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58节
这莫不是天才?
咱们各家都把各家的子弟吹得天花乱坠,真实情况咱们自己也知道,可是……你家真的出了一个天才?
真天才?
士族高门们集体震动,到处搜寻袁树的事迹消息,找寻《孟子解诂》手抄本,研究袁树提出来的学说,研究《孟子解诂》,想方设法的要搞清楚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一番研究下来,他们发现,这个事情还真是真的。
袁树确实有自己的一套东西,自成体系,逻辑严密,言之有物,还有方法论和实践成果,甚至还推出了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虞舜。
好家伙,今文学派推孔子,古文学派推周公,你小子直接超级加倍,推虞舜是吧?
眼下这个学派规模不大、影响尚且有局限。
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学术团体该有的东西都有了,接下来就是向外推广、扩张、增加影响力,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天下格局大概就要变了。
以袁氏家族的政治人脉和资源,再加上袁树这个真天才,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啊!
袁氏家族已经牛逼了六代,难道第七代人还要继续牛逼下去?
甚至更加牛逼?
颍川郡那些自视甚高的士族高门对此都十分惊异。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感觉到袁树这家伙捣鼓出来的这个《孟子解诂》和他的致良知之学有点意思,看上去像是那么回事儿,虽然没有公开给袁树说什么好话,但是私下里倒是研究起来了。
颍川荀氏、韩氏、钟氏、赖氏、方氏、庾氏、繁氏等各大士族高门都有对袁树的学说感兴趣的族人,纷纷私下里研究、交流,一时之间,士族子弟社交之时谈论《孟子解诂》成为时尚风潮。
这个消息传到了汝南,为袁氏族人所知。
袁氏族人且惊且喜,对此感到非常惊讶。
那些之前被袁树顶撞过的族老得知袁树的学说成为颍川士族的流行风尚之后,也没有继续说袁树的坏话,反而说起了袁树的好话。
对于袁树一直念念叨叨要改名字的事情,他们似乎也没有那么多的反对情绪了,反而说袁树是有自己的主见,这是好事,是可以兴旺家族的事情。
袁树的兄长袁基得知此事,大为感叹,连连表示自己的弟弟在读书学习这种事情上远远超过了自己,认为将来能够兴盛家族的不是自己,而是弟弟袁树。
袁绍倒是怒火中烧,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得知袁树名扬关西、成就伟业,他直接把自己的桌子给踹碎了。
他从小就和袁树关系不睦。
当然这也不是袁树主观上的因素。
袁逢和袁隗的大哥袁成去世的时候没有儿子,而当时,袁逢的庶子袁绍正好出生,家里人一合计,干脆就把襁褓里的袁绍过继给了袁成传承香火。
从宗法上来说,袁绍就此成为了一个刚出生就没了爹的可怜孩子。
袁逢对此当然是心怀不忍与愧疚,所以在将近六年的时间里,袁逢连带着袁隗都对袁绍是关爱有加,那段时间里,袁绍就是大家伙儿的心头肉。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袁树开始展现出不同寻常的风采之时。
袁绍比袁树大了三岁,在袁树发动【两岁明句读、三岁读经典】的天赋技能以后,袁树就成为了长辈们关注的焦点,原先的焦点袁绍就逐渐被边缘化了。
袁绍哪里受得了这种落差?
一开始,他也努力读书,努力搞事情,但是努力在天赋面前的无力感还是很快击垮了袁绍。
他嫉妒袁树读书好、把原先属于他的来自袁逢、袁隗的关注都给吸引走了,愤怒之下,经常和他吵嘴、打架。
可是袁树不仅读书好,武德还很充沛,又有许崇那个狗腿子帮忙,实在是打不过。
读书读不过,打架打不过,眼看着自己沦为败犬,袁绍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不停的诅咒袁树遭灾。
袁树因为名字的事情和族老闹矛盾的时候,他很高兴,觉得袁树要被揍了。
袁树被送到关西求学之后,他大为兴奋,觉得属于自己的关注度又要回来了,作为“长房遗孤”,自己又能得到关心宠爱了。
于是他进一步展现自己的才能,一边读书,一边和汝南郡的高门子弟、豪强子弟交游,充当龙头老大,往返郡内,很快就拥有了豪侠的名声,俨然是一个极具活力的社会小伙儿。
但是他渐渐觉得,事情好像和他期待的发展方向不太一样。
袁树越混越牛逼,汝南郡的江湖上虽然没有了袁树的身影,但是他的传说一直都在。
袁绍经常在狐朋狗友们相聚玩闹耍横的场合听到袁树的名字,听到大家都在议论他——看,他就是袁树的兄弟。
明明是兄弟两个人,为什么我却不配有姓名?
昏暗中,我为什么却有种烈日灼身的错觉?
他觉得他的生活即将进入永夜。
眼瞅着自己快要从【豪侠袁绍】变成【袁树的兄弟】,袁绍一怒之下怒了一下,除了一张可怜的桌子被踹碎了之外,什么也没有改变。
没办法,袁树的牛逼是高端的,大气的,上档次的。
袁绍再怎么恼火,也无法就学术问题展现自己的“长处”。
袁树正儿八经提出学说、写了学术文章、成为关西名士认可的经师,刷新大汉最年轻经师的记录,还有快两千人相信他的学说,跟着他混,实质上已经成立了学派,牛气冲天。
而袁绍的学术水平……
不能说没有。
有那么一丢丢。
但是袁绍的学术水平就和康帅博红烧牛肉面里的牛肉一样,实在不是袁绍的主要组成部分。
他倒是擅长物理辩经,但是这物理辩经的手法怎么能拿到正儿八经的学术场合上呢?
