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有一个聚宝盆

我有一个聚宝盆 第214节

  实际上那只是用来让他手下那些不甘心的将领们死心的。

  毕竟他们输了。

  但他们真的不甘心啊!

  短短两年而已,准确说是不到两年半,大清已经输给这个男人四次,不但在短短两年半里,因为这个男人而损失了几乎相当于过去明清二十多年战争损失的八旗满洲,而且还被他攻破沈阳连太后和皇帝都俘虏,硬生生搞出大清版靖康耻。但问题是每一次都输的让人不甘,第一次是冒进太深,而被攻破沈阳是他偷袭后方的老弱妇孺,德州之战不是打不赢他,而是粮食支撑不了,这次还是因为耗不过他,甚至还因为内部不和。

  都不是打不过他啊!

  都是有原因的。

  但对于我大清的八旗满洲勇士们来说他们真的不甘心啊。

  所以现在他们可以死心了。

  他们就是打不过。

  “走吧!”

  多尔衮叹息道。

  然后他随意地看了一眼战场。

  那些特意挑选的诛杨团已经在溃逃了。

  而在他们后面,是一片仿佛在地面特意染成的血红色,血红色中间则是一个勉强能分辨的身影,之所以勉强能分辨,是因为他也是血红色的,仿佛从血海中钻出一样。这一幕哪怕对多尔衮这种身经百战的来说,也算得上震撼,这个身影简直令人绝望,有这个妖孽,我大清几乎不可能征服江南。

  “摄政王,江南士绅皆鼠目寸光者,且唯利是图,逼迫太紧,此辈为求自保尚且能齐心合力,但若无性命之忧,则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杨丰虽强,然观其行事,所谋甚远,其于徐海沂莒等地所行制度,山东士绅亦多有不满,不过是我大清在北,不得已而从之。如今江南士绅亦不过赖其阻挡王师,不得已而已从之,然王师北归,只要此辈不再畏惧,对他不满必然累积,而我大清在北行复古仁政,此辈必然知顺逆,那时候他们自然会对付杨丰。”

  他身旁的洪承畴低头说道。

  他其实就跟著多尔衮南下,多尔衮很清楚,此行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安抚士绅,包括不剃发易服也是他劝的,而对各地士绅的劝降也是他。

  他现身说法嘛!

  说到底控制如黄州,承天,安陆等府的无非就是地方科举世家。

  而这些科举世家里面,总有几个与他同年,或曾经同僚,有他出面这些人的反抗之心会锐减,所以现在他已经算是多尔衮身边最主要谋士,至于范文程……

  范文程这种货色能跟他比吗?实力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一个辽东偏远之地的秀才怎么和正经进士出身的总督比?也就是我大清刚起家时候饥不择食,把个范文程当有本事的,但凡见识真正的人才,也不会再看得上他这种。

  “但那要多久?”

  多尔衮说道。

  “摄政王,只要我大清能在关内打下稳固根据,多久也能等,自太祖起兵至我大清入主中原,也不过短短三十年而已,摄政王幼时,可曾想过不到三十年后就能饮马长江?摄政王幼时,可曾想过仅仅不到三十年,我大清就能有如今这诺大基业?

  这才不到三十年,那再等几年又何妨?

  只要摄政王灭了李自成,一统北方,那江南终究囊中物。

  自古至今,南北争雄之结果无不是北灭南,明太祖虽以南统北,但他一死还不是被成祖又以北统南?

  大势如此。

  又岂是一杨丰能阻挡?

  最重要的是民心,尤其是剃发易服之事不能再继续。”

  洪承畴说道。

  他似乎忘了杨丰其实算北方的。

  多尔衮……

  他没有说话,但可以看出明显精神好了许多,然后他就那么昂然地走下龟山,当然,以他的智商,其实也懂洪承畴的意思,关键不是忍,而是继续做圣主明君,或者说继续推行已经被士绅吹嘘成王政复古的奴隶制。

  这才是洪承畴跟他说这么多的核心内容。

  打,你打不过杨丰。

  但是,你可以和他拼士绅们的支持度。

  只要你做符合士绅利益的圣主明君,在北方创建稳固的根基,那么就可以和杨丰拼时间,南方士绅现在抵抗只是因为他们还没真正感受到我大清的好处,尤其是剃发易服让南方士绅很难对我大清有好感。但只要多尔衮不继续强行剃发易服,继续推奴隶制,那么南方士绅早晚会明白我大清的好,而杨丰则会逐渐被他们厌恶甚至抛弃,那时候再南下就是箪食壶浆了。

  很聪明的战略。

  杨丰真的并不真正符合士绅们的利益。

  包括山东士绅私下对他各种政策不满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之前他原形毕露后就更多了,但问题是山东士绅同样害怕我大清,毕竟上次的战争双方已经是血仇了。

  他们也怕死啊!

  多尔衮对他们做承诺没用。

  他们又不傻,承诺这东西是最不可靠的,回头食言杀他们全家那悔之晚矣了,最保险的就是把清军阻挡在山东以外,这是最保险的,所以是怕死支撑他们跟著杨丰,他们只能支持杨丰,毕竟杨丰能保护他们。

  南方士绅也一样。

  他们对剃发易服是极其反感的,至少目前多尔衮的表现,依然不能让他们放心,那么最稳妥的还是把清军阻挡在长江以北。

  可以说杨丰只能算现阶段对士绅来说最不烂的选择。

  但不是最好的。

  只不过是没有比他更好的。

  如果有呢?

  如果多尔衮真的比他更像圣主明君呢?

  但是……

  那样需要对北方士绅让渡更多利益啊!

