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174节
另外考虑到袁树的功劳和需求,另一支交给了袁树的铁杆董宣。
他们各自带领自己在北军中的班底来重建虎贲军和羽林军。
反正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爹和儿子之间不需要分得那么清楚。
最后,这支军队总管的光禄勋也被袁氏家族自己人接掌。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保护(监视)皇帝,将所有未经允许试图接触皇帝的人全部排除在外。
至于原先的光禄勋刘宽……他根本不在场,已经被软禁控制了,自然就没了这个职位。
一位九卿级别的大佬就这样轻描淡写的失势了。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此番袁氏进军皇宫的第二大阻碍——卫尉统领的宫廷卫士系统也面临着大清洗级别的换任。
卫尉统领的宫廷卫士主要负责守卫宫门,皇城内的所有宫门都是卫尉的责任区,所以此番袁氏大军进攻的时候也接连攻破了不少宫门,杀死了不少反抗的宫廷卫士。
当然,这和卫尉袁滂本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和光禄勋麾下军队一样,卫尉统领的宫廷卫士也基本上都是宦官亲信,袁滂就是一块橡皮图章,旗下重要的南宫卫士令和北宫卫士令都是宦官安插来的,他根本指挥不动。
但也算是因祸得福,袁滂为此超脱事外,不需要为抵抗的行为承担任何实质责任。
尽管他这个卫尉的职位是一定会失去的,他不能再担任卫尉的职位。
在袁氏父子的策划之中,光禄勋和羽林军、虎贲军是监视、控制刘悝的第一道封锁线,卫尉和宫廷卫士们就是监视、控制刘悝的第二道封锁线。
未来的皇宫与其说是大汉皇帝的住所,不如说是刘悝这只老家雀的鸟笼,这几个重要的掌兵职位必须交给绝对值得信任的人选来担当。
所以袁逢提议由自己的故吏韩馥担任卫尉,成为九卿之一。
而卫尉手底下最重要的南宫卫士令和北宫卫士令,则由袁氏故吏孙元以及孙元的副手赵然分别担任,承担起重要的职责。
至于从始至终一言不发、眼观鼻鼻观心的袁滂,自然而然的失去了卫尉这个重要的职位,被袁逢提议调职为大鸿胪,原来的大鸿胪徐正彻底失去了政治前途。
对于袁滂,看在同宗的面子上,袁逢算是给了面子,还是九卿之一,但是没有重要的兵权了,成为了汉帝国对外交通的代表人,不能算没有实权,只是地位大大下降了。
对此,袁滂十分平静的接受了,他一言不发地点了点头,对此没有发表任何看法——诚然,他这个卫尉本来就是有名无实,一兵一卒的调动都要受到宦官的钳制。
陈郡袁氏也是素来不和汝南袁氏有什么密切的来往,尽管当下这个局面已经很能看出点未来汝南袁氏的辉煌意味了,但袁滂还是不为所动。
袁逢倒也没有太在意袁滂的态度,转而开始对第三个军事系统搞操作。
城门校尉系统。
对于控制雒阳各城门的重要职位,袁逢也算是比较看重的,但是这个职位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明显不如卫尉、光禄勋重要,所以袁逢就把这个职位交给了袁树来安排。
袁树则推荐由卢植来担任城门校尉这个职位,然后任命廉达为城门校尉司马,为卢植的副手,接着将十三太保中的其余十二人全部任命为城门侯,各自统领一支人马看守雒阳各城城门。
这一点为袁逢所认可,于是袁树麾下最初的十四名核心部下全都得到了封赏,正式踏入了仕途之中,从此不再是白身。
除此之外,原本担任执金吾的袁惃现在是光禄勋了,所以这个说重要不太重要、说不重要又有点重要的职位就交给了原长水校尉于邈。
然后是北军五校尉和管制五校尉的北军中候。
原本的五校尉全部升职了,接下来的五校尉则被袁逢任命了五个往来密切的袁氏故吏担任,北军中候则被安排给了和袁氏家族以及袁树本人都有密切关系的马日磾。
到这里为止,京师雒阳城的合法驻军全部都落入袁氏系统之中,由袁氏势力全面掌控京师兵权,京师雒阳的命脉自此落入袁逢之手。
除了军事层面,政治层面袁逢也没有落下。
他首先动手的就是被称为东汉行政中枢的尚书台。
尚书台地位虽然不高,名义上还是少府属下,但是其职权很重要,距离皇帝很近,把持的好了,能够就此垄断皇帝的声音,在袁逢的布置中有重要地位。
而在袁树的建议下,将为袁氏立下重要功劳的贾诩提拔起来,令贾诩担任尚书令。
另一名袁树重要的部下程立则被袁树推举为尚书仆射,为贾诩的副手,两人一同掌管尚书台。
除此之外,太常卿继续由唐珍担任。
少府继续由杨赐担任。
廷尉继续由郭鸿担任。
宗正继续由刘祖担任。
原大司农梁正被免去职位,由袁氏故吏毛阳出任。
袁逢打算自己退下太仆之位,把这个职位交给原城门校尉陆纡,以示拉拢。
至此,整个中央朝廷的行政基本格局被确立,袁氏本家、门生故吏群体和合作者把持了九卿的三分之二,且重要职位基本上都在袁逢的把控之中。
尚书台和九卿在袁逢的把控之中,这就意味着袁逢已经基本上控制了中央朝政,再加上雒阳驻军的袁氏化,则整个雒阳都能算是袁逢的自留地了。
紧随其后的,当然还不止这些。
袁逢没有立刻决定自己登上三公之位,而是宣布会议就此基本结束,留下了很大一片空白没有正式公布。
而受到震慑和控制的群臣也不敢随意打听,只能按照袁逢的要求各自回家,闭门休息,等待接下来的大朝会和进一步的公布。
第204章 人形玉玺
袁逢和袁树没有离开皇宫,就在德阳殿偏殿稍事休息,然后两父子商讨了一份名单。
袁树本来打算将自己最为亲近的三百多名核心领导团体全部列于其上,准备为他们安排中央官署的职位。
不过后面看了看雒阳朝廷部门当前的官员缺位,发现位置不够,且需要罢免的宦官派系的朝廷官员、地方官员名单也还没有确定,这些都需要时间。
所以袁树暂时就没有单独提出自己这边的封赏名单,而是打算之后再详细列出。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袁逢。
提出自己希望广撒网,把一批得力部下安排到地方上出任官职,比如县令、县长、县丞、县尉等等,让他们到基层锻炼一下,为以后进一步提拔打下基础。
