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243节
——苏允直接挂印而去!
有人在城门看到苏允驾着牛车南下去了!
高太后闻言大急,赶紧召来苏辙问情况,苏辙听完亦是吃惊,赶紧跑去苏府看了一下,从下人口中果然听说苏允回眉山去了。
苏辙赶紧去跟高太后汇报,高太后闻言人都麻了。
尼玛,你走倒是轻松了,但哀家可要承受心胸狭隘的名声了,那以后再累死累活,也难以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了!
因为以后的人一说话起来自己,可能是说:这高太后什么都好,就是当年逼得苏允挂冠而去一事,着实是令人意难平……
彼其娘之!
第302章 先见之明宋神宗!
此时的苏允与章若正乘船于汴水之上,正慢慢悠悠的朝下游而去。
此次他的确是想回去眉山看看,从元丰元年出川至今,已经悠悠七年过去了,他的确是有些想家了,虽然那个家实际上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但自小长大的地方,终究还是有诸多的回忆,在这个时代,那里依然是他的根。
此次他回川的路线,打算自汴入淮,溯江而上抵江陵,随后入峡延水路入川。
出来的时候,他乃是翻越秦岭走的陆路,这一次既然不太着急,干脆走水路,一路看看两岸的风景,若是看到有喜欢的景色,留下驻足多看看便是,反正以后的几十年也没有什么事情了,就游游山玩玩水,其实也是极好的。
冬日的汴河水流量并不多,而且还有一些冰碴子,因此行船也不能太快,慢慢悠悠走着便是。
苏允自不是亏待自己的人,租了一艘大船,大船里有雅室,烹茶吃火锅之类都十分方便,苏允打算就这么一路吃吃喝喝,等到了江陵转入三峡之前再换船便是。
章若对接下来的旅程十分期待,与苏允叽叽喳喳问着一路上有什么风景,到了川内又可以去哪里玩,说一定要去武侯祠看看云云,就像是个第一次出门的少女一般。
苏允笑着听着妻子说着话,也不禁期待着早日抵川。
说起来,在川内的时候,总是觉得生活过于安逸而无聊,而出来闯荡了这么一番,精神上的疾病是治好了,但也招惹了许多的因果是非,不过这般急流勇退,回归川内,在安逸的四川度过余生也是好事。
至于几十年后的靖康之变、半壁江山沦陷,也是波及不到四川的,等到蒙古灭宋的时候,到时候自己坟头草都已经是几米高了,也是管不了的。
不过,闲暇的时候,再看看汴水两岸的繁华,苏允又觉得心中渐渐有一股意难平。
如此大好河山,要毁在金人马蹄之下……打住!
苏允每次想及至此,都会及时止住了这个想法。
大宋朝的痼疾早就病入膏肓,自己又不是什么大圣人,难道还能够救这个天下不成?
他在西北殚精竭虑,就差把饼喂到李昌祚以及吕惠卿的嘴巴里,但就是这样,他们手下将领都能够把事情给搞砸,他还能怎么说呢?
西夏毕竟建国百余年,早就失去了锐气,水平其实也不高,但后面的金国刚刚崛起的时候,那时候的金国的锐气十足,战斗力比起当下的西夏不知强了多少。
到时候他还要带着这样的猪队友去跟金兵去拼吗?
算了算了。
苏允不知道是在安慰自己,还是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反正没有再回头。
然而,船只在经过雍丘的时候被拦住了。
苏允往外面一看,却见得几艘官船堵住了去路。
中间那艘官船之上,乃是一个老宦官,正目光如电一般看了过来,看到苏允,老宦官顿时一笑,朝苏允拱了拱手道:“小苏学士,咱家紧赶慢赶,终于是赶在您之前了。”
苏允有些诧异道:“阁下是?”
老宦官笑道:“咱家乃是太后伺候多年的内侍,名窦年安,老奴见过小苏学士。”
苏允点头道:“窦大伴此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窦年安嘿嘿一笑道:“自然是来请小苏学士归朝,小苏学士身为大宋翰林学士,却想着偷清闲游山玩水,太后听了,可是有些责怪之意,派了老奴过来,请小苏学士赶紧归朝,莫要误了国家大事。”
苏允闻言先是愣了愣,想着自己主动挂冠而去,高太后、司马光等人不应该是弹冠相庆么,怎么还来这么一趟?
