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118节
嗯,换成大家可以看懂的字眼就是,这个右司谏相当于后世的监察专员,以及政策顾问。
就是说,苏辙现在虽然品级低,但实际上已经有监督政策,甚至叫停政策的权力了。
至于官家为什么要给自己一个右司谏,是因为自己在秘书省。
改制之后,秘书省与崇文院有关联关系。
因为苏允在崇文院闭关写书,自己在秘书省,传出去难免又有自己代笔的嫌疑。
于是官家干脆将自己给调出秘书省,另加委任。
但是调出秘书省,还有诸多闲职可以委任,但官家就是给了自己一个右司谏的关键职位。
这是什么意思?
一是为了酬功。
苏允写出《孟子集注》,这是为官家的文治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原本官家该好好重赏苏允的,但苏允现在还是白身,也赏赐不了什么东西。
而这会儿又要写《四书章句集注》,官家为了让苏允更有动力,于是提拔自己上来,以安苏允之心。
二是当下的形势,自己作为苏允的叔父,若还是身居闲职,如同之前有人造谣生事,但自己手上没有半点权力,别人自然肆无忌惮。
但现在身为右司谏,手握监督官员的利器,任是谁想要再次对付苏允,那可得好好想一想了!
要知道,虽说谏官与御史有所区别,若是唐代宋初,谏官只负责劝谏皇帝,并不能监督百官。
但现在言谏御史的职能已经慢慢混淆,御史可以劝谏皇帝,而言谏亦可以监督百官。
所以,自己这右司谏,完完全全便是因为苏允而得。
苏辙虽然因为又有施展才华之平台而欣喜,但又再次承恩于苏允,心中总是感觉有些羞愧。
别人家的侄儿都得依赖叔父余荫,而自己这个当叔父的,不仅不能荫及苏允,还常常因为苏允得到好处。
唉,想一想,真是惭愧难当,不过,午夜回思之时,又难免庆幸与欣喜。
嘿嘿,我有好侄儿,你们可没有!
……
门外有轻微脚步声起,随后有放置东西的声音。
苏允放下笔,揉了揉手腕,用毛笔写书真是受罪。
写了一早上,手腕已经酸得不行,干脆起身开门,见老丁正将热茶、以及食盒放置在门口的桌子上。
苏允笑道:“拿进来吧。”
老丁赶紧将食盒以及热茶端进来,见书桌上铺满书本,赶紧道:“老朽先将外面的桌子搬进来权当饭桌,稍后我寻摸一张专门的饭桌给您。”
苏允点点头道:“好,辛苦了。”
老丁呵呵一笑道:“能够服侍苏大家,乃是老朽的荣幸,哪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大家,我来服侍您用膳吧?”
苏允连忙摆手,失笑道:“不用不用,我自个儿来吧。”
老丁笑了笑,将桌子搬进来,仔细擦了个干净,然后将饭菜从食盒中一一拿出来放好,一边说道:“大家,这些都是刚出锅的,因为怕您一时放不下笔,因此给您盖了盖,装食盒里,可以保持一个时辰内都有余温,现在却是不必了,您趁热吃。”
苏允自也是不客气,坐下便吃了起来,老丁侍候在侧,轻声道:“今日苏学士调任右司谏,可喜可贺。”
苏允抬起头来,看向老丁。
老丁神色谦卑,道:“官家说,居正只管安心著述,其余的事情他都会帮你考虑。”
苏允闻言,朝北面拱了拱手,道:“圣上恩重,小子感激不尽,定会加倍努力,以早日成书。”
老丁笑着点点头,随后悄悄退出。
苏允继续吃起了饭,吃着吃着脸上露出笑容。
官家的确是有心了。
不过,王珪、何正臣那边该翻天了吧?
苏辙这个老愤青,让他当上右司谏,嘿嘿。
苏允很快将此事放下了,这会儿他的心思全在四书章句集注上,时间紧任务重,他还是想要尽快完成这著述,倒不是为了赶科举,着实是打脸的心思过于浓烈。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苏允看来太久了,君子报仇,就该当面打脸,只可惜这著述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但能够快一天是一天。
不过第二日吃饭的时候,老丁给他带来一个惊愕的消息。
苏辙上任右司谏的第一天,便将大炮对准了朝堂百官最为惧怕的李定。
李定以翰林学士知谏院,后改制,谏院废除,李定二度为御史中丞。
重回御史中丞职位的李定,气焰更是嚣张,最近更是连着弹劾三朝元老文彦博,远程抨击司马光,令得朝中百官无不瑟瑟发抖。
然而苏辙却是毫不畏惧,第一炮便对准李定。
苏辙弹劾李定三罪,一罪不为生母仇氏服丧,是为不孝;
二罪结党以冒进,与舒亶、何正臣为御史期间,炮制诸多罪名,令得诸多正人君子被贬谪,是为奸邪;
三罪身为御史,却对不法事视而不见,此为失职之罪。
苏允听闻之后笑了笑,心里为苏辙点了一下赞。
虽说这种弹劾自然动不了李定,先是服丧之事,在熙宁年间已经是有定论了,王安石不惜贬谪几个弹劾的御史,都要保住李定,这会儿时过境迁,想要再用此罪弹劾,却是作用不大。
至于结党之类的,若是治罪,岂不是说赵顼当时的决策亦是有问题,所以也不可能用这个来治罪。
还有那什么对不法事视而不见,苏辙并没有提及是什么不法事,含糊而过,因此治罪亦是不可能。
但是这个弹劾表明了苏辙的态度:我不怕你!