  而相对应的就要限制给八旗满洲和蒙古的利益,实际上就是让多尔衮学忽必烈,创建一个异族入侵者和本土奴隶主的联盟,在这个逐鹿天下的大时代里,牢牢抓紧士绅,然后靠著士绅的支持用时间来赢得胜利。我大清不需要比所有对手都强,只要我稳住,熬到对手都在内乱中倒下,那我一样可以是最终的胜利者。

  学老乌龟嘛!

  苟也一样能苟到胜利。

  当然,缺陷就是不剃发易服,那么无法做到真正的征服,只能是以利益的联盟,这个不稳固。

  就像蒙古人撑了不到百年一样。

  好在对于多尔衮来说,他应该也没想过我大清能撑两百多年。

  而洪承畴在龟山上再次眺望了一下对面的武昌城。

  然后表情复杂的叹了口气。

  他也转身走下龟山。

  码头上已经是血红色的杨丰,站在一片血肉的泥沼中,就那么看著他面前清军的撤退,而且不是简单的撤退,而是所有清军的全部北撤。他的武昌之战彻底落幕,多尔衮撤军了,尽管他弟弟还钉在武昌城内的架子上,但他依然撤军了。

  而此时遥远的南京,公主殿下已经在接受群臣朝拜了。

  当然,依旧在玄武湖。

  毕竟现在马士英也只是控制著神策门和周围不大一块,也不可能让监国在城内接受群臣朝拜。

  因为理论上南京朝廷官员还是史可法等人,所以新任命都只是以原官代理而已,包括马士英代理武英殿大学士作为首辅。因为这时候南京皇宫里面也就还有武英殿勉强能用,这座皇宫因为年久失修,大多数宫殿都没法用,这样首辅也就是武英殿大学士了。而杨观光作为公主亲信,当然要掌兵部,金声作为佐命元勋肯定掌吏部,再从苏松浙江等地招几个旧臣,分别掌其他各部,而已经提前赶到的张国维加大学士衔,以大学士督师扬州,跟他一起的朱大典启用为新的淮扬巡抚,作为他的副手。剩下袁继咸,何腾蛟各地督抚都不变,因为杨少保大败建虏保住了武昌,再给他加官,其实公主很想给他加到大学士的,但终究还是没好意思提出。

  最终只能加虚的。

  但直接三公有点狠了,毕竟他才做官不到两年,两年由秀才到三公有些骇人听闻,大明就没几个三公。而他原本是太子少保,就算改成少保还是从一品,所以公主殿下想了想亲自拍板,给他加勋阶,加左柱国。

  原本公主是想给他加上柱国,但马士英赶紧告诉她,这个不吉利……

  很不吉利。

  大明朝就三个上柱国。

  准确说就俩,因为李善长后来改左柱国了,而剩下俩上柱国一个夏言,被处死,一个张居正,死后抄家。

  既然这样就老老实实给他个左柱国吧!

  另外因为他还上奏要求恢复藩王傅的职位,至于理由是藩王在之前表现太差,面对流寇也罢建虏也罢,都不能尽到为国藩屏职责,主要就是因为王府属国都是养老的废物……

  其实也差不多。

  明朝后期王府属官几乎成了终身制。

  理论上是可以升迁的,实际上早期也的确可以,但就像理论上吏员也可以升迁,甚至洪武朝吏员升到尚书的都有但后来根本不可能升迁一样,王府属官在吏部也有潜守则,就是不会再升他们的官。最终王府属官成了那些犯了些小罪,但革职有点狠了的官员专属,就是扔到王府养老,等什么时候自己待够了辞官。而杨丰就是借口这个,认为如今乱世必须增强藩王的力量,所以重新设立王傅,并挑选贤能担任,作为王府的实际主官。

  这个请求很莫名其妙,毕竟大家都知道藩王废物才是必须的,你要藩王实力增强是何目的?但仔细想想之后,马士英立刻向公主进言,让杨丰一个人兼鲁衡德三王傅。

  他不就是想这个吗?

  他不就是觉著山东还有三个藩王,妨碍了他为所欲为吗?

  找什么借口啊?

  这样山东的三个藩王全都成了他的傀儡。

  最终杨少保以武昌之战的胜利,赐左柱国,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真保山东军务,兼鲁衡德三王傅,至于封爵这个监国无权,得皇帝亲自做决定,另外顺便再给他父母甚至一直到曾祖都追晋一下,给他未过门的夫人……

  这个就算了。

  毕竟还没过门呢!

  玄武湖畔。

  “以公主监国……”

  陈子龙苦笑著摇了摇头。

  他也重新启用,他原本其实是守孝在家,现在已经过了守孝期,而他守孝之前是惠州推官,所以重新启用为南京都察院御史,然后以御史领松江团练。

  不仅仅是他,沈廷扬,许都等团练将领全都加御史衔。

  这样团练就不完全是民间武装,而是由御史监督下的地方武装。

  官督民办。

  “公主就公主吧,总比没有强,再说那泰西都有公主继位的,咱们大明只是公主监国,也没什么大不了。”

  沈廷扬说道。

  他知道的还是挺多的。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或者说江南士绅们,真的就只是矫情一下,就像沈廷扬说的,总比没有强。这时候的大明又不是原本历史上,原本历史上崇祯自挂,他的儿子下落不明,这种情况下无论福王还是潞王都行,继位都是合法的。但现在崇祯还活著,他儿子也有两个活著的,那么其他宗室怎么算都没有继位的合法性,哪怕监国也不行,谁都明白这种监国之后,是不可能再把权力交出的。这样坤兴公主反而成了最好的选择,她是崇祯女儿,她本来就没有继承权,堂兄弟可以争皇位,但没有兄妹父女争皇位的。

  只要她爹或者她哥哥回来,那她无论什么理由都没用,都必须交出权力。

  至于不回来……

首节 上一节 214/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