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第177节

  用武力决定一切!

  所以袁树就和袁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反正和宦官余孽是不死不休,那么大宦官们在地方上拥有的那些土地房屋商铺等等的经济财富,他要从中分一部分走。

  不能全都给袁氏本家,也不能全都拿出去收买人心,他必须要从中获得一块肥肉,不然就不能满足。

  袁逢对此觉得好笑。

  他当然不会不给。

  袁树本来就是他实际上的合伙人,哪怕是获得全部胜利果实的一半都是应该的。

  但他还是忍不住的打趣袁树,询问袁树是不是太贪心了,什么都想要。

  袁树的回答很是正经。

  “当然不够,儿的目标可是要让良庄遍地开花,遍布整个大汉,要让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道理在整个大汉国土上全部得到贯彻,良庄作为先锋军,必须要率先建立。”

  袁逢当时略有些惊讶,没想到自家儿子不仅有着帝王之志,还依然没有忘记致良知的初心。

  这可真是意志坚决、志存高远了。

  怀着一丝莫名的期待,袁逢认可了袁树的想法,表示这个分润好处的权力还是由他们父子两个说了算的,其他人需要考虑一二,但也不用太过于担心。

  所以袁树想要什么,尽管跟他说。

  土地也好,佃户也好,钱财也好,粮食也好,只要袁树能派人掌控,能发展好,有那个底气经营起来,尽管说就是。

  袁氏家族本身就有大量土地产业,现在这些对袁氏家族来说是锦上添花,并非必须,所以立下大功的袁树尽管可以去拿自己想要的,不会有人说三道四的。

  这一番大摸底、大审查就这样进行了下去。

  从十月初三日下午到十月初五日上午,袁树和袁逢交替睡觉,总共也就睡了不到四个时辰,其他时间都是硬扛着疲惫在摸底审查。

  到十月初五日下午,总算是理出了第一版清算清单。

  而在这份清单里,袁树总算是知道为什么这帮宦官能够建立一个宦官专政的政权体系了。

  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宦官集团通过内部斗争、吞噬的方式,以刀子见红的传承法传承出了一代又一代手腕强悍、斗争能力强悍的大宦官。

  正常家族是通过血缘关系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以宗法制度传承、继承家业,然后继往开来、发扬光大,慢慢积累财富。

  而宦官们不一样,宦官们不讲究宗法制,讲究弱肉强食、贵壮贱老,甚至可以称之为养蛊。

  新崛起的宦官往往通过政治斗争和血腥厮杀的方式消灭掉老去的失宠宦官,将他们的全部夺取过来,生吞下肚变成自己的,然后变得更加强大。

  在老一代宦官的基础上进一步吞吃天下利益,利用本家家族和试图巴结的白手套在地方上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获取土地、房产、商铺等等利益,在不同的地方构建起一个个不同的经济实体。

  其中农业、商业、手工业齐备,可以勉强视作一座座坞堡,甚至可以视作一个个宦官经济园区。

  园区内,宦官就是天王老子,他们的代理人、白手套则是总经理一样的角色,地方法度管不到这些经济园区。

  这些经济园区往往不会集中在一地,也不会集中在他们的家乡,而是在中原大地上遍地开花,讲究一个狡兔三窟。

  比如在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

  这五个州里头集中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宦官产业,但凡是担当过中常侍的宦官,其产业至少遍布三个州,某些有头脑的小黄门、中黄门也能在一两个州里面建设自己的产业园区。

  比如中常侍张让,他就在五个州里都有经济园区,在冀州,他有超过十处经济园区,拥有土地面积超过一百顷的就有六座,其中还有两座土地面积超过三百顷。

  他涉及的产业包括酿酒、织布、冶铁、制盐、养马、家禽饲养、粮食买卖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可想而知这家伙到底有多少财富。

  还有之前被审讯拷打致死的中黄门董腾,他在青州和徐州两地有五座经济园区,经营海产、造船产业和运输业,与当地不少豪强地主乃至于士族都有经济往来。

  还有被袁树记恨的小黄门蹇硕,他在豫州有六座经济园区,分别交给他的本家族人管理,在地方上横行霸道,抢占了不少土地、商铺,很多土豪被他挤兑得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这些混蛋们欺上瞒下,到处搞事情、搞钱,一个个肥的冒油,放个屁都油裤裆,看得袁树那叫一个面红耳赤、眼冒绿光。

  以前光知道他们有钱,就是没想到这群混蛋居然那么富,那么有钱!

