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102节
跟着他的太监和宫女,都停在了外头。他一个人走了进去,由于是连日大雨,御花园也是一地的狼藉。
朱祁镇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每一步都溅起细碎的水花。昔日里繁花似锦、绿意盎然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满地的残花败叶,它们被雨水无情地打落,粘贴在泥泞的地面上。
亭台楼阁被一层薄薄的水雾笼罩,显得格外冷清而幽远。风吹过,带来一阵阵凉意,也携着树叶和花瓣上未干的水珠,轻轻洒在他的衣襟上。
“咦?”他看到不远处凉亭中站着一个人,竟然是太后。
身着一袭洁白长裙,裙摆曳地,修长曼妙的腰肢以细带轻束,更添几分柔美,同时巧妙勾勒出上半身一道引人注目的弧线,发间插着一支玉簪,映衬得肌肤愈发白皙。
他径直走了过去,喊了一声:“太后?怎么一个人在这?”
原本在愣神中的太后,转头看来,明显意外,淡淡道:“下雨烦闷,就出来走走,想一个人待会儿。”
“巧了,朕也是。”朱祁镇摊手。
他走到太后身旁,两人并肩而立。
太后幽幽一叹:“陛下可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朱祁镇闻到太后身上的幽香,不是那种胭脂水粉的香气,类似花香,他有些沉迷,道:“夏汛要来了,国库又空虚,朕担心啊。”
太后转过身,美丽又倔强的眸子看着他,道:“你这又是何苦呢?何必担起这么多呢?”
“还不是为了大明?”朱祁镇皱眉。
他知道,太后的意思是,你又不是真正的皇帝,何必呢?
“你自己信吗?”太后问。
朱祁镇突然被激怒了一般,上前一步便伸手抓住她的双臂,霸道又野蛮,怒视着那双美目:“那朕为了什么?为了你?”
太后失神了片刻,又立刻恢复清醒,平静的看着他,没有挣扎反抗,道:“你是为了你自己!”
“我图什么?图个被诛九族?”朱祁镇逼近。
太后看着眼前生气的皇帝,心忽地一痛,美目含泪,微微摇头:“不知道你胡说什么,放开本宫,你弄疼我了。”
朱祁镇这才发现,自己紧紧抓着她的胳膊,都抓出了红印子。他轻轻松开:“对不起!”
“哼,每次只知道欺负本宫。”太后擦了擦眼角的泪。
……
嗞啦!
轰!
顷刻间,又下起了大雨,还刮起了大风。大风裹着大雨,穿过亭子,太后差点没站稳。朱祁镇眼疾手快,一把把她拉进了怀中。
“放开!”太后抬头,怒目而视。
“湿透了,朕给你挡着。”朱祁镇侧身,挡住刮来的大雨。
他温柔地凝视着怀中试图挣脱的女子,强势地将她紧紧搂住,双手牢牢握住她的手腕,不让她有丝毫动弹,同时感受着怀中那份温软,呼吸也随之变得沉重,语气似乎带着几分怒意:“别再闹腾了,免得又染上风寒。”
太后的眼眸中仿佛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既柔软又倔强,她紧紧地闭着嘴唇,偏过头去,不愿与他对视。
“又欺负我。”她泪水落下。
“别不识好人心,给你挡雨挡风呢。”朱祁镇瞪眼。
这时,宫女和太监们终于过来了。他们举着伞,可哪打的稳?被风一吹,就吹飞了。朱祁镇想了下,蹲下身来,转头对太后道:“快,朕背你回去。”
太后眼眸柔情了不少,可愣在那,有些不知所措。朱祁镇急了:“还等什么?背你回宫,不然你这湿透了,肯定得风寒。”
双喜过来了,也是催促:“是啊,太后,赶紧回去吧。除了陛下,这会儿也没人能背你。”
太后这才没有犹豫,趴在了朱祁镇的背上。
朱祁镇背着她,冒雨小步跑向坤宁宫。太后白皙的皓腕环抱着他的脖子,头埋在他的肩膀上,这一刻,十分安心。
忽地,朱祁镇一个打滑,差点摔倒。
太后也是猛地抱紧他,头偏向了一侧。
朱祁镇感嘴角闪过笑容。
这挤压,有点重。
没一会儿,终于回到了坤宁宫。
……
宫女们七手八脚的把太后扶去沐浴,太后转身看朱祁镇。朱祁镇正脱下自己湿漉漉的衣服,赤着精壮的上身,猛地甩了甩湿漉漉的头发。
那视觉冲击力,看的她心跳加速,脸颊发热,连忙低下了头。朱祁镇并未发现,抹了抹脸上的雨水,大步出宫。
他冒雨来到长春宫,准备在这里沐浴。张静姝看着他浑身湿透进来,蹙了蹙眉:“怎么还冒雨来了呢?”
