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第267节
厉若海虽然很早就踏入了江湖,且闯出偌大名头,却并无明师指点,就连“嫁衣神功”秘籍亦是偶然所得,一身所学充满了浓烈的个人风格。
在目前这个勇猛精进的阶段,这并非是一件坏事。
但若是想要在武学之道上走得更远、更稳,她日后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沉下心来,静静梳理一身所学。
徐行当年在大明世界,北上闯荡之后,也在掀潮馆沉寂了数年,才最终成就宗师拳势。
所以,徐行暂时没有传授她任何新的武学,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导她一些关于形神结构、天地元气、体魄、真气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让她能尽量知其所以然。
只有拥有这些认知,她才能脱离依赖本能和灵感作战的阶段,重新以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武道,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其实,厉若海自创“燎原枪法”,本也是在这个方向进行尝试。
如今得了徐行的帮助,她更是扫清了诸多迷障,突飞猛进,彻底将“空境场域”凝练成形,踏入宗师境界。
在厉若海凝练“空境场域”的过程中,徐行也在观察她的种种变化,并且和她探讨“空境”构筑的诀窍。
厉若海年纪虽小,却已从无到有的创出了一门属于自己的枪法,且跻身宗师之道,对武学自有一番见解。
虽然对比基础稳固的大宗门弟子,这样的见解显得有些零碎,不成系统,却是天马行空、别出机杼,令徐行也受益匪浅。
徐行虽是想收厉若海为徒,到现在,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小看了这位年纪轻轻的小姑娘。
比起师徒,其实现在的他们,更像是精诚合作、互相帮助的道友,或许,这才是同舟共济真正的含义。
就在如火如荼的修行中,徐行逐渐感到周遭地势渐高,气候也逐渐温湿。
听厉若海一说,他才知道,原来是到了蜀中地界。
第126章 寒藏雷云,借异相炼身 (9400)
翻过这座山,就进入了此界的蜀中地带。
徐行想了会儿,忽然看向身旁的少女,长叹一声,有些惆怅。
“厉姑娘,我改主意了。”
厉若海此时正在思考,徐行传给她的炼神法门,突然听到这番话,不明所以,转过头来,从鼻腔里挤出来一个嗯字,目光疑惑。
徐行按照以前的习惯,本想拍下厉若海的肩头,却忽然发现自己如今身高不够,就只能踮起脚尖,拍了拍少女的后背。
他扬起脸,直视厉若海的疑惑目光,诚恳道:
“这一路走来,我从你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再让你叫我师父,也没那个脸皮。
算了算了,咱们还是平辈相称,当道友吧。”
其实这些天来,厉若海虽然嘴上不说,心中已经被徐行那浩如烟海的武学储备所折服,更认同了这位“小师父”的身份。
如今骤然听到徐行这么说,少女愣了下神,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
她沉思一会儿,又“哦”了一下,转过脸去,罕见地流露出些纠结神色,不知道在想什么。
下定这个决心后,徐行自己也很快平复了心境,毕竟,他本身就不是很注重师徒名分的人。
一个能够相互讨论武学,共同验证的道友,对徐行来说,反倒是比徒弟更为新奇。
毕竟,历经两个世界,徐行调教出来的亲传弟子,都已有两个。
而能够和他各抒己见、交流论道,且相处甚久的道友,有且只有陆竹一人而已。
其余人如戚继光、乔峰、诸葛正我、天绝、关七等人,要么是志不在此,要么就是相处时日太短,来不及详谈。
徐行现在想起来,也感到有些遗憾。
等到两人彻底翻过这山峰,沿着陡峭山壁,缓缓向下滑行之时,厉若海才忽然踩着一块突出石壁的横梁,止住身子。
她回过头来,看向徐行,点点头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相当正式地答复道:
“好,既然这样,那我也不叫你小弟了。”
徐行这才回想起来,自己先前和厉若海定下约定,原来,这姑娘刚刚一直在想这个事儿。
他有些忍俊不禁,不以为意地道:
“其实,关于称呼,我是无所谓的。”
“不,我有所谓。”
少女视线与徐行齐平,神情颇为认真。
“其实,我刚见到你的时候,就是觉得你和我过世的小弟很像,才会带你一起走。”
虽然在说自己的伤心事,可厉若海的面容却没有丝毫波动,反倒是一片坦然。
她扬起脸,轻轻摇了摇头,给自己的行为下了判断:
“其实,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
其实,厉若海心知肚明,比起自己取得的领悟和收获,徐行从她身上获得的感悟,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但即便如此,徐行也不愿用师徒名分,正是因为他认可了厉若海这些年来探索武道的成果,以及少女自身的资质禀赋。
所以,徐行才将这位小姑娘视作可以平等对话的同行者,而非是一个需要他徐某人来指引前路、指点迷津的后辈。
厉若海向来是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绝不愿对旁人有半分亏欠的性子。
因此,她在明白徐行的想法和态度后,自然也对这位道友拿出了同等的尊重。
尊重的第一步,就是把他彻底和自己的过往分割开来,独立看待。
徐行看着厉若海这种什么都要分个清楚明白的固执模样,只觉得现在的她,比自己还像个认死理的孩子。
于是,徐馆主根据自己以前丰富的带孩子经验,没有冒然开口,只是笑着点了点头,不置可否,一脸欣慰。
看他这副见怪不怪,好似什么都能包容的姿态,厉若海却莫名地感到不爽。
——这是对待道友的态度吗?