  以至于袁逢都有些感叹,表示这群宦官三十年祸害天下,甚至能超过袁氏六代家业,效率比袁氏家族高了三倍不止,实在是太厉害了。

  所以袁逢就表示,搞钱的速度居然能追上袁氏家族甚至超越袁氏家族,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宦官了。

  必须要出重拳!

  大汉帝国不能容忍比袁氏还要会搞钱的群体存在!

  老爹这么一说,袁树当时就愣住了。

  宦官这么折腾天下人折腾了三十年,才算是超过了袁氏家族六代人不声不响的家业积累?

  袁氏家族可从来没有被记载过什么吞吃天下利益、攫取民间财富之类的事情,也没有记载什么侵吞土地、欺压良善的事迹,好像所有财富都是凭空出现,平白无故就有了一个“奢侈”的名号。

  这到底是宦官们善于敛财,还是你汝南袁氏“善于”经营产业?

  袁树一时间不知道是该夸赞宦官们手腕强悍还是夸赞袁氏家族手法精巧。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

  袁树为这些财富而感到疯狂,直接开整,在这些产业统计表单上疯狂画圈圈,被他圈到的东西全都是他的,他绝不手软,绝不客气。

第208章 青天大老爷!

  对于这一波“打土豪”,袁树那是直接进入狂暴状态,疯狂在诸多宦官产业名录上画圈圈。

  我特么逐梦演艺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

  他一个圈一个圈疯狂的画,在冀州、青州、兖州三地圈下了二十七处宦官经济园区,把里头的土地、人口、产业链全部划归自己。

  又把三河之地的六座大型宦官经济园区划归自己名下,也成为他的产业。

  整整三十三座经济园区,最小的占地六十六顷,最大的三百顷不止。

  袁树计划将它们全部建设成良庄,把这三十三座良庄变成自己经略天下的根基,以此席卷天下,让良知之花开满整个大汉帝国。

  除了这些较远的经济园区之外,袁树还从雒阳城中这些宦官们所拥有的现金财富里拿走了五分之二。

  这也是一笔天文数字,不仅是钱财,还有数之不尽的珍宝古玩书画玉石等等。

  袁树都不知道这些混蛋到底是如何积累的那么多的财富,到底有多少人尽心尽力给他们搜刮财富。

  一通巧取豪夺之后,袁树一下子成为了这个时代站在大汉财富榜上前几位的顶尖人物,与此同时,他老爹袁逢也成为了比他更牛逼的财富人物。

  总体来说,袁树等于是拿走了宦官财产的五分之二。

  剩下的五分之三里,袁逢拿走了五分之二,归入他自己和汝南袁氏掌握。

  还剩五分之一,袁逢和袁树商量着准备拿出来赏赐分润、收买人心。

  凡事讲究一个雨露均沾,倒是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这个行动本身是否存在,有些人需要的并不是很多财富,而是袁氏的一个态度。

