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103节
作为整个计划的实际策划人,张让一脸奸笑的在无稽之谈会议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这是好事儿。
“袁术小儿确实有才华,但是他如此不留情面、穷追猛打,叫韩宗无言面见世人,得罪韩宗的同时,必然也会得罪其他人,太学里的那些博士,还有那些与韩氏交好的士人家族。
对袁树不满的人越多,咱们的计划就越成功,袁树越是凶狠、嚣张,得罪的士人家族就越多,袁氏就越是不能与士人继续苟且,会被排挤,会多出许许多多的仇家,这难道不好吗?”
张让的说法得到了一大批宦官的认同,他们也都觉得袁树凶悍善战,名气越来越大,但是招来的仇恨也越来越多。
今文经学派掌控官学,势力庞大,根深蒂固,袁氏本就是其中一员,哪里能独善其身呢?
到时候袁氏被整个士族群体排挤,不就只能投入他们宦官的怀抱之中,从此与他们正式合作吗?
这是好事儿啊!
许多宦官都感到高兴,觉得袁树看似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却又奇妙的根据他们的计划往前走,简直是妙到家了。
但是淳于登却心怀忧虑。
“我听说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加入袁术小儿的一心会了,他虽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投向他,这未必就是好事吧?”
张让不屑地看了淳于登一眼,然后摇了摇头。
“投向袁树的人,都是贪慕他的权势地位的人,都是小人,而他得罪的人,都是有名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是能在朝廷里说话的人,对袁氏的威胁可是一点都不小。
而袁术小儿看似获得大量拥趸,实则投靠他的都是些墙头草,风一吹,两边倒,摇摆不定,又有多少人真心实意帮助他?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他出力对抗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所以咱们完全不必对袁树做点什么,相反,我建议,我们应该安排更多的人帮助袁术小儿吹嘘此番胜利,帮他吹嘘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让他与韩宗彻底成为死敌!”
张让的话很有道理,淳于登也无话可说,第三次无稽之谈总算没有发展到无稽之战的地步。
但是淳于登心中还是有一点小小的担忧,只是没有明说出来而已。
他总觉得袁氏家族和袁树不会不晓得这种情况背后的隐忧,总觉得张让对袁氏家族的底蕴还是了解的太少了。
人家可是天下仲姓。
难道只靠着几个姓袁的人就能成就天下仲姓的声势?
真的有人可以轻易动摇袁氏家族的根基吗?
韩宗可以?
还是其他的那些人可以?
淳于登把这些话藏在了心底里,没说出来,因为这不是他最感到忧虑的事情,他最忧虑的,是他作为出面欺骗袁逢和袁隗的人,不晓得等袁赦回来之后怎么与他解释这个事情。
两人交好,结果淳于登却背刺了袁氏家族,袁赦要是知道了,会做些什么?
淳于登不知道。
宦官这边对于袁树打败韩宗的事情目前是持一个喜闻乐见的态度,不仅没有对袁树做什么,反而还派人主动帮袁树传扬打败韩宗的消息。
他们觉得这样做可以加深韩宗和袁树之间的仇恨。
这自然是不假的,韩宗的学术生涯和政治生涯可以说因为这场失败已经走到了尽头,形势再继续恶化下去,他的活物生涯估计都要提前走到尽头了。
雒阳街头巷尾传播的对于韩宗的嘲讽和对袁树的吹嘘,正在不断的刺激着韩宗加速消耗自己的生命。
当然,韩宗的失败也刺激到了其他人。
第110章 哪怕只是一次,也要赢过他!
杨赐、张济、刘宽、勋奇等人也充分意识到了袁树此次战胜与韩宗此次战败的影响。
往小了说,这是韩宗个人的失败与他这个人的社会性毁灭,是他这个门派的灭亡。
但是往大了说,这就是局势的转变点。
此前,袁术再怎么吹嘘自己的学术,再怎么打败他们派去的弟子,影响也不至于扩散的那么大。
可是韩宗的贸然下场打碎了今文学派官学势力高层在普通学子心中的无敌滤镜。
这场失败将他们从天下拉回到了地下,让他们的虚弱和无能暴露在了大众视野之中,大大增加了他们对袁树进行舆论围攻和学术施压的难度。
这对于整个官学势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这群人当中的一部分开始后悔,开始觉得之前太冲动了,不应该那么着急地冲着袁树开喷,乃至于炮轰袁氏,现在袁树雄起,反过来攻城略地,把他们打得节节败退。
韩宗已经废了,他的学派也要废了,袁树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太学里的博士除了与袁氏关系甚密、没有参与此次围攻的三人之外,其余十人人人自危,不晓得接下来袁树会拿他们当中的某一人开刀。
就算是杨赐、刘宽和张济这三位官学势力代表人,那也是表面不慌、心虚不已。
背刺袁氏没有讨到什么好处,现在反而被溅了一脸血,还不知道袁树下一步会怎么做,他们恐惧不安之下,进行了一些策略上的调整。
总而言之,必须要打败袁树,哪怕只是打败一次,也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他们还是有实力有底蕴的。
他们必须要当众打败袁树,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否则整个官学体系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他们的地位、利益都会受到严重损害。
除此之外,刘宽提出了与袁氏议和的建议。
“袁树势不可挡,宦官坐山观虎斗,依照司徒公所说的,这本就是宦官挑唆的阴谋,袁氏再怎么说也是士族高门,再怎么说也私底下为党人提供了庇护,他们依旧心向士人。
张公、夏公和刘公至今还躲藏在袁树那里,我们这些人却因为宦官的挑唆而与之为敌,岂不是忘恩负义?消息要是传出去,吾辈以后还如何在士林行走?哪里还有颜面为人师表?”