但随即苏允立马洞悉了里面的道道,心下顿时冷笑起来:原来还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名声,生怕落下一个排挤功臣的名声罢了,自己就算是回去了,估计也是让自己坐冷凳子罢了。
嗤!
苏允冷淡道:“窦大伴,还请给太后回话,苏某此番已经是心灰意冷,打算归隐了,以后便与这朝堂,与这天下都没有瓜葛了,就这样吧,窦大伴,把路让开吧。”
窦年安闻言脸上露出苦色,道:“小苏学士,您就算是要辞官,好歹也当面跟太后说明白了,您这般不明不白的就自己跑了,这算是什么事儿啊!
还有啊,其实做官做到您这个份上,哪里需要这般辞官的,您若是不想管事,想要回归家乡,朝廷自然会给您一个清要的官位回乡,不比这样回去要好得多?”
苏允摇摇头道:“什么官不官,于我来说已经是没有什么意思了。
当年我出川,原本是为了报答我苏叔父一家的恩情,后来因官家恩重,于是入仕途,这几年来也算是报答了先帝大恩。
现在先帝已经大行,我自然也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自然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窦大伴,我话就说到这里了,还请您让开吧。”
窦年安叹了一口气,道:“苏大家,您不能就这么走了,您要是这么走了,老奴可跟满朝诸公交代啊,来人啊,将小苏学士请过去。”
苏允神色顿时冷了下来,竟然是要硬来么!
那就看看大家的手段如何了!
旁边几艘官船顿时涌出来百余禁军,拿着勾船的长杆便要将苏允的船给控制住,便在此时,岸上忽而有十余骑兵快速前来,前面有人大呼道:“不可有辱斯文!不可有辱斯文!”
十余骑近了,苏允看到为首之人,顿时露出了笑容。
还是老熟人。
甄时选。
苏允自从在上次西北见过甄时选,回来之后便没有再见过他。
甄时选也从没有过来找他,苏允还以为因为神宗驾崩了,原本的内侍老人已经失势,因此没有来找过他,现在看这样子,似乎还能做些事情?
窦年安看到甄时选,眼神微微一眯,似乎是有些忌惮,随即冷哼了一声道:“你来做什么?”
甄时选与窦年安拱手行礼,恭敬道:“窦大伴,小人与小苏学士乃是旧识,知道今日终究是有些为难,因此想来劝一劝小苏学士,还请窦大伴莫要动用别的手段。”
窦年安呵呵一笑道:“既然如此,那你上船去吧,若是劝不了,那就别怪咱家无礼了。”
甄时选大喜道:“谢谢窦大伴,谢谢窦大伴!”
甄时选赶紧登船,随后进了船舱,苏允先是笑了笑,与甄时选拱拱手,随即道:“甄中贵,咱们也是老熟人了,你知道我的脾气的,不用劝我。”
甄时选叹了一口气道:“我不是来劝你的,我是来送信的。”
苏允倒是有些惊讶,道:“谁给我写信?”
甄时选看着苏允,道:“大行皇帝临终时候给您留的。”
“什么!”苏允猜测是小皇帝赵煦,猜测是神宗以前的大伴孙思恭,没想到竟然是神宗给自己留的信。
随即苏允又反应了过来,道:“为什么之前不给我?”