她取一块毛巾,就上前帮他擦拭。朱祁镇站在那,摊手:“去御花园待会儿,哪知道碰到太后,又突然刮风下雨,只好把她背回去,淋朕一身。”
“以后臣妾多去陪陪太后。”张静姝一遍擦一边道。
忽地,她手停了一下,因为她看到朱祁镇脸上有个淡淡的唇印。这一刻,她想了很多。朱祁镇抖了抖:“可以了,帮我准备沐浴。”
“是。”张静姝点头。
“一起哦。”朱祁镇挑挑眉。
张静姝心乱如麻,脸唰的就红了,含羞进内殿了。朱祁镇走到窗户前站着,也不想把椅子坐湿了,脑海中回想着刚刚背太后的画面。
“陛下,可以了,进来。”张静姝的声音传来。
朱祁镇大步来到屏风后面,看着浴桶冒着热气,他快速脱下衣服,舒服的躺了进去。张静姝站在他身后,用那双纤纤玉指卖力的给他搓背。
“进来吧。”朱祁镇转头。
张静姝面色通红,跨了进来。
弱弱的求票
第128章 糟了,天下人都知道朕是假的了
大雨瓢泼。
朱祁镇看着眼前挂着的天下长河图,脑海中不断闪过洪水汹涌而过的画面。他去年是亲自巡视过灾区的,也视察过黄河,心中对黄河大堤是个什么情况,非常清楚。
有的省份,已经好几年没有加固河堤了,有的甚至在大堤上种菜。若是真有大的洪水,挡得住?他这个皇帝根本没有信心。
“黄河年年泛滥,三年决两口,为患最大,为功最艰,黄河就是天下苍生。”他边看边道,“等新政推行了,朕决心治河。”
站在他身后的杨贵芳和李贤对视了一眼,没敢说话。他们都是皇帝的心腹大臣,杨贵芳虽然没有在六部,但已经入阁,文华殿大学士,天子近臣。
李贤现在是吏部尚书,最近正忙着推行‘考成法’。他和徐有贞,都是最先投靠朱祁镇的,深得皇帝信任。
“咋不说话了?是不是觉得朕太急了?新政还没推行下去呢,又想着大修黄河。”朱祁镇瞪眼。
李贤沉思了下,躬身一拜:“治河是大事,历朝历代,没有不想治河的君主。自古事功易,成功难,成功易,终功难。慎于始者,比谨于终。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在于他得到了帝王的信任,且万众一心。而其他帝王虽有治河之志,却往往半途而废,空耗国力,徒劳无功。隋炀帝虽打通了永济渠和通济渠,治水有成,但他自己也因此国破身亡。然而大唐的繁荣,却又离不开运河的基石。这其中的功过得失,实在难以一言蔽之。”
杨贵芳接过李贤的话茬,继续道:“治河之难,有五:人事难,方向难,坚持难,财政难,百姓难。河道上花钱如流水,大把银子投进去,却往往连浪花都起不来。黄河流经九省,各地险情各异,每个河臣都能说出一套治河法子,古书上也是众说纷纭,到底该听谁的?治河需要君臣一心,官民一体,不经几十年的辛勤努力,难以见到成效。陛下,此事不可一时兴起,务必三思而后行。”
朱祁镇拧了拧眉。
他自然明白其中的难,何况朝廷现在也拿不出钱。盛世才敢去治河,隋炀帝接手他老爹的大好江山,因为运河,国破家亡。
可黄河不治,洪灾来临,又会多少人遭灾?
