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第60节

  倒不如说这三年可以很好的让他磨练心境、增进学问,三年之后,稍稍成长的袁树一定会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古文经学没有今文经学这般如此明确的传承体系和官方地位,但是马融将自己的学术地位传承给了袁树,意味着袁树从此时此刻开始,就已经具备了另立门户的资格。

  他甚至可以脱离袁氏家族,以自己的名义立足于关中之地,以自己的名义收徒教学、单独行走在大汉的学术领域之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他可以和当年的袁良一样,掌握自己的学问,然后脱离汝南袁氏,另外在关中某地建立属于他自己的袁氏家族。

  如果他愿意,袁逢双手双脚赞成,并且会竭尽全力为他筹措人力物力,助他在关中成功立足,就此成为袁氏一支的开山始祖。

  这一点,整个袁氏家族已经好久没有人做到了。

  要不是因为有《孟氏易》的经典传承权力,袁氏家族甚至不会被承认为一个学术家族。

  而现在,袁树的出现,为家族补齐了这块短板。

  比起传承后代,开支散叶也是一个传统家族的愿望之一,与传承延续几乎是同等重要的。

  汝南袁氏传了六代人,终于又一次出现了一个具备开支散叶资格和能力的族人了。

  而那个人,就是他的亲生儿子!

  袁逢狂喜之余,暗暗下定了决心,要为袁树和袁氏的未来做点事情。

  于是,袁树将在茂陵县为马融服丧三年的事情,就成了定局。

  而他的这一举措也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称赞,他们纷纷称赞袁树知恩图报,品德高尚,是个合格的士人、继承者。

  也正是因为袁树的这个决定,让大部分人的心都定了下来。

  因为这就代表袁树在未来三年内都不会离开茂陵县。

  本来还有人觉得袁树会把马融的传承带回汝南,但是袁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就地停留三年,这就确保了未来三年内马氏学术团体的基本稳定。

  那么三年之后,马氏学术团体顺利过渡到袁树旗下,全体学子以个人名义加入一心会,成为袁树的学术团体,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到时候,袁树想要怎么做,那就是袁树自己的意志了。

第59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进入了后马融时代的人们各有各的期待,各有各的疑惑。

  熟悉袁树的人心怀期待,他们很想看看这位百年难得一遇的超级神童到底能把马融的衣钵传承到什么地步,又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把自己的学问宣扬到什么地步。

  不熟悉袁树的人也有不少,比如之前出师的马融的弟子们,他们有的在家乡授徒,有的在朝野地方为官,对于袁树传承了马融学术地位的事情很是疑惑。

  但是这毕竟是马融临终前当众宣布的,目击者太多,无人可以质疑。

  有些人虽然心中有疑惑,更有一丝嫉妒,到底也不敢质疑什么。

  比如赶着从雒阳返回的马日磾,虽然对于自家老祖宗把学术地位传承给了一个外人的事情感到不满和疑惑,但是老祖宗做出的决定,他并不打算违背。

  而且,对于袁树要在茂陵为马融守孝三年这个事情,他还挺满意的。

  所以,在袁树为马融守孝的草屋落成之后,他专门去探望了一次袁树。

  当时,他看到袁树把好几箱竹简和纸张带到了小草屋里面,说是要在这里精修学问,并且进一步完善自己提出的学说,传承马融学问的同时,也要将自己得出的感悟进一步推向正规的地位。

  对于袁树提出的致良知之学和撰写的《孟子解诂》,马日磾略有了解,他惊叹于袁树的学术能力和天纵之才,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马日磾还真的很期待袁树未来的前景。

  毕竟,这是老祖宗赌上一切押注的宝。

  他真的是个宝吗?

  马日磾并不敢确定。

  但他还是很明确的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袁树。

  “尽管老祖宗所交代的一切,整个马氏上下都怀有疑虑,不服者众多,可我还是决定要听从老祖宗的决断,袁君,未来,整个马氏不会忤逆你的意志,不会与你走向相反的方向,这一点,我保证。”

  袁树笑呵呵的看着马日磾,点了点头。

  “若然如此,树就谢过马君了。”

  看着袁树和煦的模样,再看看满屋子的书籍,马日磾心中的忧虑渐渐消失。

  “虽然不知道老祖宗为何如此信任你,一年多的师徒之情,便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可是我相信老祖宗看人的眼光,袁君,未来你但凡有所需要,尽管告知马氏,马氏必全力以赴。”

  “多谢。”

  袁树只是淡淡的回应,并没有其他太多的话语,只是这样,却能够让马日磾感到莫名的宽心。

  马日磾没有继续打扰袁树,离开了袁树的草屋,待马融的丧事操持完毕之后,便返回雒阳继续做官。

  袁树则继续过着没有波澜的生活。

  按照礼法,守孝期间,不能吃肉饮酒,不能有娱乐活动,不能穿昂贵的衣物、乘坐华丽的车子,也不能近女色。

  所有的一切都要按照维持生命体征的最低限度来进行,以此表达“孝”意。

  袁树本来完全不赞同这种事情。

  但是身临其境之后,他发现,这样做确实可以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

  马融的厚恩和信任,一开始的确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甚至都有点埋怨老马,把担子都给自己的时候,为什么不和自己商量一下?

  但是在守孝的过程中,在粗糙食物和简朴生活环境之中度过的每一日,都让袁树在心底积蓄起了足以应对未来局势的本源力量。

  老马啊老马,你看看你,为了你,我受了多大的罪?