“他们虽然没有做官的经验,但是能力上和忠诚问题上毋庸置疑,多年来,儿传授他们农业上的学识和办理民政的能力,担当县中职位绝对可以。
让他们担当这些办事的职位,又能历练、办好事,又能加强袁氏对这些职权的控制,巩固袁氏在全天下的根基,儿以为这是非常合适的。”
袁逢对袁树的说法很是认同。
且不说袁树是他最看重的儿子,单说袁树率领一心会集团随他一起冲锋陷阵立下大功,这些人就一定要赏赐。
一心会集团在此次兵变中功劳很大,甚至可以说犹在袁逢自己率领的袁氏家族武装之上,赏罚不明可是取祸之道,这一点,袁逢非常清楚。
袁逢自己也列出了一份三十多人的名单,他也是一样的情况,部下也有不少人需要安插位置,但是缺少足够的位置空缺。
他也需要时间来清算宦官余孽、腾出坑位。
他准备第一批先把这三十多人安插到中央朝廷和部分地方官府中任职,以此巩固袁氏的势力。
第一批封赏人员名单完成之后,后面还有第一批次的罢黜名单。
包括全体已死宦官和李咸、宗俱等人在内,一共五十多人。
有些人虽然死了,但是罢免流程还是要走一下,以示正规。
有些人没死,那就更要走一下流程,以示正规。
这两份名单完成之后,袁逢与袁树父子二人顾不得满身的疲惫,立刻马不停蹄地赶赴章德殿,去觐见刘悝。
夕阳的余晖斜洒在宫墙之上,金红交织,却掩不住那即将沉寂的暮色,似乎正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此时此刻的刘悝,正独自坐在章德殿内,心中充满了焦虑与担忧。
不能参与到论功行赏的事宜中,就意味着自己这个皇帝已经被边缘化!
朝臣商议国家大事,皇帝却不能参与,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袁氏父子昨天还是忠臣的典范,怎么今天就忽然变了一副模样?
之前的难道都是在蒙骗我吗?
刘悝难以相信这一切,却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一种无力与愤懑的感觉如同藤蔓般缠绕着他的心,他不断地在殿内踱步,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更添了几分焦虑。
可突然间,侍卫来报,说袁逢和袁树前来拜见。
他顿时一愣,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愕,随即整个人都显得有些尴尬,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两位突然到访的臣子。
但是袁逢和袁树并没有给他思考准备的机会,也没等他允许召见,直接就进入了章德殿。
“袁太仆……还有袁卿,你们……来此何为啊?”
刘悝努力保持镇定,但声音中仍透露出一丝不安。
袁逢不苟言笑,面容严肃得如同雕刻的石像,他向刘悝简单行礼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第一批封赏名单和第一批罢黜名单交给了刘悝。
他的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仿佛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启奏陛下,这些是臣等经过商议和慎重考量之后决定的封赏名单与罢黜名单,这只是第一份,是目前最应该立刻进行封赏与罢黜的,等这一部分决定完毕了,公布出去了,才算是初步稳定了人心,陛下的天子之位才算是初步得到了朝臣的认可。”
刘悝接过这两份名单,同时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袁树,见袁树的表情同样严肃,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顿时,刘悝心中一凛,随即展开名单看了起来。
封赏名单上头的人名,刘悝大部分都不认识,他既不清楚这些人的能力如何,也不清楚这些人的长相、归属,单单只知道一些职位,以及这些职位的重要性。
光禄勋袁惃,这个名字他听说过,是袁家的族人。
卫尉韩馥,城门校尉卢植,虎贲中郎将董宣,羽林中郎将王宠……
这些雒阳城里面管理军队的职务,怎么好像都和袁家有关系?
连直接负责他生命安全的虎贲军和羽林军的统领军官好像也都是袁氏的人。
刘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安的情绪,他感觉自己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而这张网的编织者正是袁逢和他的袁氏家族。
罢黜名单上那些人的职位同样敏感得令人咋舌。
死去的宦官们倒不是很重要,全都死光了也是刘悝的心愿。
重要的是太尉李咸和司空宗俱都在其中。
原先的光禄勋、城门校尉等等也都被罢免了,整个朝廷人事明显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发生这种变动的原因也非常明显,当然是为了巩固袁氏的利益。
而这些变动,他刘悝都不知道,他都没有参与其中,然后这两份名单就直接出现在他的眼前,要他盖上印玺、宣布认同。
刘悝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抵触情绪,他觉得袁逢这简直是在拿自己当傀儡、人形玉玺,一点都不尊敬自己,之前的恭敬仿佛是一场幻梦,眼下已经荡然无存。
他紧紧握着名单,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心中充满了被轻视的愤怒和不甘。
但是他刚想开口拒绝,又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确没有什么实权,确实也就是个人形玉玺而已。
他举目四望,身边除了袁逢和袁树,就只剩下一个又一个持械士兵。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