刘宽的建议和司徒许栩的建议不谋而合,倒袁派也在袁树的招招暴击之下出现了内部分裂的趋势。
不少人已经不是很想和袁树继续对决了,他们看着韩宗的下场,真的怕了。
但是对某些人来说,就此认输的代价也是他们不愿意承受的。
比如杨赐,比如张济,他们可都是和袁氏表面上关系不错的,结果现在成为倒袁派急先锋、代表者,基本上和袁氏公开不和了,已经把袁氏狠狠得罪了。
虽然这种不和主要体现在嘴炮层面,但现在认输,代价未免太大。
所以他们不能那么简单的就认输,他们还要挣扎,还要看看后面会发生什么,并且积极作为,为自己争取到最大限度的利益。
为此,他们必须要拉着这群出现动摇情绪的人与他们一起走下去,不能让这群人轻易下了贼船,必要的情况下,还要让这群人为他们垫背。
我好不了,你还想好?
杨赐紧急开动自己的脑筋,提出了一个说法。
“虽然吾等确实有错,但是袁氏和袁术小儿就没有错吗?袁氏与宦官走得那么近,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他们自己行事不端,才给了宦官可乘之机,这分明是袁氏的错误,怎么能把错误完全归咎到吾辈身上呢?”
众人一听,顿时大为惊诧。
杨先生,你可真是甩的一手好锅!
不过惊诧之余,他们也觉得杨赐的说法有点意思。
确实是袁氏自己名声不好,和宦官眉来眼去的,所以大家才有这样的应激行为,这不是大家的错误,这完全是袁氏的错误!
吾辈无错!
不少人就此在心底里完成了背锅侠的转化历程,袁氏再次背上了这口又黑又沉的大锅。
杨赐眼看局势有所转变,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欲要结束此次争端,当然是可以的,正确的,但是不能就这样以败退的结果而结束,否则难保袁氏不会挟私报复,吾辈必须要压制住袁术小儿,不能让他继续嚣张下去,才有和袁氏议和的底气。”
杨赐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与会者的响应。
只有刘宽等寥寥数人觉得不妥。
“若袁术没有才能,这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计策,但是袁术自有其才能,韩宗惨败便是明证,若继续遭遇惨败,吾辈又当如何自处?”
众人再次看向了杨赐。
杨赐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开口。
“先派人去试探一下袁术小儿的能耐,看看他究竟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找到他不擅长的地方,专门研究,然后派遣诸位门下高足前往辩驳,无论如何,哪怕只是一次,也要赢过他!”
“只要赢一次,吾辈就能与袁氏议和、结束争端了!”
杨赐的号召得到了众人的响应,与会众人纷纷回去安排、发动自己门下精英弟子们向袁树发起挑战,争取找到袁树的弱点,然后集中火力,打击袁树的弱点,将袁树压制。
总而言之,绝不能放任袁树继续获胜下去,必须要打断他接连不断的胜利,打破他不可战胜的神话!
杨赐等人相信,之前的失败是因为他们太过于轻敌了,现在他们知道了袁树的能耐很强,所以只要派出他们麾下真正的精英弟子,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只要找到袁树的知识盲区,针对性的进行迅猛打击,袁树一定会失败!
所以,出击!
然而他们的期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击溃了韩宗和他的宗门之后,袁树意识到生活在雒阳城内的这帮今文学派官学代表者们已经腐朽堕落的不像样了。
一百年的学术垄断给了他们无与伦比的优越资源和政治环境,可他们却没有用来精进学术和统治术,而是不断的堕落腐化、奢侈享受。
在垄断的环境下,他们不用接受学术挑战也能维系政治地位,还能反过来利用政治权力打压挑战者,避免学术层面的直接碰撞。
若非袁树本身就是今文学派体系内的一份子,想来也不会那么简单就能戳破今文学派的画皮。
然而最危险的地方也就在这里。
他们露馅了。
他们用权力塑造的画皮被袁树扯开了,暴露了腐朽不堪、脏臭难闻的真实内里,于众目睽睽之下现了原形。
现在大家伙儿都知道了,太学博士在袁树这个十五岁的大汉最年轻经师的手底下走不过三招。
败的一塌糊涂、无法收拾。
他们真的那么弱?
还是说袁树真的那么强?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袁树都赢麻了。
击败韩宗之后仅仅三天,前来报名申请加入一心会的人数就超过了六千人,增幅十分可观,且报名者中第一次出现了出身士族高门的人。
颍川繁氏、庾氏的两名子弟希望可以加入一心会,跟随在袁树身后学习,他们表示自己非常仰慕袁树,敬佩他的为人和学术能力。
好啊,很好啊。
这就是袁树最想看到的局面啊!
从这两个人出现开始,袁树确定,雒阳这潭死水,已经被他整活了。
他也抛开了之前的担忧,决定进主动出击,向其他那些貌似学术能力强悍的今文经学豪门、太学博士发起冲击,凡是之前怼过袁氏家族以及他袁某人自己的,都不会放过!
尤其是杨氏!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