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129节
但是朝廷还没有做出决断,所以这些灾民仍然被挡在城外不得入内。
狂风骤雨之下,失去一切无处可去的灾民哭声震天,很多人身着单衣乃至于赤着上身,虽然是五月底的天气,但狂风暴雨加持,又能温暖到什么地方去呢?
他们甚至找不到一处可以避雨的地方。
雒阳驻军倒是忠实的执行着他们的使命,将所有人拦截在城外,不准任何一个没有得到允许的人进入,但凡有试图闯入的,闪着寒光的环首刀和长矛可不论人情冷暖。
目睹了这一幕之后,袁树心中更加急切。
第144章 这天子,还要他有什么用?
进入雒阳城后,袁树没有立刻去找老爹,而是直接赶赴太常卿唐珍的府邸求见唐珍。
说实话,对能否求动唐珍,袁树并没有太多的把握。
一来,他和唐珍没什么来往。
二来,虽然颍川唐氏也算是士族高门,但是唐氏与袁氏有一个共同点——家中有宦官亲戚。
荀彧的岳父、中常侍唐衡是唐珍的同族之人,也正是靠着唐衡的权势,唐氏家族才能在两次党锢之祸中安然度过,没有受到什么牵连,甚至后来汉少帝即位后还能以唐氏女为皇后。
袁氏在此前的风波中从宦官那边咬了一块肉下来,双方表面修复关系,私下里的关系更加微妙了,袁树作为主要“功臣”,宦官中记恨他的估计不在少数。
万一唐珍和宦官穿一条裤子,对袁树此前的行为还有记恨,给袁树使绊子,搞小动作,那多少还是有点难受的。
不过此时也没有更多的办法,如果唐珍真的是这样的人,袁树也只能对症下药,花点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宦官都是喜欢钱的人,如果真有什么仇怨,给钱,如果还不行,就说明钱给的不够多,继续给钱。
反正袁树和他们之间也没有什么杀父杀母之仇的
唐珍得知雒阳城内鼎鼎大名的袁树前来拜访,还有些意外,亲自出迎,还想把袁树喊到客厅款待,结果袁树拉着唐珍的手就不放开,直接在大门口对他提出了开放太学的恳求。
“如今雒阳城外十余万灾民无处可去,疾风骤雨之下,很多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树实在不忍,所以已经在良庄建设了两处避难所,救援灾民前去避难。
但是灾民太多,避难所不够用,他们想要进雒阳城估计难度很大,不知何时才能开放,但是这几日要是都扛不过去,必然会有很多人为此而死。
树遍寻各处,发现唯有太学有充足的房舍可供使用,所以特请唐太常开放太学房舍,允许灾民入住避难,直至大水褪去为止!”
袁树整顿衣冠,向唐珍行礼。
唐珍闻言,顿感吃惊。
“袁君,你……你要救人?”
“是的,我要救人。”
“可……这也不是你需要做的事情啊?”
“该做的人不去做,就只有我来帮他做了。”
“这……袁君,恕在下直言,这种事情你去做,恐怕对你而言有害而无利啊。”
唐珍低声道:“该做的人不去做,你却去做,那在那些该做这件事情的人的眼里,他们会如何看待此事呢?他们又会如何看待你呢?以袁君之才,难道这也不清楚吗?”
“我当然清楚。”
袁树摇了摇头,开口道:“那些人尸位素餐,只知道拿俸禄却不做该做的事情,他们会受到惩戒的,而我,只是在遵循心中良知而行,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
唐珍顿感惊讶。
“袁君,我的确听闻你曾在右扶风助农,挽救很多条人命,但是这里不是右扶风,这里是雒阳,是天子脚下,你在这里做同样的事情,意义不同的。”
“唐太常,我若在意,就不会来这里求你了。”
袁树再拜:“还请唐太常开放太学为灾民避难所用,事后若有人追究,树一力承担此事,所有责任都在树身上,绝不会牵连到唐太常。”
唐珍皱着眉头,看着向他行礼的袁树,沉默片刻。
少顷,他叹了口气。
“好吧,开放太学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很快会传令到太学,但除此之外,我没有更多能做的事情了,事后,也不会为袁君说一句好话,也会撇清关系,还请袁君谅解。”
“多谢。”
袁树没再说什么,行礼之后转身便走。
望着袁树纵马离去的背影,唐珍多少有些不解,但又有些感叹。
做这种事情,对于袁树很明显是没有任何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好处的,他帮助的救援的人都是穷鬼,穷鬼能给他什么回报呢?
或许也有,但是穷鬼能给的回报是一般人臣不敢去拥有的,袁树出身豪门,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
所以,真就是为了他的所谓致良知吗?
救人一命,的确是良善的行为,只是在雒阳做这种事情,恐怕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啊……
唐珍思来想去,只觉心乱如麻,便没有再想,而是静观其变。
袁树搞定了太学的事情之后,又回到了城内袁氏府邸,向老爹袁逢寻求帮助,希望老爹能提供给他一些粮食和布匹上的支持,帮助城外灾民度过这段困难时光。
对此,袁逢有些惊讶,也大为不解。
“术,你可别对为父说,你不知道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你可知道这几日在朝堂上为了是否要开城收纳灾民和拨款赈济灾民的事情,都吵翻了天,很多人都不愿意,朝廷都没有决定,天子都没有下令,你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
“儿知道,儿全都知道,所以,才会这样做,要是连儿都不去做,他们就真的没救了。”
袁树皱眉叹息道:“父亲,人命关天,无论何时,都该把人命放在最前面,钱粮布匹都是身外之物,只要人活着,该有的都会有。”
“什么人命关天不人命关天的,这是什么话?这是你该考虑的事情吗?”
