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45节
再后来又喷司马光、宋哲宗,说朝政朝令夕改。
他八次上书要求责降右仆射韩缜,三次乞诛窜吕惠卿,并议论章惇,再论安焘,五论蔡京。
苏辙一生所上奏章150多篇,任谏官10个月,上奏章多达74篇,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重大政治问题。
所以,大家只知道苏辙的名望没有苏轼高,苏轼锋芒毕露,其实苏辙更是咄咄逼人,批评时政的言词比苏轼更犀利。
就是皇帝、重臣也敢批评,一点不留情面,他才是有宋以来的第一愤青啊!
这个必须学啊!
第82章 苏氏大杀器
喷人是一门难学难精的学问,这是后世人公认的。
有很多人与人吵架时候只能憋得面红耳刺,有的还要被当场气哭,可等到晚上躺床上复盘的时候,那喷人的话才文思泉涌,但已经是时过境迁矣。
躺床上时候想到喷人的话越多,就越加生气:我特么真是个傻憨憨,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想及至此,苏允顿时热情了起来,赶紧翻出来笔墨纸砚,快速的研磨墨水,然后铺开纸张,毛笔蘸墨持在手上,端坐抬头,一脸期待看着苏辙。
苏辙:“……”
不是,你这么积极作甚,你之前不是不读书不科举么?
苏辙虽然心中诧异,但苏允愿意学,或者说愿意有这么一个姿态,那也算是好事一件吧?
苏辙道:“阿允,你之前读过孟子么?”
苏允笑道:“读过读过,孟子骂人厉害极了。”
苏辙诧异道:“什么叫骂人厉害极了?”
苏允将孟子骂杨朱、墨家、梁惠王的那些话给复述了一遍,然后感慨道:“骂得酣畅淋漓啊,若我这样被骂,恐怕得呕血三升吧。”
苏辙神色古怪,道:“你读孟子就读出这些东西?”
苏允十分认真点头道:“可惜还是不知道怎么骂人,还请叔父教我。”
苏辙更是古怪:“你要我教你……骂人?”
苏允灿烂一笑,点头道:“我听说叔父您当年参加制科考试的时候,将仁祖骂得面如土色,想必便是得了孟子真传吧?”
苏辙脸色一黑,道:“我何曾骂过仁祖,那不过是……是……唉,算了,你须得记住,我教你孟子,是要教你孟子的仁义。
这几天时间,我将孟子一书的核心教会与你,以后你可以根据这个核心,继续研读精深,将孟子一书化作你的本经核心、
以后再以读孟子的方式,遍读百经,那你的经义一门上便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不是教骂人啊……”苏允有些失望。
苏辙哭笑不得,道:“你怎么老想着骂人呢,一个读书人,为什么要干这等有辱斯文的事情呢?”
苏允笑道:“朝中有小人,蒙蔽官家,荼毒百姓,该不该骂?”
苏辙闻言点头道:“自是要上书弹劾他们。”
苏允又道:“乡野有土豪劣绅,鱼肉百姓,多行不义,该不该骂?”
苏辙点头道:“若是干了伤天害理,有违法纪之事,自然要先绳之以法,然后属文记之,以警后人。”
苏允又道:“有外国不尊大宋国体,嚣张跋扈,屡侵边境,我当如何?”
苏辙道:“若遇侵略,先要抵抗,亦要檄文讨之,以正视听。”
苏允笑道:“那叔父还教不教我骂人?”
苏辙无奈道:“那不叫骂人,叫辩论。”
苏允点头道:“好的,那叔父教不教我辩论?”
苏辙叹了一口气道:“教的教的,你要骂人……辩论,便需要有论点论据,而论点论据尽皆出自经义,所以,你须得通达经义。
通达经义之前,你便以这孟子为核心,读懂它,读透它,再与其余百经相互对照对比,这般一来,你无论跟谁辩论……对骂,都不怕骂不过别人了。”
苏辙也是放弃了,只要苏允愿意学习经义,那么初心是什么,其实也不那么重要,是不是?
而且辩论……嗯,骂人,这是苏家人必须掌握的技能,父亲苏洵,兄长苏轼,还有自己,哪个不是拥有雄辩之才的,学!不仅要学,还得学精学透!
苏辙看了一下苏允,忽而有一种使命感:眉山苏氏,骂人最能。
既然苏允以骂人为初心,那便让他在骂人这条路上成为千古无人后无来者的大宗师吧!
苏辙沉吟了一下道:“我可以教你,但你走出这门,却是不得提叔父我的名字,以后你要是闯出什么祸事来……唉,我终究是逃脱不了的,教你读经,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苏允笑道:“叔父既然害怕,那就不学了。”
苏辙断然道:“必须学!”
好不容易让苏允同意学习经义,怎么可以放弃这等好机会。
不仅要学,而且要让苏允产生极大地兴趣,在自己离开之后,他还能继续学经义才行!
苏辙心下暗自发狠。
苏辙趁热打铁,将自己毕生本事都使了出来,不仅将自己对孟子的理解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苏允,还以苏允的兴趣进行针对的讲解,将孟子是怎么骂人……哦,不,如何辩论的精髓尽数提炼出来,一一传给了苏允。
为了引起苏允对其他经义的兴趣,苏辙还将其他圣人骂人的东西给摘出来,一一给苏允讲解。
于是苏允原本心目中温文尔雅的圣人们纷纷变得亲近起来,原来,圣人们亦是这般活生生!
