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116节
“父亲,我……”
“且不说这些送媒书来的鼠辈到底是如何的无耻,但是他们当中有些家族的门第确实很高,也的确配得上咱们袁氏的门楣,迎娶其嫡女,倒也不会辱没了你的身份,而且他们也必然会想方设法的补偿你。”
“父亲,这个事情吧,其实我觉得,或许可以……”
“你看看,弘农刘氏,皇族出身,身份自然高贵,还有这个,汝南张氏……嗯,虽然张济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其家族倒也算是有点势力,还有这个,颍川荀氏,可算高门,在党人中也颇有威望,对你的未来很有好处。”
袁逢完全没有顺着袁树的话茬儿继续说下去的意思。
于是袁树十分无语地看着便宜老爹。
他已经开始动手为自己挑选合适的联姻对象了。
难道说古往今来,凡是为人父母的,只要面对这种事情,就没有一个人可以平常心看待?
袁逢反正已经进入了状态,不断的为袁树分析这些求亲对象。
“你看看啊,颍川钟氏,门第虽然不算高,不过在党人之中颇有声望,一门党人,对你提高声望很有帮助,不过真要比起来,为父还是建议你考虑荀氏。”
“这个龙亢桓氏,门第也算过得去,不过好像家中在朝廷没有很大的势力,对你的帮助不大,为父不建议你考虑。”
“还有庐江周氏,周景曾为太尉,眼下周忠也在朝为官,但是其家在庐江,临近江南,远离雒阳,对你的帮助也不算大,还是不要过多考虑为好。”
“弘农杨氏?杨赐这老儿还有脸面求亲?无耻之尤!哼!”
“颍川郭氏,门第不高,不过家中世代传习律法,在朝中自有一席之地,好几代人都出任过廷尉,若能联合,倒有很多事情方便你去操作了,可以考虑一二……”
“南阳邓氏……几十年前倒能算是高门,可自从邓太后之后,已经没落了,眼下求亲,怕是还有一些想要重返雒阳的想法,用意太过于明显了,给的少,要得多,不行不行。”
“安平崔氏,倒是有点清高的名气,族中人多有文才,在当地略有声势,但是族人官职不显,权势不大,眼下居然妄想攀附高门,实在是可笑。”
“荥阳郑氏,这个家族倒是不错,家中有大儒,在士人中名气很高,可以考虑。”
“京兆韦氏……韦氏在光武中兴之前就是豪门,三世三公,比咱们袁氏还要更早发迹,中兴以后更是号称三辅冠族,你若将来要在关中另立宗门,韦氏可以考虑一二啊。”
“京兆杜氏,也是关中豪族,门第不如韦氏,但也是人才辈出,子弟多为官员,对你将来另立宗门也有极大的帮助。”
“江夏黄氏……又是江南豪族,空有名气,帮不了你多少,反而要你多帮,实在是不合适,算了算了。”
…………
…………
…………
如此一番精挑细选之后,袁逢总算是帮着袁树挑选出了他心目中最合适的诸多备选联姻之家。
他喜滋滋的把那些家族的媒书递给袁树,让袁树好好看看。
“看看吧,这都是为父给你精挑细选出来,对你的未来绝对有诸多好处的家族,为父的眼光你尽管放心!你看看啊,弘农刘氏,颍川荀氏,颍川钟氏,颍川郭氏,京兆韦氏,京兆杜氏,不出意外的话,就在这六家里面挑选吧!”
袁树十分安静地坐在一边,看着袁逢推过来的六份媒书,满心的生无可恋。
催婚也就算了,还只看门第,不看其他,万一别人介绍个歪瓜劣枣,他也要吗?
“父亲,儿年不过十五,至加冠还有五年,何必那么早谈及婚事?儿当下最想做的是积累功业,增强名望和学识,大功未立,何以家为?”
“哎!这话不对!”
袁逢皱眉道:“男儿立于天地之间,成就功业当然是重中之重,但是有个家,有个贤淑的妻子照料伺候并且留下后人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功业再大,谁来继承?谁来给你养老送终?
而且啊,你现在年龄还不大,还没到出仕的时候,早些定下一门亲事,与妻族多多来往,引为外援臂助,对你今后发扬心学、出入仕途也有极大的好处,袁氏虽然强盛,但你可是要自立门户的,少不了妻族相助啊!
以你的身份地位还有未来的前途来看,娶妻是十分重大的事情,绝不能随意挑选,一定要选择对你有切实帮助的妻族出身的正妻,这样才能助你建功立业!”
