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141节
他觉得自己也真是把自己的全部都给利用到了,智慧,精力,体力,甚至连肉体都用上了,他整个人都奉献给一心会的事业了。
粗略统计,从茂陵那边开始一直到雒阳良庄,这两三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和三百多个优秀成员抵足而眠过了,很多人也不止和他抵足而眠过一次。
比如贾诩,就和他抵足而眠过十一次,程立,抵足而眠过十二次,卢植,抵足而眠过十八次。
凡是优秀的、立下功劳的、成绩突出的,他都会考察之后请他来卧室详谈、抵足而眠。
第160章 报恩狂战士
在每一个如此这般的夜晚,袁树会和这些优秀成员一起看书,一起讨论兴趣爱好和过往经历,一起洗脚,一起思考人生,一起吃夜宵喝羊奶,然后一起入眠。
在卧室里和床上,他没有领袖的架子和风范。
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关起门来,他只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贵公子,一个知识渊博的经师,一个思维敏捷的辩经者,一个追求真相的历史学家。
他会和卢植畅聊学术,畅聊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畅聊耕战为良知,畅聊全面贯彻心学理论治国之后这个国家的崭新面貌。
他会和程立谈自己的发展目标,谈论自己将来一定要和今文学派官学势力开战的事情。
他会和贾诩谈论凉州的未来发展,谈论利用凉州特殊的区位优势发展经济的规划。
他会和魏甲、窦云等人谈论如何改革察举体制,给出身不那么优越的人才以晋升机遇的策划。
他也会和赵俊、罗意等人谈论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发展商业、做大蛋糕的考量,以及他对重农抑商这一国策的深入思考。
和什么人谈论什么内容,他都了然于心。
除此之外,他也不会忘记就他们个人来谈论人生理想,注重这些部下作为个人的存在的一些需求,谈他们的阶级和背景,也谈他们的个人。
幼年经历,兴趣爱好,幸福的事情,伤感的事情,私人生活,对于某些社会议题的看法等等。
无所不谈,包罗万象。
他丰富的知识与开阔的眼界成为这一环节中他的最大依仗,两千年以后的知识体系结晶也成为他的王炸底牌。
与他抵足而眠的部下无一不被他丰富的知识储备感到敬佩、倾倒。
其中甚至包括荀攸这位幼年体军事谋主。
因为活动积极、成绩突出,荀攸作为后加入一心会的成员,连续两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获得了与袁树抵足而眠的机会,三次。
第一次,荀攸比较平静。
第二次,荀攸不太平静。
第三次,荀攸成为了袁树的铁粉,表示要把袁树送给他刷牙的青盐当作传家宝传下去,子子孙孙一代代的传下去。
三次抵足而眠,也让袁树彻底打开了荀攸的心扉,深入到他的内心中,听他倾诉,听他说他幼年的成长经历,以及如何变得如此早熟、沉默寡言。
然后袁树也会和荀攸说自己的幼年经历,说自己如何脱离了低级趣味找到了更加高级的生活目标。
与荀攸有差不多经历的人不少,他们都和袁树抵足而眠,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与袁树这样一位光芒四射的人物单独交流,甚至倾吐心声。
这对他们来说,是梦幻一般的经历。
平日里无比崇拜的最高领袖在夜晚卸下了全部的武装,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与他们躺在一起,无比平静的交谈着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的话题。
第二天再次看到领袖站在高台之上,魅力四射,光芒万丈。
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被袁树的温情攻势彻底俘获,醉倒在了袁树为他们编织的情感茧房之中无法自拔。
在这个过于讲究家族的时代,只有袁树给了他们如此深刻的个人关怀。
偏偏袁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起步水平就相当于是老刘的大后期水平,他直接无意识地把起步的自己和初期老刘对标。
至于这样做的后果嘛……
大概就是这与他抵足而眠过的三百多名一心会优秀核心成员的集体亢奋、狂热、爆发。
最开始开会的十四人分散出去通知值得信任的、优秀的一心会领导干部之后,很快就召集了三百二十九人。
好巧不巧,这三百二十九人每一个都和袁树抵足而眠过,每一个都和袁树一起吃过宵夜,喝过羊奶,谈人生谈理想,每一个人都有对未来不同的期许。
现在,这些部下们聚集在了这里。
加上最开始的十四人,一共是三百四十三人。
这三百四十三人成为了袁树发动政变的核心指挥团队。
而当他们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情绪和之前的十几人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连流程都是一样的。
先是懵逼,然后是惊恐,最后反应过来就变得激动、狂热、亢奋。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袁树总觉得他们就像是一群蝗虫。
在没有进入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每一个蝗虫个体都很温顺、慵懒,也不飞,感觉人畜无害的样子,捉起来油炸了吃,就是上好的蛋白质美食。
鸡肉味,嘎嘣脆,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六倍。
但是等群体数量达到某个级别或者说是某个临界点爆发之后,蝗虫就性情大变,十分暴躁疯狂,浑身分泌毒素,成为可怕的粮食收割机,至死方休。
而这群部下也是,平时人五人六的,每个人看起来都十分理智,十分优秀。
但是聚在一起听说了袁树的吩咐之后,集体狂暴了。
或许正如程立所说,被袁树如此厚待的他们早就感觉心中有一股情绪难以遏制,即将喷涌而出,只是袁树一直没有给他们这个渠道,他们憋得相当难受。
现在袁树终于给了他们这个渠道,他们就集体喷涌而出了。
在袁树的面前,他们集体发誓,还是发血誓、毒誓,绝对不会在行动开始之前泄漏一个哪怕一个标点符号,否则当场暴毙而亡。
袁树的目标就是他们的目标,袁树的追求就是他们的追求,袁树的命令就是他们的使命。
袁树一声令下,他们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眼睛眨一下就是对不起袁树的恩德,直接自刎,都不要袁树张张嘴。
更有甚者当场开始向袁树托付家人,表示自己如果不幸战死,就请一心会照料他的老父老母妻子儿女,他也没什么可担忧的,只待为袁树拼死力战、献出自己的生命回报袁树的恩德。
为袁树而战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为袁树而战死,值得!