比如说孔子,孔老夫子一生留下了无数的至理名言,为后人敬仰。
但是他老人家骂起人来,那也可以让对方颜面扫地,体无完肤。
被他骂过的人范围可是相当的广泛,从女人到学生,从学生到诸侯,但凡不入他的法眼,即使躺着都中他的枪。
他的一位叫樊迟的学生,向他请教怎样种菜种地,看不起农民这个岗位的孔老夫子,立刻大骂樊迟是小人。
他的一名叫宰予的学生白天睡了个午觉,于是盛怒之下,他骂宰予是朽木和垃圾。
他的另一名学生子路,由于性格勇猛,做事儿比较鲁莽,他更是大骂三六九,小骂天天有。甚至最后还骂子路,将来不得好死。
甚至连当时他相比较尊敬的达官贵人,国君诸侯,倘若言行不入他老人家的法眼,也不能幸免于难。
据孟子记载……嘿,孟圣人自己爱骂人,所以他对孔子骂人的事迹也是清楚得很。
孟子中记载着孔子时候的社会流行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就是人们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人做成木偶或者俑人,做什么用呢?为了在自己死后为自己陪葬。
孔子知道了这个风气之后,那叫一个愤怒,于是破口大骂:第一个想出用人偶陪葬的人,他啊,就应该断子绝孙!
苏允不由得咋舌:这孔圣人,骂人是真毒啊。
第83章 有点东西
除此之外,苏辙还将庄子骂朋友惠施的事情给苏允给讲了讲。
这事儿呢是庄子的朋友惠施在大梁做国相。
有一次庄子想要去看望他。
结果呢,有人以讹传讹告诉惠施说,其实庄子过来看你是假,想取代你的宰相才是真的。
惠施一听,那还得了,于是,马上派人搜捕庄子,后来,庄子实在看不过了,就主动出来见惠施。
并且对他说,南方有一种叫凤凰的鸟,听说这种鸟呢,非常特别,不是梧桐树,它不落下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绝对不吃,如果不是干净的泉水,那么它宁肯渴着,也不喝上一口。
有一天呢,一个嘴里叼着死老鼠的猫头鹰,从它面前飞过。
这只猫头鹰唯恐凤凰抢它的食物,于是,它的嘴里一直发出“喝喝”的怒斥声。
苏允听完之后大笑不止,没想到庄子这般这样一个清心寡欲仙气飘飘的人,骂起人来竟也是这般不客气。
有意思,真有意思。
苏辙见苏允兴致满满,心里也是开心,不怕你没有志向,就怕你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那就有懈可击!
于是,苏辙更加卖力的将课程变得有趣,不断地引经据典,将诸多圣人有趣的事情拿出来说,将自己毕生所学糅合其中,竟是将一本原本枯燥的孟子讲得趣味横生。
几天时间一晃而过,苏辙意味犹尽的停止授课。
苏允十分感慨,若是前世能遇到这样的语文老师,何愁文言文学不好?
经过这几天的授课,苏允也是当真见识到这个时代的文人的积累到底有多恐怖,而他们所学习的这些经义又是何等的奥妙。
后人学文言文,就学里面的翻译、大意,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语言,就算是过关了,但这个时代的经义学习,了解大意只是基础,贯通里面的微言大义才是关键。
比如说这孟子,后世读懂大意就算是学了,这会儿的学懂须得将孟子核心的仁义二字彻底读懂,还得贯彻孟子的执政理念,这还不够,苏辙还将如何运用这些理念的实例给讲明白才算是完成。
也就是说,你光学个大意,连基础都不算,你还得明白孟子的执政理念,这才才算是打牢了基础。
而你要学懂学透,却是需得知道怎么将这些理念运用于实际。
苏辙为官多年,多年来一直贯彻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苏辙将这些年他为官的经验与孟子的思想相互对照,跟苏允讲清楚他为什么要反对青苗法,又为什么要劝谏宋仁宗,在地方上为官时候又是怎么【省刑罚,薄税敛】的。
苏辙以他多年为官的经历,以及这个过程之中反过来去思考孟子的执政理念,而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是极为宝贵的。
而这些经验通常都会被当做传家之宝,除非是自家子侄或者是亲传弟子,否则都不会被传授的。
这些东西也就是只有那些官宦世家才有的东西,而苏辙却是毫不藏私传给了苏允。
几天的时间,苏允不仅学会了孟子一书,还知道了大量的为官经验,不知道是不是苏辙为了让苏允不排斥入仕,因此刻意美化官场的一些事情,苏辙将为官为民的事情讲得特别引人入胜。
苏允当然明白苏辙的意思,他自然也不反对,他不愿意为官不是因为叛逆,而是他觉得自己尚且救不了自己,哪里谈得上救他人。
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嘛。
原本苏允觉得入仕可能会极大消耗他的精神力量,但在苏辙教了孟子之后,苏允忽而觉得,或许进入官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或许公门之中好修行?
或许以后若有机会,大约可以试试?
苏允学得开心,其实苏辙教得也开心。
教学相长嘛。
苏辙没有用这种角度来教人,因此教学的时候不得不穷搜枯肠,将自己毕生所学、经历、思考都拿出来,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总结讲述,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的人固然收获颇丰,但教的人领悟更多!
而教学之中,交流是必要的,一问一答之中,两人的思想自然会有所碰撞。
苏允是什么人啊,他是个后世人,后世人的一个普通想法,拿到宋朝来,可能便是颠覆三观的暴论!
上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下一篇: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