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220节

  朱祁镇面色尴尬,道:“给朕治病来了,说他这两年潜心研究医道,能治好朕的……不育。”

  妖后满脸不敢相信的表情:“他?曾经的礼部尚书,给你治病?这不瞎胡闹么?”

  “呃,我觉得他分析的有些道理。你也知道,胡老曾经跟戴思恭讲经,对医学一道,还是很有理解的。”朱祁镇笑道。

  妖后微愣,走到他面前,挑眉问:“他给你开方子了?”

  “那倒没有。”朱祁镇摇头。

  妖后一个白眼,在他双腿上坐下,双臂环绕着他的脖子,妩媚一笑,吻上了他的唇。她似乎极度迷恋伪帝的唇。

  良久,唇开。

  妖后缓缓起身,白色的长裙落地,身姿无限美好。

  “用膳吧。”她朝着厨房喊一声,“双喜,上菜。”

  朱祁镇也来到餐桌边坐下,道:“回头,我还是让朝小天重新找个院子。”

  妖后点头:“嗯,有空我们就出去住。”

  “是啊。”朱祁镇委屈的样子,“拜堂了,还没洞房呢。”

  妖后俏脸一红,瞋一眼:“臭男人,你就想着这些!”

  ……

  大年夜。

  皇宫内院被一层柔和而庄重的光辉轻轻笼罩,夜色中,灯火阑珊,却非浮华张扬。

  红绸与金饰相间,点缀于廊柱门楣之间,既不繁复累赘,又恰到好处地彰显了皇家气派。宫灯高挂,照亮了宫道,也映照出宫女太监们忙碌而有序的身影。

  各宫布置得既显尊贵又不失雅致。室内以淡雅的织锦为幔,配以精致的瓷器与古玩。桌上摆放着各式精美的糕点与水果,香气扑鼻。

  晚宴时分,大殿内灯火通明,却无喧哗之声,只闻丝竹之音悠扬。席间,太后与皇帝身着华服,与宗室亲贵共贺新春。

  太后今天打扮的颇为清雅端庄,气质温婉成熟,只是那双黛眉微微轻蹙,似乎有些不喜欢这个热闹的气氛。

  因为皇帝陛下正与贤妃,德妃她们热聊,还时不时贴面拥抱。太后心中冷哼:“真是有辱斯文!”

  可她想到自己在坤宁宫与伪帝玩的更大胆,脸又微微发红,越发觉得自己就是妖后了。皇帝与妃子们玩耍之后,举着酒杯来到太后身边。

  两人并肩而站,迎风而立。不远处的贤妃见了,心中也暗叹太后的美丽,岁月似乎在这个女人身上留不下痕迹。

  “又是新的一年,希望是全新的开始。”朱祁镇一笑。

  “嗯。”太后端庄道,“大明有陛下,是大明之福。”

  朱祁镇一个白眼,压低声音道:“这么官方?”

  太后瞪一眼,挥手:“本宫乏了,回宫去了,这里留给你们年轻人。哼,本宫在这里,是碍眼了。”

  她大步走了,身姿摇曳,风韵动人。

  朱祁镇也没玩多久,就搂着贤妃回了她的坤宁宫。贤妃也在自己的后殿,弄了个浴池,他们回来之后,就舒服的泡在了浴池里。

  贤妃靠在朱祁镇的肩膀上,水雾中,青丝垂落水面,妩媚的眼眸泛着一抹迷离之色:“陛下,夜深了,就寝吧。”

  朱祁镇面色古怪,道:“前日胡濙给了朕一本书,说按照上面的办法,朕就能生皇子。”

  “什么书?当真?”贤妃激动了,美目扑闪。

  “里面的内容,朕都记住了。”朱祁镇伸手搂紧了她,道,“朕需要你配合。”

  贤妃面色通红,含羞的点头:“只要能为陛下诞下皇子,臣妾什么都愿意。”

  朱祁镇也是试一试,不对,不是试一次,而是以后都按照书立办法去做。没准,真的会有用,那书上说的很像那么回事。

  道门,博大精深啊。

  没一会儿,浴池中剧烈的水哗声响起。

  伪帝在为了有亲儿子而努力!马上就是新年了,宫外已经响起了爆竹声。

  全城都在放炮,他也是!