袁逢这话说的倒是有点道理,袁树也不得不认真的考虑起来。
之前杨赐和张济、刘宽等人向他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就有所考量。
因为他毕竟是要自立门户的,是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家族的,不可能长期依靠汝南袁氏发展,不管今后走到哪一步,最重要的,还是他自己的势力。
比如一心会,比如良庄,比如他自己的袁氏心学门派,这都是他自己的势力,必要的时候,这些属于他自己的势力只会以他的利益为导向,而不是参杂着对汝南袁氏的考量。
相对于并不属于他的汝南袁氏来说,一个有能力、有实力的妻族对于他的助力也是非常之大,是他增强个人势力的不二选择。
思虑再三,袁树虽然心中有些抵触,但还选择压制这种情绪,从一个纯粹的利益角度来分析这件事情。
世人都说女怕嫁错郎,但是对于男儿来说,娶错婆娘则更为致命。
尤其是袁树现在这个身份,更不能选错正妻,必须要选择一个有背景有实力的家族作为妻族,引为臂助,来一个强强联合,才能再创辉煌。
如此一来,可供选择的对象确实没有多少,袁逢为他选择的那六个选择确实是最佳选择。
弘农刘氏是皇族分支,有汉皇室的背景加持,迎娶刘氏女的话,某种意义上来说,袁树也能算是皇亲国戚了。
颍川荀氏、钟氏不仅是高门士族,还在士人群体中很有名气,家中也有党锢受害者,又有名气,又有党锢buff加成,联姻的话,两家人才任选,在颍川郡也能多行方便。
颍川郭氏就算了,听到这四个字,袁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有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抵触,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京兆韦氏、杜氏,这两个家族都在关中,是关中地区除了马氏之外的顶级高门,尤其是韦氏,门第比马氏还要高上一些,也很有实力。
袁树未来要在三辅地区另立袁氏家族,如果能与这两个家族中的一个联姻,那想要站稳脚跟就非常轻松了。
相比较于杜氏,韦氏在中央层面也有不错的势力,但杜氏在关中本土的势力要更为广阔一些,两家各有各的优势。
不过该说不说,韦氏和杜氏的影响力随着关东崛起、关西凋敝,也有了一些削弱,不能和西汉时期相提并论,两家势力也远不如汝南袁氏,不能算国家级豪族,只能算地区性豪族。
但要说国家级豪族,除了名声极大的汝南袁氏之外,整个汉末三国时期还真没有几个。
弘农杨氏算是半个,因为到杨彪为止,他们也是三世三公了,但是这个家族缺少猛男,自身独立性较弱。
其他豪族想要崭露头角,则要到东晋南渡时期。
袁树思考了一番,觉得杨赐的话虽然很有道理,但是杨氏还是不能太过相信,就算是杨彪,未来袁树也会和他以及杨氏有一些利益层面的冲突,牵扯太深的话,到时候不太好下手。
对了,从这个角度出发,袁树就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范围了。
未来,他必然会开启结束今文经学称霸局面的高难度副本,甚至还会将古文经学的存在也给重新整理一遍,进行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文化变革。
如果考虑到这个层面,枕边人出身的家族要是利益牵扯太深的话,下起手来也就比较麻烦了。
应该跳出五经十四家法的传承家族的框架,将这些家族全部排除出去,和今文经学有关系的家族一个都不能选。
至于古文经学方面倒是可以稍微放松一点,毕竟古文经学还没有形成阀阅家族,利益关系尚且不稳定。
如此一来,杨氏、刘氏、荀氏、桓氏、张氏等等家族统统不能选。
又能满足非今文经学阀阅家族的要求,又能满足能给袁树带来一定助力的要求,比如帮着发展未来属于袁树的袁氏家族,那么可供选择的对象就非常稀少了。
袁树把目光投向了京兆韦氏与京兆杜氏,随后又因为京兆韦氏有今文经学《鲁诗》传承,便把韦氏排除出去,目光集中在京兆杜氏身上。
他觉得,如果一定要选择自己未来的结婚对象的话,就要从京兆杜氏家族这边挑选了。
袁树于是将其他竹简全部推开,单独留下了京兆杜氏这个家族的竹简媒书。
第127章 提点要求怎么了?
袁逢见了袁树的选择,有些好奇。
“京兆杜氏,这个家族在关中颇有势力,但是离开关中之后,就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了,在全大汉士人之中也缺少知名大儒,我儿为何选择这个家族?”