甄时选苦笑道:“当时官家可是吩咐了,若是您安心在朝廷为官,那这信便不给你,若是您要撂挑子,那么就得给您。”
苏允闻言顿时无语,心道赵顼你看人是真准啊,竟然料到我要撂挑子。
第303章 压他十年,可为大宋名相!(4k)
“居正,当你看到信的时候,朕约莫已经殡天了,你也无须难过,人总难免有这么一遭,好了,废话不多说,朕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也无精力多说别的。
朕其实不怕死,只是死之前有两个事情一直放不下,其中有私有公,唉,天家的人也无所谓公私,私是公公是私,本也难以分得清楚。
一是新法之事,朕心里很明白,朕的母后对新法是极为痛恨的,一旦朕死,母后必定要废除朕之新法,以母改子,这是有天生道义的,因此谁也阻拦不了。
王、张、李等人不过趋炎附势之人,他们并无用心新法之坚持,唯有蔡章才是真心变法,然则他们也一定会被贬去地方,朕亦是难以指望他们了。
唯有你,居正,你之前并不牵涉新法,且你与旧党亦有香火情,因此母后以及旧党未必就一定要将你贬谪地方。
其次,乃是朕的太子赵煦,他十分聪慧,但他年幼,政务上必不能把持,定是母后以及众宰执操持,这个朕其实也不担心。
朕唯一担心的是,母后与文官为了教育出一个与朕不同的‘圣明皇帝’来,要他仁德、要他听进建言,要他听从大臣劝阻……唉,也不是不好,然则大宋已经是到了垂垂欲坠之时,这等‘圣明天子’是保不住这个江山社稷的……
朕所求你不多,只是希望你能够留在朝中,若有机会成为煦儿帝师,请用心教导他,呵护他,莫要使其灵气涣散,成为一‘圣明天子’,此信阅后即焚。”
信到此应该结束的,但后面又歪歪斜斜写了一句:“居正,朕真是不甘心啊!”
苏允:“……”
苏允看向甄时选,道:“这真是官家弥留之际所写?”
甄时选看了一下苏允的神情,有些尴尬道:“差不多差不多,反正肯定是官家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因此才交代后事的嘛。”
苏允摇了摇头,弥留之际当然不可能写这么多字,而且自然也不可能思维这么清晰,很明显,这是赵顼很早之前就准备的,唯有后面那句不甘心,才可能是弥留之际写的。
苏允叹了口气,取过火折子,将信点燃放进火盆之中,然后道:“你们看过信吗?”
甄时选赶紧摇头道:“那决计不能!这信就连孙大伴都不知道,只留在我这里,因为官家知道我跟你亲近,而且也知道孙大伴定然也会被排除出禁内,唯有我这样的,才能置身事外。”
苏允看了一下甄时选,道:“官家殡天了,冰井务还能够让你来掌管么?”
甄时选嘿嘿一笑道:“某与太后那边也有一些香火情,这个苏大家您就放心吧。”
苏允闻言倒是振作了些许精神,有甄时选在冰井务,倒是可以做些事情,至少不会轻易让人给害了。
苏允转头看了一下外面虎视眈眈的禁军,微微摇头,道:“既然走不了,那就没有办法了,回吧。”
甄时选拉住了苏允,神情恳切,道:“苏大家,官家对你对我,都是恩重如山,我肯定是要为当今官家效死的,您我无法要求您,只求您多多照拂一下当今小天子,他很难。”
苏允斜睨了一下甄时选,道:“还说你没有看过信件?”
甄时选顿时面露尴尬之色,低声道:“我是做这等阴私之事的,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心下有底,若是不看一下,怎么知道官家是什么意思,又如何帮官家达成目的?
所以,有些规矩也是顾不上了,但我对官家的忠心日月可鉴啊!”
苏允笑了笑,然后道:“太后与司马光不会让我靠近当今官家的,他们甚至不会让我接触政务的,我这个翰林学士可能以后就只能在翰林院中看看书喝喝茶,怎么能够说得上照拂官家?”
甄时选叹了一口气,道:“这个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但反正只要您还在朝中,我心中便多得一份安心……”
他左右看了看,随即压低声音道:“小官家让我给苏大家带一句话。”
苏允抬眼看了一下甄时选,点点头道:“说吧。”
甄时选赶紧低声道:“小官家说:大行皇帝临终前与他交代过,满朝文武,真正能够倚靠的只有苏学士一人。”
苏允闻听此言,顿时心下如被一记重锤狠狠砸中,连呼吸都忍不住有些停了停。
赵煦才十岁,仅仅是他自己,肯定说不出这样的话来,而且可能也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唯有赵顼临终前当真交代了,才有这话。
苏允叹了一口气道:“官家也太瞧得起我啦,我何德何能,能够配得上官家说这话。”
甄时选要说话,却被苏允摆手制止,只听得苏允有些不耐烦道:“好了!好了!我都知道了!我就知道,这恩情是还不了的了,回回,这就回!”
上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下一篇: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