第216章 妖后:本宫要彻底占有你

  年后正月,妖后并未出宫。朱祁镇也没有像往年一样,带着嫔妃们去静宜园赏雪,都留在了宫里。

  用妖后的话说,不安全。朱祁镇其实也没那个兴致,他要和后宫的妃子们,都试一试胡濙的办法。

  特么,生儿子才是头等大事啊。

  所以,大半个正月,他都像老农一样在劳作。后宫佳丽,雨露均沾,有枣没枣打一竿子,万一哪个中了呢?

  这日傍晚,坤宁宫。

  今天出太阳了,虽然寒风呼啸,但夕阳别有一番美丽。那轮久违的红色圆盘,缓缓沉入紫禁城的琉璃瓦之后,它的光芒不再如夏日般炽烈,而是带着几分柔和与哀愁,如同一位迟暮的美人,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光线斜斜地照进坤宁宫,落在了立在窗前的妖后身上,摇曳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映照出无尽的空旷与孤寂。

  寒风依旧在宫墙间肆虐,卷起一阵阵落叶与尘埃,它们在空中盘旋、舞蹈,最终又无力地落下。夕阳的最后一抹光辉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带走了那片刻的温柔,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夜色与更深的寒意。

  妖后幽幽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本宫终究是跟这夕阳一样。”

  “又在这伤感?”伪帝走了过来。

  妖后主动靠在他的怀中,神色伤感:“一年又是一年,我这年纪可不得伤感。”

  “你永远美丽。”伪帝捏了捏她白皙紧致的脸。

  “呵呵。”妖后瞋目,“你最近都急匆匆的来急匆匆的走,我还不知道你在干什么?”

  伪帝笑容玩味:“我为了生皇子啊,难道你也能帮我?那我可以不走,三天三夜,不,七天七夜都行。”

  妖后羞的满脸通红,纤纤玉手捶他。伪帝把她双手按在墙壁上,来个十分霸道的壁咚。

  良久,妖后整个人像八爪鱼一样紧紧靠在他怀中,声音埋怨:“行了,找你的妃子去。”

  “还没用膳呢。”伪帝委屈的表情。

  妖后扑哧一笑,喊双喜上菜。

  两人坐在餐桌前开吃,伪帝狼吞虎咽,道:“开朝之后,我会做个大调整。”

  “怎么调?”妖后抬起美眸问。

  “于谦很快就要率军北伐了。”伪帝道,“京城肯定得换个人总领军务,还有,商阁老自从上次大病之后,身体大不如从前,他已经两次请辞了。我打算允了他,让他跟着胡濙去看看大明的江山,过些惬意的日子。”

  妖后眉头微蹙,按伪帝的意思,文臣之首和武臣之首都要换掉。她优雅的吃着,道:“如今朝野的事,还不是你乾纲独断?”

  ……

  翌日,早朝。

  连续几道圣旨,震惊朝野。

  商阁老致仕还乡,陛下赏金银,赏庄园。不过,商阁老都拒绝了,他还有些积蓄足够自己养老了。

  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虚假的荣耀,商阁老也不需要,他要和去年年末进京的胡濙一起游山玩水去。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各地的驿站好生接待他们就够了。

  对商阁老的圣旨,还不是最惊人的。惊人的是下面两道,一是徐有贞晋升内阁首辅,二是泾国公陈懋总领军务。

  也就是京师的文臣之首和武臣之首都换人了。对于徐有贞成为内阁首辅,大家都不意外,当初皇帝调这个心腹大臣回京担任次辅,就已经在给他铺路了。

  泾国公陈懋总领军务,就让大家意外了。因为泾国公都快八十了啊,老将重新起复?那为什么不是功劳更大的英国公呢?