袁树是不知道自己的恩德怎么就那么大,难道是自己用力过猛,以至于部下们集体化身报恩狂战士?
抵足而眠的作用那么凶狠吗?
袁树始终对自己的身份与出身所带来的优势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想深入了解自己这个人上人的身份到底能带来多大的优势。
对于历史的先知先觉在大环境上使他具备了独一无二的优势,却也让他在更高的维度上相对忽视了家族出身的现实影响力。
他觉得四世三公算什么?
不好好操作,就是顺风翻车王、冢中枯骨罢了。
他用大后期视角看待起步期的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做对得起良知的事情,然后就这样了。
三百多人激动狂暴,个个都嚷着要为袁树而死,似乎不为袁树死战到底就是对不起袁树的恩德。
还有些人甚至都选好了自己的死亡方式,表示杀一个血亏,杀两个够本,杀三个小赚,杀四个五个才叫血赚。
袁树看着这群情激愤的场面,多少有点不是很理解,但是这种情况显然对他是有好处的,所以他也欣然接受,同时暗下决心,要把这种抵足而眠的策略发扬光大。
男人,就要活用自己的肉体为自己创造足够的价值。
这场核心圈层的会议结束之后,袁树就开始全身心投入了准备工作当中,但是他没有料到的是,就在第二天,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第161章 段颎的铁拳
计划赶不上变化这种事情,袁树是早有预料的,但是这个变化到底能变到什么程度,袁树是无法预料的。
就好比他根本不可能预料到居然有头铁的太学生出于义愤而于皇宫朱雀阙上书写【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字样。
太学生议政是东汉中后期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现象,从邓氏、梁氏外戚秉政开始,就有太学生因为看不惯朝野上下的荒唐腐朽而屡屡评论朝政、批评官员,引起很大的反响。
太学这种地方,好几万知识分子齐聚,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数万倍的反响,以至于相当部分的权贵官僚都对这一现象感到忌惮。
后来在两次党锢之祸中,太学都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受到了朝廷的打击,但这并没有破坏太学的议政传统。
宦官秉政之后也不敢堂而皇之的破坏太学,对于太学非常忌惮,所以在袁树嘴炮轰击太学的时候,宦官们乐见其成、煽风点火,促成了袁树对太学的破袭,但也在另一层面推动了知行学府的崛起。
然后就变成了太学和知行学府一起议论朝政。
在哪里议政不是议政?
这就搞得宦官们特别头疼。
但是之前再头疼也没有这次书写事件爆发之后来得更加头疼。
居然有人污蔑他们将窦太后“幽杀”?!
开什么玩笑!
窦太后可是他们的权势稳定器,他们只是想囚禁、折磨窦太后,以此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又怎么会想要杀死窦太后呢?
杀死窦太后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只会让他们陷入困局之中,让其他心怀不轨者获得觊觎皇位的可能。
他们怎么会做这种蠢事?
窦太后分明是自己绝望而死,自己把自己给杀了,怎么能怪罪他们这些宦官呢?
可现在居然有人把矛头指向他们?
被写明了名字的曹节、王甫大怒不已,又恨又怕,遂上表给刘宏,让刘宏为他们做主。
刘宏也觉得很恼火,他才不相信这是宦官做的,觉得这肯定是有人欲图不轨,想要斩除他的羽翼,让他的权力被动摇。
于是刘宏下令司隶校尉刘猛调查此事,只要查实,立刻出击,把他们一个个的全都送上天!
司隶校尉刘猛是宗室出身,素来看不惯宦官乱政的现象,而且他也觉得窦太后的死有点蹊跷,甚至也认为刘宏对此负有责任,私下里觉得刘宏恩将仇报,不体恤恩人,实在过分。
所以他压根儿就没有打算真的去找干这个事情的人,只是阳奉阴违,每天派遣几个人出去转悠转悠,就当是把这个事情做了。
要知道,司隶校尉官职虽然不大,但是权力极重,监察京师百官,上至三公下至小吏,所有人都在司隶校尉的调查范围之内。
谁要是被司隶校尉盯上了,他麾下一千二百名武装部曲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是分分钟重拳出击、送人上天的。
宦官们本来也很期待着能够尽快找到污蔑他们的罪犯,把这帮胆大包天的家伙全都干掉,结果刘猛硬是慢悠悠调查了一个月,也没个结果。
刘宏忍不住去问,刘猛则搪塞说还没有进展,这下子急得宦官们大为光火,啥也不说了,集体上表弹劾刘猛。
刘宏也被刘猛这种非暴力不合作行为搞得很生气,觉得刘猛是在轻视自己、无视皇命,一怒之下把刘猛的职位撤了。
撤掉刘猛的职位之后,宦官们意识到这帮子关东士人没有一个愿意真正为他们卖力的,如果真的要解决这件事情,还是要从源头入手。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