而且就算是物理辩经,他貌似也不是袁树的对手。
袁树那边一招手,两千ishu群起响应,全都是关西高质量男性,饱读诗书,武德充沛。
而他这边,只有区区三五十膏粱子弟、街头混混跟在后头,再加上一个狗头军师许攸摇旗呐喊,战斗力和袁树那边的两千小弟比起来……
略显不足。
打起来胜算也不太大。
袁绍为此十分苦恼。
又是羡慕、嫉妒,又是痛苦、自卑,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他觉得他心里的苦简直比大海里的水还要多,少年维特的烦恼和他一比都能算作天线宝宝般的无忧无虑。
后来,他通过某些渠道入手了一本《孟子解诂》的手抄本,试图从中找寻袁树的弱点然后击破之,从而直接获得超越袁树的名望,踩着袁树向上爬。
然后,这一计划以他的睡眠质量得到极大提升而告终。
睡醒之后,袁绍的身体更加健康,但是心里更加苦涩了。
可无论他怎么苦涩,十五岁的他也没有办法现在就去找袁树麻烦、给他一点颜色瞧瞧。
他也只能暗暗发誓,等自己先袁树加冠、做官之后,一定要在官场上超越袁树。
于是,他开始尝试钻研为官之道,想要在这条赛道上另辟蹊径。
第57章 袁树的忧愁与哀伤
袁绍的案例并非孤例,袁绍的痛苦也不是他一个人的痛苦。
事实上,袁树十二岁就成为受到承认的经师、学者的事情也实在是让各大高门士族的家长们羡慕的眼珠子都快红了。
虽然眼下大汉的政治局势略显混乱,但是从古至今,鸡娃这种事情就像是镌刻在中国人DNA里一样,一脉相承。
凡是为人父母的,鲜有能够超脱其中不去鸡娃的。
一看到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他们就疯了一样的希望自己家孩子也能如此。
他们一边看着袁树搞出来的《孟子解诂》牛逼哄哄,再一边看着自己的犬子连认识几个字都有点困难,实在是接受不了。
汝南袁氏牛逼也就算了,这么个区区袁树小儿怎么也那么牛逼?
这还让我们怎么活?
一时间,袁树的著作和事迹传到哪里,年岁和袁树相仿的孩童就成为了重点受害目标。
那些远不如袁逢的犬父们完全不去考虑袁逢能够给袁树带去的巨大帮助,直接怒火攻心,逼着自家孩子苦读苦学,怒气冲冲的严格监督,非要他们也能办到和袁树一样的事情不可。
虽然袁逢是虎父,给了袁树虎的基因,但是你们怎么就不能牛逼一点,超脱犬的束缚,基因突变成为虎子呢?
给我念书!
给我念!念!念!
犬父们红着眼睛逼迫自家孩子奋勇读书,不读书不给吃饭,不读书不给睡觉。
于是,一波鸡娃狂潮就在第一次党锢之祸如火如荼之际诡异的爆发了。
各大家族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但凡有脱产读书的家底的,大部分都开始无差别鸡娃,搞得就和军备竞赛一样。
纨绔子弟们的好日子遭到了重大打击,一时间不少纨绔子弟都深恨袁树,表示与袁树不共戴天。
不过在一帮犬父犬子无能狂怒、痛苦哀嚎的同时,倒也是真的有那么一批有点“虎子”才能的袁树同辈人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
这帮孩子甭管上一辈是虎还是犬,自己都比较聪明,能学得进去,能学有所得,在鸡娃狂潮之中并不是那么的痛苦。
比如颍川荀氏家族的旁支长子荀攸,还有沛国谯县曹氏家族主家的长子曹操,徐州彭城张氏家族长子张昭,徐州北海孔氏家族嫡子孔融。
这些家族子弟各有各的不平凡,各有各的早慧水准,在各自的家族里也各有各的精彩。
虽然如此,他们的聪慧相对于袁树已经搞出来的大事情,实在是相差很多。
袁树已经成为经师,在未来的道路上,几乎已经是少走了三十年弯路。
而他们,还有三十年的弯路要走。
到时候这差距,到底有多大?
袁树不晓得天下人到底是怎么看待他的,也不知道这股莫名其妙的鸡娃狂潮怎么就突然爆发了。
永康元年的春天,他有他自己的忧愁和哀伤。
因为马融的病情发展不太好。
开春以来,马融的病越发沉重,怎么治都治不好,整个人越发的衰弱。
袁树得知,抛开了手头的事情,和卢植等弟子一起亲自侍奉在马融床前。
名医从长安、雒阳来了一波又一波,还是没能挽回马融的病情。
永康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艳阳高照,气温宜人,卧床已久的马融睁开了双眼,让袁树和卢植等弟子带着他去到茂陵县城外踏青。
他说他很久没有去外头看看了,很久没有见到更加广阔的春色了。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