  生理上对于物质匮乏的渴求和精神上对马融的感恩之情互相抵消了,这让袁树的内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也给了他足够的空闲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并且这份宁静,也让他有了更加合适的条件去完善致良知之学,去完善自己的整个学术系统。

  他畅想着未来以自己所推出的魔改版《孟子》引领新的学术潮流,在大汉的学术界攻城略地。

  他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是没有错的,尽管这是一条未经实验的道路,但是袁树也愿意由自己来开启王阳明和王学们人们被打断而没有成功实现的道路。

  遵循本心,以良知推动行动,将过去和未来连接在一起,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另一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全新道路。

  怀着如此的期待,袁树开始了自己的三年守孝。

  穿麻布衣,吃粗粮,不喝酒,不吃肉,不搞娱乐活动,不以高调示人。

  当然,袁树自己也正在长身体,对于营养的均衡他还是很在意的。

  虽然平常不吃肉,但是他可以多吃鸡蛋、喝羊奶、吃豆制品,以保证蛋白质和其他营养元素的摄入。

  有些时候实在馋肉了,他就私下里嘱咐许崇带一些肉来烤着吃——

  为了表示自己问心无愧,他吃肉也不会避着马融,相反,他就在马融墓碑前烤肉,烤好的肉先供奉给马融,然后自己再吃。

  他觉得马融在天之灵肯定不会怪罪他,因为马融也是一个无肉不欢的人。

  酒,他本来就很不喜欢,那种酸酸涩涩的东西不喝最好。

  至于公开的活动,他不参加了,一心会的活动和讲学的事情,他倒是正常参加,但是也低调了许多。

  他不轻易见客,能够经常见到他的,只有卢植、十三太保和一心会的一些优秀会员干部。

  他退居到了幕后,在幕后推动着一心会的正规化发展,把走到前台的事情拜托给了卢植和十三太保,自己则有了大量空余时间读书、著书。

  他深知自己虽然被马融首肯继承了他的学术地位,但是学术地位不是人家一句话就可以被广泛认可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事实来证明的。

  就算是已经成名的被广泛认可的著名经师,也会迎来同级别或者后进经师的挑战。

  所以,他沉下心来读书,阅读马融的学术笔记,阅读马氏藏书,从中找寻符合自己思想的字句段落援引佐证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学术体系进行武装。

  袁树是沉寂下来了,但是整个天下并没有沉寂下来。

  马融的去世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在政治界倒没有多大的影响。

  袁树一介小儿继承了马融的学术地位确实引人注目,也为此在雒阳引发了一些议论。

  连汉桓帝刘志都听说了这件事情,还为此特意召见了在朝中做官的三叔袁隗,表示对这件事情的兴趣,并且羡慕袁氏家族又多了一个可以传承家业的牛逼天才。

  接着,他不住的感叹自己福薄,只有女儿活了下来,生下来多少儿子就死多少儿子,实在是让他十分难过。

  袁隗听他这样说,心里不住地嘀咕。

  刘志的皇子总是早夭,这个事情说怪也怪,说不正常倒也不能算不正常,因为这年头幼儿存活概率确实不高,但是生一个死一个,这未免太奇怪。

  以至于宫里宫外都有流言。

  有那么一种说法是说刘志的儿子是被后宫里的某些女人给害死的,因为她们见不得别的女人有儿子。

  刘志自己当然也听说过这些流言,派人去查,但是什么结果也没有。

  想也知道这种事情不会有结果。

  后宫是女人和宦官的地盘,真要查出来点什么,女人和宦官们不就都完蛋了吗?

  大家都是白莲花,也必须要是白莲花。

  刘志只能一边羡慕,一边哀叹,还说自己对这个小神童很有兴趣,预备等他服完马融的丧期之后就把他喊到皇宫里面见一见,与他谈一谈,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神童。

  很显然,刘志和袁隗都不知道什么叫立下flag。

  不过这个时候就算是袁树本人也不会在意这个事情。

  一来,他还有三年丧期。

  二来,他的注意力确实被其他的事情给吸引了。

  主要汉桓帝、汉灵帝时期,汉帝国在西域、北疆的威慑力大大下降了,南匈奴、鲜卑接连为寇,扰的边关不安定,汉军却又因为种种原因被不断地扯后腿,疲于应付。

  袁树本以为自己能渡过安静、不受打扰的三年时光,可以好好儿的成长,却万万没想到,他服丧的第一个月就出事了。

  羌人入寇。

  汉羌战争从汉明帝开始,陆陆续续进行了百年,打打谈谈谈谈打打,始终搞不出一个结果,把东汉朝廷的国库打得能跑马,把汉朝皇帝打没了七八个,到了东汉后期,居然还在打。

  而且这一回,羌人主动出击,还直接打到了三辅之地。

  内迁凉州长城内居住的东羌与长城外居住的先零羌联手,共出动六千骑兵攻掠关中,围祋栩县,掠云阳县,汉军猝不及防,不能抵御,两县遭难。

  祋栩县和云阳县都在泾水以北,距离茂陵县不到二百里路,骑兵突进,快一点的话,三五天就能抵达,甚至距离长安也没有多少路程,距离西汉诸帝陵寝也很近。

  三辅震动、官民惶恐,都以为大难将至,乱作一团,以至于正在服丧、读书的袁树都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事情。

  要不是事态紧急、县官废柴,他还真不想掺和这个事情,可谁让这个事情他根本避不开呢?

  茂陵县原本就差不多是官府离线制管理模式,韩进为首的官吏们躺平摆烂不干实事,当初袁树刚刚搭起来一个壳子的一心会都更像是官府。

  至少他助农是真的在干实事。

  后面经过袁树率领一心会的一系列操作,包括挺过粮食危机的那件事情之后,更是出现了百姓【只知一心会、不知县太爷】的情况。

首节 上一节 60/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推荐阅读