袁逢有点生气了,怒道:“这不是你该考虑的事情,且不论其他,这种事情一旦传出去,一个邀买人心罪名就能坏了你的全部前途!这不是右扶风!这是雒阳!天子脚下!”
“天子脚下便该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袁树并不退缩,正色道:“若然如此,这天子,还要他有什么用?连人命都不在乎,他还能在乎什么?他自己的子民都不在乎,世上哪里有如此无能的天子?!”
袁逢一惊,忙看向四周,见四周无人,赶快上前捂住了袁树的嘴。
“小祖宗!你是要破灭我袁氏宗族啊!就算咱们有废立之心,却始终是汉臣,有些事情,不是臣子可以去做的!你马上去把这个事情收拾掉,不要继续做了!”
袁树挣开了袁逢的手。
“父亲,恕儿难以从命!”
“你……”
“儿之所学,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根本,此时,正是知行合一之时。”
袁树认真道:“若退缩,若就此罢手,则学派根基崩塌,与今文学派又有何不同?与那些虫豸又有什么不同?这不是儿做这一切的初衷。”
袁逢仿佛第一天认识自己的儿子一样,满脸都是诧异。
“术,你真的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知道。”
“那你……”
“父亲,儿建立学派,创立学说,不单单是为了增强自己和袁氏的声势。”
袁树摇头道:“儿是真的要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贯彻到底,以此改变这个连做好事都要瞻前顾后不敢为之的堕落之世!儿没有错,错的,是认为儿有错的人!”
“………………”
袁逢张张嘴巴,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袁树眼看着没办法从袁逢这里得到什么帮助,便叹了口气,向袁逢行礼,转身便走。
他离开之后,袁逢久久无法从震撼中缓过来,一直到袁隗闻讯赶来,他才把这些事情告诉了袁隗,而袁隗也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
“现在朝廷里已经有人在传,说城外有很多船只在水淹严重的地方救人,派船只的就是术,我还以为是旁人的谣言,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他这样做,还是在天子脚下这样做,问题很大啊!”
袁逢苦恼道:“且不说现在还是宦官当道,随便在天子面前说一句话都很是麻烦,就算咱们真的废立天子成功了,他也不能这样做啊!他又不是天子,怎么能做天子都没有做的事情呢?
致良知,知行合一,这就和克己复礼一样,说说就成了,怎么就真的去做了呢?一旦被人说成是邀买人心,他便是浑身上下长满了嘴,也说不清楚啊!”
袁逢对此十分不满,不住的吐槽这个儿子不听老子的话,还反过来要老子听儿子的话,实在是倒反天罡,觉得自己是不是揍他揍少了,要不要再揍一顿之类的。
袁隗倒是沉默了一阵子,想了想,觉得这个事情倒也不能就纯粹的认为是坏事。
“兄长,我认为这件事情倒也未必就是坏事,至少,术这样做是能聚拢人心的,他做了正确的事情,名声会更好,谁又能公开说他做的事情不对呢?”
“可这个事情……它……他就是不能让人臣去做啊!至少,至少也要天子下令吧?”
袁逢无奈道:“次阳,你怎么也也不注意这种事情了?就算咱们真的废立成功了,也要注意君臣之别吧?咱们袁氏依然是汉臣,为臣者,怎么能僭越呢?”
袁隗摇了摇头。
“兄长,虽然这件事情确实挺危险,但反正咱们一定会行废立之事,到时候宫里那小天子是怎么想的还重要吗?宦官是必然要全部诛杀的,所以他们怎么想的,重要吗?
术能够坚持要做的事情,能聚拢人心,让他的追随者不会离开他,反而会有更多人追随他,增强他的力量,这分明是好事,至于那些想要说术邀买人心的……”
袁隗看了看四周,低声道:“兄长,你说当今这雒阳城中,到底是天子更有声势,还是咱们袁氏更有声势?”
第145章 诸君,随我一起致良知!
袁逢听了袁隗的话,颇有些惊讶的看着袁隗。
“次阳,你……你没有过去那般谨慎小心了,虽然你已经是司徒,袁氏已经四世三公,但是袁氏到底还是汉臣!这是不能忘掉的!”
“是的是的,兄长,袁氏当然是汉臣,但是袁氏也是天下仲姓!”
袁隗笑道:“旁人不敢做的事情,袁氏难道就不敢做?真要如旁人一样畏缩、怕事,袁氏又是怎么成为天下仲姓的?说穿了,兄长,这大汉天下的事情,要是咱们袁氏坚决反对,那朝廷又能做成多少事情?”
袁逢听了,觉得这话莫名的有点扎心。
他连忙握住了袁隗的手。
“次阳,你听好了,天下仲姓,这是外人说的,咱们自己不能这样说,也不能以此为傲,不能因此就目中无人目空一切,否则,必然会招致祸患!”
袁隗无奈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我知道我知道,兄长谨慎小心自然是对的,不过袁氏总也要彰显自己的锋芒吧?否则一味的伏低做小,反而让人看轻了,要我说,这次术的行动,就当作是袁氏立威的行动好了。
此前袁氏被那么多人围攻,在我看来,多少也有咱们过于低调、不显露锋芒的问题在里面,否则堂堂袁氏,又如何能被那么多宵小之人欺辱?兄长,就让术去做吧!”
“彰显锋芒?在天子面前?”
专门负责给皇帝驾车的袁逢咽了口唾沫,担忧道:“次阳,这真的没有问题吗?虽然你说的也有道理,但……”
袁隗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