能够在李定的嚣张气焰之下,勇于发起冲锋,这便是勇气!
第168章 风雅宋!
苏辙弹劾李定之事,在朝廷上引起偌大的风波。
不过诡异的是,新法派的王珪、何正臣、舒亶,包括李定,都没有人对此做出反击,反而李定自己告假在家,等候赵顼这边的反应。
老丁将这个反常的消息告知苏允,苏允却是不奇怪。
他近来被人造谣,因此入崇书院著述之事,朝中大臣尽皆是知道的,这是官家刻意给苏允营造的一个澄清谣言的机会。
所以苏辙必定是得离开秘书省,至于担任右司谏职位,则是给苏允保驾护航的。
苏辙兄弟两个之前被李定他们给整得那般狼狈,这会儿回来,自然要还以颜色,出一出胸中恶气。
不过苏辙的弹劾书其实已经是十分克制了,并没有当真要大战之意。
因此李定赶紧告假在家,亦是释放出来一些信号:官家此次撑你,我退让三舍,让你立威。
这般一来,李定那边没有实际的损失,苏辙这边算是将威严立了起来,而官家那边也不会对苏辙有意见,算是各得其所了。
苏允这会儿对苏辙做官的能力倒是颇有些钦佩起来,怪不得原来历史上,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立马便可以平步青云。
这等把握尺度的能力,算是用得炉火纯青,而且能隐忍,不会因为王珪、李定、舒亶等人曾险些害了苏轼的性命,便不顾实际情况发起冲锋。
毕竟现在朝廷之上,站着的尽皆是新法派,旧党寥寥无几,力量对比悬殊。
若是此时生死相搏,最终结局便是苏辙再次被贬谪,自己就算是将《四书章句集注》写出来,写得花儿一样,也难免要被封杀。
毕竟对于赵顼来说,新法与改制,才是他的命脉所在!
任何人想要破坏这个局面,他都会将其视作敌人!
果然如同苏允猜测一般,之后苏辙每日一个弹劾奏章,声势极大,言辞狠厉,让新法派人人自危。
新法派被弹劾的人,纷纷告假在家,但实际上朝廷并没有严厉的处罚。
先前被弹劾的李定等人,亦是在之后纷纷又出来主持工作。
但苏辙并非没有收获,他不仅弹劾官员,还提出了一系列切中时弊的建议:
在用人上,君王要亲君子,远小人;
在民族关系上,主张恪守诚信,怀柔西夏,反对边将寻衅生事,避免引起更大的外族侵扰;
在内政上,坚决反对全面废除新法,主张趋利避害,用其所长。
经过这番上书,苏辙看似得罪了新法派,乃至于对官家赵顼亦是有规劝之意,但尺度拿捏得极好。
不仅在旧党之中赢得了一个敢于对抗新党的赞誉,在赵顼这里,亦是赢得了一个进退有据的好印象。
作为旧党在朝廷上唯一的言官,苏辙竟是一时间成了旧党的意见领袖。
苏允写书之余,从老丁那里得知这些,不由得再次赞叹,苏辙在做官上,的确是比苏轼要强很多,甚至比章惇还要厉害一些。
汴京的十月,已经算是进入深秋了,天气已经是变得颇为寒冷。
老丁一大早便烧好了热水,以便让苏允起来可以用热水洗漱,又煮了羊肉汤面,苏允最为喜欢汴京的羊肉汤面,早餐吃了,可以让他支撑一早上的消耗。
老丁对苏允的时间掌握得极为精准,他才刚刚将热水以及羊肉汤端到门外,苏允便已经开门出来了。
苏允打开门,被外面干冷的风一吹,顿时觉得浑身生寒,笑道:“老丁,桌上有两本薄册,一册是《中庸章句》,另一册是《大学章句》,你可以先拿去给官家过眼一番。”
老丁闻言大喜道:“您竟已经是写好了两册,速度这么快么?”
苏允笑着摇摇头道:“不算快了,中庸与大学都只是一篇而已,在四书章句集注里,也不过是两卷的篇幅。
若非我需要反复贯通前后,早就写好了,不过这只是初稿,等到论语集注写出来,再跟孟子集注一起统一一番,才算是最终的成品。”
老丁大喜道:“感情好,感情好,那您先洗漱吃饭,老朽赶紧去报喜。”
苏允笑道:“你出去后,去苏府一趟,让我叔父帮我做几件秋衣送过来。
天气有些冷了,我带的都是夏天的衣裳,虽然屋里生了炉子,但还是有些凉意。”
老丁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自责道:“怪我怪我,竟是没有将这个事情想在了前面,您也别麻烦右司谏了。
您给我一件夏衣,我拿去针工局让他们依照着尺寸做几套就好了,嗯,连这冬天的也给您一并给做了。”
苏允道:“这针工局是?”
老丁笑道:“针工局乃是内侍省下的机构,我们的服饰都是针工局所制作,您放心,他们的技艺绝对比外面的裁缝铺要好得多。”
苏允笑道:“不是信不过他们的技艺,而是此事是不是会犯忌讳?”
老丁笑道:“看苏大家您这话说的,不过几套衣服而已。
官家专门说过的,您这边一切所需,全都由宫中负责安排,务必让你无须操心这些事情的。
上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下一篇: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