。

  要是七连有什么需要帮助,在训练和生活中有什么问题,你尽管来跟我说,只要不破坏原则,那都好说。”

  团长和连长之间差了好几级,正常情况连话都说不上几句。

  王团长能够如此关心高城,并且对高城的情绪都格外在乎,可见两家人之间的关系有多好。

  高城眼看自己的扮猪吃虎很成功,再待下去搞不好憋不住情绪会露馅。

  随后和王团长随便聊了几句,就以一副心情不是很好的表情和王团长告别,带着比武资料开始返回七连。

  “钢七连是尖刀侦察连,责任大,压力也大,小高你得要抗住啊,可不要让你爸爸担心。”

  王团长看着高城离去喃喃自语,似乎已经接受了今年钢七连表现差强人意。

  殊不知。

  这都是高城演出来的。

  他要的就是现在一定要憋住,然后在全团各连队主官齐聚的时候,欣赏所有人那震惊的表情。

第75章 大战起!!

  1996年8月21日。

  “今天是比武出征的好日子……”

  一年一度的年中大比武终于到来,作为政工干部的指导员洪兴国,在出发前特意做了践行。

  主要是鼓舞士气,稳定队员情绪,让大家没有心理负担。

  而高城作为比武的带队干部,要和比武队一起去团里,上台就说了几句话,就宣布了上车出发。

  参赛的选手在陈军带领下,全部上了部队特色篷布大卡车。

  只能在下面欢送的钢七连众战士,看到欢欢喜喜去参加比武的选手,心里的感受是很复杂的。

  一方面是由衷的祝福,希望比武队的人拿好成绩,能够给钢七连争光添彩。

  作为钢七连一员,也是无比荣耀的。

  另一方面也是无比的羡慕,心里一阵阵酸溜溜的,想着要是自己在车上,肯定比他们笑得更开心。

  可惜。

  实力不足没有一点办法,能做的也就只有送上祝福。

  ……

  年中大比武的比赛场地不在团里,团部没有那么大的场地展开,而是专门在户外训练场划了几块区域。

  借助于高原地区的地理优势,野外找茂密的树林和水流涓涓的小溪难找,找块平地那是很轻松。

  要多大的地都有。

  当钢七连的车队根据团里通知,来到指定的比赛场地时,立马就有后勤人员过来进行登记。

  然后还有专门负责比武的人员,指引到分配的七号营地安置。

  钢七连的营地就两个行军帐篷,其中一个帐篷是比赛选手的宿舍,里面已经安好了折叠铁架的行军床。

  一左一右各摆了五张行军床,正好可以让十名参赛选手住下。

  尽管帐篷里除了铁架床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一件家具或者器皿,普通人压根就没有办法入住。

  可对于军人来说,完全没一点问题。

  因为军人出门都是自给自足,从生活用品到日常用品一应俱全。

  要不是比武场地提供餐食饮水,不需要自己带炊事员,陈军一行人出来,连吃喝都能自己搞定。

  另外一个帐篷内部稍有不同,被分成了三个隔间。

  其中一间放了行军床,还有书桌,比选手们的房间高了个层次,一看就知道是带队干部的房间。

  另外两间靠近外面帐篷门,左边的隔间只放了两张行军床,右边的隔间没有床,多了个枪柜和一个置物架。

  看这个布局就能够分辨出,属于是后勤人员和物资的帐篷。

  带队干部专门住一个隔间,通讯员和司务长一起住一个房间,剩下的隔间专门用来放比赛用具。

  比武所需要的个人装具和武器,团里面是不负责提供的。

  都需要自己带过来。

  自己在连队提前维护好,并且完成精确校准,自己用的更熟练的枪,能更好的发挥水平,是一方面的原因。

  其次是为了杜绝选手发挥失常,把原因都放到比武方提供的武器上,造成没有必要的矛盾。

  这种方式是比赛的普遍模式,国际大赛都是自己带比赛用具。

  参加比武的人员不可能一直带着,在比武的时候需要把武器带上,其他时候就都需要存放起来。

  枪柜和置物架就能派上用场。

  车队到达钢七连专属的七号营地,陈军一行人从车上下来之后,立马开始各自忙活了起来。

  连长高城负责去找比武负责人,完成签到和领取相关流程文件等。

  或许是为了培养,又或者是别的。

  高城特意带上了陈军。

  司务长是此次比武的“后勤总管”,他负责去协调相关的后勤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去食堂报餐,不报餐搞不好就没得饭吃;去后勤处领取生活品,例如饮水、牛奶之类的补给;了解比武期间各种安排和注意事项等。

  十几个连全部挤成一坨比武,再加上为比武服务的各种单位,几百人在一起是很混乱的。

  能不能保证比武队不出岔子,顺利的完成各项比赛项目。

  司务长的责任是很重的。

  所以绝大部分连队的司务长,要么是经验丰富的三期以上老士官,要么就是脑子灵活的军官。

  通讯员作为军队的“超级秘书”,他的工作同样不少。

  需要帮连长、司务长和自己整理好床铺和生活用品,还要帮着管理储藏间的枪支和装具。

  至于参加比武的一众选手,他们此时此刻反而是最轻松。

  只需要在宿舍里整理好个人物品,然后在宿舍里别乱跑安静的休息,等待连长和队长以及司务长回来。

  通过开会的方式告诉大家,比赛和生活方面的各种事项和规章制度。

  毕竟选手们才是年中比武的主角,在比赛开始前需要需要足够休息,养精蓄锐等待在赛场上爆发。

  要是边防连队之类的年中比武,各连队之间相距比较远,几十公里很正常。

  比武报到时间通常需要几天。

  而作为野战军的702团都在附近,隔得近的连队跑不过来都只要几分钟,聚到一起是很简单的事情。

  所以比武报到时间就一天。

  当天没能到比武指挥部报道,就当做是弃权处理,全连比武分数记零,后续还会遭到团部的处分。

  没有连队会犯这种错误,所以天黑之前十五个连全部到齐。

  下午六点统一在食堂吃完饭之后,比武指挥部组织十五个连的带兵干部,进行了比武前的公开会议。

  各种注意事项和上级的指导思想等,加起来开了近两个小时。

首节 上一节 53/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下一篇:大明:开局青莲地心火,震惊朱棣

推荐阅读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