  还有一道圣旨,是对于谦的,任命他为北征主帅,依旧是兵部尚书衔。这一道圣旨,群臣也不意外,毕竟远征漠北,唯有于谦。

  无论如何,群臣都看出来了,大明又进入了新的一页。

  下朝后,朱祁镇站在奉天殿前的台阶上,望着那渐渐远去的商辂的背影,心中颇为感慨。正统这一朝,其实并没有大奸大恶的臣子。算起来,还是很豪华的班底,从早期的三杨,到后面的于谦等。

  可惜啊,史书上的正统朝从土木堡之后,大明就开始衰落,犹如大唐的安史之乱一般。但是,现如今,朕是皇帝,朕来改变大明。

  ……

  坤宁宫。

  太后一身凤袍,端庄又华贵。

  胡濙今日来辞别,表情还颇为感伤,道:“太后,将来史书不管如何写,有一点不能否定,如今的大明已有盛世之气象。”

  太后望着他,沉默许久,轻叹一声:“胡老,你也不支持本宫了吗?”

  胡濙恭敬的一拜,沉声道:“臣只知大明还姓朱,未来史书上记的也是正统朝,皇帝是朱祁镇。臣去下面走了一圈,才知道陛下已经深得民心。太后,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哼!”太后冷冷的问,“你是来劝本宫的?”

  胡濙摇头:“臣是来辞别的,今日一别,应该是不会再见了。臣祝太后一切顺遂!”

  他跪下一拜,好一会儿才起身。太后轻叹一声:“胡老,你有的选,可本宫没得选啊。罢了,胡老,本宫也希望你一路平安。”

  胡濙颔首,转身缓缓走出了大殿。太后看着他离去,像是看到了一代人的离去,跟随过太宗皇帝的老臣,没剩下几个了。就是跟随过先帝的人,也没剩下几个了。

  这大明朝,终究是伪帝的了。

  她心中暗想,我的一切努力,还有意义吗?

  “娘娘,这是商阁老的折子。”双喜过来,双手递上一个本子道。

  “呵呵,他是连最后来见本宫一面,都不敢了吗?”太后拿过折子。

  她打开,仔仔细细看过去,而后呆了好一会儿,苦笑:“都是在帮伪帝说话啊,也都是在劝本宫啊。这满朝文武,谁还记得大明真正的天子呢?”

  长叹一声,她起身走到窗前,一袭宫裙勾勒出优雅的身姿,柔夷轻轻滑过脸颊,眼眸垂落:“胡濙这老头,最后一次进京,还给本宫出难题。”

  她心中担忧的是伪帝真的和妃子们生皇子,那样的话,最后条退路都没了。之前,她最坏的打算,就是伪帝无后,大明江山终究还是会回到朱家人身上。

  “不行,不能让他有儿子。”妖后低声自言自语,“可我该怎么办呢?”

  ……

  一晃开春,京城披上了一袭嫩绿的新装,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漕运码头,京城的水上门户,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各式各样的船只穿梭其间,有的满载着江南的稻米丝绸缓缓驶入,有的则装载着西北的煤炭、木材缓缓驶入。

  码头上,工人们身着各色衣衫,或肩扛手提,或两人合力,将一箱箱、一袋袋的货物从船上卸下,又迅速地将它们码放整齐,准备运往京城的各个角落。

  户部尚书陈循、礼部尚书杨善、工部尚书高谷,身着官服站在码头上。他们今天是来迎接一个船队进京的,什么样的船队需要三位尚书大人来亲迎?

  大明的出海船队,回来了!将近三个月,他们终于回来了。皇帝钦命三位尚书来迎接,若不是皇帝今日要春日祭祀,他就亲来了。

  很快,船队靠岸,三位尚书大人迎了上去。从船上下来一行人,为首的是这支船队的指挥使郑必藏,他朝着三人一拜:“下官拜见三位大人。”

首节 上一节 220/2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青莲地心火,震惊朱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