其实,自从小弟惨死之后,厉若海便全神贯注于修行和战斗,连说得上话的朋友都没有一个,更不要说大道同行、并肩作战的道友了。
但她就是觉得不对。
少女理了下发丝,又道:
“不过,你先前说的也对,我若是随意称呼你,咱们行走在外,只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说到这里,厉若海故沉思,半晌后,才眯起眼,一拍手,决定道:
“从今以后,我还是叫你……小徐吧。”
徐行平日里,就很喜欢用这种方式来称呼别人,诸如“小陆”、“小段”等。
如今骤然听到有人这么叫自己,他反倒是有些恍惚。
毕竟对徐行来说,这已不是恍若隔世,而是真真切切地隔了不知道多少世界。
见徐行终于动容,少女总算心满意足,虽是强自维持严肃,笑意却从眼底流露出来,嘴角翘起又拉平。
徐行回过神来,只是看着她的背影,也能察觉到一种明媚的活泼气息,笑了笑。
随她去吧。
蜀中地带,山高林密,至少有七成以上面积,覆盖着连绵不绝的群山,大河并行境内,江流湍急,沿岸山势奇峻。
其实,无论是在大明世界还是在北宋世界,徐行都曾亲自走过蜀中,遍览风光,对其风土人情也颇有了解。
只不过在如今这个世界,蜀中“山势奇峻”的程度,比他所知的还要更为夸张,与其说是“奇峻”,倒不如说是“险恶”。
由于四周皆是高绝山峰,纵然有栈道勾连,蜀地境内仍是充满人迹罕至的荒野,在这些无人地带,罡煞之气也就格外活跃。
徐行和厉若海自进入蜀地以来,就曾见过不止一起,因元气暴动而产生的奇景。
或是忽涌地火、或是天降金风,或是骤起飞霜,好似天地时序已彻底混乱。
亲眼见过之后,徐行才深刻明白,厉若海口中那轻飘飘的“天变”二字,究竟是一种何等可怕的恐怖灾难。
等他们来到一处无名山峰的山腰处,徐行见识到了自降临此世以来,最为奇特、声势也最为壮阔的天地异相。
玉宇澄澈的万里晴空中,滚滚白云忽地聚集起来,却只笼罩方圆三里,云头白而晶莹,日光一照,折射出种种虹霓,七彩缤纷。
这白云虽然看似瑰艳绮丽,所过之处,山头树木却纷纷结起薄霜,好似一下子从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三月,进入到大寒时节。
云中更溅跃出莹白如玉的电光,仿佛一条条手指粗细的细长龙蛇,在云气聚成的汹涌浪潮中翻腾。
雷声滚滚,先是在山林间炸开,又撞击到地面上,从两人的脚下窜到体内,再荡至全身。
若是寻常人在此,不需要雷劈,只是这声音,就足以令他气血翻腾、毛孔开裂,五脏六腑糜烂,死得不能再死。
厉若海说,这个叫做“寒藏冷云”。
经过这么多年的武道发展,此界的武者们,也差不多摸清楚了天地罡煞之气的流转规律,并将之总结为“二十四节气”。
若是在正确的时节中,修炼对应的真气,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只不过,天变后的几十年间,罡煞之气流转生异,不再遵循时节,甚至是反过来,主导一个地域的气候变化。
因此,“炼境”武者熔炼天地罡煞之气的难度,比之以往要艰难了数倍不止。
“寒藏冷云”便是其中的一种异象,云中蕴含的寒意并非是寻常冷气,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所谓寒之逆极也。
大寒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节,只要度过了这一关,便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立春时分,是以大寒时节要注重于蛰伏潜藏。
但在天地元气混乱的当下,大寒之气竟然与三月的春发之气相融合,不仅没了暮气,反倒是从内到外地焕发出全新生机,
阴阳一相激,便形成了这寒彻至极的雷云。
即便是放眼诸多因天变而生的异相,这“寒藏冷云”也算是危险性最强的那一批。
据厉若海所说,曾经有“炼境”武人异想天开,试图将这种杂气容纳于真气中。
只是他甫一实践,整个人就从内到外地化成了一尊冰雕,凿开后,浑身筋骨早就被劈成了粉。
徐行能够感受得到,单论总量,这团雷云中蕴含的浓烈天地元气,还要胜过寻常的空境宗师多矣,不由得感慨此界造化之奇。
不过,说到这里,厉若海也有些意动。
这些因天变而生的异象虽是极其危险,但对她来说,却是极其一种极其珍贵的磨炼。
厉若海是个想做就做的利落性子,和徐行打了声招呼后,便化作一条冲天而起的炽热火光,主动冲进了雷云风暴的最中央。
看着这场人与天地自然的对抗,徐行摩挲着下巴,只觉得心头颇为感慨。
就像大明世界的宗师,修行拳势之时,都会选择用天象来养育自身精神那样,此界的空境宗师们,也会选择用天罡地煞之气,来打磨自己的“空境场域”。
尤其是在天变之后,元气暴乱的现在,这种“打磨”的效果更是格外出色。
上一篇:大明:一分钟一两银,殖民全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