  只要袁氏还注重雨露均沾,只要袁氏没有独吞全部的利益,他们就放心了。

  毫无疑问的,袁树又成为了最大的获益者。

  因为他拿到的五分之二,基本上都是属于他自己支配的,他可以任意使用,把这些财富全部投入到良庄的建设发展之中,然后消化变成属于他自己的一部分,为今后的事业奠定基础。

  袁逢出自对袁树的关爱与补偿心理,把原本需要袁树自己赏赐部下的那部分支出也给包揽了,从他这边支出一部分钱款帮助袁树来赏赐立下功劳的他的一心会集团。

  袁树是又吃又拿,透肥滚壮,把袁逢弄得苦笑连连,直呼自己的儿子是个天下少有的“大贪官”。

  袁树对此坚决反驳。

  他吃拿卡要又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一整个良庄。

  他虽然拿最高的薪俸,但是都是按照良庄的规矩来的,没有人比他更爱护、遵守他自己定下的规矩,所以这五分之二的财富基本上全都属于良庄公账,用于公共支出。

  他才不会全部据为己有、用来自己奢侈享受。

  这怎么能叫贪官?

  这分明是为了公众奉献自己的青天大老爷!

  宦官的财产上分润的差不多了之后,袁树又开始冲着那群宦官党羽占据的地方官职着手。

  为了增强自身的政治力量,宦官们从中央到地方,安插了不少自己人担当职位。

  在中央的尚书台,乃至三公九卿府,都有不少宦官党羽,还有地方上的刺史、郡守、县令,这些职位也有很多都是宦官党羽充当,作为宦官们掠夺财富、实现野望的地方抓手。

  而此番清算,这些人也会被一并清算掉,会空出来相当大的一部分职位空缺。

  而在这份政治利益上,袁树就没有那么大的额度了,五分之二是别想,他勉强挣到了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都被袁逢拿去增强实力、收买人心了。

  袁树只有三分之一中低档次的职位能拿去交给他的那些部下们。

  归根结底,他们的资历太浅,骤然登上高位,太过于惹眼,这不是袁逢希望看到的事情。

  不过这也有好处,至少大部分郡县级别的职位落在了袁树的掌控之中,袁树可以尽情把自己身边有才能的人全都安插到地方上充当基层官员,使他们得到历练和成长,也更有助于发展一心会的势力。

  比如那三十三座未来的良庄所在地的县令、县长就全被袁树拿下,有些连带着县丞、县尉也被一并拿下。

  最重要的官职打包交给自己人,由自己人保护扶持自己人产业的发展,袁树十分愿意相信这些经济园区会在未来三年内被他发展成合格的良庄,开始运行、展现威力。

  然后就是三辅之地、青州和冀州两地的县级职位,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县级职位被袁树看重,被他得到了不少,兖州和豫州也有少量。

  如此,袁树最核心的三百多名部下包括整个一心会优秀的干部们基本上都有了去处,甚至考虑到三十三座新良庄的建设问题,人手可能还有点紧张。

  因为三十三座新良庄也需要人手去管理,去建设,去发展。

  一心会只有七千多人,又要当官,又要安排人手去管理建设良庄,还要配合袁树完成之后的一系列计划方案。

  袁树自己都觉得有点分身乏术。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样一番操作之后,袁树和他的一心会的势力算是得到了空前的巨大增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不用担心没事情做了,他们只需要担心事情太多做不完,不用担心英雄无用武之地。

  袁树对他们的承诺也将得到兑现,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将更加稳固的绑定在一起,不能分割,无论谁想要分割,都将付出血的代价。

  对于袁树的一系列要求,袁逢基本上都是同意的,有好东西也会紧着袁树先挑选,然后才会自己拿下,慈父之心溢于言表,不曾改变。

  不过袁树并不清楚袁逢对于他所提出来的关于未来的考量到底是怎么看待的。

  他习惯性的料敌于先,想到了很多问题。

  袁树对袁逢并没有保留,十分坦诚,连周文王的隐喻都默认了,算是交代了自己的目标和野心。

  对此,袁逢只是让他“好为之”,话语简短却意味深长。

  这是什么意思呢?

  袁树在心中暗自琢磨,父亲的态度似乎有些模糊,既没有明确支持,也没有直接反对。

  袁逢的心中,究竟有没有类似的想法呢?

首节 上一节 177/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