袁树点了点头。
“父亲说的不错,杜氏的确缺少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儿将来要在关中立足,另立袁氏宗门,初建家族,根基浅薄,若能得到大族帮助,强强联合,自然可以更快站稳脚跟,扎根于关中,这是好处之一。
至于缺少知名大儒这种事情,儿本身就是知名大儒,哪里需要更多的知名大儒来帮助?比起儒学方面的事情,儿更希望能得到实际事务方面的帮助,在关中有比较多的助力更为重要。”
袁逢抚了抚自己的胡须,缓缓点头。
“倒也不无道理……不过,吾儿对于关中有何想法?”
“儿认为,复兴关中很重要,不说恢复到中兴以前,至少也不能凋敝到这个地步,到底是曾经的天府之国,怎么能衰败至此呢?”
袁树摇头道:“关中位置重要,联通西域、巴蜀、东羌和南匈奴,是重要的交通要冲,也是重要的商路,更有千里沃土,若能复兴,儿的宗门也好,所有关中黎民也好,都能受益,何乐而不为?
更重要的是,父亲,袁氏未来的目标已经不再是之前那般处于守势,而是要主动出击,在朝廷中占据主要位置,掌握更大的权柄,进攻和防守,完全是两回事,不可同日而语。
袁氏以汝南为族地,但是父亲,整个关东之地,人口众多,物产丰饶,袁氏据有广大田亩,这不假,但是关东宗族甚多,高门林立,哪里是一个袁氏能够决断一切的?
关东高门太多,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想法,处在守势的时候,尚且能够一起应对危险,一旦处在攻势,各家各族不同的目标就出现了,届时,一定会坏事,可以锦上添花,但无法雪中送炭。
可关中就不一样了,关中人少、凋敝不假,但这也意味着没有很大的士族高门居于此,若要办事、掌控,掣肘不大,杜氏是关中最有实力的家族之一,可相比较于颍川、汝南、南阳的诸多大族,差的就更远了。
袁氏在关东很有名气,但是真正敬服袁氏的又有多少?这一点,此番事变,父亲也看得很清楚了,而关中就不一样了,关中豪族势力不如袁氏,想要压服,难度不大。”
袁逢皱起了眉头,顺着袁树的思路想了想,然后意识到袁树说的很有道理。
袁氏家族现在的家族目标已经不是猥琐发育了,而是要参与最高权力的争夺,要瓦解掉宦官政权,要废立帝王,这是很要命的事情,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关东之地宗族甚多,大家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谋划,袁氏势力虽然广大,但并不能完全主导关东的局势,就算加上一个牛逼的家族也办不到。
如果袁氏真的立足雒阳放眼天下,或许对待关东就要做另一番打算了。
正如袁树所说,关中经济不行,人口不多,所以就算是豪族,规模和影响力也远不如关东的豪族,所以想要完全掌控的话,难度也不会很大。
如果能靠着联姻在关中站稳脚跟,然后按照袁树的思路发展一下关中,在关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关中成为袁氏家族的大后方、根据地,还是很有意义的。
有了这样一个后勤根据地、大本营,袁氏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雄踞秦汉故地俯视关东,以天下强兵威吓天下,文弱的关东虫豸们难道敢造次?
要是敢,袁氏武装立刻就能出发,用环首刀和长矛把他们一个个的送上天!
一念至此,袁逢甚为高兴,不住的夸奖袁树是优秀的麒麟儿,将来必成大事。
甚至隐隐约约的,袁逢觉得自己的儿子要是能当皇帝,绝对能把这个国家带到无比强盛的地步,远远超过大汉也说不定。
不过这个想法只是一闪而过。
他还是一个典型的汉臣思维。
经过一番商讨之后,袁逢和袁树决定,先期接触一下京兆杜氏方面的人,看看他们将要安排什么样的人来和袁树结合。
袁树这边则会列出一些要求,这些要求必须要得到满足。
比如长得必须要漂亮,身材必须要好,不说国色天香,也要闭月羞花,这样以后就算感情一般,看着那张漂亮的脸也不会让袁树觉得夫妻生活寡淡无味。
而且出身必须是家族嫡女,其父或者其他男性亲属在其家族必须要有足够的话语权,不能随便找个边角料来和他大名鼎鼎的袁某人成婚,那是绝对不行的。
然后必须要精通女红,会照顾人,能打理家务,性格方面也要宽容大度,不能斤斤计较小肚鸡肠,最好还读过书,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袁树提出了诸多要求,他可没打算在这个问题上亏待自己。
这本就不是自己愿意的事情,为了家族、伟业而做出牺牲,提点要求怎么了?
袁逢还想教育一下袁树,告诉他什么叫娶妻娶贤,以及正妻出身的必要性,想要教育他妻子的容貌不是最重要的,家世和背景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袁树根本不妥协。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