朱祁镇最近看了不少关于黄河的书,轻叹:
“自古黄河号忧患,源于星宿海之域,流经陕甘之黄土高原,波涛汹涌而下。观其斗量之间,沙石居其六分。及至开封,地势渐趋平缓,水流亦随之徐缓,沙石淤积于河床。豫东、皖北、鲁南、苏北之地,皆受其肆虐之苦。自宋以降,河道难以更易,黄淮二水交汇于清江,复涌入运河之中,致使运河泥沙沉积,堤坝频崩,漕运受阻。历代官员,皆苦无良策以根治之。”
“黄河几乎年年决口,而河臣只知道清沙排淤,耗费万千人力物力,汛期一来,化为乌有,实在是可惜。清了又淤,淤了又清,反反复复,一万年也治不好河。”
杨贵芳没想到陛下知道这么多,好奇的问:“陛下,可是有治河良策?”
“倒是有些想法,到时候请河道衙门那些人来议一议。”朱祁镇苦笑着摊手,“放心,朕谨慎的很,知道当前的重点是推行新政。”
杨贵芳松口气,拿出一个折子道:“陛下,江南送来的,动静是越来越大了。”
……
扬州。
一辆辆板车运进了仓库,都是蒙古兵押送,里面装的都是刚刚从士绅那边收上来是税粮。闹腾了这么久,其中一批士绅服软了,愿意接受新政,补交税粮。
巡抚衙门大堂。
徐有贞坐在主位上,两侧坐的是李秉,柯潜和沈曼青。而大堂上站着的,是被请来的士绅,他们都是愿意配合新政的,刚刚补交了税粮的。
“诸位,本官在这里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急朝廷之所急。”徐有贞起身抱拳,“本官已经向朝廷奏明了你们的功劳,陛下甚是高兴,已经下旨,召你们进京,陛下要赏赐你们。”
这些士绅,其实也是被逼的,他们算不上那种顶级豪族,所以认了。可没想到,还会被皇帝亲自召见?还有赏?
“不过陛下也招呼了,朝廷现在穷啊,赏不起金银。”徐有贞一笑,“可没准陛下能赏下墨宝,你们带回来,那是大大的荣耀啊,能传之后世。”
士绅们听了,各个大喜。
金银他们反而没那么在乎,可若是真的得到皇帝的赏几个字,那绝对能光耀门楣。
“谢大人。”他们朝着徐有贞齐齐拜。
徐有贞含笑点头:“那就准备一下,明日一早,进京。”
他心中越来越佩服陛下,想出这么个分化士绅的法子。等这批士绅进京,拿着皇帝的赏赐回来,后面就会有更多的士绅出来拥护新政。
……
沈家大宅。
江南部分士绅都聚在了这里,想着如何继续对抗朝廷。不过,他们都没有了当初的豪横自信,是各个面色凝重。
已经有四千举人被革除了功名,被发配。如今,他们再怎么去号召,都没有读书人敢站出来了。十年寒窗,一朝成庶人,谁付得起这么大的代价?
“已经有部分人拥护新政了,那帮人胆小如鼠,败类!四爷,我们接下来怎么办?那群蒙古兵上来催收税粮,我们真扛不住啊。”
“朝廷用蒙古人来征税,歹毒!陛下年级不大,倒是有了杨广之姿。”
“慎言!”
“怕什么?这里就我们。难道我们心里不清楚,固执的要违背祖制的,强行推行新政的,就是皇帝陛下?刑部尚书都敢当庭直谏皇帝,从而被抓,我们远在江南,还顾忌什么?”
“四爷,你说句话啊。我们这些人,都是以你为首领,你说怎么办?我们上下一心,就不相信逼迫不了朝廷。”
沈一欢听着他们吵闹,目光缓缓扫过,摊手一笑:“我也让江南官场的三百二十人上折子参徐有贞了,可他被皇帝力保。呵呵,陛下决心大啊。不过,你们且放心,马上会有一个大雷落在陛下头顶。你们回去,无论如何要扛住,再坚持几天。”
“是什么雷啊?”有人问。
上一篇:大明:开局青莲地心火,震惊朱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